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步入了"大众教育"时代,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制度也从"统包统分"过渡并转型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竞争上岗、择优录取",过去大学毕业生"皇帝女不愁嫁"的年代已彻底一去不复返.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对于专业理论水平、学历等都比不上本科生、研究生的高职毕业生来说,要想在就业中占得一席之地,如何摆正就业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式由"统招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单位在人才使用上实现选聘、招聘、自荐等多种方式,在劳动管理上普遍推行合同制,促使当今大学生的职业取向宽阔,就业形式灵活;同时,择业观念也非常混乱,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同样严重。正所谓"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大学毕业生积极面对就业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就业市场需求平稳;一些用人单位聘用标准盲目攀高;供求结构不平衡矛盾突出;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及就业工作滞后于社会发展;大学毕业生素质及择业观念与社会需要相脱离.针对这些问题,从高校如何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应时措施.如: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建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员参与的意识和氛围;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高质量、有特色的人才等.  相似文献   

4.
江丹 《山西科技》2012,(5):125-126
随着高等教育的较快发展及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便成为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主要针对"以第二课堂为平台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5.
孟金红  陈国清 《科技资讯》2009,(35):186-186
高职院校近年发展很快,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凸显,作为学生的培养单位,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思考如何解决学生就业困难的难题,本文作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建立和健全就业指导的组织机构,确保就业指导工作及时到位;(2)坚持"五个前移"的教育改革,把学生就业放在日常工作的第一位;(3)严格审查毕业生推荐资格,确保优秀毕业生优先录用;(4)建立与毕业生密切联系机制,确保掌握毕业生的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6.
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上大学的首要目的,国务院已经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毕业生就业是新形势下评判高校培养方案的改革成败和检验高校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标尺。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就业对专业人才实际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联系,制定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制定学生就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湖北省教育厅、武汉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麦可思2008年和2009年湖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以及课题组对2009届湖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观的调查等就业状况的调查数据,从就业的总量与需求、就业质量与结构、就业观和就业的流向与收益等方面,对湖北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为研究湖北省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面对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切实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确保实现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的"双高"目标,成为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高职就业难的相关问题,结合工作经验就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就业工作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应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和教育大众化趋势 ,切实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坚持理想教育 ;不断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 ;不断增强大学生就业实力 ;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的教育与引导 ;着力培养大学生耐挫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表现了大学毕业生的现状与人才需求市场之间不完全适应的矛盾,要从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的改革上来加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反映出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中存在着不良的思想倾向,要通过思想教育,特别是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来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浪潮中崛起的一个新的教育类型,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面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主要就业政策,如何做到合理定位成为高职毕业生成功就业的起点,如何做到人职匹配成为职业选择与生涯发展的关键。面对就业,正确的自我评价、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扎实的专业技能成为就业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大规模产出,致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日益困难,这种情形在后经济危机时期尤其严重,致使每年100多万应届毕业生不能当年就业,这既影响到国家"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也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创业难原因的分析,并从社会支持的视角,探究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可行途径,提出建构大学生就业、创业社会支持网络,对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和丰富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理论和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闽南师范大学近五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旨在分析和解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健全完善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张冲 《科技信息》2009,(13):242-242,256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并强烈冲击实体经济的时刻,大学毕业生所参与的就业市场的竞争就更加激烈,就业压力也是史无前例的被凸显。本文将从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各种因素和如何促进就业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是缓解甚至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条可行之路。我们认为,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而更应该成为新岗位的开拓者。当前的整体创业教育滞后,自主创业的环境还不成熟,尚需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来促进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6.
"云求职"作为以网络招聘平台为载体的就业渠道,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备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却鲜有考察其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以疫情防控时期高校毕业生普遍采用的"云求职"方式为切入点,对500名2021届高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回归分析发现: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求职渠道差异会影响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家庭相对收入、学习成绩、"云求职"渠道是高质量就业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家庭相对收入情况起负向预测作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和"云求职"渠道起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宫萍 《科技信息》2010,(10):I0343-I0344
有些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焦虑、自卑、嫉妒、攻击性地心理障碍,有损于身心健康,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和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一定的对策,消除毕业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顺利完成择业就业工作。本文将针对毕业生因就业"难"而产生地心理问题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另外,要想从根本上缓解高校扩招后给大学生带来地就业难问题,笔者建议应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展就业新渠道。最后,希望通过此文能为毕业生更好地就业择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英 《镇江高专学报》2009,22(2):6-8,15
创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就业教育的新的教育理念,它强调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应该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有利于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高校应深入理解创业教育,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激励创业的氛围,争取社会的支持与帮助,从而有效实施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形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从此成为拥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普通劳动者而不是“精英”,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必须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在就业观念完成从“精英”向普通劳动者、从等待依赖向自主择业创业、从希望去国有机构就业向非公企业就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加,地方高校也开始逐步建立了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该体系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就业服务导向弱化;就业服务体系滞后;就业服务队伍素质欠佳等。如何有效地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各高校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