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治疗的30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患者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但其和餐后2h血糖的相关性显著优于和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P<0.05).结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中餐后2h血糖的诊断价值更高,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有助于临床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损害11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我院2009年1月10日至7月20日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筛查,收集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脏损害患者112例,进行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测定,以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做判断,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67例前来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做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可以更加准确诊断糖尿病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对诊断和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2010年于本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DM)的患者200例和对照组207例进行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检测,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观察糖尿病血糖水平和持续时间与HbA1c和GSP的关系。结果:DM患者的HbA1c和GSP与血糖持续时间和水平呈正相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的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和帮助判断治疗水平,对控制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诺和龙)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5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基础上,联合诺和龙降血糖治疗(1.0~4.0mg,每日3次,总疗程16周),测定治疗前后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并记录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低血糖事件。结果 5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诺和龙治疗16周后,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在第8周,第16周均较基线显著降低(P〈0.05)。结论诺和龙单药治疗能明显改善HbA1c〉8.5%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6.
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状态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69例糖化血红蛋白(HbA,c)相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慢性持续性高血糖组(Ⅰ组,78例)、慢性波动性高血糖组(Ⅱ组,91例)。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空腹C肽、餐后2hC肽、24h尿白蛋白定量(UAER),并分析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Ⅱ组2hPG显著高于Ⅰ组(P〈0.01),餐后2h胰岛素与餐后2hC肽水平显著低于Ⅰ组(P〈0.01)。Ⅱ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在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下慢性并发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在筛查糖尿病(D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09-2011年进行糖尿病(DM)初筛的门诊患者1650例为研究对象,行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检测HbA1c水平。结果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研究患者分为糖尿病(DM)组、糖耐量正常(NGT)组和糖耐量受损(IGT)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论空腹血糖(FPG)≥6.1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6.1%在糖尿病筛查诊断中均有很好的价值,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邵建伟 《淮海医药》2013,31(5):416-417
目的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餐后2 h血糖(2hG)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对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以HbA1C水平分组来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人群中体检空腹血糖(FG)正常但HbA1C、2hG、m-Alb仍有一定阳性率。结论健康体检中联合检测以上项目可有效起到降低糖尿病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9.
李华 《中国医药》2007,2(4):193-194
目的观察卡司平与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卡司平联合磺脲类治疗,另30例单用磺脲类治疗作对照,共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血脂、血压的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明显下降(P均〈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指数)下降(P〈0.01)。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P〈0.01),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卡司平与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明显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且无肝肾副作用,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那格列奈和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方法 将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那格列奈组和格列美脲组,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均明显下降(P<0.05),两药降低空腹血糖的幅度无统计学意叉,而那格列奈降低餐后2 h血糖和HbA1c的疗效优于格列美脲(P<0.05),那格列奈组餐后2 h血浆胰岛素浓度高于格列美脲(P<0.05).结论 那格列奈和格列美脲均能使空腹血糖明显降低,但那格列奈控制餐后2 h血糖和降低HbA1c的效果优于格列美脲.两药均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唐平  李红辉  覃国珍 《中国药师》2008,11(6):699-700
目的探讨门诊首次诊断2型糖尿病人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方法.方法4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和门冬胰岛素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血糖和HbA1c均下降,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较少.结论对于门诊初发2型糖尿病人,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良好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3个月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晚10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结果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晚10时血糖及HbA1c水平均降低,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改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治疗达标率,同时低血糖风险较低,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3个月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晚10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晚10时血糖及HbA1c水平均降低,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改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治疗达标率,同时低血糖风险较低,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产前保健或分娩的孕妇168例,所有孕妇均在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共发现17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其纳入妊娠期糖尿病组,其他151例正常孕妇纳入正常组。对两组进行HbA1c、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HbA1c、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1 h PG、2 h PG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期糖尿病组空腹血糖与正常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HbA1c一次检测成功率均为100%,均显著高于空腹血糖、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一次性检测成功率。结论 HbA1c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能够显著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检出率,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糖测定在糖尿病(D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0例为明确DM诊断而就诊者和DM高危患者进行HbA1c、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70例病例以FPG结果判定血糖异常者150例,异常率为55%;以2 hPG判断糖耐量异常者196例,异常率为72.5%;以HbA1c判断有186例患者异常,异常率为68.9%.HbA1c与FPG、2h PG之间呈正相关,2h PG与HbA1c相关性较FPG高.结论 HbA1c比FPG提示血糖异常更敏感,联合检测患者HbA1c和FPG对糖尿病或者葡萄糖耐量异常(IGT)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峰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317-31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与预混人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6例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二甲双胍和预混人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单用预混人胰岛素治疗,6月后观察2组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2hPG、HbA1c达标率方面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预混人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使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治疗达标率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糖尿病筛查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该院就诊检验者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以空腹血糖(FBG)联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进行糖尿病的筛查分析,对照组仅以空腹血糖进行筛查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检测准确率。结果试验组检测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空腹血糖联合 HbA1c 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检测准确率高,可为糖尿病筛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徐珂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75-77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98例2型糖尿病确诊者(2型糖尿病组)、110例空腹血糖受损者(空腹血糖受损组)及118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FPG、2hPG及HbA1c测定,对检测结果 进行计量资料统计学分析和各项诊断指标诊断糖尿病的确诊率及漏诊率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FPG、2hPG、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5)。空腹血糖受损组的FPG和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8例糖尿病患者中FPG确诊率为48.0%,2hPG确诊率为91.4%,HbA1c确诊率为89.9%,三者联合检测确诊率为98.5%,明显高于任一单项指标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G、2hPG及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有其自身的诊断特点,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在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风险评估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微量蛋白尿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且伴有微量蛋白尿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安体舒通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HbA1c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糖尿病肾病早期微量蛋白尿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早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格列齐特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方式能够较好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