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清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1(UHRF1)水平,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亚组间的差异以及围手术期的变化。方法收集130例ESCC患者术前血清,另收集其中62例患者的术后1周血清以及14例患者术后1周和2周血清,以6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用ELISA法检测血清UHRF1含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间水平差异。结果 130例ESCC患者术前血清UHRF1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t=7.680,P0.01);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大体分型间UHR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pTNM分期间血清UHRF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术后UHRF1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t=5.530,P0.01),且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2,P0.05);14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血清UHRF1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95,P0.01)。结论血清UHRF1可作为围手术期动态监测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1(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11,USP11)、蛋白磷酸酶1 催化亚基α(protein phosphatase 1 catalytic subunit α,PPP1CA) 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 年1 月~ 2016 年4 月87 例结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USP11 mRNA 和PPP1CA mRNA 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USP11 和PPP1CA 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USP11 mRNA 与PPP1CA mRNA 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二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术后随访5 年,统计总生存率,K M 法绘制USP11 和PPP1CA 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结果 癌组织中USP11 mRNA[3.49(3.45,3.52)] 和PPP1CAmRNA 表达水平[1.13(1.11,1.15)] 高于癌旁组织[1.02(0.99,1.06),0.35(0.34,0.3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 -11.397,-11.423,均P < 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USP11 mRNA 与PPP1CA mRNA 表达呈正相关(rs =0.658,P < 0.001)。USP11 和PPP1CA 表达与结直肠癌TNM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386 ~ 6.471,均P < 0.05),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和分化程度无关(χ2=0.039 ~ 1.130,均P > 0.05)。中位随访34 个月,术后5 年总生存率为64.37%,USP11和PPP1CA 蛋白表达阳性组术后5 年总生存率为55.17% 和57.41%,低于USP11 和PPP1CA 蛋白表达阴性组(82.76%,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8.900,9.081,均P< 0.01)。TNM分期Ⅲ~Ⅳ期(HR=1.896,95%CI 1.359 ~ 2.749)、淋巴结转移(HR=1.818,95%CI 1.391 ~ 2.698)、USP11 阳性(HR=2.404,95%CI 1.791 ~ 3.754)、PPP1CA 阳性(HR=2.556,95%CI 1.868 ~ 3.852) 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独立风险因素(P=0.009,0.013,0.019,0.010)。结论 结直肠癌中USP11 和PPP1CA 高表达,与TNM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可能共同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癌组织氮透性调节剂样2(NPRL2)、人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堰市太和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8例择期行根治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标本中NPRL2、PIVKA-Ⅱ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特征及3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Spearman分析NPRL2、PIVKA-Ⅱ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NPRL2蛋白阳性表达率(32. 3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8. 24%)及正常结肠组织(90. 00%),PIVKA-Ⅱ的蛋白阳性表达率(54. 4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 94%)及正常结肠组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Dukes分期C、D期结直肠癌组织中NPRL2的蛋白阳性表达率(21. 88%、8. 33%)显著低于A+B期(58. 33%),Dukes分期C、D期PIVKA-Ⅱ的蛋白阳性表达率(75. 00、100. 00%)显著高于A+B期(4.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NPRL2的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淋巴转移、肝转移、临床TNM分期有关(P 0. 05),PIVKA-Ⅱ的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肝转移、临床TNM分期有关(P 0. 05); 68例结直肠癌患者有32例患者死亡,3年生存率为52. 94%。NPRL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77. 27%)显著高于蛋白阴性表达(41. 30%),PIVKA-Ⅱ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37. 84%)显著低于蛋白阴性组(70. 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NPRL2蛋白与PIVKA-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r=-0. 438,P 0. 05)。结论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NPRL2表达降低、PIVKA-Ⅱ表达升高,且与临床病理参数有一定的关联,同时对于预后评估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3泛素化连接酶UHRF2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UHRF2在138例I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ICC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UHRF2在ICC组织中表达上调。UHRF2在不同甲胎蛋白(AFP)水平(P=0.010)、肿瘤分化程度(P=0.026)、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1)、TNM分期(P=0.019)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HRF2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5年累计复发率高于低表达组(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UHRF2是ICC的预后指标(P0.05)。结论:UHRF2表达与ICC恶性程度正相关,可作为ICC患者预后和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UHRF1(Ubiquitin-like,containing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6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UHRF1的表达,分析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UHRF1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HCC细胞核,UHRF1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HCC组织中UHRF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9%,其表达与肿瘤大小(P0.01)、肿瘤分化(P0.05)和微血管侵犯(P0.01)相关。结论:HCC中UHRF1的表达与其恶性表型相关,UHRF1可能参与HCC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锌指蛋白139(zinc finger protein 139,ZNF139)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 年5 月~ 2014 年6 月就诊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7 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进行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ZNF139 mRNA 及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K-M 生存曲线分析ZNF139 表达对预后的影响;采用COX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病灶组织中ZNF139 mRNA(0.651±0.13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217±0.070)和正常组织(0.201±0.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60, 24.947, 均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ZNF139 蛋白阳性率(52.2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8.36%)和正常黏膜组织(1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7.941,15.711;P =0.005,0.000)。结直肠癌组织中ZNF139 mRNA 及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TNM 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4.447 ~ 10.964,χ2 =16.613 ~ 35.850,均P < 0.01)。ZNF139 阴性表达组患者5 年总体生存率为75.0%,优于阳性组患者的51.4%(Log-rank χ2 =3.391,P=0.047)。ZNF139 表达(HR:2.249,95%CI:1.359 ~ 3.712,P=0.003),临床TNM分期(HR:2.016,95%CI:1.230 ~ 3.327,P=0.006)和淋巴结转移(HR:2.125,95%CI:1.302 ~ 3.469,P=0.002)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ZNF139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浸润、TNM 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临床诊断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硫酸基转移酶2B1(SULT2B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山东阳光融和医院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60例。采用PCR、免疫组化法测定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淋巴结组织中SULT2B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SULT2B1蛋白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SULT2B1 mRNA在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和非转移淋巴结组织(P0.05),SULT2B1蛋白阳性111例(69.4%)高于癌旁组织52例(32.5%)(P0.05)。SULT2B1蛋白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水平、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相关(P0.05)。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脉管受累、肿瘤直径无关(P≥0.05)。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51.78%,其中SULT2B1阴性患者为63.57%,阳性患者为28.75%,对比阳性表达者,SULT2B1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更长(P0.05)。结论 SULT2B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SULT2B1阳性表达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集的68例人脑胶质瘤,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n=68),选择同期基线资料与观察组匹配的非瘤脑患者最为对照组(n=20)。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两组标本中IGF-2、IMP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标本中IMP3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为50. 00%,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标本中的5.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标本中IGF-2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为42. 65%,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标本中的1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标本中IMP3、IGF-2蛋白阳性表达水平在不同的肿瘤分级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Ⅰ级和Ⅱ级脑胶质瘤组织中的IMP3、IGF-2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显著的低于Ⅲ级Ⅳ级患者;观察组标本中IMP3、IGF-2蛋白阳性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IMP3阳性的脑胶质瘤患者3年总生存率(29. 41%)显著低于IMP3阴性患者(50. 00%)(P 0. 05),IGF2阳性的脑胶质瘤患者3年总生存率(28.21%)显著低于IMP3阴性患者(41. 03%)(P 0. 05)。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IMP3、IGF-2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并且与肿瘤分级及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1(TRX-1)以及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2例,另选取同时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中TRX-1和TXNIP的表达情况,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TRX-1和TXNIP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TRX-1和TXNIP表达的相关性,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RX-1和TXNIP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TRX-1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高于结直肠息肉组织中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80,P=0.000),结直肠癌组织中TXNIP的阳性表达率为30.56%,低于结直肠息肉组织中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33,P=0.000)。结直肠癌组织中TRX-1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以及分化程度有关(χ2=4.114~4.938,P=0.026~0.043);结直肠癌组织中TXNIP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675,5.531,P=0.019,0.031)。结直肠癌组织中TRX-1和TXNIP的表达呈负相关(r=-0.298,P=0.011)。TRX-1和TXNIP对结直肠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和0.735,而二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92。结论 TRX-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TXNIP异常低表达,二者的表达水平均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有关,且对结直肠癌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a+/H+交换器调节因子1(NHERF1)与神经纤维蛋白2基因(NF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安康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26例结直肠癌患者,收集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NHERF1、NF2阳性表达情况,分析NHERF1、NF2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NHERF1阳性表达率为74.6%,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33.3%,NF2阳性表达率为28.6%,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ERF1、NF2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最大径、TNM分期、浸润深度、病理级别、淋巴结转移、复发相关(P<0.05)。肿瘤最大径≥2 cm、TNM分期Ⅲ~Ⅳ期、浸润深度≥1 cm、有淋巴血管浸润、病理级别高、有复发、NHERF1阳性、NF2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均显著降低(P<0.05)。TNM分期Ⅲ~Ⅳ期、病理级别高、NHERF1表达阳性、NF2表达阴性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NHERF1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NF2蛋白阳性表达降低;NHERF1阳性表达、NF2阴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脱落细胞的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1(UHRF1)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124例,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恶性胸腔积液组(60例)和良性胸腔积液组(6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两组UHRF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胸腔积液中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癌胚抗原(CEA)和DNA异倍体细胞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中UHRF1mRNA相对表达量为(4.53±4.33),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1.61±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7,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UHRF1mRNA、CEA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879、0.861,灵敏度分别为53.48%、78.18%、74.42%,特异度分别为88.24%、93.44%、86.27%。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定位、组织学分型、CEA水平及有无吸烟史患者的胸腔积液中,UHRF1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落细胞阳性和异倍体细胞阳性患者胸腔积液中UHRF1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HRF1mRNA对恶性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SIRT1与结直肠癌患者相关临床病理指标及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4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中SIRT1的表达情况.结果 60例结直肠癌中,SIRT1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P<0.05),60例结直肠癌中,浸润深度T3~T4者比T1~T2者SIRT1阳性表达率高,86.8% vs 42.9%(P <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比无转移的SIRT1阳性表达率高,93.3% vs70.0%(P<0.05);pTNM分期Ⅱ、Ⅲ、Ⅳ期比Ⅰ期SIRT1阳性表达率高85.7%、83.3%、90.9% vs20.0%(P<0.05);SIRT1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r=0.365,P<0.05)、淋巴结转移(r=0.302,P<0.05)、pTNM分期(r=0.292,P<0.01)、p53蛋白的表达(r=0.335,P<0.05)、P-gp的表达(r=0.271,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SIRT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多药耐药有关,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宫颈癌组织Yes相关蛋白1(Yes-associated protein 1,YAP1)、丝氨酸/精氨酸富集剪接因子3(serine and arginine rich splicing factor 3,SRSF3)蛋白表达情况,探讨YAP1、SRSF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81例宫颈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RC)患者癌组织内羧基末端张力蛋白样分子(CTEN)、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CRC患者。所有患者均经CRC手术切除获取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比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TEN、E-cadherin、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分析CRC临床病理参数与CTEN、E-cadherin、Vimentin表达之间的关系,并分析CTEN、E-cadherin、Vimentin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CTEN、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更高,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更低(P<0.05)。TNM分期为T1~3期CRC患者的癌组织CTEN、Vimentin阳性表达率较T4期CRC患者更低,且E-cadherin阳性表达率更高(P<0.05);伴发淋巴结转移及神经侵犯的癌组织较未出现淋巴结转移及神经侵犯的癌组织,CTEN、Vimentin阳性表达率更高,且E-cadherin阳性表达率更低(P<0.05);肿瘤直径<5 cm的癌组织较肿瘤直径≥5 cm的癌组织,CTEN、Vimentin阳性表达率更低(P<0.05);肿瘤分化程度低的癌组织较肿瘤分化程度高的癌组织Vimentin阳性表达率更低(P<0.05)。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水平与CTEN、Vimentin呈显著负相关(r=-0.338、-0.188,P=0.017、0.003);癌组织中Vimentin表达水平与CTEN呈显著正相关(r=0.389,P<0.001)。结论CTEN、E-cadherin及Vimentin阳性表达率与CRC患者的淋巴转移、神经侵犯、TNM分期密切相关,CTEN、Vimentin阳性率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Vimentin阳性率与CRC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含有WW结构域的氧化还原酶基因(WW domain 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WWOX)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及p73、Bax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中WWOX、p73及Bax的表达,并以20例结直肠黏膜炎症为对照。结果①WWOX、Bax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86%、58.62%,显著低于结直肠黏膜炎症的65%、85%(P〈0.01,P〈0.05);二者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0.01,P〈0.05),且WWOX的表达在癌组织与浸润深度相关(P〈0.05);②p73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炎症组(63.79%vs 30%,P〈0.0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③WWOX与p73的表达无关(χ2=0.072,P〉0.05),而与Bax的表达有关(χ2=6.561,P〈0.05)。结论 WWOX、p73及Bax参与调控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且WWOX与Bax协同作用,在结直肠癌的预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