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教学体系是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分析五年制高职实践体系和岗位胜任力的内涵、"护士荒"现象,结合2016年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中要求各医疗机构高度重视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建立新入职护士培训制度,明确护理教育的发展应与护理临床发展相适应、相接轨。因此围绕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分别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5个方面,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全方位评估法,构建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完善评价体系,调动专科护士积极性,提升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促进护理队伍可持续发展,提高优质护理内涵,加强护理队伍科学管理。方法运用全方位评估法,对专科护士进行岗位胜任力的全面、多维度评价、考核。结果评价实施前后专科护士在综合素质、专业素质、病房管理、教学管理、科研创新方面各项指标,考核成效显著。结论运用全方位评估方法,不仅完善了医院在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而且规范了专科护士的岗位职责,全面提升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入岗位胜任力理论,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实习生、毕业生、相关岗位在职人员以及行业专家进行了问卷调研和访谈,明确了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胜任力,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出了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在护理本科教育后期培养ICU专业护士的途径和模式,缩短ICU专业护士培养周期,为临床培养符合ICU工作要求的护理人员。方法选拔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培养对象,自第七学期开始,限定选修ICU护理专业课程。通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料库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结果确定了IcU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本科生选修IcU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毕业生100%在三甲医院ICU病房就业。结论护理本科生通过ICU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培养,毕业后即可胜任ICU护理工作,缩短了毕业生入职ICU护理工作的适应期,表明本科教育后期选修ICU专业课程培养ICU专业护士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洪芳芳  陈才 《大家健康》2013,(9):166-167
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是以护理胜任力培养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整体化护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文章从确立以护理胜任力达成为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突出护理专业特色,采用护理胜任力教学模式,并建立合理的护理胜任力评价体系几方面构建了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岗位胜任力的培养是提高职业竞争力、体现教育目标和特色的关键,将岗位胜任力理论引用到人才培养领域已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为使护理专业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岗位,本文在分析岗位胜任力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胜任力模型引入护理专业岗前培训体系中,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的护生岗前培训体系的构建,为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培养适应临床需求的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设重庆市口腔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探索完善口腔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口腔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领导小组通过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培训方案、建立以仿真口腔诊室为基础的临床能力实训中心、提升口腔护理师资队伍综合能力、落实"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体系,以及提供全面保障等措施逐步建设基地。基地经过6年建设,共完成了139名口腔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胜任力的岗位管理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提升低年资护士对岗位胜任力的认识。方法科学设置岗位,根据护士的学历、职称、经验、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行能级对应,确认低年资护士培训目标,落实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力。结果通过竞聘上岗,建立岗位责任制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和培训目标,提升护士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岗位管理胜任力的运用能增强低年资护士对岗位的认知,能显著提高低年资护士工作积极性,能增加护士主观能动性,并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探索如何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并从明确多元化的评价对象及内容、注重发展性评价、强调质性评价、设置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制订课程总评成绩标准等方面进行相关阐述。通过课程评价、反馈各种信息、指导课程改革,从而适应临床护理岗位的需要,推进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职高专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促进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法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体系。通过前期调研规范设计专家咨询表,应用德尔菲法咨询专家并进行相应统计分析,获得核心能力指标及课程优化结果。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获得协调管理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五大类别共26个细目的核心能力,优化设置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共4个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结论构建的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突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特色,体现药品生产一线岗位特点,可从根本上解决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认知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PDCA循环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促进护生就业为导向,以护理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高效衔接为宗旨,对中高职专业课程一体化衔接的顶层、要素和环节进行设计,构建护理专业重基础、宽口径的中职课程体系和专业化、综合化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整体设计、层次递进、横向拓展"的中高职课程一体化衔接体系。  相似文献   

12.
柯氏模型作为最经典的培训效果评估工具,紧紧围绕受训者的反应、学习、行为改变和业务结果4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递进评估,广泛应用于"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核心"的护理培训及院校教育领域.本文深入探讨柯氏模型在护理本科生岗位胜任力培训效果评估中的应用基础、体系构建及应用展望,旨在为护理本科生岗位胜任力的培训设计及培训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性护理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的形势下,护理专业成立了课程开发委员会,该委员会以国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能力标准为课程开发依据,开展了护理行业调研,进行了护士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开发了高职护理专业培养方案,建立了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并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开设了成人护理课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急救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并检测该体系的信效度,依据评价体系创建教学情境,评价应用效果。以111名高职急救护理方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6人,对照组5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以急救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为标准的情境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职业自我效能感、职业认同感得分。实践表明,实施以急救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为标准的情境教学有利于高职护生岗位胜任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专业课程学习的需求,完善课程建设。方法:采用护理专业学生调研征询表,对326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教学计划合理,医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课程需求明显且同等重要,人文课程需求凸显,同时课程建设与执业考试对接。结论:护理专业课程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方面必须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需求进行针对性调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CU护士岗位胜任力与工作投入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山东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148名ICU护士采用ICU护士岗位胜任力量表和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岗位胜任力得分为(2.80±0.65)分,工作投入得分为(5.06±1.07)分,两者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ICU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处于中等水平,工作投入处于高等水平,且岗位胜任力越高,其工作投入度越高;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高ICU护士的岗位胜任力,促进ICU护士更好地投入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探明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现状,改革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深化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方法项目组对安徽省4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现状展开实地访谈及电话邮件咨询,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学人文课程设置存在随意性较大、零散不成体系、课程比重偏低、结构不够合理、核心课程不突出以及未能围绕岗位胜任力而展开等问题。结论通过增强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优化课程结构、凸显核心课程、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等对策改进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推进卓越医生培养。  相似文献   

18.
岗位胜任力是胜任本职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以病理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从人才培养目标、实验课程设置、实验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及实训环境建设等环节进行改革和实践,初步构建了病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改革评价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而且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目前高职本科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现行的高职本科护理学专业和普通本科护理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职本科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未能完全与普通本科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相区别,同时,还存在着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比例不足、专业基础课程比例过大、专业课程知识广度不够、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结论高职本科护理学专业应当尽快改革课程设置,包括建设整合课程、增设选修课程、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岗位胜任力模型在我国护理人才培养中的运用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为我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了方向和理论支持。本研究以岗位胜任力相关理论为指导,阐述了护理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具体方法,并以该模型为导向,构建护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