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古汉语词汇双音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中古汉语词汇双音化研究中,双音词认定标准多样并存在主观性,衡量指标受到词频和语料长度影响,而且对中古汉语的特点、特别是佛经文献的特殊性考量不足。针对上述状况,本文采取新的方法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研究表明自上古到中古时期,中土文献词汇双音化呈现一种渐进性的发展趋势,符合语言发展的自身规律,而中古时期佛经文献的双音化程度则明显高于同时期中土文献,表现了语言接触对汉语发展的一定影响。中古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全貌是由汉语发展的内部因素和语言接触的外部因素共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双音化"指非双音节词语转化为双音词的过程,既包括单音词演变为双音词,也包括多音节词语缩略成双音词。双音化是汉语语法及词汇史上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发展也对语言系统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关于双音化的研究很多,近年来又有不少新的进展,本文主要总结归纳近年来人们在双音化的原因及其影响两个方面一些新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3.
同义时间介词双音化的动因,不是源自单音介词的“强化”,而是源自时间词的构成性质。汉语介词结构的时间词可以分为自指时间词和转指时间词。转指时间词由介词支配的非时间词或非时间词带时间标示词构成。双音时间介词产生后,基本是介引转指时间词,与单音介词介引自指时间词基本形成二分格局。这种分工形成一种强烈的倾向。双音时间介词的语法化动因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与一般语法化“创新”不同,富有汉语语法化特点。  相似文献   

4.
从现存文献来看,上古汉语似乎是以单音节为主的。但是周秦时期的一些诗歌,例如《诗经》、《楚辞》,却记录了大量的双音节单纯词(即传统所谓“连绵字”)。从文献观察,这些双音节词在当时,尤其是在后来的汉代,又以意义相同、语音相近的单音节词出现。本文分析了见于《离骚》中的这种双音节词现象,认为双音节词的单音节化是上古汉语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实。  相似文献   

5.
关于汉语复音化的研究已经很多,但仍存在误区。因此,对于复音化的判定标准、性质、具体进程等方面还有进一步考察的必要。判断复音化的程度,除了要对单、复音词的数量进行统计和比较,还应当重视单、复音词在使用频次、义项多少和语体表现等方面的差别。复音化不等于双音化,复音化也非汉语词汇发展的单一趋势,在表义丰富和经济原则的双重作用下,汉语词汇一方面会从单音形式向多音扩展,另一方面也会从多音形式向双音或单音简化。另外,复音词在急剧增加的同时也在迅速消亡,真正留存下来的复音词数量有限。  相似文献   

6.
三音节词在词汇系统中的地位仅次于双音节词,由于成分多元、结构复杂,往往更能显示方言构词的个性。丹阳方言的三音节词不仅构词方式独特,而且在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的分布上具有强烈的极性倾向。文章立足于丹阳方言三音节词的构词特征,并对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部机制作了适度的揭示。  相似文献   

7.
新浦方言是江淮官话中一个非常富有特色的方言分支,承栽着方言演变类型研究的典型特色,也拥有方言接触研究的重要价值。与普通话相比,新浦方言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在词形上有双音节词语的单音节化和多音节化、同素逆序等特点;在词法上运用重叠、附加等手段。  相似文献   

8.
“向着”最初作为双音节韵律词而存在,它在连动结构发生了词汇化和语法化,形成了引介对象或方向的介词“向着1”.“偏袒”义的“向着2”是在单动结构中成词的.但二者没有引申关系,各自词汇化的源义不同,前者来自先秦“向”的“朝对”义,后者来自“趋近”义的隐喻引申.“着”附着化后,成为了词内成分.  相似文献   

9.
“可见”在上古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可以看见”,现代汉语中“可见”为表示推断、结论的连词,其演变过程是动词短语“可见”→连词“可见”.句法位置的变化过程为“NP+(不)可见+NP”→“可见+VP”→“S1.可见+S2”.在“见”抽象化基础上,“可见”经历了重新分析,最后,在双音化、韵律制约、高频推动的共同作用下,大约在明末以前词汇化为连词,中间并没有经历“动词、副词”阶段.  相似文献   

10.
剩余语素是人们运用剩余对比法对语素进行提取时提出来的概念,是共时语言中构词能力极弱的不自由语素,是语言在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成分。汉语植物双音复合名词中的剩余语素是指称义明确的语素。语义演变与文字形体分化产生的植物名称专字是剩余语素形成的主要原因。剩余语素参与构词的主要方式有前加修饰性语素与后加属语素两种。  相似文献   

11.
很多学者对上古汉语专书中的复音词作了定量—定性式的研究,得出大量可信的数据和可靠的结论。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分别把数量、频率、义项、构词方式是否完备等四个方面作为判定单音词复音化在上古汉语进程中的标准,可以发现上古汉语中的复音词在数量上有了快速的增长,并且汉语的各种构词方式在上古汉语末期已经基本具备,这说明单音词复音化在上古汉语中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快速的增长,但复音词在使用频率的高低和义项的丰富程度上还是远远低于单音词,这说明单音词复音化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2.
为数不少并成系统的合音词是宁波方言词语的突出特征之一。从语音角度看,宁波方言合音词基本采用反切的方法但又有个别特殊变异;从语用角度分析,宁波方言的合音词均为日常生活口语的高频词,并且在其使用中又有紧密、松散及扩展等不同的体现合音程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孟子》复音词考察——兼谈古汉语复音词的判别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古汉语复音词的判定,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综合各家看法,提出以意义标准为主,以语法结构和形式标准为辅的判定方法,并对<孟子>中301个复音词的构造方式进行全面考察,归纳出了<孟子>复音词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词的拆用将语素临时当作词来使用,是语言表达的有效机制之一。构词语素在意义上的独立性是其产生的物质基础,拆用式对原式的正偏离满足了语义表达的现实需要,并列式复合词的构词语素由于语法和语义上的相对独立性因而最容易发生拆用现象。  相似文献   

15.
王丽 《东方论坛》2006,(5):68-71
中古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新义,特别是出现了大量的双音节词。这些双音节词有的是新词,有的是原来的词出现了新的意义。《洛阳伽蓝记》是中古时期的一本著作,它的语言特点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本文主要是采用数量统计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以《汉语大词典》及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参照,对《洛阳伽蓝记》中出现的中古时期部分双音节虚词进行整理和归纳,这些双音节词以中古时期出现的新词、新义为主,从而探讨其从上古到中古的发展演变规律在《洛阳伽蓝记》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自《马氏文通》始,学界多认为中国古代无复音词认识观念。东汉经学家杜子春曾对复音词给予大量关注。郑玄《周礼注》所引杜注《周礼》复音词104个共105条,约占郑注复音词总量的4%。其中可看出杜子春已经具有初步的复音词认识,蕴含着他的复音词观念,在注释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具有开创之功,并且对郑玄的复音词观念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序文先简要介绍本书的内容及研究意义,界定本书中的常用术语,说明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原因,概括现代联绵字理论流行以来所造成的诸多危害。接下来说明本课题研究是在严格区分中国传统语文学与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前提下进行的,并肯定了中国传统语文学的求实致用,同时也指出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悲哀。  相似文献   

18.
单音节词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在《国语》韦昭注中大量存在着以复音词解释《国语》原文单音词的现象。经过统计,韦昭注中的联合式复音词1272个,占韦昭注复音词总数的47.09%。通过从词义、词性、语序等方面细致研究这些复音词,并将之与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时期乃至现代汉语联合式复音词进行比较,得出先秦时期语义的严格限制在三国时期已被打破,语义的外延在扩展等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东汉王符《潜夫论》中的并列复词相当丰富,出现了许多新词新义,然《汉语大词典》存在着对《潜夫论》并列复词未收录的问题;对相关并列复词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20.
衍音说平议     
学界流行的衍音说由证明应时而作的“联绵字—双音单纯词”说而来。其实,它得不到语言实践的支持,在汉语史上也不可能存在。论者勇于假设,而不能证实,其理论依据与“衍音联绵词”例均靠不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