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Ad Hoc网络的仿真研究中,节点移动模型的选择会严重影响到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的性能.然而,现有移动模型大多是为理想环境设计的,不能适用于真实环境.在理想移动模型RWP(Random Waypoint)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多出入口区域的RWP节点移动模型(RWP with entrances,RWPWE).在该模型中,区域出入口是节点进出区域的必经之地,节点在区域内的移动符合RWP节点移动模型,通过引入域内停留概率来完成节点在区域内外移动的转移,并从节点移动速度、移动时间、移动路程和空间分布概率等几个方面研究了区域出入口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的结果表明,由于出入口的存在,与RWP模型相比节点的移动更加复杂,节点的空间分布也显著不同,这些差别将会影响到网络的拓扑性能和对网络协议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证明了ad hoc网络中节点的移动性对于网络安全而言不仅仅是一种障碍,还可以用于建立移动节点间的安全关联,以提高自主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在移动节点"临近"的时候,建立移动节点间安全关联的机制.通过对节点间建立安全关联的步长进行评估,给出了相关参数的数学模型及若干结论,并给出了C 环境下RWM模型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3.
现今移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网络上的信息,然而移动计算环境下有一些传统的弊端如频繁断接性、移动性、通信非对称性等."软件人"是拟人的软件人工生命,可以模拟人生存、工作、穿梭在各种计算机网络和目标节点.本系统利用"软件人"的动态性和智能性的优点从而解决移动数据同步系统中存在的弊端,并给出实现模型.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移动计算环境下适应性、计算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在传感网和物联网的大力发展过程中,覆盖问题始终是该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目前在诸多应用中,网络部署受各类影响因素的制约以及传感设备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监测区域的完全覆盖.但如果借助某些特定的移动设备并按照有针对性的移动策略实施移动覆盖,就可以实现监测区域内的补全覆盖.基于此应用提出了一类新的覆盖问题——移动全覆盖问题,即在网络稀疏覆盖的环境下,利用移动节点的移动覆盖实现监测区域的全覆盖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分而治之的节点移动策略.首先,按照移动节点通信半径将整个监测区域划分成多个子区域;其次,以四叉树分层遍历的策略作为移动节点在子区域间的移动方案;最后,针对每个子区域内静态节点的覆盖状况制定相应的区域内的移动策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移动策略可以实现在移动节点移动较小距离的前提下达到整个区域的全覆盖,从而解决了稀疏网络环境下的全覆盖问题.  相似文献   

5.
面向移动查询的邮件消息发布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宇鹏  徐明 《计算机科学》2002,29(4):119-123
1 引言移动查询及优化是移动计算和移动数据库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在移动查询计算环境中,用户不再是固定在网络某个位置上,而是具有移动性的节点,除了移动性特点之外,还有网络弱连接性、网络条件多样性和动态性、网络通信的非对称性等。另一方面,用户的移动计算设备具有电源能力、计算、存储能力、人机交互能力的有限性、特殊性和多样性等等(一个典型的移动计算系统模型参见文[12]的图1)。移动查询的计算环境与传统的基于固定网络的计算环境之间的巨大差异,使传统的客户/服务器查询模型不再适应,需要改进或重新设计查询模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性能与网络节点移动性之间的关系,基于网络模拟器NS-2构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11种静止模型和16种移动模型,基于模型设计了不同的仿真实验,并对AODV和DSR协议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可以精确计算网络能耗的层次型能耗评价方法ECOB。实验结果表明,在节点静止及低移动速度的环境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性能受节点移动速度及网络规模的影响不大;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移动节点参与多跳数据传输,受节点移动速度提高的影响,AODV和DSR的多跳数据传输性能下降幅度增大;与DSR相比,AODV更适合高移动性的大规模移动场景。  相似文献   

7.
一种累计多路径的移动自组网络路由策略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描述了一种基于多路径移动自组网络按需路由策略.在移动自组网络,由于网络节点的移动性及拓扑结构的易变性,路由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在以前的移动自组网络路由算法中,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单路径方式.最近,多路径方式也逐渐出现,因为相对单路径路由而言,多路径为移动自组网络提供的QoS支持更可行、更高效.鉴于现有的移动自组网络多路径策略未能为源节点提供充分的信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移动自组网络多路径路由算法.该算法可以将路由信息保存在源节点中,并依此在源节点中采用替换路径或多路径并发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8.
移动IPv6中移动节点的两种地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和便携式终端的迅速发展,在网络中实现对移动性的支持变得越来越重要.下一代网络协议IPv6因其巨大的地址空间和合理的报文结构,为节点移动性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移动IPv6充分利用了IPv6协议对移动性的内在支持.介绍了移动IPv6的基本概念和通信原理,详细分析了移动节点的本地地址和转交地址,对两种地址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移动通信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移动ad hoc网络由于动态拓扑、无线信道等特点,使得其在所有层次上都存在脆弱的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入侵响应模型,该模型结合了移动ad hoc网络和移动agent的移动性和自主性,采用监视agent,决策agent和阻击agent三种agent对移动ad hoc网络中的节点行为进行监视,并根据节点行为判断是否入侵,一旦发现入侵者就将其包围并阻断与其相关的报文,以达到隔离直至消灭入侵者的目的.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移动IP是支持IP移动性的协议,但是当其用于移动节点驻留在远离归属网络的外地网络时,将会产生严重的注册延迟,从而引起严重的包丢失和通信吞吐量的下降,为了改变这些不足,人们把移动节点的移动方式分为宏移动和微移动,并且提出了很多应用于微移动的移动性管理方案。文章深入研究了宏移动协议(RFC2002)和微移动协议的包丢失率,给出了计算公式,并且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