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枚举法的断块油藏层系重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含水期多油层断块油藏,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层间动用程度差异明显,层系重组是减小层间干扰、提高中低渗储层动用程度的有效手段。文中采用枚举法,穷举出可能方案,综合考虑技术、经济两方面,筛选出采收率和经济效益都较高的重组方案。技术方面以累计产油量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多油层非活塞水驱油模型,根据B-L水驱油理论,预测各划分方案累计产油量。同时,考虑经济效益约束,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动态经济评价。以某断块油藏为例,计算结果表明:14个小层划分为2套层系,共有8 191种重组方案,采用渗流阻力级差约束后筛选,保留64种,经开发指标预测和经济效益评价,第63种为最优方案。其钻井数为2,油价3 500元/t时,其净现值为430万元。  相似文献   

2.
由于平台和开发投资的限制,海上油田在高含水期实施细分层系,而从理论及矿场分层产能测试结果可知: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多层合采油田层间干扰除了受纵向非均质性影响外,更受到纵向各层压力和含水等动态因素的影响。针对目前对高含水期层间干扰定量表征及层系划分界限研究较少的问题,在研究引起层间干扰的动、静态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层间动态干扰概念,并运用渗流理论建立了层间动态干扰系数定量表征数学模型,得到了多层合采砂岩油藏在高含水期动态干扰系数与纵向各层渗透率、含水率及压力的定量关系。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高含水期油田细分层系界限:渗透率级差小于5.0,含水率级差小于1.7,压力级差小于1.6。以此为基础在渤海SZ油田高含水期实施了细分层系先导试验,利用细分层系界限制订了合理的层系划分与组合方式,细分层系后试验区平均日增油达20%,含水率降低10个百分点。研究成果为海上油田高含水期层间矛盾的定量评价及降低层间矛盾策略的制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含水油田微生物调剖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报道了吉林油田分公司与日本国石油公团石油开发技术中心在吉林挟余油田东十八九站联合开展的微生物调剖堵水研究和矿场先导性试验情况。所用菌种筛选自某油井采出水,为大肠杆菌Enterobacter sp近缘种,兼性厌氧、嗜温,利用糖类代谢产出一种长链生物聚合物,生物聚合物在水中形成凝胶,凝胶被水流压缩生成生物膜。在室内实验中将菌液和糖蜜共3PV注入长10m的10段串连填砂岩心,岩心渗透率由2.5μm^2下降到2.2μm^2,关闭5d后注水45PV使渗透率从0.8μm^2下降到0.05μm^2,注入纤堆素酶使渗透率恢复到1.6μm^2;由渗透率2~20μm^2的20段岩心组成的三入口三出口填砂岩心网,注入菌种和糖蜜并产出生物聚合物后,高渗段渗透率下降40%~85%,低渗段渗透率下降5%~25%;在天然岩心上,依次注入菌液1.5PV、2%糖蜜3.0PV后关闭5d,继续注水。采收率在水驱残余油基础上提高9%。在包括2口注水井和10口采油井、地温28℃、综合含水88.3%的调剖试验区,第一阶段随注水连续注入菌液28m^3和糖蜜300m^3,在11个月内综合含水下降10.6%。平均日增产原油9.1t;在第二阶段每日以小段塞注入菌液,共注入25m^3菌液和225m^3糖蜜,在10个月内综合含水下降5.6%,平均日增产原油4.8t。在4口采油井实施微生物堵水,菌液以小段塞式或连续式随糖蜜注入,关井10d,油井含水下降14%~37%,单井产油量平均增加129.2t,最高达647t。认为高纯度、高浓度、充足量目的菌种的注入,是微生物调剖堵水成功的关键。图3表1参9。  相似文献   

4.
灰色系统理论在高含水期油田水淹层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宋子齐  杨贵凯 《测井技术》1998,22(5):341-348
以开发井测井,钻井取心,试油及开发动态资料为标准,提出了灰色系统理论高含水期油田水淹层评价标准,权系数、自动处理方法及分析准则,并与改进后的神经网络分析技术配套,建立了一套高含水期油田水淹层评介解释的软件系统。通过辽河油田沈84块沙三下及中原油田文33块沙二下亚段高含水油藏140多口井的精细评价处理,计算出相应的储层参数,剩余油饱和度及产水率等;划分出岩性剖面,分析处理出四类储层,并对强,中、弱等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特点,提出了含油饱和度等值线拟合样本预制作方法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剩余油预测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批量生成不同井距、物性、工作制度等条件下注采井组间剩余油分布场,编写模块自动提取少量含油饱和度等值线,使用多项式函数拟合不同时刻和层位含油饱和度等值线建立拟合参数样本数据集,实现机器学习样本参数量的大幅度降低。使用Tensorflow搭建神经网络模型,学习训练后形成注采井组间含油饱和度等值线预测模型,根据多个井组间等值线图叠加结果重构研究区含油饱和度场。基于高含水油田实际数据,与数值模拟相比,该方法对断层边界、层间剩余油富集区、井间局部零散剩余油均具一定预测能力;同时可将注采井生产动态数据快速转化为含油饱和度场数据,较传统方法的计算速度和定量化程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水驱油田含水率上升规律,引入一种改进灰色预测模型进行水驱油田综合含水率预测。该预测方法具有所需样本少、预测精度高、计算简单和操作方便等优点,特别适合于随机性强的油田开发相关指标的预测。通过矿场实际应用证明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濮城油田低渗油藏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亚段4-7砂组低渗油藏在高含水开发后期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地下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水运动情况,分析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指导部署油藏开发方案,从而提高油藏的注水开发采收率,为如何高效开发该类型油藏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8.
水驱油藏高含水期精细模拟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剖析高含水期开发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渗流现状和规律的基础上,以解决该开发阶段油藏工程问题为目的,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油藏精细模拟的原理思路和方法,提高了模拟的精度,拓宽了油藏模拟的应用领域,已经在XW油田高含水开发单元剩余油研究和综合调整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较满意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整装油田高含水后期井网重组技术政策界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胜利油区坨7块下油组为例,对渗透率级差、组合厚度、组合层数、原油粘度、采液强度、压力保持水平等井网重组技术界限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合理的重组方案.该研究结果对其它同类整装油田高含水后期的开发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含水接近90%、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80%的情况下.下二门油田连续6年在1.1%以上的采油速度下产量稳升。指出地质精细描述、三次采油规模化应用和三采单元的梯次接替、适度措施补产、滚动增储和老井复查寻找新储量增储建产是下二门油田高效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对策和技术路线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中国油田基本为陆相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原油黏度偏高,注水开发采收率较低,提高采收率有很大潜力。在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呈"总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格局,因此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应该通过深化油藏描述、准确量化剩余油分布来重构油藏地下认识体系,结合油藏井网系统的重组,对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和分散的剩余油采取不同的挖潜对策和方法。提出"3个结合"综合治理方法,即:不均匀井网(在剩余油富集区钻高效调整井)与均匀井网(指整装油田)或相对均匀(断块油田)井网相结合;均匀或相对均匀井网与可动凝胶深部调驱或其他高效的剩余油驱替方式相结合;直井与水平井相结合。为此需要综合运用和发展地质、地震、测井、精细数值模拟等学科的新技术确定剩余油相对富集部位和规模,对此提出了比较系统、可行的技术路线和具体要求。参13  相似文献   

12.
高含水油田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油田开发的需要,在高含水油田有必要开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研究,横向上要精确识别和预测对剩余油富集具有遮挡作用的小断层、微幅度构造、砂体边界和岩性隔挡(如废弃河道),纵向上要精细预测控制剩余油丰度的砂体厚度和储层物性参数,重点解决河道边界预测和薄互层储层单砂体厚度预测精度问题。并结合高含水油田开发的需求,提出了关于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大港油田港东一区一断块研究为例,说明了在高含水油田应用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经过近40年的开发,胜坨油田坨28块已进入特高含水期。由于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层间干扰等原因,造成油藏压力不均衡,制约了油水井生产潜力的发挥。针对这一现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该油藏合理压力水平进行了研究,并确立了相关参数的界限值,为改善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锦州9-3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锦州9-3油田高含水期开发现状,应用油藏工程方法,从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入手,对注入倍数增长率、水驱指数、存水率、综合含水等指标进行了客观分析,适时监测油田开发动态,及时发现油田存在主要问题,为全面了解油田开发状况,进行下步调整挖潜提供理论依据。评价结果表明,该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在提液稳油、追求上产的同时,控水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含水上升较快。但2004年以后的历次开发调整措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起到了稳油控水的效果。在今后开展稳油措施的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找、堵水等控水工作,以保证开发效果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含水复杂断块油田加密井井位智能优选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鲍敬伟  李丽  叶继根  石军辉  张津  朱红云  姜宁 《石油学报》2017,38(4):444-452,484
高含水复杂断块油田地下剩余油高度分散、多层叠置、犬牙交错,对老油田二次开发新钻高效加密井的井位优选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通过研究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分析了井位优选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复杂断块油田三维地质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后的多种三维场数据,以剩余可动油量为目标函数,以油井控制半径、经济极限井距和经济极限剩余可动油量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剩余可动油量计算模型,并给出了复杂断块油田单井控制范围和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实现了直井、斜井井位的单因素智能优选。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综合考虑影响井位优化的多种因素,建立了多因素井位优选方法。通过编制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实现了复杂断块油田加密井井位智能优选的精细化和定量化。该方法应用于大港港西油田二区二次开发工程中,优选出的井位符合油藏动、静态认识,钻井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为高含水复杂断块油田持续效益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港东油田一区一断块高含水后期开发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大港油田港东一区一断块为港东油田的主力断块 ,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受发育后期曲流河沉积的影响 ,地层非均质严重 ,加上长期注水开发 ,使断块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 ,油层水淹加剧 ,剩余油分散 ,挖潜难度加大。为此 ,1991年对注水最完善的明二单元率先进行油藏描述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 ,针对开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进行了一系列挖潜工作。主要包括 :①实施层系互换 ,完善注采井网 ;②钻加密调整井 ,挖掘死油区 ,提高断层附近及构造高部位剩余油动用程度 ;③实施精细注水 ,充分挖掘低渗透率控制的剩余油。主要从 3个方面整体实施 ,一是增加注水井点 ,缩小注水半径 ,改变液流方向 ,提高注水扫油面积 ;二是加强高含水层的专项治理 ,重点突出注水井的调剖工作 ;三是脉冲注水 ,通过周期性地强弱交替注水 ,提高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7.
高含水油田油藏地球物理技术——中国石油物探的新领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岭 《石油学报》2010,31(6):959-965
从高含水油田深度开发需求的角度和油藏地球物理发展的历程,指出高含水油田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中国石油物探研究的新领域,并提出在高含水油田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具有10项地质任务。对高含水油田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研究涉及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适应性、储层物理特征曲线重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井震联合地震反演井数据的应用、开发地震的成图单元等重要认识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低级序断层识别、微幅度构造解释、薄互层储层预测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以中国东部某油田的应用为例,说明了在高含水油田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Because the oilfields in eastern China are in the very high water cut development stage, accurate forecast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indices is important for exploiting the oilfields efficiently. Regarding the problems of the small number of samples collected for oilfield development indices, a new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prediction method for development indice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is method uses the principle of functional simulation to determine the input-output of a support vector machine prediction system based on historical oilfield development data. It chooses the kernel function of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by analyzing time seri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index; trains and tests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network with historical data to construct the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prediction model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indices; and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index. The case study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feasible, and predicted development indices agree well with th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of very high water cut oilfields.  相似文献   

19.
高含水后期多层砂岩油田单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成方  齐春艳  杜庆龙 《石油学报》2006,27(Z1):133-136
针对多井网、多油层非均质砂岩油田油水井数多、井网间开发层系相互交叉、注采关系复杂的特点,如何及时、客观、准确评价单砂体水驱控制程度是高含水后期精细挖潜的技术保证。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单砂体注采关系因素分析,利用近年来大庆油田检查井资料及统计学方法,提出单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评价方法。该方法具有标准统一、客观性强、准确程度高的特点,为多井网、多油层油田单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及潜力评价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大庆油田区块调整、综合治理、措施井层优选中得到较好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