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传统语法认为,"被"字是汉语中被动构式的主要标志之一,并且只能引领及物动词形成"被+及物动词"结构,这种结构被认为是被动构式的原型范畴的典型成员。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示被动意义的结构:"被+不及物动词",并且这种结构大有发展迅猛之势.本文主要从句法特征,语义结构以及功能用法三方面对这种新型被动构式进行了认知视野下的分析,并综合说明该结构的出现其实正是人们不断在基于用法的认知基础上对语言的使用做出的不断互动。  相似文献   

2.
从构式语法理论分析可以得知,构式本身能表示一定完整的语法意义.“X有Y+那么+A(形容词)”有两种构式,分别表示比较义和比喻义.文章在把握了构式整体意义的前提下,“自上而下”分析构式各组成部分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美国英语语料库(FROWN)和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LCMC)对比研究了英汉"名词+名词"构式,发现英汉语中"名词+名词"构式的语义关系大致都可以分为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和合成型四类,但各种类型所占频率有很大不同;英汉语都有自己独特的"名词+名词"构式;英文在句子层面上更重形合,但在短语层面也会出现不少意合构式,接近中文意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构式语法自引进到现代汉语研究中之后,已经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研究成果,给现代汉语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丰富了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中"不要+VP"结构的使用较为普遍,在使用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情况。文章根据相应的语例,对现代汉语中"不要+VP"结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袁平  吴咏花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43-146
构式语法是对语言本质的一种崭新的认识,对先前未解释的语言结构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介绍了构式语法的理论基础、构式意义与动词意义互动的关系;探讨了构式语法对语法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有一类包含助动词"想"的"NP+想助+VP"句式。考察"NP+想助+VP"句式的准入条件和构式特点,并借鉴叙事学理论讨论该句式得以产生的修辞动因。  相似文献   

7.
周昊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4):97-100
构式语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源于Fillmore,C.J.的框架语义学,由Fillmore,C.J.、Adele E.Goldberg和Paul Kay提出,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构式是形式——意义的对应体,是语法中独立存在的单位。构式语法的特点是非模块性、非转化性、全面性、共性——遗传等级模式。构式语法到目前为止成果最突出的两个研究领域是题元结构和词汇语义及标记性构式。发展到现在,构式语法理论有其自身的价值与局限。中国学者们在现代汉语构式语法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8.
时间结构"X+两天"具有时间概念表述模糊特征。基于三个平面语法理论,论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时间结构"X+两天"展开描写和解释,认为"X+两天"结构所表示的时间意义必须同时结合三个平面的语法分析方法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英语句内下指的构式类型除了传统的代词下指式"P+N",还有零代词下指式"Φ+N∕P".下指构式及其句法形式、语义、语用功能之间对应形成象似关系.不同构式的背景化程度差异取决于句首小句的语法化程度以及小句间的语义依存性高低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分析"越X越Y"构式义,可以看出其构式义不能简单地从各个组成部分的语义中完全推知,而应该从组成部分的语义互动关系中提取。  相似文献   

11.
构式语法理论认为语言中的基本句子就是一种构式,即形式——意义的匹配体,其本身具有意义,且独立于具体的动词而存在的.“把”字句也是一个构式,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划分“把”字句构式义项,并进行义素分析,得出其语义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者中介语语料库进行偏误分析,从语言认知的角度做出解释,希冀能为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构式语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理论,探讨了Goldberg的构式观点和构式语法的特点,并简要概括了其在儿童语言习得和汉语研究方面的贡献。构式语法从一个新的视角对语言本质进行阐释,打破了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固有模式,使先前未能得到解释的语言现象有了新的突破口,实现了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词汇义和语法构式相互作用生成的.当一个动词用于特定的结构中时,构式义和词汇义可能一致,或冲突.两者一致时,语义合格;两者冲突时,则通过压制,构式可以赋予动词新的含义而生成合格的语句.因此,构式意义对动词的意义影响很大,可以使动词产生新的用法.  相似文献   

14.
受生活中的例子"再少来点"启发,并以此为例,对其语法形式、语义表达、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进而又对"再+少+V+量词"这一格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构式有+VP是普通话中一种新兴的语言表达方式,目前对其所作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句法、语用领域,而从认知视野对它进行的研究分析为之甚少。从认知的维度出发,构式有+VP的生成与识解可以在象似性理论的框架下得到很好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被+V"的流行语,这种新结构并不是人们杜撰出来的,而是有它的语法和语义根源。通过比对"被"的原义和"被+V"新型组合的意义生成过程,论述"被+V"新组合的来源与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钟晶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1):38-41
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的语义具有很大的阐释性。研究发现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是一个形和意的配对,该构式有自身固有的意义,并且该构式与进入该构式的动词进行整合,赋予进入该构式的动词意义。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并非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抽象的中心意义,而是通常包括许多密切联系的意义,这些意义共同构成一个多义家族。  相似文献   

18.
英语双及物构式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很多语言学家对其进行研究。本文采用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分析了进入双及物构式的题元角色的语义限制,同时也构建了该构式多义性的语法表征。  相似文献   

19.
《潍坊学院学报》2017,(1):63-67
本文"自上而下"地透视构式的系统性,着力考察汉语构式标记的特征和定义。构式标记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语音上构式标记的虚词性使它与其它成分整合成一个固定的单位,共享一个语调单位;形态上可以是显性或隐性的。显性时,可以是单语素或多语素的;句法上具有依赖性,受其它成分;语义上对整个构式的语法意义起关键作用;语用上体现了语者的情感、视角、认识,大多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构式标记可以界定为:存在于构式中,句法上具有依赖性,对构式整体意义起核心作用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索引的文献大数据,利用权威计量工具CiteSpace系统考察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状况,发现:(1)基于关键词共现图谱,国内构式语法热点研究话题包括构式语法、构式化、语法化、构式压制、主观性等;(2)作者共被引上,国内构式语法界突出人物包括王寅、袁野、侯国金、文旭、钟书能等学者;(3)期刊共被引上,核心期刊《汉语学习》《语言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外语研究》《现代外语》是国内构式语法界的重要文献来源;(4)构式语法研究近5年出现由共时视角向历时视角转化的趋势。研究对近二十多年来构式语法的研究方法、对象、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