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99年对星云湖十二条主要入湖河流及湖面降水、降尘进行际监测调查表明,入湖河流、地表散流、降水、降尘实际进入星云湖的主要污染物总量为:CODCr:1983.8t、BOD5:360.27t、SS:26460.5t、NH3-N:165.18t、TN:228.23t、TP:184.226t。污染物入湖一般以河流方式为主,但磷主要通过降尘方式入湖,降水载入的氮量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玉溪市星云湖入湖污染物分布研究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云 《重庆环境科学》2001,23(2):56-58,61
污染物进和湖泊的方式,无论是来自点源或是来自面源的污染物,最终都将通过入湖河流、地表散流及湖面的降水、降尘载入湖泊,因此,通过对这几种方式进入的湖泊污染物的量进行监测,就基本可以掌握住进入湖泊污染物的总量。1999年,玉溪市环境监测站对星云湖的十二条主要主湖河流、地表散流、降尘、降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际监测。得出通过入湖河流、地表散流、降尘、降水实际进入星云湖的主要污染物总是为:CODCr:1893.8t、BOD5:360.27t、SS:26460.5t、NH3-N:165.18t、TN:228.23t、TP:184.226t。污染物入湖一般以河流方式为主要方式,但磷主要通过降尘方式入湖,占入湖总量的54.1%,这与湖区磷工业发达有直接的关系:降水载入的氮量也不容忽视,占总量的11%。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8年度江苏省太湖流域15条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每月一次的监测数据,分析15条主要入湖河流2008年度水质状况,并与2005年进行比较;计算2008年入湖河流污染物入湖总量,根据太湖水污染主要原因,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围绕太湖水环境污染治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各类污水排放浓度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太湖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说清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入湖总量,进一步满足太湖流域监督管理的要求,为太湖流域污染物总量削减计划和环境污染控制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介绍了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入湖总量研究成果,提出了水质自动站与手工监测结合对流域内主要污染物入湖总量核定的技术,并对入湖河流进行优化筛选。  相似文献   

5.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十分严重,湖泊污染物入湖通量的研究可为营养盐入湖总量控制管理提供基础数据。针对入湖河流、大气湿沉降以及农业非点源污染这几个湖泊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综述了相关污染物通量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还对污染物通量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出入湖污染物通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2010年洞庭湖主要出入湖断面水质、水量监测数据,估算洞庭湖四水(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和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入湖及城陵矶出湖的污染物通量,分析洞庭湖出入湖污染物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及空间来源组成. 结果表明,2010年洞庭湖经由四水和三口CODMn、NH4+-N、TP入湖通量分别为44.47×104、67.49×103、15.03×103 t,城陵矶出湖通量分别为73.69×104、82.46×103、21.88×103 t. 时间分布上,受水情的影响,洞庭湖污染物入湖通量在年内分配不均,最高值出现在6—7月,三口输入的污染物通量变化与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呈较显著相关;空间分布上,入湖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于四水水系(占总入湖污染负荷的82.82%~87.54%),湘江和沅江贡献较大,长江三口入湖量仅占12.46%~17.18%. 此外,与1999—2002年(三峡水库运行前)相比,2010年(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三口来水量减少了约1/3,经由三口输入的CODMn、NH4+-N、TP入湖通量减少了49.27%~53.19%,但该变化特征仍需进一步论证. 除入湖河流外,洞庭湖区间径流及湖面受纳降水虽然亦同步影响洞庭湖污染物输入,但该部分污染物通量贡献相对较小. 洞庭湖的污染物控制仍应以强化主要入湖河流输入通量控制为主,并重点兼顾湖区面源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滇池湿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系统在同化入湖污染物,维系湖泊水生生物结构,构成湖泊食物链基础等方面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滇池水质污染程度在短短十多年时间已上升了一个台阶,除了入湖污染物总量增加较快外,与大规模的防浪堤建成后,水陆间由于失去自然过渡而造成湿地的大面积消失,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邛海湖区污染物平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邛海的基本情况及水质现状,通过计算不同途径的入湖和出湖污染物量,分析了邛海湖区的污染物平衡。  相似文献   

9.
杞麓湖主要污染物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7年杞麓湖水质监测结果为基础,运用相关分析,双因子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杞麓湖主要污染物动态变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杞麓湖主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较为均匀;BOD5和TN都有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0.
滇池流域地理特征对滇池水污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滇池流域地形、流域水系、流域土地利用及滇池湖盆形态等几个方面的地理特征出发,研究分析这些地理特征对滇池水污染的影响。流域地形决定了滇池是全流域水流及其承载的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受纳水体。流域水系特征加之水资源的匮乏造成了高污染水入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造成了大量污染物的产生且易入湖。流域、湖盆形态导致了入湖污染物在湖中的充分滞留及沉积污染物的易释放。  相似文献   

11.
对滇池周边3个底泥堆场次生演替恢复过程中主要植物的生态学特征和污染物富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底泥堆场由表流湿地向潜流湿地过渡,植被的整体含水量逐渐减少,种群密度逐渐增加;3个底泥堆场优势种的生物量随着植被恢复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少;植物优势种富集某种重金属的能力与生物量的相关性系数(Zn〈Cu〈Pb〈As〈Cr〈Cd〈Hg)随富集能力的提高而降低,其中Hg的富集与生物量有较高的相关性;水生植物富集污染物的能力高于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富集污染物能力最强的是凤眼蓝,其次是长柱柳叶菜和水烛;陆生植物富集污染物能力最强的是稗、云南莎草和水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滇池湿地中的11种水生植物对滇池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氨氮的净化能力,兼顾考虑它们对滇池蓝藻中的主要种类: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的克藻作用以及它们的经济价值,探讨改善滇池水生生态环境的合适植物种类搭配。  相似文献   

13.
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的调查、监测和研究,统计分析得出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为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美国EPA规定的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水体有机物浓度标准,计算滇池罗家营水域中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并参考美国EPA对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的相关定义,对这些化合物的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滇池罗家营水域污染物非致癌及致癌健康风险值均低于美国EPA给出的参考标准,表明该水域水总污染物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通过湖滨区引种种植无性系黑杨,观测分析其苗期生长规律,探讨杂交黑杨速生树种在滇池湖滨生态建设中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从两年期无性系黑杨的发芽情况、成活率、材积量及适应性等多因子分析入手,为滇池湖滨生态恢复与建设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滇池富营养化特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雪亭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34-135
介绍了滇池水质状况,对滇池富营养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88~2007年滇池水质监测数据,评价了近20a来滇池水体主要富营养化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有逐年加重趋势。根据其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及变化趋势。认为昆明市虽然在治理滇池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相似文献   

18.
极端降水是流域水文水质变化的重要驱动事件.本研究使用RclimDex、随机森林回归和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滇池流域多年极端降水指标变化特征及其对滇池湖体水质的影响,评估了不同极端降水指标、经济社会指标、人为氮磷输入量、调水量等驱动因子对滇池TP、TN浓度的重要性.结果表明:近67年间,滇池流域的总降水量没有显著变化,极端降水的频次及强度显著降低,但由于极端降水对流域总降水量的贡献较大,流域面临的极端降水风险较大.近20年来,滇池湖体TP、TN浓度呈显著降低趋势,水质显著好转,但极端降水将持续影响滇池水质,并且,在人为氮磷输入与极端降水变化的双重作用下,滇池水质持续好转的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
污染源调查是在进行流域水污染控制与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研究和《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基础上,根据调查年环境统计数据、环保局排污企业的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发放以及重点企业抽样调查、监测数据等多源资料,对企业数量及污染排放情况进行校核,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滇池流域工业企业污染源数据库。根据滇池流域工业产业结构、分布和污染现状调查,结合昆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工业布局相关规划,预测工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提出相应的产业结构布局和相关治理政策的建议意见,为滇池的水污染防治和昆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使用滇池水域10个观测站(外海8个,草海2个)上TN、TP、CODMn、DO、BOD、叶绿素a等6个指标在2a间(2005~2006)每个月的观测数据,利用时空地质统计学计算了各指标的时空变异函数和进行了普通克立格估值。从结果来看,时空变异函数可以较好地刻划环境变量与时空变化之间的关系,能更精确地估计环境变量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从各水质指标的模拟结果来看,滇池的污染严重区域主要为北部的昆明城区、东北部的呈贡、东部的大渔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