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萋-尼氏抗酸染色法(简称Z-N)和金胺O荧光染色法(简称荧光染色)在痰涂片镜检中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效果差异。方法:纳入580份痰标本,挑取相同部位制成两份涂片,分别使用Z-N和荧光染色进行染色镜检,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阳性分级标准及读片时间上的差异。将涂片后余下的痰标本采用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药敏系统做液体培养。结果:Z-N法阳性检出率为10.8%,荧光染色法为15.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方法每一级别的结果进行?字2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染色方法在各个分级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荧光染色法的读片时间要明显短于Z-N。结论:荧光染色阳性检出率略高于Z-N,证明荧光染色法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金胺“O”荧光染色法与萋—尼染色法在肺结核细菌学检验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预进行肺结核病筛查的痰标本360份,将采集的痰液标本进行镜检涂片,分别采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与萋—尼染色法,以L-J法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染色法检出率,分析两者检验的诊断效能,测定两种染色法检验耗费时间。结果:金胺“O”荧光染色法检测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萋—尼染色法(P<0.05)。金胺“O”荧光染色法对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高于萋—尼染色法(P<0.05)。金胺“O”荧光染色法检验耗费时间明显短于萋—尼染色法(P<0.05)。结论:与萋—尼染色法相比,金胺“O”荧光染色法可提高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操作简单、方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金胺"O"荧光染色法在结核病细菌学检验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检验科接受结核病细菌学检验的疑似结核病患者1230例,所有患者收集3份痰(即时痰、清晨痰、夜间痰),每份标本均经过预处理后制作两张涂片,分别进行金胺"O"荧光染色法与萋-尼染色法检查,最后分别用荧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抗酸杆菌数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萋-尼染色法检出抗酸杆菌282例,阳性率为22.93%;金胺"O"荧光染色法检出抗酸杆菌355例,阳性率为28.86%。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萋-尼染色法检测结果为1+、1+、2+、3+、4+的标本分别为33例、162例、59例、35例、26例,金胺"O"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为1+、1+、2+、3+、4+的标本分别为50例、184例、60例、35例、26例。两者比较,萋-尼染色法检测结果为1+和1+的例数均低于金胺"O"荧光染色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检测结果的例数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胺"O"荧光染色法具有相对较高的检出率,操作简便快捷,有利于批量检验;而且能够显著提高低含菌量标本的检出率,灵敏度较高,可在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真菌与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技术在艾滋病患者活检标本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艾滋病患者500例活检标本,采用快速真菌荧光染色及六胺银、PAS染色对300例可疑真菌感染的活检标本进行检测,采用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及萋尼抗酸染色对200例可疑结核的活检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快速真菌荧光镜检法检出阳性205例(阳性率68.3%),六胺银染色法检出阳性209例(阳性率69.7%),PAS染色法检出阳性97例(阳性率39.5%),快速真菌荧光染色与六胺银染色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PAS染色法;(2)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检出阳性179例(阳性率89.5%),萋尼抗酸染色法检出阳性117例(阳性率58.5%),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阳性率高于萋尼抗酸染色法,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荧光染色比常规特殊染色操作更快速、简便、显示更清晰。结论艾滋病患者并发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种类多样,普通的特殊染色阳性率不高并且费时费力,而快速真菌及抗酸荧光染色特别是抗酸荧光染色的阳性率明显增高,为活检组织诊断真菌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经济、对比更清晰的染色方法,能够为真菌感染及结核病患者诊断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值得在病原体诊断工作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酸染色中温度因素对痰涂片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比较不加热染色方法与经典萋-尼染色法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不加热染色20分钟以上痰涂片阳性检出率与萋-尼染色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温度变化观察可为基层痰检的染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ZOPOMED-60结核分枝杆菌显微扫描仪在痰涂片查找抗酸杆菌的阅片效果。方法 收集2023年5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就诊患者的合格痰标本203份,分别采用萋-尼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进行染色,通过人工镜检和ZOPOMED-60结核分枝杆菌显微扫描仪进行抗酸杆菌检测,以分枝杆菌液体培养为标准,计算不同方法查找抗酸杆菌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荧光染色人工阅片和仪器智能阅片的阳性率分别为12.3%和18.7%,萋-尼染色人工阅片和仪器智能阅片的阳性率分别为13.3%和17.7%,4种阅片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分枝杆菌液体培养结果为标准,荧光染色人工阅片和仪器智能阅片、萋-尼染色人工阅片和仪器智能阅片检测抗酸杆菌的敏感度分别为40.0%、45.0%、45.0%和53.3%,特异性分别为99.3%、92.3%、100.0%和97.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0%、71.0%、100.0%和88.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8%、80.0%、81.2%和83.2%,一致性均较好。结论 两种染色方法应用ZOPOMED-60结核分枝杆菌显微扫描仪检测抗酸杆菌的性能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酸染色与金胺O荧光染色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98例结核病门诊就诊病人的痰液,收集其痰液制作标本,采用痰涂片抗酸染色法和金胺O荧光染色法检测所有标本中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情况,统计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金胺O荧光染色检测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为29.4%,痰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测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20.1%,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胺O荧光染色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抗酸染色法,荧光染色过程简单,镜检过程所涉及的视野少,更易于临床操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痰萋-尼氏染色和结核培养检测方法在HIV感染者中筛查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用直接涂片萋-尼氏染色和结核培养(培养同时做中性罗氏培养基分离培养和Bact/Alert 3D系统培养)检测方法对2097份HIV感染者痰标本抗酸杆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萋-尼氏染色和结核培养法检测痰标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15.2%;318份标本培养阳性,其中94份标本涂片阳性,224份标本涂片阴性.结论 结核培养能提高HIV感染者中筛查肺结核阳性检出率,有助于HIV感染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直接涂片法阳性检出率低,作为HIV感染者中筛查肺结核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9.
王少波 《海南医学》2003,14(3):67-67
目的 探讨痰标本的咳痰时间对抗酸杆菌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痰直接厚涂片萋-尼氏抗酸染色显微镱检查。统计不同咳痰时间的痰标本阳性检出率和全部阳性痰标本按咳痰时间的分布。结果 2946份痰标本中,清晨痰、夜间痰、即时痰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462份阳性痰标本中,按清晨痰、夜间痰、即时痰统计分布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咳痰时间痰标本抗酸杆菌检出有很大影响,要强调清晨痰的送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疑似肺结核或肺结核病患者的痰涂片进行镜检结果,提高痰涂片阳性检出率.方法:用萎-纳氏染色法对1156份痰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干酪样痰阳性检出率最高(29.71%);黏液痰检出率(4.31%)次之;血痰阳性检出率(3.33%)较低;唾液阳性检出率为零.结论:痰涂片检查中因痰标本性质不同阳性检出率不同,留取合格的痰标本,对提高痰结核菌检出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直接涂片显微镜检和培养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直接厚涂片萋-尼法抗酸染色显微镜检和BACTEC—TB960快速培养系统,对670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快速培养法检测的阳性率为36.6%,直接涂片镜检的阳性率为24.6%,两种检测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41.0%,高于培养法阳性率(P〈0.05)。痰标本的留取时间对培养法检出率有很大影响,晨痰检出率高于即时痰(P〈0.01)。结论:采用直接涂片镜检与培养法联合检测,是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的有效方法,同时还应重视痰标本留取时间对检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胺“O”荧光染色法在痰涂片抗酸杆菌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用于痰涂片抗酸杆菌染色的简便、易观察、阳性检出率高的方法,我们参考文献报道,将金胺“O”荧光染色法用于痰涂片抗酸杆菌的检测中,通过对50例样本的观察,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方法与结果1.1 方法 常规痰标本处理,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染色后,抗酸杆菌在暗背景中呈金黄色荧光,高倍镜连续观察至少50个视野,根据其中所出现细菌数量多少用“+”表示。同时取处理后的痰标本,用临床上常用的萋-奈氏抗酸染色法染色以作对比。1.2 结果 50例样本中,利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共检出抗酸杆菌阳性者32例…  相似文献   

13.
<正>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实验室细菌学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的主要途径和手段。选择快速、简便、敏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及时诊断和有效控制结核病蔓延的关键。结核病细菌学检查中痰涂片染色镜检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目前常用有2种染色方法:萋尼染色法(Z-N染色法)和金胺O荧光染色法[1]。现将阳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痰检室收集的34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标本1 041份,每份痰标本涂沫2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改良涂片法+瑞氏-姬姆萨染色法与传统涂片法+瑞氏染色法两种制片染色方案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痰标本嗜酸性粒细胞检出率的差异。方法首先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和瑞氏染色法分别检测40例嗜酸性粒细胞在5%-15%的的血液标本涂片,镜检嗜酸细胞比例,比较两种染色方法对嗜酸细胞检测准确度的差异。然后对92例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BALF或痰查找嗜酸性粒细胞的病例采用改良涂片法+瑞氏-姬姆萨染色法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与传统方法即单纯涂抹制片法和瑞氏染色法相比较,观察改良涂片法+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对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检出效果。结果40例血涂片中,两种染色方案对嗜酸性粒细胞的检出准确度相当。BALF及痰标本涂片染色镜检时,传统涂片方法 +瑞氏染色法制作的涂片着色时间长(10-15 min),部分涂片标本存在脱落,嗜酸性粒细胞阳性检出率39.1%(36/92)。改良涂片法+瑞氏-姬姆萨染色法,着色时间短(约3 min),标本未见脱落,嗜酸性粒细胞阳性检出率为60.9%(56/92)。结论采用改良涂片法和瑞氏-姬姆萨染色法能有效缩短涂片染色时间,大大提高了BALF和痰嗜酸性粒细胞的检出率,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更准确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痰涂片两种染色方法对肺结核病人发现的作用。方法采集初诊活动期肺结核病例痰标本进行抗酸染色、荧光染色,并用酸性改良罗氏培养基法进行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比较痰涂片阳性率。结果1344份痰标本中抗酸染色阳性率11.6%、荧光染色阳性率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P〈0.01);246份痰培养阳性标本中抗酸染色和荧光染色镜检结果1+时阳性率分别为20.3%、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P〈0.01)。结论两种痰涂片染色方法对初诊结核病人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对痰标本中低密度结核分枝杆菌发现荧光染色效果更好,应加强基层技术培训,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传统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进行改进,提高麻风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方法对商洛疗养院68例麻风病人和121例疑似病例用传统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和改进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病理切片做进一步比较。结果改进的抗酸染色法麻风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前者阳性检出率为70.4%,后者为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P0.05)。改进的抗酸染色法麻风杆菌切片着色率高、染色效果佳。结论改进的抗酸染色法优于传统的抗酸染色法,为麻风病的实验室诊断和筛查提供了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楼翔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48-49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痰液标本结核分支杆菌的检测效果,为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60份拟诊为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分别用涂片抗酸染色法、结核分支杆菌培养法和荧光定量法(RT—PCR)检测,分析三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检测时间及检测成本。结果RT—PCR检出率为95.0%,菌培养法检出率为70.0%,染色法检出率为55.0%。RT-PCR检出率高于菌培养法及染色法;菌培养法检出率高于染色法,染色法检出时间低于菌培养法及RT-PCR法,且检测成本低于菌培养法及RT—PCR法;RT—PCR法检出时间低于菌培养法,但检出成本高于菌培养法。结论不同的检测方法痰液结核分支杆菌的检测效果存在差异,应依据临床用途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卡氏肺孢子虫的检测方法及感染状况。②方法收取病人痰液、肺组织及支气管灌洗液,常规方法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卡氏肺孢子虫DNA,并与吉氏染色结果进行比较。③结果86例住院病人,卡氏肺孢子虫DNA的PCR检出率为41.9%,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吉氏染色法的检出率为14.9%,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6.638,P<0.05)。尿毒症、肺癌、血液病和肺部炎症病人卡氏肺孢子虫DNA的PCR检出率分别为37.5%,61.5%,50.0%和20.8%,差异有显著性(χ2=9.01,P<0.05)。痰液、肺组织和支气管灌洗液标本,卡氏肺孢子虫DNAPCR的检出率分别为28.6%,61.9%和77.8%,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12.30,P<0.01)。吉氏染色法检测出的10份卡氏肺孢子虫包囊阳性标本,PCR检测皆为阳性;57份阴性标本,PCR检测出15份为阳性。4份结核标本PCR检测皆为阴性。④结论PCR技术检测肺组织和支气管灌洗液标本中的卡氏肺孢子虫D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季之森  沙云风  商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334-3335
目的:通过直接涂片和浓缩集菌法对同一份痰标本做痰结核菌检查,以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方法:直接涂片法:将痰直接涂片、萋-尼氏染色、镜检;浓缩集菌法:将痰消化、煮沸0.5 h、离心0.5 h、取沉淀涂片、萋-尼氏染色、镜检。结果:1 032例痰标本直接涂片法阳性率为9.8%,浓缩集菌法14.1%。结论:浓缩集菌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直接涂片(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荧光染色法在诊断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91例可疑肺结核患者的痰涂片同时用荧光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检查分支杆菌,对两种检测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荧光染色法检出134例,阳性率34.3%,萋尼氏染色法检出100例,阳性率25.6%.结论 荧光染色法是快速、简便的分支杆菌检查方法,其明显高于萋尼氏染色法,在肺结核检查时两种方法同时进行,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