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打电话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对于成分献血者的招募,运用电话效果比较好.我站成分献血者的招募80%以上都是通过查找献血者档案,应用电话联系曾经献过全血的献血者,运用一定的医学心理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把献全血的献血者招募成固定的自愿的无偿机采献血者.2009年共采集血小板1828人次,2010年共采集血小板2191人次,血小板每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新招募的献血者呈20%以上速度递增,重复献血者的比例达50%以上,机采工作已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现将电话成功招募献血者的具体做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话招募无偿献机采成分血者的技巧,更好地满足临床机采血浆输注的需求。方法:对有过献全血经验符合再次献血者,利用其献血资料进行电话招募,然后与在固定捐血点和在流动采血车现场献血者的动员效果进行对比,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电话招募无偿献机采献成分血者,成功率明显高于现场动员的献血者。结论:在招募献机采成分血者的方法中,电话招募既方便又行之有效,这些年来基本满足了临床用成分血。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无偿献血工作经历了计划、义务、无偿献血3个主要阶段。随着《献血法》的颁布实施,无偿献血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目前,珲春市临床用血已经100%来源于无偿献血,但是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要,以及交通事故的逐年攀升,临床用血告急时有发生,采、供、用血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加大无偿献血招募力度,如何做出更加人性化的宣传招募策略,成为我们血站人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5.
随着当前临床用血量的不断提升,无偿献血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为了提升无偿献血的数量,从农村方面入手也就显得极为必要。本文就重点针对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延伸农村的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萍 《中国乡村医生》2023,(26):161-163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人群流失原因,制定相应的招募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情况,并通过血站管理系统随机抽取流失献血者1 000例,调查献血者流失原因。结果:2018—2022年采血总人数整体呈增加趋势。2021、2022年初次献血者占比低于2020年,2022年初次献血者占比低于2018年;2021、2022年重复献血、固定献血者占比高于2020年,2022年重复献血、固定献血者占比高于2018年;2022年回归献血者占比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者流失原因主要为交通、时间不便、忘记献血、身体状况不宜献血、离开本市、产生过献血反应、家人反对、献血服务不满意、献血检测不合格、用血不便利。结论:2018—2022年采血总人数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固定献血者的比例相对偏低。无偿献血工作中应针对流失原因制定改进策略,针对流失人群制定招募计划,构建固定的无偿献血团队,保证血源供应充足。  相似文献   

7.
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用血量越来越大,血站采供血矛盾也日益增加,血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多年来,盘锦市中心血站通过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活动,以关爱、善待每一位献血者为服务理念,以集思广益、注重细节为工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2021年天津市街头无偿献血招募策略的实施与结果,为今后的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天津市血液中心通过多种途径的无偿献血宣传、多样化的招募形式、个性化的招募手段、开辟新的献血地点、线上+线下便捷的献血服务、持续改善献血环境、建立科学的防控制度确保献血安全等以期提升无偿献血招募效果。结果:2021年实现了献血人次同比2020年增加11.28%,献血量同比增加13.03%,相对疫情前的2019年还有一段距离,但基本满足了临床用血需求。针对性的招募策略也使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特征发生变化,疫情常态化下的2020年与2021年的人群特征即性别、年龄、职业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液中心采取的街头无偿献血招募策略,可有效激发公众的无偿献血热情与参与度,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血,缓解血液供需的“紧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血源招募工作是采供血机构工作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成分血的特殊采集性[1],对献血员要求较高.由于夏季天气炎热,街头和血站献血人数均减少,特别是成分献血人数减少更为明显,导致临床成分血短缺情况严重.为应对此困难,作者在2009年夏季开展在一辆采血车现场宣传并招募成分献血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伍燕  王秋菊 《海南医学》2003,14(3):71-72
现代输血中 ,成分输血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在输血中占重要地位。成分输血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多数国家以成分输血比便高低来衡量输血技术是否先进。我院属“三甲”医院 ,人员及设备基本符合“三甲”医院的标准。现对我院1997年到 2 0 0 1年临床输用成分血及全血进行统计分析 ,以期把输血工作做得更好 ,同时与同道们进行交流。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本院 1997~ 2 0 0 1期间血库统计全部住院人的输血资料 ,病人核定床位 5 0 0张。1.2 方法 输血量以单位计算 ,全血以 2 0 0ml为 1单位 :血浆、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全血辩留取全血标本在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从全血血袋上截取一段长约25cm的注满全血的辩,一端贴上注明编号和姓名的标签,另一端再热合一小节。结果:用血辫复查血型26365份,与试管不相符合7例,用血辩复查阳性标本326份,发现试管血与血辩不相符合4例。结论:全血辩在检测中的应用,确保了检测的标本与血袋一致,也保证了血清标本保存至全血有效期满后半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州血液中心以"生日献血纪念章"(下称生日纪念章)个性化专属纪念品对献血者的招募保留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2017年—2019年期间,广州血液中心生日当天献血者共11 790名,每半年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人数,绘制折线图,分析2018年7月起"生日纪念章"活动前后,生日当天献血的献血者人数变化;卡方检验对比2组献血人群特征差异,分析该活动敏感人群。结果 2017年—2019年每半年生日当天献血人数总体持续增长,其中2018年7—12月较2018年1—6月,生日当天献血人数增长了406%,增长比例最大。活动前后2组人群性别、年龄、职业及既往献血次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活动后男性、35岁及以上献血者、工人/职员及其他职业,固定献血者比例增加。结论广州血液中心的"生日纪念章"活动对生日当天献血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其中,男性,年龄35岁及以上,工人/职业/其他职业及固定献血者对该活动更敏感,更可能选择生日当天献血。今后针对女性、25岁以下、学生及初次献血者,注意增加其他招募保留措施。  相似文献   

14.
急救电话是维系患者和急救医疗机构的重要通路,甚至是惟一通路。规范性应用急救电话,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医患矛盾、避免浪费急救资源的重要手段。2010年,我院对调度员进行了急救电话规范性应用培训,取得了显著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院前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兰州市近几年血小板采集趋势的分析,表明血小板需求量逐年增加,临床用量每月不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兰州市血小板的供需矛盾,从宣传、服务等方面进行探讨如何建立长效的机采献血招募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孙明  郭婷雯  李戍彤 《吉林医学》2009,30(22):2843-2843
据WTO报道,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第3大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病率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心血管、神经、肾脏、眼及感染等多种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长期的治疗措施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近2年来,我科对糖尿病出院患者试行了电话回访式保健指导,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电话随访主要是为出院患者提供服务,这种护理服务是以开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形式,进一步完善护理的内涵,避免患者从医院过渡到家庭出现的脱节,解决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等问题,对提高出院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我院干部病房自2008年10月成立以来,坚  相似文献   

19.
田俊兰 《中外医疗》2012,31(23):31+33-31,33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在骨外科患者的的应用效果,并对不满的原因进行分析,以达到回访的最佳效果。方法选取骨外科出院患者200人次,根据自定的方法进行回访,对回访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回访患者195人对电话回访行为均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满意度为97.5%,对护理人员的回访及指导不满意的5人,占2.5%。结论电话回访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护理人员也有很多帮助和启示,但也要注意回访的时间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无偿献血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一直向世界各国呼吁医疗用血采用无偿献血的活动。无偿献血给我国医疗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也及时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以往的无偿献血方式主要是采用固定献血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导致某个固定地点献血人数过多、血液运输及保存存在极大的问题。自流动采血车问世以来,减少了固定地点排队献血,血液运输及保存等多个问题,也方便了更多的市民参与到献血活动中来。本文就流动采血车运用在血源招募中的价值和优势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