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IOS新技术在COPD患者气道阻力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强迫震荡肺功能 (IOS)新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气道阻力测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强迫震荡肺功能仪设备 ,分别对 30例健康正常人和 30例 COPD患者进行气道阻力测定 ,同时测定肺通气功能。结果 :COPD患者气道阻力呼吸阻抗 (Zrs)、共振频率 (Fres)、呼吸道总粘性阻力 (R5)测定值明显高于健康正常人 (P <0 .0 1) ;而周边弹性阻力 X5则显著低于健康正常人 (P <0 .0 1)。此外 COPD患者通气功能轻、中、重度障碍时 X5出现不同程度变化。IOS各项指标如 Zrs、Fres、R5均与通气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 ,P均 <0 .0 1。X5却与障碍程度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IOS是一种快速简便 ,依从性好 ,更符合生理性 ,无创性测定气道阻力的新技术。对重症 COPD患者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法(IOS)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76例COPD患者(COPD组)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比较两组常规肺功能检查结果与IOS测定结果.结果 COPD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_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预计值(FEV_1/pre%)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呼吸总阻抗(Zrs)、总气道阻力(R_5)、周边黏性阻力(R_5-R_20)、共振频率(Fres)、周边阻力(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肺通气功能呈负相关(P<0.05);周边弹性阻力(X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肺通气功能呈正相关(P<0.05);其中Fres的相关性最为密切(P<0.01),Fres、Zrs、X_5诊断COPD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分别为96.8%、85.2%、66.1%)和特异度(分别为70.7%、77.3%、85.3%).结论 IOS肺功能测定可用于COPD的诊断,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在COPD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及互补性;Fres为诊断COPD气流受限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了解脉冲振荡法(IO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价值;并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探索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中至重度COPD缓解期的患者40例与健康者40例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及IOS测定。结果①COPD组各通气参数明显降低,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健康组各阻力值均相近并维持较低水平,共振频率(Fres)基本小于10Hz;COPD组各阻力值明显高于健康组,R值升高并随频率增高而快速下降,呈下凹曲线,X5下降明显,共振频率增大。③COPD组Fres,R5和R5-R20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其中FEV1与Fres相关性最强,而与R20相关性不大。结论COPD患者各通气参数明显降低,而阻力值明显升高;IOS指标与常规肺功能指标有一定相关性,但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肺功能,分析结果时应互补结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法(IOS)测定呼吸阻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气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脉冲振荡法测定80例COPD患者的呼吸阻抗并与常规肺功能比较。结果 COPD组患者5~35Hz振荡频率时粘性阻力和共振频率(Fres)增大,弹性阻力(X5)明显低于健康组。COPD组与Fres与肺通气功能指标显著负相关,R5部分相关,X5正相关,R20无相关性。Fres与FEV1和MMEF相关性最密切,相关系数(r)分别为-0.663和-0.658。结论 共振频率(Fres)是诊断COPD小气道病变的敏感指标。IOS法测定无需患者配合,能客观评价COPD不同时期病变程度的改变,尤其是重症COPD患者唯一可承受的检测手段,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姚颖  杨军 《浙江实用医学》2004,9(3):154-154,170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IOS测定的阻力指标与FEV1%、FEV1/FVC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对100例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进行前瞻性分析研究.结果COPD患者1OS测定反映气道阻力参数指标Zrs、Fres、R5、X5、R5-R20与FEV1%、FEV1/FVC呈显著相关(P<0.01),相关性为Fres>R5-R20>X5>R5>Zrs.R20与FEV1%、FEV1/FVC无显著相关.结论Fres、R5-R20可作为评定COPD患者气流阻塞及阻塞程度分级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呼吸阻抗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呼吸阻抗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脉冲振荡法(10s)对62例COPD患者进行呼吸阻抗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比较、结果 COPD患者黏性阻力较健康组明显增高,COPD组呼吸阻抗指标中Fres、R5、R20、R5-R20与FEV1/FVC、FFV1(%pred)、Vmax50(%pred)、Vmax25(%pred)、MMEF(%pred)均呈显著负相关,而X5则与它产呈正相关,Fres与(%pred)的相关性最强,Fres诊断CDPD的敏感性最高,其次为R5、X5。结论 IOS法测定COPDD患者呼吸阴抗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有显著的相关性,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脉冲振荡法测定呼吸阻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俭朴  鲍志坚 《浙江医学》2003,25(4):202-203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IOS)测定呼吸阻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32例COPD患者和30名健康者的各项IOS指标及其常规肺功能,对IOS主要结果作出比较.结果COPD患者总气道阻力、中心及周边通气阻力、呼吸总阻抗、共振频率显著高于健康者(P<0.01),周边弹性阻力显著低于健康者(P<0.01);COPD组共振频率(Fres)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相关性较强,(r=-0.64,P<0.01).结论IOS法测定呼吸阻抗是判断气道阻塞的敏感指标,可以代替FEV1判断COPD患者的气道阻塞程度.  相似文献   

8.
张洪浩  钟声  甘兵  廖莲清 《吉林医学》2015,(8):1544-1545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阻抗,旨在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老年哮喘患者36例作为哮喘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6例作为COPD组,再选择同期接受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通气功能、脉冲震荡法对三组患者呼吸阻抗测定,记录FEV1、FEV1/FVC和R5-R20、Rp、Fres。结果:哮喘组和COPD组通气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哮喘组和COPD组气道阻力R5-R20、Rp、Fres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阻力显著增加,且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呈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法 (IOS)测定呼吸阻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 10 4例COPD患者和 60例健康者的各项IOS指标及其常规肺功能 ,对IOS主要结果作出比较。结果 :COPD患者总气道阻力、中心及周边气道阻力、呼吸总阻抗、共振频率显著高于健康者 (P <0 .0 1) ,周边弹性阻力显著低于健康者 (P <0 . 0 1) ;COPD组共振频率 (Fres)与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 )相关性较强 ,(r =-0 . 65 7,P <0 . 0 1)。结论 :IOS法测定呼吸阻抗是判断气道阻塞的敏感指标 ,可以代替FEV1 判断COPD患者的气道阻塞程度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脉冲震荡法 ( IOS)测定 33例健康人、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COPD)患者 IOS各项参数 ,对结果进行 t检验。结果显示慢支、肺气肿、肺心病之周边气道阻力明显增加 ,中心气道阻力轻度增加 ,阻抗 ( Zrs)和共振频率 ( Fres)明显增高 ,周边电抗下降。提示IOS能较好地反映气道阻力 ,方法简便 ,不需特殊配合 ,对 COPD的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分析32例闭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肺阻抗血流图资料,并与右心导管检查相对照,结果表明闭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肺阻抗基本波形为多峰递增波,波峰延迟为其主要特点,延迟的程度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肺真菌病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真菌(fungus)是一种真核细胞微生物,种类繁多,有10万余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而引起人类疾病的真菌仅100多种。某些导致机体深部感染的真菌常寄生于机体体内,如口咽部、消化道及皮肤,这些真菌又称为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抑制了敏感菌,导致菌群失调,使真菌大量繁殖,从而发生机体深部感染。其最常见的受累器官是肺。  相似文献   

15.
16.
17.
J E Dalen  L Dexter 《JAMA》1969,207(8):1505-1507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