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以2020—2021年度河南省区试95份小麦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春播的方法对区试小麦品种的冬春性类型进行鉴定,为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春播第二播期条件下,12份新品种鉴定为春性类,春性类品种均全部抽穗,抽穗率为38.5%~95.0%,苗穗期为46~53 d,成熟情况表现为未成熟、基本成熟和接近成熟;83份新品种鉴定为冬性类,大部分品种未抽穗,抽穗率为0~23.9%,成熟情况均表现为未成熟;春性类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量的12.6%,冬性类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量的87.4%。春播第一播期条件下,所有冬性类品种鉴定为半冬性。春播第三播期条件下,春性类品种中5份品种鉴定为春性,其余7份品种鉴定为弱春性。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河南省传统栽培作物。据统计,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已达5.33×106h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总产量占全国总产的25%左右,商品量占全国的30%左右,已多年保持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水平、收购量全国第一[1]。研究及生产实践均证明[2-5],选好、用好小麦品种,使品种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是确保小麦稳定增产的前提。而河南省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是通过河南省小麦区试推荐审定的品种。近年来随着气候逐渐变暖,秋暖冬寒和春季倒春寒频繁发生,造成小麦冻害时常发生,对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6-9]。冻害的主要原因就是品种选择不当[10],每年都存在不了解品种冬春性,选用春性品种早播,出现一定面积的春性品种早播麦田,因此,品种审定前对其进行冬春性鉴定,为小麦品种审定、合理布局和推有重要意义。为此,作者采用春播鉴定法对2020-2021年度河南省区试95份小麦新品种进行冬春性鉴定,以期为小麦品种审定和推广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索并验证科学、直观、适用的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更好地指导小麦科学定性,合理用种.以59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2008-2013年度的连续大田春播试验以及人工模拟低温春化处理试验,研究了小麦品种冬春性的基因型间差异,对春播抽穗率、苗穗期、抽穗所需低温春化天数、苗期生长习性、成熟情况等指标进行了比...  相似文献   

4.
冻害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而选择适宜的品种是防御冻害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对小麦冬春性鉴别的各参数进行确定,形成了稳定可靠的标准体系,以期为小麦品种选育、区试、审定、科学利用、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适用于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方法和指标,通过2006~2008年度连续试验,以37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春播法,对小麦不同播种期的表现进行了研究,对苗穗期、春播抽穗率、幼苗习性、成熟期等指标和鉴定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春播抽穗率和苗穗期是鉴定小麦品种冬春性的可靠指标,提出采用综合顺序分类法评判品种的冬春性,并初步建立了小麦品种春播综合顺序分类法检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晚播法量化鉴定冬小麦品种冬春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冬小麦品种冬春性的传统识别方法 ,一般只适用于冬小麦品种冬春性的定性认别。对生产上众多的冬小麦品种 (系 ) ,尤其是冬春性差异不明显的品种进行冬春性认别和比较 ,可以用晚播法进行定量鉴定。通过试验 ,提出了晚播法量化鉴定小麦品种冬春性的理论依据、方法和适宜地域范围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冬春性鉴定指标在国家和河南省小麦区试中的应用效果,依据2009—2013年国家黄淮南片冬麦区水地组、河南省南部组与春水组小麦区试冬春性鉴定结果,对小麦冬春性鉴定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春播抽穗率可作为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最佳指标,为小麦品种审定、应用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小麦在它的发育过程中要通过春化和光照两个阶段。春化阶段是小麦的第一个发育阶段,温度条件在这个阶段起着决定性作用,它要求一定时同的低温条件,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小麦就不能通过春化阶段,也就完不成生命周期。 不同的小麦品种。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和时问长短是不同的。我国的秋播小麦因通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和天数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辨别小麦的冬春性,利用84份当前推广小麦品种和新选品系分5期播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其抽穗期的延迟情况,利用正态分布和t检验,并结合春化基因分子标记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小麦冬春性的判别;本研究将84份材料划分为春性9份、偏春性1份、半冬性34份、偏冬性20份和强冬性20份。  相似文献   

10.
小麦冬春性鉴定在区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0—2019年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黄淮冬麦区旱地区域试验参试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系)为材料,采用田间春播鉴定法,依据对参试品种(系)春播苗穗期和抽穗率的计算,进行冬春性鉴定。结果表明,黄淮南片冬水组和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参试品种(系)共鉴定出春性类品种(系)32份,占参试品种(系)的4.78%;黄淮南片春水组参试品种(系)共鉴定出冬性类品种(系)18份,占参试品种(系)的21.43%。从鉴定情况看,近10年播期的设置,即依据当地春季气温的候平均气温,第一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3℃后的次日,第二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7℃后的次日,第三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10℃后的次日的鉴定方法来确定播期,不受时间的限制,3个播期相互印证,相互参考,结果准确可靠。参试品种(系)中鉴定为冬性类的品种(系),其春播第二播期抽穗率均小于30%,成熟期时植株未成熟;鉴定为春性类的品种(系),其春播第二播期抽穗率均大于30%,成熟期时植株基本成熟,苗穗期大于45 d,说明田间春播鉴定法的检测指标春播抽穗率和苗穗期是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有效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当前主栽小麦品种春冬性强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山东省当前小麦主栽品种春冬性强弱,选择19个生产中应用面积较大的主栽品种,以春小麦辽春18号为对照,“惊蛰”后在济宁进行田间分期播种,研究其春冬性强弱并进行两级多次比较和排序。结果表明:辽春18号(春小麦)〉济麦20〉潍麦8〉济麦22〉良星99〉烟农15〉济南17〉烟5286〉烟农24〉济麦19〉泰山23〉济麦16〉淄麦12〉临麦2号、邯6172〉山农664、济宁12〉泰山9818、烟农19〉济麦21,排序愈在前春性愈强,愈在后冬性愈强。  相似文献   

12.
该鉴定试验以农业部《普通小麦冬春性鉴定技术规程》为依据,结合3因素(苗穗期、基穗率、穗粒数)聚类分析结果,对2014~2015年度冀中南冬小麦水地组区试的17个品种进行了春性鉴定.鉴定结果:春性品种有邯生730、衡11-6021;弱春性品种有龙华808、金禾12-089、轮选329、邢麦16;半冬性品种有石12-4117(近弱春性)、中信麦99、农艺麦2号、D11491、WF2号、乐土808、Jun-12、JF69、石11-4195、众信8678;冬性品种有曲麦26.  相似文献   

13.
不同小麦品种混播产量效应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具有明显不同特性的小麦品种,在同一块田里进行混播,能较充分利用时空,提高光合效率。在旱地增产8.91%~19.42%,水地增产13.15%~59.23%。  相似文献   

14.
以冬性小麦在张家口地区春播试验为依据,阐明了冬性小麦品种在张家口地区能够通过春化反应正常成熟,为本地区利用冬性品种,解决降水集中盛期和春麦需水盛期不吻和的矛盾,提供了可行性依据。同时也表明:低温并非冬小麦田间春化的唯一条件,较宽的温度范围和较短的日照长度相组合,也能保证田间春化的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15.
地膜穴播春小麦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的优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对临夏州地膜穴播小麦施肥和播种密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川塬地地膜穴播小麦施N1125~1500kg/hm2、磷肥(P2O5)900~1200kg/hm2、播种量为2273kg/hm2(即12粒/穴)时,可获得最佳产量和经济效益。高产高效的合理群体结构为基本苗达到4000~5000千苗/hm2,成穗数达到4500千穗/hm2左右,穗粒数在40粒以上,千粒质量在39g以上。  相似文献   

16.
应用模糊数学分析法对9个福建省春花生新品种进行综合定量评判结果表明:龙花163的模糊加权评判集最大,B’=0.7771;泉花726次之,B’=0.6339。依据各品种的模糊评判集排序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与品种在生产上的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以273份小麦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揉面仪和粉质仪等相关指标的分布和关系。结果表明:50%的小麦品系在籽粒硬度和蛋白质含量等方面已达到强筋小麦的品质要求,但面团流变学特性则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强面团流变学特性的遗传改良,应是今后育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籽粒硬度结合揉面仪指标的和面时间、8 min尾高、衰落角,可作为预测小麦面粉品质和面团品质的重要参考指标,但和面时间不超过4 min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种衣剂对冬播春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8个处理,测定麦小麦品种生育进程、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等措施,分析7种种衣剂包衣后冬播(11月1日)对新春29号出苗率、茎数动态、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产量等的影响。【结果】3.7%吡唑醚菌酯+7.3%灭菌唑悬浮种衣剂(a)、4.6%氟唑环菌胺+2.2%咯菌腈+2.2%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b)较CK分别提高出苗率19.03百分点、20.70百分点,总茎数峰值分别增加27.38%、23.44%,叶面积指数峰值分别增加62.55%,51.98%,总光合势分别增加87.53%、73.72%;干物质分别增加53.63%、37.59%,产量分别增加54.43%、38.40%。【结论】种衣剂a、b对冬播春小麦是能够提高出苗率,增加成穗数并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