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马永腾  蒋瑛  鲍洪杰 《改革》2023,(6):142-155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扩大开放和贸易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2005—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该区域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贸易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变换核心变量、引入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贸易的影响存在非线性递减和空间溢出的特点;分区域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贸易促进效应在其他城市强于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数字经济具有明显的交通基础设施赋能作用,可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贸易促进效应,这一机制在非省会城市和非直辖市更为明显。应把握数字经济赋能规律,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6.
贺灵  柏华 《科技和产业》2022,22(11):17-24
对2008—2019年30个省区市的环境规制强度及工业绿色创新绩效的空间相关性检验表明,地方政府间存在环境规制竞争行为且绿色创新在省区间具有空间关联性。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偏微分方程的实证研究表明,从全国范围考察,命令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的本地影响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正向且影响系数较强,说明其明显发挥了创新倒逼效应,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倒逼效应相对较弱,规制效果存在明显的政策差异。因一部分地区环境标准的提高促使污染企业或项目向环境标准宽松的地区转移,从而阻碍了承接转移地区的工业绿色创新进程,致使环境规制对其他地区绿色创新的负向溢出效应显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以创新要素推动经济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文章通过搜集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创新要素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创新要素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同时创新要素集聚也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全国绿色经济效率在样本时间范围内处于上升趋势,在空间层面上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根据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创新要素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强度更为显著,且具有更强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创新要素集聚以提高绿色经济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游达明  欧阳乐茜 《改革》2020,(5):122-138
对我国省域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测算和财政分权条件下不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的分析表明,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财政分权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存在明显差异,财政分权和环境规制的交互效应在"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中尤为显著。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以及与财政分权的交互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我国应优化财政分权制度与地方官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考虑环境规制工具与地方财政分权的交互效应,在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环境规制工具,制定跨区域的环境规制政策,发挥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西部地区产业引入的战略选择与原则 1.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落后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基础较差,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的指导,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盲目的、不科学的行为,以环境去换取经济的短期增长,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新的环境污染。而且沿海产业在向西部地区转移中,肯定会有一部分当地环境立法限制发展的产业迁出,这都会对西部地区的环境造成新的威胁:因此,为了在产业转移中兼顾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求得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与产业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创新活动与产业聚集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新活动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性愈趋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交通运输设施的便利,企业可以从全球范围内获得资本、技术、产品。从理论上讲,地理位置也许应该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然而技术创新活动与其他经济活动不一样,创新与技术发展更依赖  相似文献   

11.
陈杰  徐伟 《科学决策》2009,(8):48-52
产业创新的外溢效应一直是实证分析的难点。Dietzenbacher(2000)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建立了创新外溢的实证模型。基于Dietzenbacher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产业创新外溢主要以过程创新为主,但总体上外溢效应逐步下降。根据对各产业部门创新外溢效应的分析,我国应加大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食品制造业)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力度,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投入,发挥其较强的创新外溢效应,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张杰  洪进  汪凯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2):67-69
工业创新成为解释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努力实现成功的工业创新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但在企业规模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对于工业创新与规模关系的把握依然存在着误区.通过系统分析工业创新思想传统和新近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实例,文章试图在规模变化背景中动态考察工业创新在微观发生中的基本规律,并据此指出规模问题研究的现实管理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曾宪奎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95-98
文章对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要实现此目标,必须以创新为基础,依靠集群的协同优势,推动群内企业的合作创新,提升集群的竞争力。我国目前产业集群基本属于低成本集群,应该采取诸如减少行政干涉、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等措施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合作创新。  相似文献   

14.
利用统计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昌九工业走廊26个县域的工业化指数,作为衡量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标准。并通过空间分析软件研究2016年各县域工业化指数的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示,各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在空间单元呈现正相关的特性,同时展示出了地理空间的集聚效应。结合工业化指数及其空间特征,研究地区经济发展的机理,给予产业调整建议:昌九工业走廊应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程度较低且第一产业比重大的地区应适当发展特色加工业和特色旅游业,而工业化水平领先的地区应进行工业改造与技术升级,发展低能耗少污染高产值的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直接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因此,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论文根据第二次全国工业企业经济普查的相关数据,采用DEA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与直辖市的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在2008年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规模下,全国大部分省、直辖市与自治区的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较低、R&D人才不足、创新产出水平低。这为决策者提高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逸卓 《科技和产业》2023,23(14):236-242
2019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给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产出带来严重的影响,合理规划R&D投入产出,对规避风险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在分析新冠肺炎爆发前后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产出情况的基础上,以规上工业企业R&D活动中新产品产出率、出口率、技术效率、有效技术效率为解释变量,企业R&D活动情况作为控制变量建立模型,运用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构建模型,采用SPSS26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R&D投入产出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规上工业企业R&D新产品产出率和新产品出口率、技术效率和有效技术效率对溢出效应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调节因素下表现出的显著性水平不同。其中,疫情发生后新产品出口率在5%水平下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the high-tech industry is an engine of the new economic times; it also has a trend of agglomer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systemic science,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high-tech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means the system has foreword a more consecutive direction. In this process, innovation also displays an endless process and the two forces interact mutually, which is the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8.
刘永雪 《科技和产业》2023,23(15):156-161
数字经济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引擎。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数据,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的双重视角出发,使用熵值法测度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从基准回归-中介效应-空间效应3个模块围绕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居民消费扩容在两者促进机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空间溢出效应还未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