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小军  段赟 《新中医》2013,45(12):14-16
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文献资料和,临床体会,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中医学病名、病因病机进行了阐发,从治法治则,处方遣药等方面提出辨治策略。认为髓毒劳之病名反映了MDS基本病机特点,体现了规范化中医学病名之准确性、特异性、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等命名原则。。病机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治疗宜扶正祛邪,基本治疗原则为益气养血、健脾补肾、解毒化瘀..并介绍了回生汤系列方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指一组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成熟异常,无效造血,或造血功能衰竭,以及因遗传不稳定而导致的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其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出血、发热、脾大等。MDS属中医"虚劳"、"血证"、"癥积"等范畴。为便于临床规范,目前专家已达成共识[1],将MDS的中医病名定为"髓毒劳",其中"髓"代表病位,"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和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患者临床特征、基因突变及预后。方法将78例MDS患者按证型分为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组(脾肾两虚组,64例)和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组(气阴两虚组,14例),分析比较两组血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预后核型、预后危度、基因突变、生存期、年生存率以及疾病进展情况。结果 78例MDS患者中,脾肾两虚组患者比例[82.05%(64/78)]高于气阴两虚组[17.95%(14/78),P0.05]。脾肾两虚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8×10~9/L患者比例[35.94%(23/64)]高于气阴两虚组[21.43%(3/14),P=0.028]。脾肾两虚组骨髓原始细胞增多型(EB-1/EB-2)患者比例[29.69%(19/64)]高于气阴两虚组[7.14%(1/14),P0.001]。脾肾两虚组伴随染色体核型预后中等/差/极差核型患者比例[29.69%(19/64)]高于气阴两虚组[14.29%(2/14),P=0.006]。脾肾两虚组高危(IPSS-R危度积分3.5分)患者比例[48.44%(31/64)]高于气阴两虚组[21.43%(3/14),P0.001]。脾肾两虚组存在基因突变患者比例[60.94%(39/64)]高于气阴两虚组[42.86%(6/14),P=0.005]。脾肾两虚组存在2个以上基因突变患者比例[39.06%(25/64)]高于气阴两虚组[14.29%(2/14),P0.001]。脾肾两虚组患者4年生存率(26.56%)低于气阴两虚组(42.86%,P=0.018)。脾肾两虚组中有2例[3.13%(2/64)]转化为AML,气阴两虚组中无病例转化为AML。结论 MDS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与气阴两虚、毒瘀阻滞证在ANC、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染色体核型、危险程度、突变基因、年生存率等预后因素方面均存在差异,MDS脾肾两虚、毒瘀阻滞证与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官世芳  官昌  官扬 《江西中医药》2004,35(10):49-4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起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一种恶性血液病。原发性MDS的病因不明,继发性MDS,可因有机溶剂(苯、二甲苯、氯仿、四氧化磷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炎,肿瘤及放化疗因素致病。用西药治疗本病尚无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多采用清热解毒、补益气血等治法,疗效有提高,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差。  相似文献   

5.
6.
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识、临床治疗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以青黄散胶囊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50例,其服用青黄散胶囊至少24个月(每日0.3 g,晚饭后服用),同时联合雄激素和补肾健脾中药汤剂口服。观察患者治疗3、6、9、16、24、30、40个月的外周血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ANC),评价各指标获得血液学进步的例数及时间,并对不同危险度、骨髓增生程度患者各指标获得血液学进步时间进行比较;记录治疗40个月患者贫血改善情况和红细胞输注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完成了24个月治疗,其中完成了30个月治疗者136例,完成了40个月治疗者118例。150例患者治疗前HGB、PLT、ANC低于正常的例数分别为115例、129例、56例。治疗40个月期间HGB异常患者较PLT及ANC异常患者血液学进步率高,血液学进步时间短(P<0.05),而PLT与ANC异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危险度患者各指标获得血液学进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增生性患者PLT获得血液学进步时间明显长于非低增生性患者(P<0.05)。经Person相关性检验,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红细胞输注依赖的患者显著减少(r=-0.92,P<0.05)。结论青黄散胶囊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HGB、PLT、ANC,且对HGB的改善更为明显,起效时间短,作用时间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定义出发,简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检验鉴别,根据百名疑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及转化结果的统计分析,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辨治,笔者阐述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9.
从“干血劳”辨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消瘀灵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临床疗效。方法 :3 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观察组予本院制剂消瘀灵治疗 ,观察治疗 1、2、3个月后周围血象、骨髓象的变化。结果 :治疗 3个月后 ,对照组部分缓解 3例 ,进步 5例 ,无效 5例 ,总有效率 61% ;观察组基本缓解 2例 ,部分缓解 4例 ,进步 5例 ,无效 7例 ,总有效率71%。周围血RBC、HGB治疗 1、2、3个月后均有所上升 ,但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 3个月WBC、PLT升高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生存期明显高于文献。白血病转化率降低。结论 :消瘀灵治疗MDS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的造血功能紊乱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以贫血、感染或出血为其特征,中医学将其归属为“虚劳”、“血证”等范畴。目前治疗本病,强烈的联合化疗不能耐受,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疗效不肯定,故多以支持疗法为主,配合小剂量化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回顾总结前人学说和相关文献中有关毒邪的涵义、分类、致病机理等理论,结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病因病机及中医临床证治特点,阐述MDS的发生与“内毒”和“外毒”的关系,指出毒邪既是MDS的重要致病因素又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在MDS不同阶段必须权衡毒邪内停之轻重,适时、得当地采用清解邪毒法治疗,可以抑制骨髓异常增生,诱导造血干细胞的分化,促进MDS骨髓的正常造血。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医论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医论治淮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王树庆刘捷(261031)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简称MDS)是一组骨髓造血干细胞发育异常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及不同程度的感染征象。大量临床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生血解毒方主的中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MDS患者以生血解毒方(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吐丝子、丹参、三七、蛇舌草、甘草等组成)治疗,3个月为1疗程。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外周血象、骨髓象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的变化。结果:基本缓解5例,部分缓解10例,进步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治疗后在临床症状好转的同时,外周血、骨髓象及T淋巴细胞亚群也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骨髓象变化显示,治疗后骨髓增生程度改变不明显(P〉0.05),但病态造血改善明显(P〈0.05)。结论:生血解毒方为主治疗MDS能够改善症状,提高血象,调节免疫功能,抑制造血细胞的过度凋亡,促进造血细胞的分化成熟,因而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o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增生分化异常的疾病,最近研究发现免疫异常在MD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MDS的免疫异常包括了B细胞异常、T细胞异常、NK细胞异常及单核细胞系统异常,但是对于免疫异常同MDS发病机制的关系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补髓生血冲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学军  周莲云 《中医杂志》2001,42(10):607-608
临床采用补髓生血冲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1例,同时观察患者证候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患者治疗后主症改善明显,出血程度减轻,治疗后血液三系指标均有上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羟丁酸脱氢酶(HBDH)治疗后均值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7.
根据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MPD)的特性以及临床表现的双重性,认为其病机为邪毒与营血相抟,结成癥瘕,终成正虚瘀结之虚实夹杂证,表现既有因虚劳而致的脾肾精气之不足,又有血实瘀结之盛候,治疗总以补虚化瘀为主旨。  相似文献   

1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中医将其定名为“髓毒劳”。在吴翰香、黄振翘、周永明教授等海派中医血液名家70余年的临证与科学探索基础上,吾师陆嘉惠教授以“虚毒”立论,对MDS(髓毒劳)整体病机进行高度概括,提出较为系统的“虚毒并治”理、法、方、药临床策略体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功能失调,不能化生精血,以及“因虚致毒”或“外毒致虚”等均是导致髓毒劳发病的基本因素,而现代研究也有发现肠道菌群失调是包括MDS在内的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故作者认为精血与肠道菌群是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于机体生命活动不同维度的阐释,并进一步试从“虚毒并治”临床策略出发浅述肠道菌群与髓毒劳发病及治疗的相关性,进而提出中医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是其发挥MDS治疗效应新途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属于血液系统疑难性疾病,并且具有较高的向白血病转化的倾向,目前临床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疑难性疾病的疗效不甚理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周永明教授行医30余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疑难性疾病。作者有幸跟师临证学习,现将周永明教授论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经验总结如下,以期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疑难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疾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以骨髓无效造血、长期进行性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MDS多发于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等症状,或兼有出血、发热、脾大等体征。胡晓梅认为,本病因阳虚寒毒而致,在临床中倡导运用温化寒毒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