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是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导致脑卒中风险是窦性心律患者的5倍.根据Framingham研究资料,非瓣膜病房颤引起脑梗死发生的危险是对照组的5.6倍,瓣膜病合并的房颤是对照组的17.6倍.在马长生的北京地区611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在非抗凝状态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也报道,平均70岁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5.3%.  相似文献   

2.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卒中性吞咽障碍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卒中性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例吞咽功能评级5级及以下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研究组133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加用Vitalstim电刺激治疗仪。2个疗程后进行吞咽评级比较。结果研究组吞咽评级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后,单侧大脑卒中组疗效优于双侧大脑卒中组;缺血性脑卒中组疗效优于出血性脑卒中组。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明显提高卒中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卒中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展性缺血性卒中567例.依据其卒中进展形式分为5型,分别研究不同类型梗死部位比例及血管受累情况.并比较不同类型卒中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结果 从梗死部位分析,大面积脑梗死、脑叶及分水岭区脑梗死易于出现进展性卒中.从血管受累情况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血管狭窄比例更高,前后循环同时受累或单纯后循环受累多见.从血糖水平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结论 不同病灶部位及脑动脉受累部位、程度均能预测脑梗死的进展,血糖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5—2011-12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年龄≥65岁急性脑卒中患者127例,分为吞咽障碍组70例,无吞咽障碍组57例,分析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患者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5.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2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脑干梗死是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吞咽障碍组住院期间发生肺炎21例(30.00%),无吞咽障碍组发生肺炎5例(8.77%)。吞咽障碍组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吞咽障碍组(P<0.01)。结论老年卒中患者容易发生吞咽障碍,肺炎发生率也相应增加,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伴发的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常常使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病死率[1,2].由于参与吞咽的后组颅神经受双侧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支配,故一般认为单侧脑半球损伤不会显著影响吞咽功能.但在临床实践中,多数脑卒中患者急性发病仅累及单侧大脑半球并有吞咽困难发生,为此,加深对单侧半球卒中引起吞咽障碍的认识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SCI)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住院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8例,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PSCI组和非PSC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SCI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PSCI的总发病率为53.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脑梗死病史、发病部位是PSCI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PSCI常见,高龄、脑梗死病史、发病部位是PSCI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2015年第4期报道专题为脑血管病二级预防,重点内容包括: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警惕脑卒中后早期和晚期抑郁;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与评价;天津市城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结果分析;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术治疗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6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疗效及技术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伴失眠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进行失眠及神经心理学评估。失眠的评估采用标准的失眠问卷,抑郁症状评估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S),焦虑症状评估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S)。比较失眠及非失眠2组间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失眠的影响因素。结果 67例(29.8%)存在失眠。失眠患者入院NIHSS评分及HDS评分较非失眠者更高(P0.05),卒中前失眠更常见(52.2%vs.12.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前失眠症状(OR=2.729,95%CI=1.550~4.804,P=0.001)及HDS(OR=1.240,95%CI=1.158~1.327,P0.001)均为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失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卒中恢复期伴失眠十分常见。卒中前存在失眠症状以及卒中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是伴失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缺血所致神经症状在起病6h至2w仍逐渐加重,临床常规处理难以逆转其病程,且致残率、死亡率高于一般市中,临床危害大。因此,研究导致卒中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控制病情有一定的帮助。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我科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共1052例,其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137例,发生率13.0%。为研究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 检索建库至2020年2月关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危险因素的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 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纳入该量表≥7分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先对各影响 因素进行异质性评估,如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如存在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 析,计算各影响因素的合并MD 值或OR 值及95%CI。 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合计样本量为4095例,其中发生吞咽障碍患者981例(23.96%)。经 m 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D 4.98,95%CI 3.84~6.11,P <0.001)、高血压(OR 2.21,95%CI 1.44~3.38,P <0.001)、糖尿病(OR 1.79,95%CI 1.36~2.36,P<0.001)、脑干卒中(OR 2.07, 95%CI 1.31~3.26,P =0.002)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及脑干卒中是发生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 因素,临床中应注意评估和早期干预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差异,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0.0%,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病灶部位、病灶分布和卒中部位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抑郁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病灶体积≥10cm3和NIHSS评分≥8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史、无糖尿病史、病灶体积10cm3和NIHSS评分8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分析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呈正相关(均rs0,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密切相关,高血压、糖尿病、病灶体积≥10cm3和NIHSS评分≥8均为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41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18-44岁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按TOAST分类探讨各病因、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明确病因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依次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感染性/非感染性脑血管炎、心源性脑栓塞、小动脉闭塞、血管畸形和颅内血管瘤,常见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Lp(a)升高、吸烟、高血压、心脏疾病和糖尿病史,ESR、hsCRP升高对卒中的发生有激发作用.影像学表现的特点与病因类型关系密切,有助于卒中的病因诊断和二级预防.结论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多样,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炎较常见,明确病因有赖于完善各项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栓子(microembolus,MES)阳性与缺血性脑卒中高危因素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经颅多普勒监测100例MES阳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74例MES阴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各卒中高危因素与MES的关系。结果MES阳性与年龄、性别、超重、吸烟、酗酒、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卒中家族史无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红细胞压积、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显著相关(P<0.05)。结论病变的颈动脉、异常的血流及血液成分是颅内微栓子主要促成因素,其阳性说明患者有活动性栓子,易发生或易再发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登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收集其临床资料.依据欧洲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将患者分组,对可能影响卒中进展的因素进行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共有56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27例归入进展性卒中组,442例归入非进展性卒中组.进展性卒中组患者的病程、伴糖尿病、心房纤颤史及脑卒中史、入院时发热、高血糖、合并并发症、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与非进展性卒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RR=2.625,95%CI:1.422~4.844)、发热(RR=0.192,95%CI:0.075~0.491)、合并并发症(RR=2.442,95%CI:1.394~4.279)、神经功能缺损中度(RR=5.602,95%(CI:2.789~11.251)及重度(RR=24.734,95%CI:4.218~145.052)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发热、合并并发症、中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是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继发癫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整理我院2010-02-2011-07收治的脑卒中后继发癫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诊治效果及脑部CT、MR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卒中后癫主要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癫发作与患者的皮层损害有直接关系.结论 脑卒中后激发癫的临床危险性较高,需要积极改善患者的缺血、缺氧症状,使用药物对症治疗,严重患者需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及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采用中勤世帝R80-A锥板式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对9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对照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缺血性脑组卒中患者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进行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变,改善血液的粘稠度,预防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患之一,具有高发病、高致残及高致死性之特点,其中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占60%~80%.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因此,明确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筛选高危人群、早期干预从而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近10年来,随着生物学技术和神经影像学领域的发展,新方法、新设备不断涌现,对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认识取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8.
高血糖对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6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三组:糖尿病组24例,非糖尿病高血糖组43例和非糖尿病正常血糖组96例。按照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和缺血性脑卒中CT扫描病灶范围评分法,对照分析了卒中后高血糖症与临床表现及脑缺血性损害程度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急性脑卒中后高血糖不仅临床表现病情重(P<0.01)和脑缺血性损害范围大(P<0.05),而且对卒中短期预后也有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卒中后微血管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及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尽快恢复缺血区的血供,挽救濒死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内皮细胞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治疗性血管新生为其提供了新思路。有关脑缺血后新血管形成的病理过程、机制及其调控因素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缺血性脑卒中后微血管形成及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04—2012-09到我院诊治的298例患者,采用1∶1配对病例进行对照研究,其中149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另149例非进展性脑血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脑血管家族史、血脂、血糖、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等14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吸烟史及脑血管病家族史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而血糖、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水平、收缩压、LDL的升高及发热是临床护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常见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常见危险因素制定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