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建设国家级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通过开展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制、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构建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拓展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等措施进行护理学专业实验教学的全面改革。结果:国家级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形成了“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开放型实验管理模式,构建了“三模块”护理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创建了护理专业实验案例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发挥了项目的辐射和示范作用。结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学仿真综合实验>课程的构建并评价其教学效果.方法 在医院调研的基础上,以护士职业岗位上作过程和上作任务为导向,构建了独立的<临床护理学仿真综合实验>课程并在四年制护理本科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前)组织实施,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开设<临床护理学仿真综合实验>课程,可以有效增强护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临床护理实践的能力,有利于护生角色的转变和提高临床实习满意度.结论 在护理本科学生毕业实习前开设<临床护理学仿真综合实验>课程切实可行,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本科英语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方法 依据高等教育理论,参照高等护理本科课程体系和其他层次英语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四年制本科英语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总体框架,以国内执业护士考试、大学英语四级与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为标准,参照托福(TOEFL)或雅思(IELTS)考试、CGFNS考试内容,设置各种课程及其所占学时的比重,确定理论与实践(实习)的学时比例.结果 将四年制本科英语护理专业课程分为护理专业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英语课程群和公共人文课程群四个课程群;建立了"以技能为中心"的四年制本科英语护理专业良好的课程体系.结论 本课程体系体现了以技能为中心的四年制本科英语护理专业特色,为四年制本科英语护理专业真正实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周萍  宋洁 《全科护理》2016,(24):2485-2487
[目的]构建老年护理内容融入本科护理核心课程的框架。[方法]通过电子邮件对9名高等医学院校老年护理专家及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专家及任课教师普遍认为,培养护生的老年护理核心能力不能仅依靠单列的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有必要在教学内容、能力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将老年护理相关内容整合到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本科护理核心课程教学过程。[结论]该框架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老年护理核心能力,但其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5.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加强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了学生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的能力。在《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实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此次教学改革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护理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有助于护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四年制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改变目前本科护理学教育中医护不分、学制太长等弊端,根据护理学发展的趋势,我们研究提出了四年制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原则和办法。新的四年制课程体系以护理职业岗位为目标,护理学科为主线,从护理的角度设置课程;既选留了必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又显著加强人文、社会、心理的课程,强化了护理的职业性质。既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又克服了以往医护不分的弊端;缩短学制符合教育产业化的要求和地方卫生事业欠发达的实际,基本与国际同类教育接轨。新的学制和教学计划已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执行。1现行本科护理学课程体系分析 课程体系,是…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四年制护理本科教学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了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目前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试行了护理本科四年制教学,并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较大幅度和力度的改革,打破了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学科设置体系,逐渐体现了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特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改革对本科护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护理学终末考核成绩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整群抽样法回顾性分析2010级、2012级、2014级,共计963名本科学生终末考核成绩,评价课程改革对本科护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理论学时为80学时、62学时、45学时的终末考核成绩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62学时处于较高水平。五年制和四年制本科学生终末考核成绩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四年制本科学生处于较高水平。[结论]专业认证视角下,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改革中,理论学时为62学时的四年制本科教学具有较好教学效果,能够满足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老年护理本科人才课程设置方案。方法借鉴国外老年护理课程设置的经验,以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为依据,构建老年护理本科人才课程设置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6名护理学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果两轮专家咨询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专家权威系数为0.908,第2轮意见的Kendall协调系数为0.511,最终确立4个课程群,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素质能力拓展课程群,共46门课程,含31门必修课和15门选修课。结论构建的老年护理本科课程设置方案结果可靠,实现老年护理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的有效衔接,为老年护理二级学科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内外科护理课程体系的整合过程,即以培养目标为指导,按生命周期模式的结构框架,将传统的临床学科设置的护理专业课程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等多门课程整合为临床护理概论和成人护理,并按人体功能系统对成人护理进行内容编排,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地点和评价体系等课程体系中的多因素进行整合,形成了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护理岗位人才需求状况与大专中西医结合护理岗位人才培养规格。方法横断面调查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岗位人才需求状况调查问卷对224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质性访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进行大专中西医结合护理岗位人才培养规格的访谈。结果78.6%医院设置了中西医结合护理岗位,近3年内需求趋势上升,100%医院认为中西医结合护理岗位学生就业有优势;学生应具备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岗位能力有:运用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进行辨证施护、饮食与服药调护、生活起居及康复养生指导的能力;对应的课程有中医护理基本知识与技能等。结论在学校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岗位人才培养符合临床护理工作发展需要,具必要性。护理行业对中西医结合护理岗位学生的重点能力和课程知识要求明确、具体,能指导中西医结合岗位课程设置与学生岗位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护理学》课程中融合中西医护理教育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教学的内容,为构建《成人护理学》中西医融合教材体系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8月14-16日,对在杭州参加全国中医药护理类教材编写会议的主编、副主编和编者160人,采用自编问卷针对《成人护理学》课程中融合中西医护理教育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结果160名专家中认为中国护士均应接受中医护理教育的占80%;认为在临床上有必要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占93.1%;认为西医护理课程中应融入中医护理知识占73.8%;认为临床护理课程中应融入中医养生和预防保健知识占88.7%。内外科常见疾病中,认为适合融入中医护理知识占50%以上的疾病为44种。结论《成人护理学》教材中融入中医护理知识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我校护理专业中医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科护理专业中医相关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学生对中医的认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8.3%的学生对中医相关课程与西医相关课程比例设置不满意,学生对中医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一般;62.3%的学生对中医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只有30.0%的学生认为中医相关课程的学习对自己未来工作比较重要。结论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应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加强实践性教学,完善和规范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学生中医特色临床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行切开挂线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技术,以期减轻患者病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疗程。方法对276例复杂性肛瘘行切开挂线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 255例治愈,治愈率达92.3%,平均住院17.8 d,患者满意度达97.7%。结论高质量的中西医护理是减轻病痛、减少并发症、缩短疗程、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进行中医护理临床教学,通过具体设置每周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使中医护理临床教学标准化和程序化,以保证学生能够在限定的教学时间内全面掌握中医护理内容,提高中医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研究性学习法的实践方式,以提高护理教育教学质量。方法以模块化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对护理本科《成人护理学》消化系统试行研究性学习法教学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护生对以研究性学习法教学的消化系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普通教学法的循环系统,护生对研究性学习法给予了积极评价。结论研究性学习法有助于护生对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长期掌握,对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呈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文莉 《现代护理》2007,13(3):293-294
目的反思芬兰中医护理短期教学经历。方法在芬兰全国继续教育项目中为在职护士讲授中医护理20学时。结果中医护理短期教学得到芬兰师生良好反馈。结论明确教学难点,根据授课对象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开展中医护理国际学术交流,实现了双赢;中国护理可以依托中医护理特色,在与西方护理平等对话与交流中发展和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18.
临床护理综合性实验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知识、技能和能力综合训练的护理综合性实验(实训)的教学方法。方法:设计3种类型的综合性实验课,并进行试点教学。结果:使理论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丰富了教学内涵,护生的护理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明显提高。结论:综合性实验教学优化了高等护理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This baccalaureate program integrated computerized patient care documentation with courses in nursing fundamentals and health assessment. Using an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ed for acute care settings, students become familiar with computer use while learning documentation of care and other nursing skills. Computer literacy may be enhanced with integration of content and increased exposure to different inform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西医学历教育背景的在职护士中医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内容。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文献计量学分析、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确定培训内容及权重。结果培训内容包括"中医护理概述""中医护理基本理论""中医护理基本内容""中医护理基本技术"4个一级条目及30个二级条目和105个三级条目。结论构建的西医学历教育背景在职护士中医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内容的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较高,意见集中,结果可靠。临床护士中医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内容的构建能够为各机构中医护理培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