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矿山作为高危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地下矿山下井人员管理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是关系矿山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针对井下人员管理现状,凡口铅锌矿建立人员定位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在安全生产中的使用,实现了井下作业人员信息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2.
张伟杰 《煤矿安全》2019,(8):117-119
为解决KJ405T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异常情况的声光报警及发起报警流程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大量采集的定位数据而提起的异常报警流程;结合Visual C++编程技术,采用Timer定时器、ADO.NET2.0数据库访问技术,开发实现了KJ405T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异常报警流程功能。详细介绍了异常报警流程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人员精确定位轨迹还原,利用PgRouting图计算技术,在三维GIS上实现人员实时轨迹的精确展示。该方法对局部巷道复杂拓扑结构、定位分站设备缺失、人员轨迹数据缺失等具有极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对煤矿企业人员分流的几点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措措施,如对分流人员应该在政治上、技术上、经济上怎样进行扶持,在法律上应该怎样规范。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颁布的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的要求,结合矿井生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ZigBee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和呼叫系统,对该系统的功能和原理及相应的软件做了详细的阐述,能够实现对井下人员的精确定位和及时呼叫.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享受抚救人员的工资的计算机管理、离退休及享受抚救人员生存状态的计算机审核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事实说明档案管理人员在新时期的现状,要通过不同的继续教育途径来提高相关业务素质和水平,不断完善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档案专业人才,建设高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提高档案工作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煤矿发生安全事故时需要明确掌握各个区域的人员情况,合理安排营救计划。使用YOLOv5作为目标检测器,结合改进的DeepSORT跟踪算法进行矿井人员跟踪,实现煤矿矿井各个巷道区域的人员计数;首先使用轻量化的全尺度特征学习Re-ID特征提取模型OSNet对DeepSORT进行优化,替换原有的CNN特征提取模块;然后采用检测器和OSNet特征提取模型单独训练的策略,实现了矿井复杂环境下稳定的跟踪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在视频画面中设置ROI区域和基准线来判断人员进出的情况,从而实现计数功能。为了有效训练和评估模型的性能,采集了10 000张煤矿矿井下各个巷道不同区域的图片用于训练和测试,改进后模型的MOTA为66.7%,优于改进前的63.4%;改进后速度为28.1 FPS,优于改进前的25.3 FPS。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可以有效地实现矿井人员计数,可以用到实际的生产环境中。  相似文献   

9.
10.
讨论了中国加入WTO后,工程造价技术人员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意见,对造价人员提高造价水平有一定的裨益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矿井水灾时被困遇难人员生存条件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运良 《中州煤炭》1990,(2):42-43,26
矿井发生水灾后,常常有人被困在井下等待救助。在组织抢救时,要争分夺秒,使遇难人员早日脱险。但是,有时也会有遇难人员长时间未被营救出来的情况,这时如认为他们已失去了生存条件而放松抢救,往往会贻误战机,使遇难人员遭受更大的痛苦,甚至失去生命。因此,对矿井水灾时被困遇难人员的生存条件进行科学地分析,对抢救工作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着重谈谈关于遇难地点是否存在未被水淹的含空气空间的问题。 矿井发生水灾后,当遇难地点的位置比外部水位高时,遇难地点不会被水淹没,有空气空间存在,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当遇难地点比外部水位低时,遇难地点是否存在未被水淹的含空气空间?其容积有多大?现分析讨论如下: (一)透水后,洪水直接泄入的位于透水点下部而与外面相通的巷道,是不会有空气存  相似文献   

12.
基于RFID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闵晓勇 《矿山机械》2007,35(9):42-44
煤矿井下人员的跟踪定位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对如何使用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现井下人、车、物的定位与跟踪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通过WEB终端界面操作,很方便地了解井下人员位置和活动情况,以及当前井下人数与分布区域等。实现了对井下作业人员监测、查询、定位、跟踪管理;独特的双向功能,解决了井上下之间通信联络,为抢险救灾提供依据,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谈新时期企业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档案工作的特点有了新的变化,该文探讨了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工作素质的有关问题,并对新时期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阐述了对加强现有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实现保护档案与社会利用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煤炭学报》2021,46(4)
矿井人员图像分割是实现煤矿井下人员检测、行为识别、视频定位跟踪等技术的基础任务之一。然而,由于矿井下环境特殊,常规图像分割方法均难以满足对井下人员的精准分割要求。为解决矿井人员图像的分割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像素粒化及同质图像粒聚类的分割方法,能够适用于煤矿井下多种场景的人员图像。首先,使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imple Linear Iterative Clustering, SLIC)模型将井下人员图像初始粒化为超像素单元,并通过测量离线样本图像中所标记人员像素点与超像素之间的RGB相似度值判定人员超像素。其次,由邻居超像素辅助检测欠分割人员超像素并将其彻底分割为2个子超像素单元,选择其中之一的精英人员超像素并提取其纹理和灰度特征。接着,将具有最相似图像特征的邻接精英人员超像素定义为同质图像粒,同质图像粒相互融合并聚类形成具有特定语义信息的同质人员区域。最后,由所有同质人员区域共同构成完整的人员区域,并实现人员区域与图像背景的分离。通过对煤矿井下4种场景下的人员图像进行算法性能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超像素粒化算法的F-Measure值分别较对比算法平均值高出2.11%,3.36%,13.16%,6.82%,同质人员图像粒聚类算法精度值分别达到99.0%,100%,94.4%和93.75%,并且所提分割方法对井下4种不同场景中的人员图像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较好的分割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带式输送机滚筒的人员保护装置的检测传感器,采用自主研发的红外探头和金属探针相结合的传感方式,实现了在有人员靠近滚筒部位时,设备自动停止并报警,达到保护人员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次性安置是分流人员的一条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几家末期开采的有色小矿山,为了分流人员,实行了一次性安置,依法解除职工与企业的劳动用工关系,职工走向社会自主择业。文章介绍了末期矿山选择一次性安置的原因和具体做法,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人脸、指纹和手写签名等人员身份鉴定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系统需要的现状,基于局部保持映射(LPP)算法,提出一种监督LPP算法(SLPP),并应用于煤矿井下人员步态识别中.利用该方法对步态数据进行映射,得到步态数据在低维空间中的表示方法,再利用最近邻分类器对低维步态数据进行识别.在2个步态数据库中进行一系列步态识别试验,并与经典维数约简算法LDA、监督流形学习算法DLPP、判别映射嵌入(DPE)流形学习算法以及其他步态识别方法分别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试验条件下,SLPP识别率最高,从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考勤系统投入使用后,为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切实益处,将成为目前煤矿人员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在现代化矿井安全生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