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混凝土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测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凝土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是求解混凝土结构温度问题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从热平衡的基本方程出发,提出了混凝土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的测试方法.并通过对不同表面性状混凝土试件的测试,研究了混凝土模板种类、混凝土表面色泽等因素对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的影响.文中给出了混凝土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的建议值,并讨论了减小结构日照温度效应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超高层结构常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在超高层结构施工中,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一般会受到太阳直晒,强太阳辐射下,钢管表面温度可达到50~70℃,由于截面尺寸通常较大,钢管壁的四面和核心混凝土温度极不均匀,会影响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力。为了明确太阳辐射下钢管混凝土柱的截面温度场分布,研究了超高层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在太阳辐射作用下温度场分布、壁面和混凝土温度变化规律、温差变化规律。分析发现:核心混凝土与钢管四个壁面温度差最大可达35.6℃,东西面钢管壁温差最大达25.6℃,极值温度和温差随截面尺寸增加而增加,但是边长大于1 000 mm后,极值温度和截面温差增幅变缓。  相似文献   

3.
钢结构常用涂料太阳辐射吸收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跨度钢结构受太阳辐射作用,温度场具有非均匀性和时变性,结构的温度效应异常复杂。工程中低估温度效应会影响结构安全从而导致焊缝开裂、结构坍塌等工程事故。钢结构常用涂料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是进行太阳辐射作用下钢结构温度效应分析的关键因素。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光谱法的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涂料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的方法。通过测定及分析17组样品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确认面漆的颜色是影响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的主要参数。基于试验测定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通过对山东茌平体育馆屋盖的简化算例分析,分别研究了6种常用面漆涂装的大跨度空间结构的温度场及其温度响应。结果表明,钢构件表面所采用的面漆颜色对太阳辐射下的结构温度场和温度效应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胥为捷  薛伟辰 《结构工程师》2007,23(3):73-77,98
在当前日益增多的大跨、高耸、薄壁等混凝土结构中,温度作用常常会使结构产生较大的应力,温度应力会引起结构开裂,从而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甚至会导致结构破坏.文章首先介绍了温度作用的特点及温度荷载的分类、影响因素和温度场的3种计算方法,然后给出了一些典型结构(如箱梁)温度分布的简化计算公式及各国规范中有关温度作用的规定,最后分析了温度作用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并对混凝土结构温度作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砌体结构是我国民用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因砌体结构房屋具有投资省、施工方便、可广泛利用地方材料等优势.在各地新建的多层住宅、学校.医院、科研用房有广泛的应用.调查统计表明.在现有的多层民用建筑房屋中.90%以上是砌体结构。但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也较复杂.如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收缩.冻融.冻胀、湿陷以及荷载的作用等.而太阳辐射造成温差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刘海娥  郑松 《河南建材》2007,116(3):29-31
综合考虑了桥梁所处地的各种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变化,给出了计算混凝土箱梁桥内温度梯度及其产生的应力的方法,对桥梁内的温度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于采用透光性材料或直接曝露于室外的大跨度钢结构,在太阳辐射作用下结构温度远高于环境温度且极不均匀,可能成为结构的控制荷载,而现有规范和文献并未给出明确科学的温度作用取值依据。结合双向张弦梁实际工程,通过建立太阳辐射作用下钢结构温度场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温度场分布规律以及结构的温度响应,给出考虑太阳辐射影响的结构温度作用的取值原则。  相似文献   

8.
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的随动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强度之间存在某种随动关系,以中国南方13个典型城市气象数据为依据,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太阳辐射与地表温度的动态拟合关系及地气温差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拟合关系,各拟合公式相关系数R2均在0.97以上,说明拟合结果能显著的反映数据点的变化规律,进而建立了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强度的随动性关系。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太阳辐射是室外气温与时间的一次函数;平原地区,太阳辐射是室外气温与时间的对数函数。对建筑冷负荷计算提供简便的方法,同时,也为太阳辐射强度与建筑冷负荷的随动性关系及太阳能空调的适宜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工业建筑》2016,(11):13-18
索穹顶结构常采用膜屋面,高透光膜屋面可使太阳辐射透过膜材作用在下部结构上,且降低了结构周围的对流换热作用,可能形成"温箱效应",使膜下索穹顶结构产生显著的非均匀温度效应。基于内蒙古伊旗全民健身中心索穹顶,分别考虑ETFE、PTFE两种膜材,对其进行膜下索穹顶结构太阳辐射非均匀温度场和温度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膜下索穹顶结构存在显著的太阳辐射非均匀温度场和温度效应,膜材的太阳辐射透射系数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升温导致索穹顶结构预应力损失严重,考虑太阳辐射非均匀升温工况比考虑极端气温均匀升温工况的膜下索穹顶预应力损失更为明显,在设计中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混凝土在温度升降循环下的变形性能。文中给出了自由状态下混凝土在升降温度循环过程中的变形规律,由于温度和应力对混凝土变形的耦合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不同应和水平下混凝土经历一次及多次温度循环时的变形规律,并建议将混凝土的冲应变分解为自由膨胀和瞬态热应变两部分,最后给出多次温度循环后混凝土残余应变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农宅的热环境调节主要以被动方式为主,太阳辐射直接影响室内热环境。太阳辐射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程度与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吸收系数有关。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基础,选取了一幢农宅,采用DeST软件,模拟分析了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值与室内气温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l-电迁移方法、交流电导率测定和Cl-自然扩散方法研究了一系列不同龄期混凝土的Cl-传输特性,分析了影响混凝土Cl-扩散系数的主要因素,比较了混凝土的交流电导率与Cl-扩散系数的关系以及电加速对Cl-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饱水状态下,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孔结构是影响其Cl-扩散系数的主要因素.混凝土的交流电导率不能直接与Cl-扩散系数相互换算,Cl-电迁移试验结果接近自然扩散试验结果的4倍,而自然扩散箱试验更接近自然扩散过程.电加速试验结果应根据自然扩散试验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3.
彭建良  沈云翔 《福建建筑》2010,(6):131-132,128
本文阐述了一种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根据混凝土粗骨料与砂浆体积、细骨料与浆体体积的比例关系对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影响,提出以粗骨料拨开系数、细骨料拨开系数为基础,按照体积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该方法从实践中总结而来,能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满足要求,计算简便,混凝土体积准确,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4.
热工参数对混凝土结构温度场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热学基本原理,结合结构设计需要,以上海地区某桥梁为对象,分析了各基本热工参数对混凝土结构温度场和温度效应的影响,重点阐述了表面热交换系数和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的影响。旨在为混凝土结构温度问题的研究和为考虑温度作用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吸收式太阳能空调技术的新进展与新构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在总结现有太阳能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以吸收式循环为基础的几种新型太阳能空调系统,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太阳能利用的新型方案,对于促进太阳能空调技术的产业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定义了大气吸收系数的概念,通过试验及理论分析,得出中国各地区大气吸收系数推荐值,并对体育场场地照明照度计算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按误差传递方法推算,并以现场和试验室实测结果验证,证明混凝土强度标准差随强度平均值的降低而减小,十分接近线性关系,但强度趋近于零时,标准差不趋近于零,而是大于零;相应地,强度变异系数则随强度降低而增大,强度趋近于零时,变异系数趋近于无穷大。  相似文献   

18.
周治宏 《福建建筑》2012,(3):118-120
太阳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通过一定的能量转换可扩展应用到空调系统上来。本文介绍了太阳能制冷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分类,并重点阐述了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的设计思路与运行原理。通过这一系统在重庆市节能示范中心的概念示范性设计使用,进一步探讨和展望了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未来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材料酸性土壤腐蚀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材料在不同酸性土壤中腐蚀情况的实测结果。根据实测结果及环境腐蚀因素,初步总结了不同混凝土材料在酸性土壤中的腐蚀过程与强度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了酸性土壤对混凝土材料的腐蚀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对提高酸性地区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下的耐久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