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进展及其在肿瘤临床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分子细胞传学研究技术的新进展,分析其在检查肿瘤细胞染色体异常、定位肿瘤相关基因、辅助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是1992年Kallioniemi等创建的一种将削减杂交和染体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FISH)结合的方法,可用于检测两个(或多个)基因组间相对DNA拷贝数变化(如丢失、缺失、增加和扩增等),并将这些异常定位在染色体上,又称DNA拷贝数核(DNA copy—number karyotype)技术。  相似文献   

3.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技术是将DNA克隆或cDNAs做成微阵列,代替传统CGH法中中期染色体作为杂交靶,不仅使分辨率提高,甚至可以确定肿瘤相关基因并提供精确的定位。全文综述Array-CGH的原理、方法及其在肿瘤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 1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 ,以外周血 1系或多系细胞减少、骨髓内 1系或多系病态造血和高风险进展成白血病为特征。目前对MDS的诊断主要是依据FAB标准[1] ,但该标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它要求在患者外周血、骨髓中至少存在 2系病态造血 ,因此 ,对于只有 1系或无明显病态造血的患者就不能诊断为MDS ;而临床上确实存在一些患者在病程初期或病程中血像和骨髓像只表现为 1系病态造血甚至无病态造血改变 ,如按FAB标准就不能诊断 ,这样势必会延误患者的治疗。因此 ,寻求新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腺癌中染色体异常变化和基因改变,探讨肺腺癌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与肺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M-FISH技术,检测3株肺腺癌细胞株的染色体数目及结构畸变情况.应用CCH技术对50例肺腺癌组织提取的全基因组DNA进行检测,以了解肺腺癌全基因组的变化。[结果]M-FISH结果显示肺腺癌细胞中存在许多复杂的染色体重排,5、6、11、12、17号染色体最频繁参与染色体间的易位。CGH发现,在50例肺腺癌标本基因组中,最常见的扩增区域是1q、2p、3q、5p、5q、7p、8q、11q、12q、14q、16p、17q、19q、20q、21q、22q。最常见的缺失区域是2q、3p、4p、5q、7q、8p、9p、13q、14q、17p。其中最常见的扩增位点是16p13,阳性率达50%,最常见的缺失位点是8p22,阳性率达38%。[结论]M-FISH和CGH技术是研究肺腺癌基因组变化的强有力工具,该实验中发现的基因可能代表了与肺腺癌的病理、诊断相关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
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是一种能对不同基因组间染色体上DNA序列拷贝数进行检测并定位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现综述比较基因组杂交的基本原理、方法、应用、优缺点及近期进展.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杰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预后较差。为了从基因组水平全面理解DLBCL的分子异常,本研究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GH)研究DLBCL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探讨DLBCL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GH技术对24例DLBCL患者的全基因组遗传物质的扩增/缺失进行检测,分析CGH检测结果与DLBCL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24例DLBCL中62.5%病例发生染色体水平的扩增/缺失,20.8%病例发生累及6q的缺失,16.7%病例发生累及18q扩增;CGH检测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CGH异常组患者Annarbor分期多为Ⅲ/Ⅳ期,出现全身症状的机率较高,治疗疗效较差,生存期较短,但2组结外累及发生机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基因组水平发生的遗传物质扩增/缺失是DLBCL常见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6q15—21缺失和18q11-ter扩增是DLBCL非随机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CGH检测异常是DLBCL不良临床过程和预后标志。  相似文献   

8.
比较基因组杂交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是一种能对不同基因组间染色体上DNA序列拷贝数进行检测并定位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现综述比较基因组杂交的基本原理、方法、应用、优缺点及近期进展.  相似文献   

9.
表达谱基因芯片在肿瘤分子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DNA微阵列、cDNA微阵列、寡核苷酸微阵列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前沿生物技术。在基因芯片技术中,表达谱芯片以其大规模、高通量和平行处理的优点,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基因开关及表达程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并可随时获取肿瘤细胞生长各期与肿瘤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从而使肿瘤的分子分型成为可能。现对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在肿瘤分子分型中的应用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一种用荧光素标记的核酸探针和特定片段杂交,通过荧光信号变化对染色体或基因异常进行定性、定位及相对定量分析的方法。淋巴瘤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分类复杂,不同种类的淋巴瘤常涉及某些特定基因和染色体的改变,并且不同分子特征的淋巴瘤其预后差异也较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滤泡淋巴瘤(F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等均具有特征性的染色体和基因异常,且不同分子亚型的淋巴瘤也涉及不同的染色体异常。目前FISH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淋巴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并为临床诊断和预后监测提供了较为客观科学的依据。本文对FISH技术在不同类型淋巴瘤分子特征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利用非放射性物质标记核酸探针,通过免疫荧光在间期核及染色体上检测特异DNA序列的一种新技术,它具有快速、安全、灵敏度高等优点,因而使白血病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综述了FISH的发展史、操作过程及其在白血病研究中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染色体畸变。方法 采用 7,9,11,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对 3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30例膀胱冲洗液的脱落细胞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 ,FISH )研究 ,并同时做了细胞学检查。结果  (1)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核中 7,9,11,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阳性率分别为 2 3.5 %、38.2 %、14.7%和 11.8% ;冲洗液中各号染色体畸变阳性率分别为 30 .0 %、5 0 .0 %、2 6 .7%和 16 .7%。其中 9号染色体畸变率较高 ,但与膀胱癌分级、分期无明显关系 ;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与膀胱癌的分期密切相关 ;11,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与膀胱癌分级、分期无显著相关性。 (2 )膀胱癌患者尿液组中尿细胞学、FISH阳性率分别为 2 9.4%和 5 5 .9% ,两种方法联合后阳性率达 6 7.6 % ;膀胱冲洗液组中阳性率则分别为 2 7.6 %和 73.7% ,两种方法联合后阳性率达 80 .0 %。结论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染色体的畸变有关。FISH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冲洗液脱落细胞间期核染色体数目畸变 ,有可能作为膀胱癌诊断、预后判断的一项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因芯片、DNA微阵列、cDNA微阵列、寡核苷酸微阵列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前沿生物技术.在基因芯片技术中,表达谱芯片以其大规模、高通量和平行处理的优点,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基因开关及表达程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并可随时获取肿瘤细胞生长各期与肿瘤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从而使肿瘤的分子分型成为可能.现对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在肿瘤分子分型中的应用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检测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中脱落细胞核染色体畸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 号、7 号及17号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探针及p16位点特异性DNA探针对20例正常人尿液进行FISH检测,建立阈值。对115 例疑似尿路上皮肿瘤血尿患者的尿液进行FISH检测,以至少两种探针检测结果超过阈值或一种探针检测结果存在至少两种异常为诊断阳性。同时采用常规HE染色法进行尿脱落细胞形态学分析。结果: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尿脱落细胞学诊断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6.7%(78/90)和10.0%(9/90)(P<0.001);特异度分别为96.0%(24/25)和100%(25/25)(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7%(78/79)和100%(9/9)(P>0.0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24/36)和23.6%(25/106)(P<0.05)。 FISH技术诊断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与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级及分期无关,低级别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FISH技术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85.7% 和87.5%(P>0.05);非肌层浸润性和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4.2% 和88.4%(P>0.05)。 结论: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尿路上皮癌灵敏度高,特异度强,无创伤性,可作为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方法,并可在预测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关系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人类染色体末端酶基因 (the human telomerase gene,hTERC)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0例正常人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建立hTERC基因表达的实验阈值;检测100例病理证实为宫颈疾病的患者标本,包括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I(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CIN1)28例、CIN2 27例、CIN3 17例以及宫颈癌28例.结果:hTERC在正常人组阳性率5.55%;在CIN1、CIN2、CIN3 及宫颈癌组表达率分别为 21.4%、55.6%、70.6%及92.9%;hTERC基因在CIN1组的表达与CIN2、CIN3及宫颈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与宫颈病变进展程度呈正相关,关联密切,可能成为宫颈病变诊断的早期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快速发展,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学研究。FISH技术综合了荧光信号的高度灵敏性、无放射性、直观性及原位杂交的准确性,通过检测样本中基因或染色体的异常改变而应用于遗传性疾病、肿瘤的研究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本文就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常见的泌尿生殖肿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快速发展,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学研究.FISH技术综合了荧光信号的高度灵敏性、无放射性、直观性及原位杂交的准确性,通过检测样本中基因或染色体的异常改变而应用于遗传性疾病、肿瘤的研究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本文就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常见的泌尿生殖肿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初步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细胞遗传学改变的特点.材料与方法:提取2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DNA,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技术检测瘤组织DNA拷贝数缺失和扩增片段.结果:2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DNA拷贝数改变有诸多类似之处,且均以多条染色体DNA小片段(小于10 Mb)扩增为主,很少有缺失区域;具体涉及的基因分别为150个和556个,共同改变的基因为77个.结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细胞遗传学改变可能主要以小片段DNA扩增为特点,该特点可以诠释此肿瘤的交界性或低度恶性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每年新发病1090万人,死亡620万人。及早预测诊断肿瘤及其转移潜能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几十年来,科研工作从临床到基础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肿瘤的预测诊断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已从较早的组织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特别是为适应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