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Co热作钢在AZ91D镁合金液中腐蚀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HDM钢在AZ91D镁合金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HDM钢与镁合金液之间产生了化学反应,生成腐蚀产物层.在反应初期,腐蚀层疏松,基本不具有保护性;随着反应的进行,腐蚀层逐渐加厚致密,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减缓了腐蚀速度.HDM钢与镁合金液之间的反应主要是在钢中的Fe、Mn、Cr、Co和镁合金液中的Al、Mn之间进行,钢中其它元素如Mo、W、Si等和镁液中的Mg和Zn等都没有参与反应.腐蚀速率由Fe、Al、Mn元素的扩散行为所控制.  相似文献   

2.
镁废料的回收和二次加工,必须重视镁合金中的杂质问题。由于低电化学电势有Fe、Ni和Cu元素存在,会增加部件腐蚀速度,只有Fe较容易从镁熔体中去除。在高纯度镁合金的技术规范中对上述三种元素的极限值是有明确规定的(见表1),如果其中一个极限值超标,腐蚀速度都会加快。  相似文献   

3.
镁废料的回收和二次加工,必须重视镁合金中的杂质问题。由于低电化学电势有Fe、Ni和Cu元素存在,会增加部件腐蚀速度,只有Fe较容易从镁熔体中去除。在高纯度镁合金的技术规范中对上述三种元素的极限值是有明确规定的(见表1),如果其中一个极限值超标,腐蚀速度都会加快。  相似文献   

4.
镧铈(La,Ce)混合稀土的添加改变了AZ91镁合金微观组织和元素分布。La元素与Ce元素在AZ91镁合金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一部分固溶在镁合金基体中,一部分参与生成了针状的Al4(La,Ce)相和粒状的Al_(10)Ce_2Mn_7相。稀土添加后AZ91镁合金中β相的体积分数有所降低,Al元素分布由晶界向晶内迁移。对不同添加量的稀土镁合金在模拟融雪剂溶液中的干湿交替循环腐蚀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La、Ce混合稀土的添加,可以增加镁合金表面膜的致密度。虽然混合稀土降低了镁合金的自腐蚀电位,但腐蚀电流密度相比较于AZ91明显降低。SECM结果则表明,稀土添加可以减少镁合金表面微区的活性点数量。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镁及镁合金在乙二醇溶液中的腐蚀机理和影响因素,给出了近些年来镁合金缓蚀剂研究的进展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镁及镁合金在环境(介质)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兰廷  臧东勉  罗小萍  师素粉 《铸造》2006,55(9):950-952
叙述了镁和镁合金的化学电化学腐蚀特点,较全面的介绍了镁合金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腐蚀性能,为镁合金的腐蚀保护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镁合金表面腐蚀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国华  樊昱  翟春泉 《铸造》2007,56(3):223-225
镁合金较差的耐蚀性严重制约着镁合金的发展与应用。重点介绍了纯镁及Mg-Al系合金在大气环境和NaCl溶液中的腐蚀膜的组成与结构,还介绍了Ca和稀土元素对镁合金表面腐蚀膜的影响,并对耐蚀镁合金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浓度为50%和85%的乙二醇自制冷却液及商用冷却液中对镁及镁合金和纯铝进行了全浸腐蚀测试。结果表明:纯铝比纯镁更耐蚀;在同一浓度的冷却液中,AZ91D的腐蚀率小于AZ31的腐蚀率,而随着乙二醇浓度的提高,镁合金的腐蚀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添加0.1%的混合稀土对ZM5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分析了ZM5和ZM5-0.1RE镁合金在不同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加入0.1%的混合稀土后ZM5镁合金组织细化,β相变得均匀、连续,且生成了块状分布的Al3Ce相和Al11La3相,降低了Al元素在晶粒内部的偏析,使得ZM5镁合金在pH=3的HCl溶液和pH=7的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得到提高。在pH=10的NaOH溶液中,ZM5镁合金腐蚀的热力学倾向降低,腐蚀轻微。  相似文献   

10.
镁的腐蚀与防护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镁合金的几种腐蚀形式和表面防护方法,并对镁及镁合金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硅烷处理对镁合金具有良好的保护性。为了抑制 Mg-7Gd-5Y-Nd-Zr (EW75) 稀土镁合金和 Ti-6Al-4V (TC4) 钛合金的电偶腐蚀作用,以自腐蚀镁合金为对照组,对硅烷改性和未改性的镁合金与TC4钛合金的电偶腐蚀进行了研究。用数码照片和扫描电镜 (SEM) 观察分析了浸泡 48 h 后的镁合金表面形貌,样品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和电偶腐蚀电流密度分别用极化曲线和电偶腐蚀测量来表征获得。结果表明,硅烷膜可以减少失重比,使腐蚀形式由点腐蚀变为均匀腐蚀,因此硅烷改性的镁合金比未改性的镁合金具有更好的抗电偶腐蚀能力,其原因是硅烷膜可以提高镁合金的电位,并减小电偶腐蚀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12.
镁合金压铸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综述了国内外镁合金压铸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讨论了镁合金的流动性、高温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Ni、Mn等合金元素镁合金耐蚀性的影响。分析了我国镁合金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采用无机熔盐电镀技术在镁合金表面电镀铝锰合金,其后在草酸溶液中对铝锰合金镀层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以制备耐蚀性优良的阳极氧化膜。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阳极氧化膜的微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对阳极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l-Mn合金镀层在草酸溶液中形成的阳极氧化膜主要由稳态的α-Al2O3和亚稳态的γ-Al2O3所组成,并含有少量的MnO2及Al(MnO4)3,该阳极氧化膜具有很强的绝缘特性,其腐蚀电流密度较Al-Mn合金镀层下降了约3个数量级,较基体镁合金下降了约6个数量级,极大地提高了镁合金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14.
镁合金触变注射成形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红军  杨明波  彭东  王春欢 《铸造》2006,55(8):763-766
介绍了镁合金触变注射成形在当前的应用状况;从镁合金触变注射成形产品的力学性能、表面质量、耐腐蚀等方面和镁合金压铸产品进行比较,说明了该技术的优越性;最后介绍了镁合金触变注射成形技术最新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缓蚀剂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抑制金属在腐蚀介质中遭到破坏的腐蚀防护手段,在钢铁、铜等传统金属上已有大量研究及应用。由于镁具有接受电子和给予电子能力都比较低的原子结构特点和高活泼的化学性质,对传统金属材料有效的缓蚀剂对镁合金作用并不理想,所以对镁合金的缓蚀剂研究较少、起步较晚。近年来,经过国内外研究机构的不懈努力,对镁合金缓蚀剂的开发和缓蚀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初步建立了镁合金缓蚀剂的评价体系。针对镁合金缓蚀剂的不同应用介质,结合镁合金缓蚀剂的化合物性质,阐述了镁合金缓蚀剂的构效关系、影响缓蚀效率的主要因素、复配缓蚀剂配方优化等最新研究动态,并介绍了其缓蚀机理或协同缓蚀机理。最后,结合镁合金缓蚀剂的研究现状以及新的研究方法及其检测技术的发展,对镁合金缓蚀剂未来的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通过AZ31镁合金在人工血浆中的浸泡实验和动/静态降解析氢实验,研究了AZ31镁合金的动态降解行为。人工血浆溶液的循环更新对镁合金的降解具有一定的影响,溶液的更新可以保持其pH值的稳定,促进镁合金的降解;在动/静态降解析氢实验中,对镁合金表面降解形貌的扫描电镜(SEM)观测表明,镁合金在动态实验中除了点腐蚀行为外,还存在冲刷腐蚀。由析氢速率对比结果显示,镁合金在人工血浆中动态实验比静态实验的降解速率更快。  相似文献   

17.
按照GB/T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试验标准,采用对比试验,对镁合金与铝合金连接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镁合金电极电位低于铝合金,因此,镁合金与铝合金连接后,置于含NaCl的腐蚀气氛时,发生电偶腐蚀,加速了镁合金的全面腐蚀;当对镁合金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后,腐蚀明显减少,且有电偶腐蚀效应大大减小;在两种表面处理工艺的对比中,微弧氧化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8.
镁合金化学镀电镀复合镀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镁合金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电磁屏蔽性、减震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通讯等领域.然而,由于镁合金的化学活性较高,其耐蚀性能较差,限制了它们的应用.通过改进的镁合金加工工艺可以提高镁合金耐蚀性.另外1种提高镁合金耐蚀性的有效手段就是对镁合金进行表面处理,如化学转化膜、电镀等.这些处理得到的涂层耐蚀性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长时间处于腐蚀环境中,也容易被腐蚀,因此,研究1种复合镀层来更进一步提高耐蚀性,可以提高镁合金的应用.通过采用以硫酸镍为主盐对镀层进行化学镀镍,在化学镀层基础上电镀锌镍合金,并对化学镀和电镀配方进行优化,得到的复合镀层硬度高、结构致密、光泽性好,在5%的NaCl溶液盐雾试验中,连续喷雾96h无任何腐蚀现象,耐蚀性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镁合金以其优越的性能在工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其耐蚀性、耐磨性较差,硬度较低的缺点限制了它的大量使用.利用改进的金属蒸发弧放电离子源(MEVVA)在AZ31镁合金表面注入Ti离子,形成Ti离子注入改性层,以期提高镁合金表面的耐蚀性能.注入能量为45keV,注入剂量为3×1017 cm-2.注入后镁合金表面形成厚度约为450nm的注入层,用SEM、XRD分析了Ti离子注入层的表面形貌和相结构.用CS300P型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注入前后镁合金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镁合金表面耐蚀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微量Er对ZM5镁合金微观组织及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晋涛  陈乐平  尹健  周全 《铸造技术》2012,33(2):160-163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失重法及动电位扫描测试法,研究了微量Er对铸态ZM5镁合金显微组织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Er可细化ZM5镁合金的铸态组织,提高耐腐蚀性能;在0~0.6%范围内,随着Er含量的增加,合金中的Mg17Al12相由粗大、连续树枝状分布逐渐转变为细小、弥散的颗粒状均匀分布;当Er含量为0.6%时,组织中有Al3Er相生成.随着Er添加量的逐渐增加,ZM5镁合金的平均腐蚀速率逐渐降低;当Er含量为0.6%时,在3.5%NaCl水溶液中浸泡的腐蚀速率为2.125 6 mg/(cm2·d),仅为常规ZM5镁合金的20%.微量Er使得ZM5镁合金在3.5% 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升高,自腐蚀电流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