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雷祎  赵焱  孙静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5):3049-3054
背景 双向转诊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但目前仍存在转诊不畅、上转易下转难、单向转诊等问题,了解社区居民双向转诊现状及影响因素对于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社区居民双向转诊现状,分析社区居民双向转诊行为影响因素,为医联体制定转诊方案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量性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转诊预约中心提供的上转人数及科室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第二部分选取2018年2-6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北医三院医联体有转诊经历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自行设计,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基本情况、转诊经历及影响因素等内容。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4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2%。质性研究选取1例医联体核心医院门诊部领导、2例三级医院医生、2例基层医生、10例有转诊经历的社区居民进行访谈。结果 2014-2016年,医联体上转人数增加2 507例,增幅为106.5%,2017年上转人数较2016年有所下降。547例社区居民中,474例(86.7%)有上转经历,106例(19.4%)有下转经历,33例(6.0%)有双向转诊经历。居民上转最主要的原因为认为三级医院诊疗水平高(73.0%),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和医保类型是居民上转的影响因素(P<0.05);下转最主要的原因为离家近(51.9%),月收入、是否了解双向转诊是居民下转的影响因素(P<0.05)。质性访谈结果显示促进居民转诊行为的因素主要有满足转诊居民需要和转诊方便居民就医,阻碍居民转诊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基层宣传力度不足和基层医生主观能动性较差。结论 实施双向转诊以来,北京市海淀区医联体在转诊方面总体呈良好发展趋势,但尚未实现真正意义的双向转诊。为贯彻落实医联体双向转诊政策,可从加大基层医院投入、提高居民双向转诊的认知水平、建设基层医院优势科室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区脑卒中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通过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与上级医院间建立与实施脑卒中双向转诊机制,对城市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双向转诊标准及转诊实施方法进行探讨。方法由神经内科专家及专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共同协商制订脑卒中双向转诊标准和实施方法,在复兴医院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复兴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病房、监护病房及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间实施脑卒中双向转诊。结果2002年2月~2003年2月,社区卫生服务站需转出的脑卒中患者51例,实际转出45例,转回39例,双向转诊成功率为76.47%,转诊符合率为97.96%。结论建立有效的脑卒中双向转诊机制,加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间的合作,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脑卒中的预防、早期发现、治疗以及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罗昭旸  刘利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2):1535-1540
背景 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模式是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完善分级诊疗的有效途径之一。截至2018年,重庆市已经实现医联体模式全面覆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联体于2011年3月成立,经过6年多的发展,医联体取得一定成效。本研究选择该医联体为样本,研究医疗体内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运行情况,为完善重庆市分级诊疗格局提供政策参考。目的 调研重庆市某医联体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认知现状、双向转诊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问题解决方案。方法 2017年9-11月和2017年8-10月,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分别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联体内共6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医务人员及患者基本信息、对双向转诊的知晓情况,医务人员双向转诊开展情况及相关因素、患者双向转诊及影响因素,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顺畅的认可情况及对双向转诊实施的认可情况。结果 医务人员有效问卷应答率为88.3%(309/350)。288例(93.2%)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知晓。不同职称、来源医院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工作中有过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经历的医务人员282例(91.3%)。有过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经历的医务人员中双向转诊者151例(53.5%),向上转诊诊者62例(22.0%),向下转诊者69例(24.5%)。核心医院医务人员向下转诊患者时考虑因素主要是病情已稳定,处于康复期或恢复期;托管区县医院医务人员向上转诊患者时考虑因素主要是患者病情需要。阻碍核心医院医务人员向下转诊的因素主要是患者对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不满意。阻碍托管区县医院医务人员向下转诊的因素主要是下级医院能力不足。核心医院、托管区县医院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顺畅的认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0.764)。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实施的认可率为57.9%(179/309)。核心医院、托管区县医院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实施的认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2,P<0.05)。患者有效问卷应答率为85.7%(257/300)。182例(70.8%)患者对双向转诊知晓。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对双向转诊的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5,P<0.05)。有过转诊经历的患者83例(32.3%)。促进患者向上转诊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病情需要,阻碍患者向上转诊的主要因素是诊疗费用高。促进患者向下转诊的主要因素是病情已经处于康复期,没有必要继续治疗;阻碍患者向下转诊的主要因素是对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不满意。核心医院和托管区县医院患者对双向转诊顺畅的认可率分别为98.8%(79/80)和89.3%(158/1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918)。核心医院、托管区县医院患者对双向转诊实施的认可率分别为42.5%(34/80)和33.3%(59/1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4,P=0.138)。结论 重庆市某医联体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普遍较高,双向转诊不够顺畅,向上转诊易向下转诊难,医联体医患双方认可度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应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大医联体内双向转诊指导、监管和激励力度,保障转诊顺畅。  相似文献   

4.
背景 当前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双向转诊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由于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不同行政区在医疗资源、人力资源分布及诊疗管理上存在诸多差异,导致城区与郊区双向转诊情况不尽相同。了解城区与郊区的双向转诊情况对于更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有重要意义。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城市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开展实施现况,发现二者差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上海市更好地推行双向转诊提供切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11-12月,选取涵盖上海市16个行政区的2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行政负责人及4 047例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行政管理人员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双向转诊的组织机制、过程、转诊效果情况;对全科医生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双向转诊方式、上转转诊联系方式、是否填写除转诊单之外的转诊信息、接收下转患者时是否与上级医生保持联络等。结果 共发放社区行政管理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4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0%;共发放全科医师问卷4 047份,回收有效问卷3 925份,有效回收率96.98%。3 925例全科医生中,在郊区工作2 641例(32.71%),在城区工作1 284例(67.29%)。城市和郊区全科医生性别、职称、工作年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7.54%(238/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89.34%(218/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城区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设立双向转诊专门联络负责人、建立双向转诊档案、专门设置预留床位保证接收下转患者、双向转诊方式中的网络联系、点对点与相应专家或科室联系、与相应上级医院负责双向转诊的专门联系人联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41%(123/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上转患者<100例,75.00%(183/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接收下转的患者数<10例。城区和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上转患者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市社区卫生中心与郊区卫生中心在双向转诊实行上存在诸多差异,且目前双向转诊仍以上转为主,建议通过完善郊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基于健康档案的双向转诊平台、积极组建区域医疗集团等措施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的运行情况。方法 以“十一五”规划中建立的1 01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随访队列为基础,因队列存在部分病例缺失,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选取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68例,将队列完善至1 019例。根据患者参与双向转诊社区管理情况,将其分为未参与社区管理组(n=497)和参与社区管理组(n=52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患者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的原因,并总结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运行情况。结果 (1)1 01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有51.2%(522/1 019)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有48.8%(497/1 019)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疾病类型及脱落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的原因分别为担心歧视、担心社区医生业务水平低、担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种类不全、担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不准确,所占比例分别为11.5%(57/497)、91.5%(455/497)、95.0%(472/497)、78.3%(389/497)。(3)2013年3-10月,朝阳区共有6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参与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2013年1月-2014年1月,10家推广此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103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参与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结论 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可行性较高,运行较顺畅,担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种类不全和担心社区医生业务水平低是患者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社区中心(站)与三级医院的双向转诊现状。方法回顾分析。结果2005年8月~2006年3月,社区站共有107人参加双向转诊,其中向中心病房转诊91例次(90.09%),向三级医院转诊16例次(9.91%),中心病房向社区站转诊75例次。中心病房向三级医院转诊10例次。转诊主要病种: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部感染、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结论社区站与中心双向转诊方便、快捷。缓解了居民“看病难,住院难”问题,特别是解决了低收入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有利于对社区慢性病人连续性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7.
社区卫生服务站冠心病双向转诊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通过探讨社区卫生服务站冠心病患者双向转诊失败病例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双向转诊的方法。方法 对2002年2月~2003年2月由复兴医院附属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转诊至复兴医院门诊、急诊或病房就诊和治疗的9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复兴医院各社区卫生服务站需转出的冠心病患者共94例,69例双向转诊成功,25例转诊失败,其中13例转出失败,12例转回失败。结论 改进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沟通渠道;对社区居民进行“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教育,减少就医的盲目性;完善医疗保险机制,建立更广泛的双向转诊制度;合理调整医疗机构间的利益分配,是提高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全面、持续性照顾,节约医疗费用,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杨金禄  李萍  李永健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9):2247-2249
目的了解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的运行现状,探讨双向转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查阅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的转诊记录,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上转患者共247人次,小于门诊总量的0.05%,主要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分别占24.29%、18.62%、12.96%、10.12%。下转患者712人次,均为产后访视,占100.00%。结论目前双向转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规范的双向转诊政策和切实有效的转诊流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初级卫生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方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医务部门专门召集全科医学科、门诊办公室、急诊科、信息中心、住院部等相关科室召开双向转诊会议,形成《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制度》;明确了双向转诊原则和双向转诊上转、下转指证;确定了上转下转转诊单内容;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明确双向转诊流程。结果 通过全科医生培训,使得上下各级医院全科医生密切合作,形成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代替既往以医疗行政部门为主导地位的双向转诊模式,使全科医生融入患者临床诊治全过程。2012年1月—2013年12月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市级医院全科医生转诊而来的患者共计168例,男66例,女102例;年龄15~94岁,平均年龄56岁。经过门诊或住院检查评估与治疗,患者均明确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或转专科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并转诊至原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市级医院全科医生继续进一步治疗管理。结论 初步建立了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制度和以全科医生医疗团队为基础的双向转诊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住院患者双向转诊路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住院患者双向转诊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选取于2009-02-01-2009-08-31在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病情稳定但仍需继续住院观察、向社区医院下转者,以及在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病情变化需要向三级医院上转者为研究对象.重点了解上、下转诊率和转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双向转诊工作组由北京朝阳医院和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定人员组成,负责双向转诊的具体业务衔接.结果 此期间北京朝阳医院符合下转住院者186人次,仅62人下转至社区医院,下转率为33.3%;未能下转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社区医院药物受到限制尤其是关键药物不能报销81人(65.3%)、下转定点对口社区医院没有病床27人(21.8%)、对社区医疗条件和水平质疑16人(12.9%).六里屯社区医院符合上转住院者49人次,全部上转,上转率为100.0%;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5例患者(51.0%)上转的原因是社区医院药物不全,其次为患者或家属对社区医疗水平质疑而主动提出上转要求.结论 住院患者双向转诊呈现转上容易转下难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社区医院的药物受到限制尤其是关键性药物不予报销,其次为定点对口社区医院没有病床及患者对社区医院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的质疑.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闵行区医疗服务体系,闵行区2015年起启动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为逐步实现分级诊疗打下基础。目的 分析闵行区2017-2018年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实践效果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建立可推广的社区服务评价体系及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实践基础和政策建议。方法 2017-2018年,通过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云管理平台(市社区综改平台),收集2018年上海市16个区(县)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全年得分情况,通过闵行区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下发的2017-2018年闵行区医疗机构管理核心数据分析报告及闵行区社管平台运行情况周报表收集2017-2018年闵行区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签约服务情况、上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量情况,通过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核心数据报表及医联体核心数据报表收集2017-2018年闵行区医联体内双向转诊量及上级医院对社区技术帮扶情况。结果 2018年上海市16个区(县)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全年总得分前3位分别为金山区〔(76.88±3.67)分〕、闵行区〔(76.78±2.50)分〕、松江区〔(76.06±2.16)分〕,后3位分别为杨浦区〔(58.71±3.65)分〕、黄浦区〔(53.68±2.45)分〕、长宁区〔(37.61±17.60)分〕;闵行区主要失分项为签约覆盖、就诊流向、频次费用指标。闵行区2018年“1+1+1”签约率、60岁以上居民签约率高于2017年,签约居民人均就诊次数、签约居民人均门诊费用、签约居民社区就诊率、签约居民组合内就诊率、签约居民组合外就诊开具延处方比例低于2017年(P<0.05)。与2017年相比,2018年闵行区上级医院门急诊人次增加0.99%,住院人次增加6.55%;社区门诊人次下降1.32%,住院人次增加0.25%;社区慢性病长处方量增加7.58%,慢性病长处方量占比增长5.25个百分点,社区延处方量增加33.95%,延处方金额增加86.42%;上转人次增加709.70%,下转人次下降35.34%,区属医疗机构在医联体内上级医院引进专家数增加13.92%,上级医院对社区进行技术指导次数增加4.87%,社区至上级单位进修、学习人次增加16.35%,上级医院对社区影像远程会诊次数增加1.32%,上级医院对社区心电图远程会诊次数增加10.91%。结论 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在市社区综改平台中总得分排名靠前,签约率明显提高,签约居民就诊次数及门诊费用得到有效控制,长处方及延处方量明显增加,社区门诊人次减少,医联体内引进专家量、双向转诊量和上级医院对社区技术帮扶明显增多,总体上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效果突出,为建立可推广的评价体系及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实践基础。但仍存在就诊流向不足、下转不畅等问题,后续工作需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机制。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1月25日,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消化科、外科和教育科共同承办了上海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自体骨髓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研讨会”。研讨会邀请国内在本临床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有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肝病治疗中心姚鹏主任、郑州大学第一附院神经科杨波教授、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科江学良主任、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血液科庄静丽教授、本中心外科刘保池主任、放射科施裕新主任和消化科程计林主任分别对《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损伤》、《间质干细胞抑制脑肿瘤与其它实体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脐带干细胞的临床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概况》、《肝炎或爱滋病合并肝炎肝硬化脾切除加自体骨髓细胞肝内回输》、《放射医学介入治疗新进展》、《硬化的肝脏能变软吗-梦话干细胞》作了专题讲座。现将研讨会内容纪要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房颤)被称为21世纪心血管疾病领域最富挑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对房颤认识的不断加深、分级诊疗政策的不断推进、医疗资源不断下沉,三级综合医院主动协同社区医院开展房颤综合管理的新模式成为医联体建设中的一个探索热点。高血压是房颤的高危因素,卒中是高血压和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房颤作为高危慢性病在整个心血管事件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故基于社区医院对高血压管理的同时,对房颤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开展高血压-房颤-卒中系列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享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协同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社区医院,通过全专联合的方式,动态匹配房颤综合管理要素,并对其协同路径进行探索与思考,通过三级综合医院医生对社区医院全科医师房颤知识的线上、线下精准培训,社区签约居民主题宣教和义诊,“医院-社区”转诊路径3个方面,系统总结和分析了“三级综合医院-社区医院”对房颤综合管理的实践经验,旨在为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社区医院房颤综合管理协同模式及落实分级诊疗政策的实证病例探索与思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并需要随着病情进展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而落实糖尿病双向转诊对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减轻患者家庭及国家负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的 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糖尿病双向转诊的认知和满意情况,为完善浦东新区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10月,以浦东新区区属所有公立医疗机构(7家二、三级医院和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内分泌科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为调查对象(n=621),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对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的了解情况(单选题)、对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的相关原因和判定标准认识情况(多选题)、对糖尿病患者双向转诊的态度及满意度情况(单选题)〕进行调查,由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自填完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90份,有效回收率为95.01%。调查对象对糖尿病双向转诊知晓率为82.88%(489/590);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糖尿病双向转诊制度的内容者占50.84%(300/590);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糖尿病双向转诊的标准者占54.92%(324/590);83.22%(491/590)的调查对象知道本单位有指定的双向转诊单位。不同职称调查对象对“是否了解糖尿病双向转诊制度”的选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双向转诊中向上级医院转诊最常见的原因”问题中,84.92%(501/590)的调查对象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种类限制”;“糖尿病患者上转至上级医院的标准”问题中,35.59%(210/590)的调查对象选择“当患者首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断为糖尿病后是否需要转上级医院进一步分型和确定是否有并发症等情况)”;“糖尿病患者转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问题中,95.76%(565/590)的调查对象选择“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确诊且得到稳定控制”;“糖尿病患者愿意转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的原因”问题中,96.10%(567/590)的调查对象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陪护方便离家近”;“糖尿病患者不能向下转诊的原因”问题中,87.63%(517/590)的调查对象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不全”。99.15%(585/590)的调查对象认为糖尿病患者应由医生来决定转诊;98.47%(581/590)的调查对象认为糖尿病双向转诊有必要性;分别有15.25%(90/590)、56.10%(331/590)的调查对象认为糖尿病双向转诊的效果非常好、比较好;94.75%(559/590)的调查对象愿意将糖尿病患者转诊;90.68%(535/590)的调查对象认为糖尿病患者下转后治疗方案、病情评估有延续性;分别有10.68%(63/590)、45.08%(266/590)的调查对象对糖尿病双向转诊很满意、比较满意。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糖尿病双向转诊的了解情况一般,对糖尿病双向转诊的标准认识未完全达成共识,对糖尿病双向转诊的满意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探讨糖尿病双向转诊新模式,并达成糖尿病双向转诊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高深甚  顾诗皓  何奕  汪新  杨晖  赵任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3):1632-1639
背景 为实现区域医联体内分级诊疗工作,如何让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的医疗行为进行有效的协同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如何运用岗位胜任力评估也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通过运用可信赖式专业活动(EPAs)进行探索也是国内首创。目的 为了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与医疗资源的稀缺所产生的矛盾,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的辐射效应,探索三级医院通过医联体制度将医疗资源纵向传导至社区的方法。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在2018年开发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包含4个模块:转诊管理、联合病床、转诊随访、信息查询等功能,基于这个系统产生的数据探索针对三级医院专科医师与基层社区医院全科医师实施有效黏合度培训,同时引入国外岗位胜任力理论和EPAs。基于医联体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分级诊疗的协作行为培训,问卷主体由三部分组成:人口统计学的相关信息、〔儿科全科医师、儿科(消化)专科医师〕EPAs指标、岗位胜任力指标,于2018年8-11月依托问卷星软件随机发放问卷,共收集问卷1 476份。探索儿科全科医师与儿科专科医师的黏合度模型。结果 儿科全科医师EPAs与儿科专科医师EPAs呈正相关(P<0.05);儿科全科医师胜任力与儿科专科医师胜任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 三级医院构建区域医联体建设,基于信息技术搭建业务平台(基于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综合档案、医技预约、联合病床整合平台),同时结合业务数据引入EPAs-胜任力,促进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的共通医疗行为协作集合,通过EPAs-胜任力理论探索全科-专科医师医联体内靶点培训项目。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完善人员岗位管理是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目标的落实、社区工作人员能力和数量的匹配,从而影响机构运行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目的 研究浦东新区基于标化工作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论岗位数与在岗职工状况,为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管理提供建议。方法 参照浦东新区区委地区办对新区街镇的4个分类,将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为A类(偏远农村)、B类(一般农村)、C类(城郊接合)、D类(城区)4类。通过浦东新区“社区云”管理平台收集2017年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年标化工作量、全科医师标化工作总量数据,计算社区理论岗位核定数并与实际岗位核定数进行比较。结果 4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标化工作总量分别为6 193 199、9 231 475、8 893 767、12 495 055,理论总岗位数分别为1 817、2 529、2 285、3 022个。4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岗位总数低于理论岗位总数,其中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岗位在岗职工数均低于理论数,其他人员在岗职工数高于理论数。结论 浦东新区岗位数总体欠缺,应按需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数,建立岗位数动态增长机制;岗位结构欠合理,应规范岗位配置标准,优化内部岗位结构;实际岗位配置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吸引稀缺卫生人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新形势下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双向转诊作为基层医院与三级综合医院上下联动的衔接,是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双向转诊制度已经建立,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信息化的双向转诊模式,更加优化了双向转诊的流程,实现了医疗资源共享。因此应不断优化双向转诊制度,从而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为签约居民提供高质量的连续性医疗服务,真正实现分级诊疗。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以下简称复兴医院)信息化双向转诊模式为例,对其效果进行分析。2015—2017年复兴医院双向转诊平台逐步趋于完善,完成5 400例患者双向转诊。3年内双向转诊人次有增加,但回转人次所占比例却未见明显增加,说明双向转诊平台还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优化双向转诊模式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回转人次有一定增加。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在推进单病种社区防治进程中,双向转诊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目前仍缺乏可指导一线实践的双向转诊实施方案。以骨质疏松为例,在整个诊疗路径中,骨科及相关科室专家的参与不可或缺,但全-专之间如何开展双向转诊仍有待探索。目的 分析国内、外社区骨质疏松双向转诊实施现状,整理经验和不足,梳理有效做法和阻碍因素,为下一步落实社区骨质疏松双向转诊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9年6月,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与社区开展骨质疏松双向转诊相关的文献,发表时间设定为1999-01-01至2019-06-15。分别从双向转诊的预期目标、双向转诊类型、双向转诊模式构建方法、双向转诊实施效果及当前面临的困境等方面,对国内、外社区骨质疏松双向转诊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 最终纳入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5篇。国内、外骨质疏松双向转诊具有不同管理模式及转诊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国内居民对骨质疏松重视度较低、治疗依从性较差,社区无正式专科、缺乏完善的检查设备及与二、三级医院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国外的模式类型则局限于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患者的管理。结论 要有效落实社区骨质疏松双向转诊,进而做好骨质疏松防控,应划定可长效防控骨质疏松的防治范围、加强社区全科医生骨质疏松诊疗知识储备、完善社区卫生机构防治环节所需物资配备、开发包含双向转诊分工细节与转诊指标的转诊流程四要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地区医院儿科主要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的情况。方法对2000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5所儿童专科医院检验科报送检标本分离出的4种革兰阳性球菌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实验。结果5所医院临床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共7825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检出率为6.87%,红霉素总耐药率为66.39%,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或中度敏感菌株。分离出肺炎链球菌4781株,其中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的平均检出率为68.64%,红霉素耐药率为90.80%,两者耐药率均逐年上升。分离出1301株β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全部敏感,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80.94%,且耐药率在逐年增加。分离出肠球菌共2216株,对万古霉素的中度敏感率为3.11%,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8.03%,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6.47%。结论除β溶血性链球菌外,多数革兰阳性菌对广谱青霉素的耐药率都偏高;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居高不下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较高。MRSA仍在较低水平,本研究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但出现对万古霉素中度敏感耐药的肠球菌。因此要加强对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和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