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评价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关节附属结构损伤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27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经X线平片检查后作MRI扫描,分析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所合并的膝关节附属结构损伤的MRI形态学表现.结果 MRI能准确显示骨折所合并的膝关节附属结构的损伤性病变,包括关节软骨断裂、半月板撕裂和移位、侧副韧带和肌腱的撕裂、关节腔脂肪血性积液等,其中双髁骨折引起的损伤最为严重,撕脱骨折引起的损伤较轻.结论 MRI能准确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合并的膝关节附属结构损伤,应作为膝关节外伤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诸多膝关节解剖结构因素中,股胫关节面的解剖特点是影响膝关节运动和前交叉韧带负荷的重要因素,其中胫骨平台倾斜角和前交叉韧带损伤存在密切关系,虽然二者是否存在相关性还存在争议,但胫骨平台倾斜角等股胫关节解剖形态对前交叉韧带损伤影响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焦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胫骨平台倾斜角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性的研究,以期找出二者之间的内在规律,为前交叉韧带损伤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5.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有随访结果的28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病例的膝关节Rasmussen临床和放射评分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4年,平均21月,采用Rasmussen临床和放射评分方法,优良率分别为85.7%和82.1%。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1)早期诊断;(2)恢复关节稳定性:韧带修补重建、骨折良好的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3)术后适时制动及完善合理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浮膝骨折并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浮膝骨折是指同侧股骨干和胫骨干或相邻的干骺端骨折而致整个膝关节呈连枷状。对这类患者的处理,既要强调稳定主要骨折部位,又要强调避免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漏诊并早期处理。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浮膝骨折合并膝节关韧带损伤患者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改良膝关节后侧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改良膝关节后侧切口切开复位、空心螺钉置入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19例。结果本组手术过程顺利,住院期间无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19例均获门诊复查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9个月,获得随访的患者骨折术后均I期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65.4分提高至最后一次随访平均96.6分。结论改良膝关节后侧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是简便、安全的手术入路,可充分显露骨折区域,对骨折进行有效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8.
不同诊断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但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术前良好的评估及准确的分型一直是创伤骨科医师所面临的挑战之一。胫骨平台分型方式很多,早期学者提出的分型方式多基于x线。随着研究的深入及临床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x线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新的诊断技术如螺旋CT和三维重建、MRI、关节镜的使用使得对其分型更加精确。本文对胫骨平台的分型及不同诊断技术在胫骨平台分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胫骨平台骨折28例,按Schatzker分型:4例Ⅰ型骨折用1~3枚松质骨螺钉固定,Ⅱ型10例、Ⅲ型5例、Ⅴ型3例、Ⅵ型3例骨折用胫骨外侧平台解剖钢板固定,Ⅱ、Ⅲ型塌陷骨折撬拔复位后所致空隙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填充,Ⅴ型骨折内侧用1~2枚松质骨螺钉固定,Ⅳ型骨折3例用胫骨内侧平台解剖钢板固定;前交叉韧带损伤5例予以修复,单纯外侧半月板损伤3例中1例全部摘除,2例部分摘除,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部分摘除,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中1例修复,2例未行修复。结果经1~3年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关节功能优良共计23例,优良率82.1%。结论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塌陷骨折的适宜植骨、膝关节稳定的重建及术后康复训练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五大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20~70岁,平均45.0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4例,坠落伤19例,重物砸伤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术,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5.5个月。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一般资料、术后胫骨平台解剖学参数、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及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7.7±12.29)mL和骨折愈合时间(26.7±1.94)周,均低于对照组的(137.8±21.16)mL和(30.7±2.6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和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两组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术对软组织损伤小,更利于骨折愈合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髁间棘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髁间棘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职业、骨折Schatzker分型、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髁间棘骨折块是否游离、康复起始时间、是否使用支具、付费方式、末次随访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等资料,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40例患者术后随访6~7个月[(6.40±0.24)个月],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为75~100分[(88.55±6.54)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职业、骨折Schatzker分型、受伤原因以及髁间棘骨折块游离情况患者HS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F=9.741、3.436、4.763、4.482、4.879,P<0.001、P=0.043、P=0.001、P=0.009、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Schatzker分型、髁间棘骨折块是否游离是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髁间棘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研究分析水疗康复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水疗康复,对照组患者术后单纯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疼痛评分、最大伸膝角度与屈膝角度、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ALP、BMP-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181、6.659,P均<0.00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9.453,P<0.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最大伸膝角度、最大屈膝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t=5.007、9.422,P均<0.001),Lysholm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1.601、12.770,P均<0.001),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2.835,P=0.005);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阶梯式康复训练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行阶梯式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行常规康复训练,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为优22例、良25例、差3例,优良率为94.0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优20例、良14例、差16例,优良率68.00%(χ2=10.981,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Lysholm评分为(84.69±5.0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80.67±6.02)分(t=3.606,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22例、满意23例、一般3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非常满意18例、满意16例、一般6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68.00%(χ  相似文献   

16.
17.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一期重建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给予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中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关节镜下一期重建术治疗,对比术前及术后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knee uation form,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2周,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t=43.830、50.060,P均=0.000),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大(t=35.890,P=0.000)。结论 关节镜下一期重建术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镜在下肢骨折合并膝不稳定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4年7月~1996年6月,共收治1062例、1119个股骨或胫骨骨折。其中股骨骨折495个,胫骨骨折624个。176例膝关节有症状且具有不稳定现象者予以关节镜手术。结果平均随访(25.3±10.7)个月。136例(12.8%)有十字韧带损伤。其中前十字韧带损伤101例(74.3%),后十字韧带损伤35例(25.7%)。自附着处撕裂及部分撕裂多于间质撕裂及完全撕裂,半月状软骨在前十字韧带损伤者为42.6%,在后十字韧带损伤者为60%。但半月状软骨关节囊韧带破裂多于半月状软骨本体损伤,旋转性不稳定多于单纯不稳定。骨软骨骨折亦常见。十字韧带损伤需手术治疗者占33.8%。行手术治疗者Lysholm评分为84,非手术治疗者为79。膝活动度:弯曲(129.1±10.4)°,伸直(2.1±1)°。结论在股骨或胫骨骨折且膝关节有症状或具有不稳定现象者行关节镜手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