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一种新的粘液组化技术——KOH/AB_(LO)/PAPS,并结合AB/PAS、PB/KOH/PAS、PAT/KOH/PAS三种粘液组化染色,对各种类型大肠息肉的恶性倾向进行了估价。结果显示,大肠粘膜慢性炎,炎性及幼年性息肉,单纯性腺瘤,无论是从粘液分泌量,还是质上都与正常大肠粘膜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没有恶性倾向。腺瘤随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杯状细胞逐渐减少,硫酸粘液分泌减少,唾液酸粘液分泌增加,特别是含有邻位羟基的唾液酸或氮乙酰化唾液酸增加,这一结果符合癌的衍变过程。因此认为应用粘液组化技术估价大肠息肉的恶性倾向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乳腺癌与其它良性乳腺病变在分泌粘液性状上是否有诊断意义上的差异,本文运用PAS、AB、HID3种粘液染色方法分别观察了乳腺的纤维腺瘤11例,结构不良11例,大导管乳头状瘤10例,浸润性导管癌12例及粘液癌11例,共55例进行粘液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良性病变3组唾液酸粘液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恶性病变2组;AB阳性率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乳腺肿瘤分泌唾液酸粘液增多与乳腺癌生长有关,且AB染色可做为乳腺癌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对73例大肠各类型息肉的腺腔内脱落细胞和粘液物质进行了研究。脱落细胞按形态特征分为增生上皮型,异型上皮型,核固缩型,核凋谢型和微核型五种。结果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粘液分泌增多,并以唾液酸粘液和混合粘液为主,腺腔内有数量不等的中性白细胞浸润,少数病例有增生上皮型,异型上皮型和微核型细胞脱落,息肉状腺瘤,绒毛状腺癌和腺癌瘤变的粘液分泌减少,显示硫酸粘液和混合粘液为主,腺腔内有多量异型上皮型,核固缩型,核凋谢型和微核型细胞脱落,并随异型增生程度加重而递增,同管状腺癌相一致。提示观察大肠各类型息肉腺腔内脱落细胞的分型和粘液物质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粘膜上皮分泌的粘液含有丰富的糖蛋白。粘液糖蛋白是高分子化合物,大量的糖侧链通过氧一糖甙键(O-glycosidic)与蛋白相连,氧-糖甙键结合在氮乙酰氨基半乳糖(N-acetylgalactosamine)与羟基丙氨酸(serine)或B-羟丁氨酸(threonine)之间。单糖主要是岩藻  相似文献   

5.
收集85例活检及5例手术切除溃疡性结肠炎标本,应用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粘膜异型增生及癌变的粘液变化及肿瘤抗原分布情况。病变分5组:无异性增生,轻度异型增生,中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结果表明:随着异型增生程度加重,含有邻位羟基的唾液酸粘液及肿瘤抗原检出的阳性率增加。因此当溃疡性结肠炎出现异型增生时,粘液成份的分析及肿瘤抗原的检测对判断恶变及预后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癌旁粘膜唾液酸粘液明显增多,一些作者报告这种变化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再发及予后有关。本文对大肠癌癌旁粘膜及手术后内窥镜随访活检大肠粘膜的唾液酸粘液进行观察,并对其与肿瘤的再发关系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收集89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全部患者手术后内窥镜随访活检材料共136次,取材186块。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  相似文献   

7.
乳腺纯粘液癌20例冰冻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纯粘液癌形态学特征,为术中冰冻病理确诊乳腺癌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术中冰冻病理切片在光镜下观察.结果癌细胞分泌多量粘液进入乳腺间质形成粘液湖,微小上皮簇漂浮其中,胞浆内有空泡,核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核偏位.结论沿着粘液湖重要线索,准确识别微小上皮簇的异型性是术中确诊纯粘液癌的正确方法和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肺腺癌的粘液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陆林  陈镆铘 《癌症》2000,19(2):134-13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腺癌产生粘液物质的类型、性质及分布。方法:收集22例原发性肺腺癌进行五种粘液组化染色,ABpH2.5,ABpH1.0,HID-ABpH2.5,ABpH2.5-PAS,PAS-D。结果:22例均见粘液细胞型粘液,21例邮被膜型粘液(两者主要为唾液酸粘液),10例见到腺腔型粘液(硫酸粘液为主)。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粘液可共存于同一肺腺癌中。结论:被膜型粘肺腺癌一种独立类型粘液,与粘液细胞  相似文献   

9.
大肠粘膜粘液变化在大肠癌及大肠息肉诊治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粘膜粘液变化在大肠癌及大肠息肉诊治中应用分析王丙军主治医师池继先,周振辉,宋先锋,王丙建,迟翠玉山东肥城矿务局第二医院(271613)应用HID-AB方法对大肠粘膜粘液染色能区分硫酸与唾液酸粘液。PAT/KOH/PAS组化方法能显示大肠癌组织中的...  相似文献   

10.
唾液酸(sialic acid,简称SA)在体内分布广泛,以血液、粘液、乳汁中含量较多。SA为糖蛋白或糖脂质的构成成分,存在于糖链的末端,即存于糖蛋白的α_1-酸糖蛋白(α_1AG)、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α_2-巨球蛋白(α_2M)及纤维蛋白元之中,SA随炎症或恶性肿瘤的变化而增加,为探讨SA与口腔  相似文献   

11.
对56例胃粘膜腺体扩张和管状腺癌的腺腔内脱落细胞及粘液物质进行了研究。脱落细胞接形态特征分为增生上皮型、异型上皮型、核固缩型、核凋谢型和微核型五种。单纯性腺体扩张的腺腔内可见中性粘液、增生上皮型脱落细胞,而异型上皮型、核固缩型和微核型细胞偶见;异型性腺体扩张的腺腔内出现了硫酸粘液和唾液酸粘液,内有多量异型上皮型、核固缩型、核凋谢型和微核型脱落细胞,同胃管状腺癌基本一致。提示观察胃腺腔内脱落细胞的分型和粘液物质的变化有助于判定腺体扩张的病变性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25例卵巢克根堡氏瘤,经观察含有硫酸化粘液及唾液酸粘液,混合存在者转移较高,而且粘液性质与胃肠道癌细胞产生的粘液无差别,有助于克根堡氏瘤的诊断。 25例中,23例CEA标记为阳性反应,其中强阳性2例,系胃粘液细胞癌转移至卵巢,乳腺癌2例转移至卵巢者为阴性(原发癌也属阴性),说明CEA是一种人类消化道较强的标记物,其转移性癌也显示阳性,可作为克根堡氏瘤诊断的辅助指标,有助于探讨原发瘤的部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25例卵巢克根堡氏瘤,经观察含有硫酸化粘液及唾液酸粘液,混合存在者转移较高,而且粘液性质与胃肠道癌细胞产生的粘液无差别,有助于克根堡氏瘤的诊断。 25例中,23例CEA标记为阳性反应,其中强阳性2例,系胃粘液细胞癌转移至卵巢,乳腺癌2例转移至卵巢者为阴性(原发癌也属阴性),说明CEA是一种人类消化道较强的标记物,其转移性癌也显示阳性,可作为克根堡氏瘤诊断的辅助指标,有助于探讨原发瘤的部位。  相似文献   

14.
卵巢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占第三位,而死亡率却占第一位。这主要是由于卵巢癌早期没有症状易被患者忽视所致。唾液酸是目前较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它在体内有三种存在形式:糖蛋白唾液酸;脂连唾液酸(LSA)和游离唾液酸。本文分析了LSA测定在卵巢癌病情监测中的价值,并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铁蛋白(Ft)联合测定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最近发现 一种新的胰腺肿瘤。在1982年,Ohhashi等报告4例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而不同于普通胰腺癌的胰腺癌病例,认为属于一个完全新的临床类型,称为“粘液产生型癌(mucin-producing carcinoma,M-pC)”。从此,临床存在“粘液产生型肿瘤”得到广泛的认可,全世界每年都有新病例报告。这个类型有明显的特征而不同于普通型胰腺癌。现已知的特点有瓦特氏壶腹(Water)乳头增大、开口扩张,通过扩张的开口分泌粘液;主胰管扩张;预后良好。这些临床特点归因于主胰管、侧枝及周围胰管的上皮分泌大量粘液,这些过度分泌  相似文献   

16.
对56例胃粘膜腺体扩和张和管状腺癌的腺腔内脱落细胞及粘液物质进行了研究。脱落细胞按形态特征分为增生上皮型、异型上皮型、核固缩型、核凋谢型和微核型五种。单纯性腺体扩和张的腺腔内可见中性粘液、增生上皮型脱落细胞,而异型上皮型、核固缩型和微核型细胞偶见;异型性腺体扩和张的腺腔内出现了硫酸粘液和唾液酸粘液,内有多量异型上皮型、核固缩型、核凋谢型和微核型脱落细胞,同胃管状腺癌基本一致,提示观察胃腺腔内脱落细  相似文献   

17.
陈绍华  沈云英 《肿瘤》1994,14(4):222-224
胃粘液癌的粘液组化和凝集素的标记观察陈绍华,郑植,沈云英胃粘液癌包括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其侵袭力强,以分泌大量粘液为基本特征。凝集素能与粘液糖蛋白的特定糖基受体结合,已被广泛用于粘液组化的标记研究[1,2]。本文对粘液癌进行粘液组化和凝集素标记观察...  相似文献   

18.
MUC(mucin)即粘液基因蛋白,为粘液凝胶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胃肠道、呼吸道、生殖道等上皮细胞的表面,由上皮的特殊细胞合成和分泌。组成成分是多肽骨架和O-糖苷键糖键。近年研究表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来,许多研究提示分泌硫酸化粘液的胃粘膜大肠化生与肠型胃癌关系密切。高铁二胺一爱先蓝(HID/AB)法能将硫酸化粘液显示成清晰的棕黑色,由于此法的稳定、简便,使之成为胃粘膜常规组化染色。本实验中我们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观察HID染色粘液颗粒着  相似文献   

20.
对比研究人胃肠道癌倾向于肝脏和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特征,探讨其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分子机理。方法:分别对12例人胃肠道癌肝转移和23例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癌进行粘蛋白分泌功能检测,雌/孕激素受体(ER/PgR)和层粘蛋白(LN)及基膜型纤维粘连蛋白(FN)的免疫组化检测。另对其中26例胃癌及其肝脏、卵巢转移灶进行细胞功能分化分型及转移相关粘附分子(CD44v6)、突变型p53(mp53)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和DNA倍体分析。结果:胃肠道癌肝转移灶90.0%癌细胞无粘液分泌功能,其LN和基膜型FN阳性率均较相应原发灶降低,且分布极性消失或倒置。胃肠道癌卵巢及子宫颈转移病例全部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粘液分泌功能分化,其ER和PgR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原发灶。胃癌肝转移癌细胞以异倍体为主(75.0%),75.0%病例呈吸收功能分化,癌细胞LN、mp53、CD44v6均高于卵巢转移病例;胃癌卵巢转移癌细胞以二倍体为主,85.7%病例呈吸收-粘液分泌功能双向分化,雌激素依赖性显著强于肝转移癌(P<0.05)。结论:人胃肠道癌向肝脏、卵巢及子宫颈转移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推测“LN-LN受体”连接纽带可能是人胃肠道癌肝脏转移的分子机制之一;“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亲和纽带伴粘液分泌功能分化则可能在人胃肠道癌的卵巢及子宫颈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