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之病理分型、分化特征和免疫组化等方面的报道渐多,兹就其研究近况作一简要介绍。 1 分型 Kurman和Norris将YST分为4型:(1)网状型,以疏松空网状结构为主;(2)花彩型,以上皮脉管套或假乳头占优势;(3)多囊卵黄囊型、由大小、形状不一的囊腔组成,内衬立方或扁平上皮(类似初级卵黄囊向次级卵黄囊转化);(4)实性型,呈实性巢状,以透明小体或基膜样物质为鉴别标志。  相似文献   

2.
小儿肝母细胞瘤和卵黄囊瘤血清AFP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监测血清AFP对小儿肝母细胞瘤和卵黄囊瘤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肿瘤组(139例小儿实体肿瘤,包括肝母细胞瘤13例,卵黄囊瘤28例,良性畸胎瘤26例,神经母细胞瘤11例,肾母细胞瘤31例,血管瘤、淋巴管瘤30例)肿瘤切除前后、新生儿黄疸组(包括25例新生儿肝炎和9例胆道闭锁)和对照组(40名非肿瘤住院患儿)血清AFP进行测定。肿瘤患者术后进行了3个月~5a随访。结果:肝母细胞瘤和卵黄囊瘤术前血清AFP阳性率分别为85%,93%。良性畸胎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等实体肿瘤术前血清AFP阳性率小于23%。手术切除肿瘤后AFP多在手术后2~6周恢复正常。正常对照组血清AFP均阴性。新生儿黄疸组阳性率高达88%。结论:测定AFP可作为诊断小儿肝母细胞瘤和卵黄囊瘤及判断肿瘤是否被完整切除和手术后有无复发的重要依据之一。判断AFP结果时应注意排除新生儿肝胆非肿瘤疾病引起的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3.
男,2岁,右阴囊肿物2个月,伴腹痛不适,于1990年10月27日入院。右睾丸呈弥漫性实质性增大,约6.5cm×6cm×6cm,周界清,轻微扪痛,皮肤表面呈暗红色,透光试验(-)。行肿物单纯切除术。病理查:卵圆形肿物一个,7cm×5.5cm×5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或灰黄色,实性,质地较脆。镜下:瘤细胞呈疏松网状排列,部分呈腺泡状,乳头状,其  相似文献   

4.
本文14例小儿睾丸卵黄囊瘤中,临床I期10例,Ⅱ期4例;9例行根治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仅1例有淋巴结转移,认为对无转移及无复发的以及年龄〈1岁的I期睾丸卵黄囊瘤病人可行单纯的一精索睾丸切除术,但应分期准确及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岁,汉族,无诱因右侧阴囊逐渐肿大近1年。查体:阴囊局部皮肤无红肿及破溃,平卧后睾丸不能纳入腹腔。实验室检查甲胎球蛋白AFP>1000IU/ml,癌胚抗原CEA3.6μg/L,癌抗原125为27.47μg/L,糖链抗原19-9(CA19-9)36.98kU/L。B超:右侧睾丸增大,正常回声消失,内见8.4cm×3.5cm×4  相似文献   

6.
睾丸卵黄囊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睾丸卵黄囊瘤10例,占同期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14.9%,儿童6例,在人4例。其中42岁和52岁年长患者腹腔隐睾恶变发生此瘤,国内尚无报导。作者还讨论了本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其与组织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8例卵巢性卵黄囊瘤的临床理特征 ,免疫组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瘤组织由多形性瘤细胞排列成疏松网状结构 ,内胚窦样结构 ,瘤细胞质内外有嗜酸性透明小体。免疫组化 AFP(+) ,AAT(+)。结论 :多取材 ,全面观察易正确诊断 ,测定血清 AFP水平对确定肿瘤性质 ,监控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23岁,因“胸背部疼痛10 d”入院。体格检查: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前胸壁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7次/min,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部CT示:两肺纹理增多,左上肺野纵隔旁见3.9×4.6 cm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心影大小正常范围。考虑胸腺瘤可能。开胸手术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发现该肿瘤起源左侧胸腺,与心包粘连缜密,术中分离困难,考虑胸腺恶性肿瘤可能,给予行肿瘤及双侧胸腺切除。术后病理:卵黄囊瘤。术后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243.5 ng/ml,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1 mIU/ml。患者因经济原因,术后未行放化疗。术后1个月,来院复查胸部CT:双肺多发转移、心包转移、纵隔肿瘤复发。患者术后2个半月后死亡。  相似文献   

10.
董非  赵晓军  柴玉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844-184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卵黄囊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9月—2012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卵黄囊瘤患者的MRI表现和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表现:肿瘤直径约5 cm~35 cm,囊实性者6例,实质为主者2例。肿块实性部分,T1WI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结论卵黄囊瘤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定性主要依靠病理诊断,根据其在MRI上的主要特征和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术前可以对其作出可能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小鼠卵黄囊间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离、纯化小鼠卵黄素间质干细胞,并观察其定向分化成骨、成软骨及成脂的潜能。方法:分离、纯化孕8.5d的小鼠卵黄囊间质干细胞,传代4次后进行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诱导。观察细胞形态,检测AKP,Ⅰ,Ⅱ,Ⅲ型胶原及BMP-1和BMP-2的表达,并进行组化染色,检测成骨、成软骨及成脂情况。结果:体外可获得纯化的卵黄囊间质干细胞,大小形态均一,呈梭形。成骨诱导后细胞向星形转化,AKP、Ⅰ型胶原、BMP-2及Von Kossa′s染色阳性,Ⅲ型胶原阴性。成软骨诱导后,细胞向多角形和圆形转化,AKP、Ⅱ型胶原、BMP-1及Alcian blue染色阳性,Ⅰ型胶原阴性。成脂诱导后细胞肥大,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体外纯化的卵黄囊间质干细胞可诱导成骨、成软骨及成脂,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3.
李艳菊  马超  高翔 《河北医学》2016,(7):1111-1114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的脂肪酸合成酶(FASN)免疫组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诊治的卵黄囊瘤患者60例(观察组)与正常健康人60例(对照组),选择两组的卵巢新鲜标本进行 FASN 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同时调查观察组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ASN 在观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 FASN 在观察组的阳性表达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60例卵黄囊瘤组织中,FASN 的表达在不同 FIGO 分期、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N 在卵黄囊瘤中呈现高表达状况,能有效反应卵黄囊瘤组织的 FIGO 分期、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状况,与卵黄囊瘤病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卵黄囊癌18例的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病人的年龄为9~64岁,其中9~18岁9例(50%),入院前病程1周至2年,肿瘤最大直径8~29cm。镜下观察,单纯卵黄囊癌13例,合并种子细胞瘤3例,合并胚胎性癌、囊性畸胎瘤各1例。8例术后随诊,其中6例1~6个月死亡;1例晚期病人,肿瘤切除后加联合化疗,术后15个月死亡;另1例,肿瘤切除加放疗,随诊4.5年,健在。  相似文献   

15.
林孝坤  王永飚  赵一鸣  姚贤明  蔡祖仁  吴大洲 《浙江医学》2017,39(22):2016-2018,2026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睾丸卵黄囊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1、10、50、100nmol/L)处理睾丸卵黄囊瘤细胞,设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雷帕霉素可以抑制睾丸卵黄囊瘤细胞生长,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除1nmol/L浓度组外,其余浓度组各时间点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雷帕霉素可以诱导睾丸卵黄囊瘤细胞凋亡,使细胞停留在G0/G1期,除1nmol/L浓度组外,其余浓度组G0/G1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够抑制睾丸卵黄囊瘤细胞的生长,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睾丸内胚窦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收治的5倒临床Ⅰ期成人睾丸内胚窦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善结果5例患者行患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及保留神经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RPLND),术后辅以化疗。本组患者随访12~96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对于临床Ⅰ期成人睾丸内胚窦瘤,应积极行保留神经的RPLND术。手术治疗联合全身化疗可提高睾丸、内胚窦瘸的治愈率。AFP可作为早期诊断、疗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睾丸卵黄囊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确诊的睾丸卵黄囊瘤患儿的睾丸声像表现。结果 17例患儿中,有12例超声诊断为卵黄囊瘤,有3例误诊为睾丸间质细胞瘤,2例误诊为睾丸淋巴瘤。超声诊断准确率70.6%。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具有安全、快速、准确的优点在诊断小儿睾丸卵黄囊瘤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Good results in the culture of microbes (gonococcus) in the chick embryo were reported by Bradford as early as 1936 (1), thereafter in 1938 by Barykine and his co-workers with typhus virus (2), andby Cox in 1938 (3) with the virus of the Rocky Mountain spotted fever, and viruses belonging to the t}Tphus group. Recently we reported the success of cultivating the Chinese strain of Rickettsia prowazeki in the same medium (4).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血管生长在卵黄囊瘤裸鼠模型中的作用,以及内皮抑素对模型血管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卵黄囊瘤裸鼠模型,分别采用1.5mg/(kg.d)及0.75mg/(kg.d)两个浓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局部注射干预,并皮下及瘤内注射生理盐水25ml/(kg.d)注射对照,共14天,每组10只。药物干预结束后,明胶-氧化铅悬浊液灌注法行肿瘤血管造影,观察肿瘤血管差异。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AFP、VEGF、CD34。结果 (1)小儿恶性畸胎瘤裸鼠模型复制成功,AFP在移植瘤细胞胞质中有表达,肿瘤性质稳定。(2)肿瘤体积自第6天测量治疗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12天测量结果提示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肿瘤体积出现显著差异(P<0.01)。(3)免疫组化:VEGF表达范围及强度,治疗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小于低剂量组(P<0.05),两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MVD:治疗组均小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小于低剂量组(P<0.01),两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4)肿瘤血管造影:血管分布密度内皮抑素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组<实验对照组。结论内皮抑制素通过抑制VEGF的作用,减少血管发生,从而对卵黄囊瘤裸鼠模型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卵巢卵黄囊(又名内胚窦瘤),是一种转移快,预后差,高度恶性肿瘤。单纯手术治疗或术后放疗以及术后不恰当的化疗不能提高其生存率。术后辅加多联化疗,必要时加术后放疗可提高生存率。本文7例中3例手术切除肿瘤加VAC方案化疗,其中2例加腹、盆腔照射均无并发症而生存。其余4例未用联合化疗均死亡。血清AFP的测定对卵黄囊瘤的诊断,治疗监护及预后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