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让留守儿童更健康地成长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阐述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和乡镇图书馆的现状,分析了乡镇图书馆对留守儿童所起的作用,提出了建设乡镇图书馆,从而更好地为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用户群体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留守儿童群体开始出现。对学龄前留守儿童产生的个性问题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家庭角色缺位"、"隔代监护"和"冲突的观念所产生的教育落差"是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个性问题产生的三个重要原因,而留守儿童个性问题的解决要以情感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余滢 《科技资讯》2014,(6):209-209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彝族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大量留守儿童随之产生。近年来,彝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对这一群体的管理和教育,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探讨目前彝区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于是便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这是一个处在关注边缘的弱势群体,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超过两千万之多,而且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其在农村地区受教育的问题就成为了一项重大的社会课题,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须受到格外的关注。本文从留守儿童的群体出发,从其根本的特性为落脚点,分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探究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其子女任留在农村,构成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留守儿童的数量在逐年递增.这些儿童正值生长发展、接受义务教育、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其成长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小学教师在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其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留守儿童的现状,结合自己在农村教学多年的经验,对小学教师如何教育留守儿童的问题上进行总结探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就业,农村也随之出现了一批特殊庞大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该群体已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我国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和现状、心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以期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群体的同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重智轻德的倾向,致使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监护模式、成长过程等方面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当前,如果不能合理地构建留守儿童价值观,将会给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给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留守儿童树立和构建合理的价值观是每个家庭、学校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车然娜  丁超  冯征丽 《科技信息》2010,(23):202-202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因而导致大批农村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一种新型的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亲情的关怀,这个特殊的群体在生活、教育、心理、道德行为以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形势十分严峻。本文结合中国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一些解决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一大批未成年孩子被留守在家中,脱离了父母的有效监护,成为留守学生,并且这一群体在不断增加。根据媒体报道,到目前为止中国留守儿童至少有1000万。  相似文献   

11.
孙闯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135-138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城市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孩子留在农村,从而产生特殊的未成年人"空巢"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在缺失父母引导、关爱和教育的情况下,面临着学习、生活、交往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学习和生活,还将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近些年来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因外出打工,无法履行父母教育监护权而出现的社会现象,本文分析了当前"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对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做了积极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新洲区辛冲镇是鄂东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大镇,共有1.5万多名农村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由于种种原因,有为数较多的孩子被父母留在家里成了“留守儿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是当前构建和谐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作为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对当地的“留守学生”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根据实情,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郭晨霞 《科技资讯》2012,(23):221-22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同时,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成为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据统计,中国有2亿左右的农民工,每年递增人数10%,留守儿童已达5800万之多。在全社会关注教育的今天,留守儿童成了家庭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盲区。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已成为我国农村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且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目前我国的政策状况来分析,城乡分割局面的最终打破还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群体还将长时期存在。因此,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我国农村的教育事业以及留守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建宪 《科技信息》2013,(25):314-314,346
近年来,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农村一些夫妻一方或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出现了大量留守在家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长期与父母分离,在亲情关怀、生活照顾、家庭教育和安全保护等方面出现突出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研究势在必行。本文拟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个层面探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以期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年)》。  相似文献   

17.
杨荣 《科技信息》2011,(16):I0268-I0268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同时,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成为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据统计,中国有2亿左右的农民工,每年递增人数10%,留守儿童已达5800万之多。这些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现在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应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但是农村留守女童的生存发展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基于女童发展状况对未来社会影响,本文就目前留守女童学习状况、心理状况以及其安全状况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强化家庭教育职责,整合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教育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讨论农村留守女童问题解决措施时有所帮助,使农村留守女童的问题得到更切实、更具有针对性地解决。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困难,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缺失,出现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多、学习成绩较差、道德意志薄弱、心理障碍凸显等诸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应通过改革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定相关政策来消除农村留守儿童就学障碍;继续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投资;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宣传力度,呼吁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近些年来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因外出打工,无法履行父母教育监护权而出现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相信能对我国处理"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