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规行DSA检查,发现病变或可疑病变后行3D—DSA检查。结果:26例颅内动脉瘤中检出动脉瘤31枚,其中后交通9枚,C1段3枚,C2段5枚,C3段3枚,前交通6枚,大脑中3枚。椎动脉动2枚。3例2D—DSA未见病变3D—DSA确诊,5例因血管重叠3D—DSA排除了动脉瘤。6枚GDC栓塞,5枚手术夹闭,2枚颈内动脉可脱性球囊封阻术。结论:3D—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和手术夹闭提供了可靠保障,在临床诊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平板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三维旋转血管造影(3DR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3mm)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利用平板DSA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再行3DRA检查,并利用其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分析其二维(2D)与3DRA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差异,并分析3DRA对微小动脉瘤的最佳显示角度,制订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结果平板DSA常规全脑血管造影检出颅内动脉瘤69例,微小动脉瘤1例;利用其3DRA检出动脉瘤82例,微小动脉瘤14例。13例3DRA显示而2D未显示的颅内动脉瘤均为微小动脉瘤,两者在动脉瘤检出率方面(93.18%对7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00,P<0.05)。14例微小动脉瘤中,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3DRA显著提高了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是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和栓塞治疗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CT应用神经系统数字减影CT技术(Neuro D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优势及局限性。方法:经外科手术或DSA证实的5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均行颅脑CTA检查,先行模板平扫得到常规CTA图像,再注入对比剂行增强扫描。CTA检查的参数及患者体位均保持一致,扫描结束后将二者图像应用Neuro DS-CTA进行减影,以去除颅骨得到DS-CTA图像,并与常规CTA影像进行比较,分析图像后处理时间及不同部位动脉瘤的检出率,并与手术或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S-CTA图像能够去除颅底骨伪影的影响,缩短图像后处理时间,与常规CT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S-CTA发现动脉瘤58个,数量、部位与手术或DSA结果完全相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常规CTA发现动脉瘤55个,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8%、100%,漏诊的动脉瘤部位主要集中在颈内动脉,其他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瘤壁及邻近血管壁的显示,常规CTA优于DS-CTA。结论:应用Neuro DS-CTA技术,能够很好地去除颅底骨的伪影,缩短图像后处理时间,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常规CTA能观察瘤壁情况,二者应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4.
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颅内动脉成像,全部患者均进行了手术确诊或DSA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中手术及DSA造影共检出动脉瘤43个,采用数字减影CTA共检出40个,漏检3个,未检出3个均为颅内(1个为多发)微小动脉瘤,敏感性为93.0%.常规CTA检出动脉瘤36个,漏检7个,未检出中4个为颈内动脉入颅段(床突下)动脉瘤,3个为微小动脉瘤,敏感性为83.7%.结论: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新型检查方法,对靠近颈内动脉入颅段(床突下)的动脉瘤检出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在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筛选及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作为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其中针对直径小于3mm的微小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随着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的发展,明显提高了对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极大地降低了传统影像学检查和常规DSA的漏诊率,成为诊断颅内动脉瘤新的金标准。本文综述了3D-DSA技术与传统影像学检查的对比及其在颅内小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血管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三维重建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使用荷兰PHILIPS公司数字减影机,对35例疑有动脉瘤破裂的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行普通二维DSA及旋转DSA检查,并行血管三维重建,获得关于动脉瘤的定位、方向、瘤颈、动脉瘤清晰度、载瘤动脉和周嗣血管分支的立体解剖图像,将旋转DSA及三维影像与普通二维DSA结果比较.结果 常规DSA检查发现动脉瘤36个(30例),其中7例动脉瘤的方向及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解剖关系显示不清,3例动脉瘤的颈部显示不清;5例未见明显动脉瘤染色.加摄旋转DSA并行三维重建后,又发现3例微小动脉瘤,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39个(33例),2例仍未见动脉瘤.动脉瘤的全貌,瘤颈的位置、宽窄,载瘤动脉及周围血管分支的解剖关系清晰显示,避免了因血管重叠而产生的对动脉瘤的遮挡.结论 旋转DSA可从270°旋转视角更清晰地连续显示动脉瘤、瘤颈及周围的血管解剖结构,加三维重建后,动脉瘤的大小、方向、载瘤动脉及周围血管的关系呈立体解剖影像,既提高了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的灵敏度,降低了漏诊率,又为手术和介入治疗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容积重建(DVRT)技术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程度评价的作用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单中心介入栓塞术治疗的11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127枚动脉瘤).随机分为常规评估组和DVRT评估组,每组56例.常规评估组在术前血管造影和麻醉后3D重建基础上选择最佳工作角度行动脉瘤介...  相似文献   

8.
全脑血管造影是显示颅内动脉瘤的最好方法,具有确诊的价值。八十年代兴起数字减影血管影(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较之常规血管造影有许多优点,特别是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诊断价值更大。我所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至一九九零年五月以来,采用IADSA诊断颅内动脉瘤31例,其中12例均于我院才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数字减影造影机是80年代继CT之后的又一项技术,是一种X线电视系统与计算机减影技术相结合的新的检查方法。我院于2004年4月引进了飞利浦公司生产的Philips Integris allura 12 monoplane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并在2004年4月至2005年4月的一年时间里,进行了1024例的PASA检查及相关的介入治疗。本文进行分析总结同时与小C臂DSA(美国OEC9600)相比较,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的多层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MSCT-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者行MSCT-DSA检查者36例,所有MSCTA检查均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显示、多平面重建和仿真内镜重建。结果:MSCT-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瘤体邻近颅骨完全分离率为100%,后处理时间为(9.3±5.4)min。结论:颅内动脉瘤的MSCT-DSA检查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减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发病后致死、致残率极高,因此对其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尤为重要.随着64层螺旋CT的飞速发展,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凭借其无创、检查快速、方便、经济等优点能较好地诊断颅内动脉瘤,但常规CTA在显示颅底和邻近骨结构血管时易受骨的干扰,为了去除颅骨干扰,影像学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减影CTA方法,笔者就此技术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CTA减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减影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血管造影检查拟诊颅内动脉瘤33例,图像分别运用A(经减影后)及B(常规)进行两次三维(3D)成像: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重建(VR)。以手术或随访为标准评价两种检查结果;由两位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两位放射科医生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结果:A法检出动脉瘤36个(三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的关系清晰、确切。B法检出动脉瘤31个,漏检1个大脑前动脉瘤2、个前交通动脉瘤、2个颈内动脉瘤。A法的检出率为100%,B法的检出率为86%。两者检出率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A减影3D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优于常规3D。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度,将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作为参考标准,进行单中心大队列样本的研究。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免除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因为它本质上是回顾性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CT angiography,D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动脉瘤合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行MIP、VR观察动脉瘤。结果:30例共37个动脉瘤,前交通动脉6个,大脑前动脉2个,大脑中动脉9个,后交通动脉16个,基底动脉2个,颈内动脉2个。23例单发,7例多部位动脉瘤。DSCTA共发现35个动脉瘤,漏诊2个。动脉瘤大小3 mm×2.9 mm~12 mm×10 mm。18例行弹簧钢圈栓塞。7例行开颅夹闭术。DSCTA检查的敏感度为94.59%,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4.59%。结论:DSCTA是一种快速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平板DSA三维旋转血管造影(3D-R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技术。方法:72例患者利用平板DSA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再行3D-RA,并利用其Integris 3D-RA工作站行三维重组,分析其2D与3DRA对颅内动脉瘤显示的差异。结果:平板DSA常规全脑血管造影检出颅内动脉瘤56个,利用其3D-RA检出动脉瘤76个。结论:3D-RA可显著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应用好3D-RA技术是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减影血管机下动脉瘤的测量在栓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颅内动脉瘤的测量,可为选择血管弹簧圈栓子作出准确的评估,对治疗动脉瘤的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的:探讨测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时显示的动脉瘤大小在血管内栓塞中的作用。方法:患者仰卧于床台上,全麻成功后,使患者的眶耳线尽量垂直于台面,双外耳孔与台面等距离。脑血管造影时造影剂注射药量颈内动脉为3ml s,总量9ml,椎动脉仍为3ml s,总量为6ml,压力为30 0psi,取标准头颅正侧位后,根据动脉瘤位置选取相应角度,把动脉瘤颈、动脉瘤体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完整显示出来。为尽量减少放大因素,在采集影像时,在患者头颅摆放一直径1cm钢珠,作为参照物,钢珠摆放位置可根据动脉瘤位置调整(尽量靠近动脉瘤,但又不影响动脉瘤的显示)。影像采集后,选择能清晰显示动脉瘤解剖关系的最佳投照位置。在动脉期影像中,通过血管造影机的测量部分,先测定钢珠为1cm ,测量时,先点击狭窄分析(stenosisanalysis)在分析中点击SegmentCalibration量出导管的一段后,以1cm钢球为参照物,将R寸sige为10mm后,再点击Apply在分析中点击距离测量(measuredistance)出现L1 0 0mmL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 CT 血管成像(DSCTA)在颅内小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 CT 影像资料,比较 DSCTA 和常规 CT 血管成像(CTA)2种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检测的准确性。结果92例患者经证实共有102个动脉瘤,DSCTA 检出其中100个,常规 CTA 检出其中89个(χ2=8.707,P =0.003)。DSCTA 漏诊海绵窦段和床突下段动脉瘤各1例,而常规 CTA 漏诊13例床突下段及海绵窦段与颅骨紧贴<5.0 mm 的小动脉瘤。进一步将<3.0 mm 和3.0~5.0 mm 的动脉瘤合并计算,DSCTA 对检出5.0 mm 以下动脉瘤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CTA 技术(χ2=8.393,P =0.004)。结论DSCTA 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优于常规 CTA,尤其对颅底毗邻小动脉瘤的诊断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筛查和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介入栓塞治疗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颅内动脉瘤病例的CTA与DSA资料,其中14例接受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CTA和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无明显差异;就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及其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方面DSA检查优于CTA检查。14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中无1例死亡,术后行DSA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使用药物后缓解。结论CTA可以作为筛选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DSA在观察动脉瘤附近重要的穿支动脉血管方面明显优于CTA;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减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数字减影和常规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6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MSCT数字减影和常规血管造影术(简称减影和常规CTA)进行颅内动脉成像检查,全部患者均进行了手术确诊或DSA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中手术及DSA造影共检出动脉瘤65个,采用数字减影CTA共检出61个,敏感性为93.8%。常规CTA检出动脉瘤54个,敏感性为83.1%。结论: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新型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明显优于常规CTA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