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安家岭逆断层是贯穿安家岭矿首采区、落差4862 m的主要地质构造。在详细分析过安家岭逆断层期间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开采现状及开采工艺,制定了南端帮逆断层影响区域"超前掏槽、快速内排"的方案;通过合理的边坡设计、优化的电铲作业布局和排土顺序、科学的生产组织管理,全部回收了煤炭资源,实现了端帮过渡逆断层期间的安全高效开采;"超前掏槽、快速内排"工程实施后,优化了原煤和端帮剥离运输系统,缩短了运距,降低了运输成本,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安家岭露天矿过渡芦子沟背斜为例,在分析背斜对露天矿生产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安家岭露天矿地质条件以及煤层赋存条件,对安家岭矿开采程序、采排工作面布置、运输系统布置等方面进行了优化研究,有效缓解背斜对安家岭露天矿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质构造是影响露天矿开采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安家岭露天矿开采范围内主要地质构造为芦子沟背斜以及安家岭逆断层。在详细分析芦子沟背斜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过背斜期间的不同生产接续方案,并通过比较得到了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4.
安家岭露天煤矿开拓运输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论述了露天矿运输系统优化过程,针对安家岭露天矿现有运输系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改进方案,建立了运输系统模型和物流规划模型,并对露天矿运输系统进行了优化。将该研究成果应用于安家岭矿,指导安家岭矿更加合理安排生产,达到了提高效率、减小综合运距、降低运输成本的目标,为真正解决安家岭露天矿实际生产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简单介绍了安家岭矿的开拓运输系统,重点叙述了山脊式运输系统的优点及问题,采用山脊式运输系统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安家岭露天煤矿过背斜期间采运设备倾斜工作面、运输系统布置和排土空间不足的问题,根据露天矿目前生产现状,提出了倾斜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复杂地质条件下运输系统优化、相邻矿区协调排土、背斜区伪倾斜加端帮支撑排土等方案,解决过背斜期间的一系列问题.结果表明:采运排系统优化后降低了剥离运距和高差,缓减了排土空间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2017,(12):221-224
根据矿坑遭遇背斜及断层等复杂地质条件对中间桥运输系统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以搭桥内排运费不大于双环内排运费关系建立了优化不等式,并给出了相应的服务水平确定模型。以安家岭露天矿为例,详细论证了复杂地质条件下中间桥搭设水平、服务水平及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结合安家岭露天矿开采境界、地表建筑物、开采工艺及遇到的芦子沟背斜对生产的影响,对照设计规范、通过方案比选确定了新的开采范围,对南北端帮道路延深进行了设计,提出了进入背斜区域道路的形成时间计划,从技术角度实现安家岭矿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安家岭矿是露天和井工协调开采开采模式,安家岭露天矿北帮边坡在井工二矿形成了井工采动与断层破碎带双重影响,对露天矿安全有序生产带来威胁,随着井工二矿29211工作面的推进,安家岭露天矿北帮出现变形,通过采用Morgenstern-price法对断层影响区域内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当工作面推进至设计停采线时,边坡安全储备系数不足,存在地质灾害危险,结合边坡稳定雷达与GPS监测数据分析,调整井工二矿29211工作面原设计停采线位置,以保证露天矿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0.
安家岭露天矿通过开展边坡年度稳定性评价工作,对稳定性不足区域提出治理措施,并结合下1年度生产计划对采矿方案进行调整。安家岭露天矿采矿主要调整南帮逆断层影响区域,通过提前掏槽开采—快速内排压脚,使逆断层影响区域满足边坡安全;快速内排压脚后并对原运煤系统进行了调整,可以有效缩短运煤路线,在保证安全基础上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张西锋  王泰基 《煤矿机械》2020,41(5):135-138
以安家岭露天矿半连续采运系统为例,着重介绍安家岭露天矿正在开发的3 200 t/h原煤采运系统项目,对其开采工艺流程、主要工艺参数及主要开采成套装备的组成、性能及工作原理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和阐述,为大型露天矿半连续采运工艺及成套装备选择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选取半连续工艺下露天煤矿运煤系统评价指标,具体包括运煤系统经济效益、运煤系统效率、生产管理和设备维修等.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的方法,建立起露天矿运煤系统综合评价模型.并以安家岭露天矿为例,对其运煤系统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安家岭露天矿在现有开采条件下选用端帮巷道运煤系统最优.  相似文献   

13.
露天矿内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是露天矿顺利生产的重要保障,而排土场基底的岩层赋存条件是影响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安家岭露天矿开采进入背斜影响区,现有内排空间无法满足排土需求,需要在背斜区进行排土。为解决露天矿背斜倾角较大区域倾斜基底排土场稳定性问题,以安家岭露天矿内排土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针对背斜区倾斜基底进行处理的3个方案:基底麻面爆破处理,跟踪排弃台阶坡脚处拉抗滑沟处理以及背斜区倾角12°位置留设抗滑煤柱;使用Geo-studio软件Morgenstern-Price法研究在不同基底处理方式下进行背斜区单台阶跟踪排土,排土台阶的滑移模式以及稳定性变化情况。通过计算各个方案的经济成本,跟踪排土台阶稳定性系数以及背斜区域的单位排土量,构建了成本、稳定性系数、排土量3个评价指标,采用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所选指标进行加权,并根据方案与理想解的贴近度大小确定基底处理的最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背斜区单排土台阶滑移模式为以排弃台阶坡顶至排弃物料内部的圆弧滑面为侧滑面,以沿着基底平面为底部滑面的切层-顺层滑动;相同排弃参数的排弃台阶,在基底坡度从陡变缓的过渡区域,排土台阶的基底平面接近于圆弧面,且单台阶排弃量增加,台阶稳定性发生突变,安全系数较上部台阶显著降低;通过基于熵权TOPSIS法对3个方案进行优选,确定麻面爆破方案为基底处理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4.
石亮 《矿山机械》2016,(12):16-19
针对平朔安家岭井工二矿24206不规则块段复杂地质条件,分析了在连续采煤机开采技术条件下的工作面巷道布置,设备配置、开采工艺等,以连采工艺运输系统配套为研究基础,根据巷道布置特点,对两种连续运输系统后配套方式进行适用性分析,采用了连运跨骑刮板输送机进行运输转载,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为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不规则块段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安家岭露天矿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转向问题,归纳了露天矿采区转向方式的基本类型,分析了各种转向方式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分析了影响露天矿转向方式选取的因素。针对安家岭露天矿具体情况,选取了7个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理想解法对转向问题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结论采用L型转向方案最合理,为现场工程设计与生产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安家岭露天煤矿排土场及排土流量的研究,探讨了安家岭露天矿内外部排土的作业程序和排土方式,在稳定的排土边坡角条件下,达到缩短运距,增加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潘二矿为高瓦斯突出矿井,运用瓦斯地质理论,通过对地堪瓦斯资料和矿井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潘二矿瓦斯赋存的各种地质因素。井田的东部倾伏区和西部倾伏区,受F2,F10,F1,F5断层等断裂构造和陶王背斜的影响,瓦斯含量较背斜北翼和西部逆冲断裂带大;在背斜北翼,受F28开放性正断层的影响,以F28断层为界,其东南侧较西北部瓦斯大。通过分析得出,在潘二矿的瓦斯地质单元内,断层是影响某点局部瓦斯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宋秀玲 《煤炭技术》2014,33(12):266-268
矿井提升机的功能会关系到煤矿的运输效率,进而影响开采速度。当前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存在信号传递速度慢、精确度不足、故障诊断能力不强等问题。利用PLC技术对矿井提升系统进行结构改造,介绍系统总体方案,具体阐释故障诊断系统、网络系统、变频调速系统的结构组成。PLC技术能够提高信号传递速度,故障诊断能力强,通过与以太网连接实现远程控制,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也提高了对矿井提升机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9.
郑世豪 《煤炭技术》2007,26(10):47-48
淮北矿业集团海孜煤矿,因矿井地质构造复杂,向斜、背斜、褶曲、断裂构造非常发育,造成掘进过程中过断层较频繁。为解决这一问题,在10511机巷进行锚梁网支护过断层的试验研究。实践证明,该项技术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林井祥 《矿冶》2013,22(1):6-10
对矿井运煤系统可靠性研究的案例进行分析。首先简介了矿井的概况、运煤系统的设备,建立了矿井运煤系统的可靠性框图与故障树,对矿井运煤系统可靠性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仿真软件对矿井运煤系统进行了可靠性仿真。得出了矿井运煤系统的可靠性—时间曲线,对矿井运煤系统可靠性仿真结果进行了可信性验证,最后针对矿井运煤系统可靠性不高提出了3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