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凋亡检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凋亡的存在及 2者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 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 ,利用透射电镜、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中的胀亡、凋亡细胞及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胀亡及凋亡细胞 ,凋亡指数 (AI)和胀亡指数 (OI)分别为 (1 .7± 1 .2 )和 (3.2± 1 .9)。与MVD低表达组比较 ,高表达组OI较低 ,而AI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或P <0 .0 0 5 )。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存在凋亡和胀亡两种细胞死亡方式 ,2者的存在及分布与MVD有关。  相似文献   

2.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细胞胀亡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指数及VEGF表达情况 ,分析 2者的相关性。结果 :VEGF阳性的细胞很少发生细胞胀亡 ,VEGF高表达的癌组织中较少存在细胞胀亡。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细胞胀亡的发生呈负相关 (q =7.2 6 4 ,P <0 .0 5 )。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的发生可能与新生血管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②方法 对 5 6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切片采用抗Ⅷ因子单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计算肿瘤MVD。③结果 TNM临床分期Ⅲ、Ⅳ期病人的MVD明显高于Ⅰ、Ⅱ期病人 ( χ2 =4.14,P <0 .0 5 ) ;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病人MVD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病人 ( χ2 =4.2 8,P <0 .0 5 ;P =0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病人的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人 ( χ2 =9.75 ,P <0 .0 1)。MVD计数高病人 5年生存率较计数低者差 ( χ2 =5 .72 ,P <0 .0 5 )。④结论 MVD的检测可作为反映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在食管癌患者血清和组织表达意义。方法:选取行食管癌手术的鳞状细胞癌患者42例,对切除标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鳞状细胞癌抗原2(SCCA2)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SCCA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部位、分化、浸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同时在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一周抽取患者外周血检测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观察血清SCCAg与肿瘤分化、浸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SCCA2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低分化癌SCCA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高分化、中分化、高中分化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一0.026);而SCCA2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食管癌患者术前SCCAgPEl性率明显高于术后3d和术后1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癌患者术前血清SCCAg水平明显高于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癌患者术前血清SCCAg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癌组织中SCCA2表达与血清中SCCAg的表达呈正相关,因此外周血SC—cAg检测对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与tl各床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标本中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7的异常表达率为72%(52/72),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为66.7%(48/72),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静脉侵犯有关(P均<0.05).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35,P=0.001).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两指标的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袁君 《安徽医学》2014,(8):1100-1102
目的探讨RCAS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研究组)和30例食管正常黏膜组织(对照组),测定RCAS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RCAS1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RCAS1表达阳性率与性别、年龄无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关。Ⅲ期患者RCAS1表达阳性率高于Ⅱ期(P<0.05);低分化患者RCAS1表达阳性率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患者(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RCAS1蛋白异常表达,检测其表达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Slug及MMP-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20例癌旁异型增生及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Slug、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1)Slug、MMP-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食管癌组织中Slug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MMP-9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pTNM分期无关(P0.05);(3)食管癌组织中Slug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Slug、MMP-9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以及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食管癌治疗的靶点及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及其与癌细胞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癌组织、癌旁组织、切缘正常组织中VEGF-D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癌组织中VEGF-D表达水平(43.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5.6%)及正常组织(9.4%)(P<0.05);VEGF-D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VEGF-D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促进食管癌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CyclinE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周正常食管组织的表达,从量化角度阐明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病理学意义.方法 常规石蜡包埋、HE切片确诊,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CyclinE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周正常食管组织的定位和表达,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其表达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用表达的阳性单位(positive unit,PU)反映其表达强度.结果 CyclinE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周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核.食管鳞状细胞癌表达的PU值高于癌周正常食管组织(P<0.01),CyclinE蛋白表达的PU值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有关(P<0.01),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表达的PU值高于高分化及中分化鳞状细胞癌.CyclinE蛋白表达的PU值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和TNM分期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yclinE蛋白表达程度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可能成为判断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RIG3和EGFR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60例食管正常组织中LRIG3及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LRIG3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食管正常组织(χ2=60.480,P<0.001),EGFR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食管正常组织(χ2=32.976,P<0.05)。LRIG3和EGFR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有关(χ2=3.939和4.318、4.374和5.910、5.293和5.884,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LRIG3和EGFR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关联(rP=0.264,P=0.034)。结论:LRIG3表达下降和EGFR表达升高可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化疗后肺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和凋亡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化疗后肺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和凋亡情况。方法:收集16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手术切除肺鳞癌标本,利用透射电镜、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中胀亡、凋亡细胞及微血管密度(MVD)测定,并与8例非化疗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化疗组肺癌组织内胀亡细胞及凋亡细胞均明显多于非化疗组,MVD则明显缺乏。化疗组中MVD高表达者OI低于低表达者,而AI则高于低表达者。结论:肺鳞癌的辅助化疗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胀亡和凋亡。  相似文献   

12.
Zhao GF  Seng JJ  Zhao S  Hu W  Li A  Li XN  Qi Y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7,120(22):1999-2001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ncosis in malignant tumors might be related to cellular energy suppl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ct oncosis in huma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and to investigate its relationship with apoptosis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Methods ESCC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30 patients with ESCC after surger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UNEL,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used to detect oncosis, apoptosis, and MVD. The relation of oncosis to apoptosis and MVD was analyzed by ANOVA, t test, and q test using SPSS 10.0. Result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ed both oncosis and apoptosis in the ECSS tissues. About 10% of the TUNEL-positive cells, which were considered apoptotic cells,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cosis. In the areas, where oncotic cells accumulated, apoptotic cells were rare; contrarily, where apoptotic cells gathered, oncotic cells were sparse. Compared with the tissues with a high MVD, the number of oncotic cells was increased and that of apoptotic cells was decreased in the tissues with a low MVD. Conclusions Cellular oncosis can be detected in human ESCC tissues. The distribution of oncotic cells present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cellular apoptosis and MVD. Oncosis might be induced by poor blood supply.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大肠癌组织中胀亡细胞及MMP - 2。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1例大肠癌组织中胀亡细胞和MMP - 2的表达。结果 :①大肠癌组织中可检测到不同时期的胀亡细胞。②大肠癌组织中MMP- 2表达率 5 4 .9% (2 8/ 5 1 ) ,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 (P <0 .0 5 )。③MMP - 2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 6 9.5 7% (1 6 / 2 3)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 4 2 .86 % (1 2 / 2 8) ;有淋巴结转移组胀亡指数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0 .0 5 )。④MMP - 2表达阳性组OI高于MMP - 2阴性组。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存在胀亡细胞和MMP - 2的表达 ,2者关系密切 ,且均与大肠癌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细胞胀亡情况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观察6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结肠癌29例,直肠癌31例;高分化腺癌18例,中分化腺癌28例,低分化腺癌14例;有淋巴结转移22例,无淋巴结转移38例;Dukes分期A期8例,B期30例,C期22例)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细胞胀亡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bFGF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腺癌组织中存在细胞胀亡,正常组织中未发现;结直肠腺癌组织细胞胀亡指数(OI)与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或0.01),与Dukes分期无关(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bFGF的阳性表达率为60.0%(36/60),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P<0.01或0.05),而正常组织中bFGF阳性率为5.0%(1/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I与bFGF表达率呈负相关(r=-0.730,P<0.01).结论:细胞胀亡与bF-GF表达和结直肠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微血管密度(MVD)与细胞胀亡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检测55例胃癌、22例胃正常组织中AQP1的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多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法计数MVD,透射电镜观测细胞胀亡情况。随访并分析AQP1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存在细胞胀亡;Ⅲ+Ⅳ临床分期胃癌组织中的胀亡指数(OI)高于Ⅰ+Ⅱ临床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组OI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AQP1表达强度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胃癌组织标本中,AQP1阳性表达率为58.2%,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胃癌伴淋巴结转移组AQ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QP1表达、有无淋巴结转移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细胞胀亡和AQP1表达与胃癌的血管生成、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AQP1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ng DG  Wang S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1):2932-2934
目的探讨Ras相关结构域家族基因1A(RASSF1A)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66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分析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食管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48.5%(32/66)、6.1%(4/66)。淋巴结转移者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发生率(61.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3.3%)(χ^2=5.055,P=0.025);晚期(Ⅲ~Ⅳ期)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发生率(69.2%)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35.0%)(χ^2=7.392,P=0.007);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甲基化与食管癌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以抗VEGF多克隆抗体的抗F-VIII单克隆抗体检测82例手术切除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分析二者之间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全组病例中,肿瘤细胞VEGF阳性率为63.4%(52/82)VEGF阴性和VEGF阳性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3.4%和46.6%;19.2%和11.5%。MVD中位值为37个/mm^2(9-150个/mm^2)。VEGF的表达水平与MVD值密切相关(P=0.001)。MVD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P=0.017)。随着VEGF表达水平增高,患者预后明显恶化(P=0.000)。结论: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多因素预后分析表明VEGF的表达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辅助疗法对N1 期食管鳞癌患者外科治疗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 年3 月- 2013 年2 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N1 期食管鳞癌患者136 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单纯手术组(57 例)和辅助疗法组(79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状况,并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 辅助疗法组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时间高于单纯手术组(P <0.05)。 男性、ECOG 评分>2 分、肿瘤直径>5 cm、低分化、术前血红蛋白>135 g/L、颈部吻合、淋巴结转移、脉管 瘤栓、神经侵犯、未接受辅助治疗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低,诸多因素与N1 期食管鳞癌患者外科治疗后的 生存状况有关(P <0.05)。ECOG 评分>2 分、低分化、未接受辅助治疗是影响N1 期食管鳞癌患者外科治疗 后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辅助疗法能够延长N1 期食管鳞癌患者外科治疗后的生存时间,是 影响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蛋白1(metastasis-associated protein1,MTA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人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38例食管正常组织,45例食管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TA1、MMP-9及MVD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MTA1、MMP-9及MVD在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之间的表达均呈现逐渐增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MTA1和MMP-9与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VD的表达与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MTA1、MMP-9及MVD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及转移有关,联合检测3项指标对判断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