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不同产地紫花地丁中总黄酮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 为后期紫花地丁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紫花地丁中的总黄酮,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509 nm处测定总黄酮含量;紫花地丁药材经微波消解后, 以锗、铟、铋为内标, 用电感耦合质谱法(ICP-MS)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结果: 测定了十个产地紫花地丁中总黄酮的含量, 其中河北安国和陕西的含量较高, 分别为2.363%和2.052%。各产地微量元素的含量大小基本符合:钙 > 锰 > 铜 > 锌 > 铅 > 铬 > 砷 > 镉 > 汞。结论: 黄酮含量差异可能与环境有关, 而微量元素的富集自身因素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紫花地丁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中秦皮乙素含量,为药材合理应用与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花地丁根部、叶梗及叶片中秦皮乙素含量,计算各部位所含成分占全草比例,并对不同产地紫花地丁中秦皮乙素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指标成分秦皮乙素在根部、叶梗、叶片中均检出,其中叶片中含量最高,叶梗中次之,根部含量最少,不同产地紫花地丁质量差异大。结论: 紫花地丁叶片中秦皮乙素含量所占比例最高,其中河北产紫花地丁指标成分含量较高,其他产地差异相对较小,可为紫花地丁的采收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C02超临界萃取技术,优化从紫花地丁中萃取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总黄酮萃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考察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54℃、夹带剂流速0.48mL·min^-1,乙醇浓度80%,萃取时间120min,实际总黄酮萃取率为5.89%。对萃取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结论C02超临界流体萃取紫花地丁总黄酮得率高,溶剂用量少,工序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银杏叶的最适宜的种植模式和采集季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醇苷和总内酯的含量。总黄酮醇苷色谱条件为Waters Nova-Pak C_(18)柱(3.9mm×150mm,4μm),流动相:甲醇-0.5%磷酸水溶液(43:57),流速0.7mL·min~(-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进样量20 μL,外标法计算含量;总内酯色谱条件为Waters Nova-PakC_(18)柱(3.9mm×150mm,4μm),流动相:甲醇-四氢呋喃-水(20:12:75),流速0.6mL·min~(-1),ELSD漂移管温度100℃,载气流量2.5 L·min~(-1),进样量20μL,以外标两点对数方程计算含量。结果:不同栽培模式的银杏叶总黄酮醇苷、总内酯含量随树龄的增加而下降,剪枝后两者的含量明显升高。在不同的生长季节,总黄酮醇苷在5月份含量最高,以后逐月下降;总内酯含量先升高,后下降。结论:这一变化规律为中药的规范化种植(GAP)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长季节银杏叶中总黄酮醇苷和总内酯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生长季节银杏叶中总黄酮醇苷和总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对样品中总黄酮醇苷和总内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5月份总黄酮醇苷含量最高,9月份后含量有所降低,12月份含量最低;总内酯含量以6月份为最高,8月份含量开始显著下降,12月份含量最低。结论不同季节银杏叶中总黄酮醇苷和总内酯含量差异较大,此结果为适时采收、合理开发利用银杏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覃兰琼  陈磊  周欣  庞杰  宋洪涛 《中国药师》2011,14(2):157-159
目的:研究白背三七总黄酮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为适时采收药材提供依据。方法:对1年12个月采收的白背三七中的总黄酮进行了提取,以芦丁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白背三七地上部分中的总黄酮含量12月~次年4月较低,5~11月较高。结论:可以根据白背三七的生长周期和总黄酮变化规律,对白背三七进行适时扦插采收,提高白背三七产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花地丁中秦皮乙素的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YMC C18柱(日本YMC公司),5μm,4.6×150mm;甲醇-水-冰醋酸(25∶74∶1)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53nm;对照品及样品进样量各为10μL.结果 秦皮乙素在0.168~2.9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n=5).平均回收率为96.8%,RSD=0.968%(n=6).结论 方法 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紫花地丁中秦皮乙素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HPLC测定紫花地丁中秦皮乙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花地丁中秦皮乙素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8:9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50nm;进样量:对照品及样品各20μl。结果:线性范围是0.0824~1.236pg(r=0.99998,n=5)。平均回收率:100.4%,RSD=1.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精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
国槐槐叶不同生长时间总黄酮的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槐叶中总黄酮含量变化与生长时间的关系。方法:采摘不同生长期的槐叶,用甲醇连续提取槐叶中总黄酮,以芦丁作标准品,用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槐叶中总黄酮5月份含量最高,7-8月份含量最低.结论:初步揭示了槐叶中总黄酮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为槐叶采摘最佳时间找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肖耀军 《首都医药》2013,(20):62-63
目的纠正临床上将紫花地丁与苦地丁两种饮片混淆的现象。方法以《中国药典》为依据,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两种饮片的药材来源、性状、性味、功效、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用药剂量等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种饮片在以上几个方面各有不同之处,其适用病症亦各有不同。结论由于紫花地丁与苦地丁存在诸多差异,建议医师在临床时要根据患者病情区别使用,准确书写,以便用药更有针对性。药房亦应按《药典》和《调剂规范》准确调配,避免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定紫花地丁中微量元素3种形态的含量,对微量元素在紫花地丁中的存在形态进行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盐酸浸提和滤膜分离得到紫花地丁中微量元素的无机态,颗粒态和溶解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各形态的含量,并进行了系统的形态分析。结果: 9个微量元素大多均以无机态的形式存在,有机态所占比例在10%~53%之间。汞的有机态比例虽在90%以上,但主要存在于颗粒态中,因此减低了水煎液中汞的毒性。除汞外,其他微量元素的可溶态比例均较高,在42%~92%之间,它们在水煎液中的浸出率均不超过51%。结论: 浸出率较低,可知传统的水煎液有利于减低重金属的含量;而有机态占有一定的比例,为后期紫花地丁的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紫花地丁中槲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花地丁中槲皮素、芹菜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紫花地丁中的槲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C18柱(5μm,4.6 mm×250 m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结果:槲皮素、芹菜素和木犀草素色谱分离良好,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槲皮素7.5~90.0 mg.L-1,r=0.999 9(n=6);芹菜素7.5~180.0 mg.L-1,r=0.999 8(n=6),木犀草素2.5~55.0 mg.L-1,r=0.999 9(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1%(n=9,RSD=1.0%)、95.7%(n=9,RSD=1.2%)、97.8%(n=9,RSD=0.7%)。结论:本方法测定了5批紫花地丁的槲皮素、芹菜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该方法分离度好、快速、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紫花地丁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中压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1→4)-O-α-L-鼠李糖苷(1)、山奈酚-3-O-芸香糖苷(2)、山奈酚-3-O-β-D-葡萄糖-(1→2)-O-α-L-鼠李糖苷(3)、6,7-二羟基香豆素(4)、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5)、6-羟基-香豆素-7-O-α-L-鼠李糖基-(1→6)-O-β-D-葡萄糖苷(6)、柚皮素(7)、木犀草素(8)。结论化合物1、3和6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紫花地丁止痒复方(Viola yedoensis makino antiitching compound,VYAC)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及机制。方法CCK-8检测VYAC对RBL-2H3细胞的毒性;C48/80诱导RBL-2H3细胞发生脱颗粒,台盼蓝染色、β-氨基己糖胺酶释放、组胺释放、细胞内Ca2+浓度,评价VYAC对C48/80诱导的RBL-2H3细胞脱颗粒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Syk、p-Syk、PI3K、Akt、p-Akt)的表达。结果100 mg·L^-1的C48/80能够明显刺激RBL-2H3细胞发生脱颗粒,脱颗粒率达74%(P<0.05);VYAC呈剂量依赖性抑制β-氨基己糖胺酶和组胺的释放(P<0.05),且剂量在800 mg·L^-1以下时不影响RBL-2H3细胞存活;VYAC能够明显减弱细胞内荧光强度,降低细胞内Ca2+浓度;VYAC(25、100 mg·L^-1)明显抑制PI3K蛋白表达、抑制Syk、Akt蛋白的磷酸化(P<0.05)。结论VYAC能够抑制过敏性皮炎中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Ca2+内流,其机制可能是抑制Syk/PI3K/Akt活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紫花地丁中37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建立多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方法,初步探索研究紫花地丁药材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情况。方法 以HNO3和H2O2作为消解溶剂,采用微波消解法前处理样品,通过ICP-MS同时测定紫花地丁中37种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 37种无机元素在0.5~500 ng·m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在0.1,1和10 μg 3个添加水平下,大多数元素的平均回收率介于85.1%~120.6%,RSD(n=6)<6%,仪器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值均<3%;19批紫花地丁中5种中国药典2015年版明确需要控制的有害重金属元素(铜、铅、砷、汞、镉)的检出率分别为铜和铅100%,砷和汞89.5%和10.5%,镉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钼元素和锶元素在19批样品检出率均为100%,且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元素,钼元素的最高含量为24.8 mg·kg-1;锶元素的含量则可高达67.6 mg·kg-1结论 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可用于紫花地丁中37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紫花地丁中Ca、Mg、Cu、Fe、Mn和Zn六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方法使用湿法消解进行消样处理,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紫花地丁中Ca、Mg、Cu、Fe、Mn和Zn六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紫花地丁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其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a、Mg、Fe、Mn、Zn和Cu,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9 0,加样回收率在86.3%~99.1%内,精密度试验RSD在1.9%~2.9%内,重复性试验RSD在1.99%~2.88%内。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紫花地丁中Ca、Mg、Cu、Fe、Mn和Zn六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研究红纤维虾海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静态吸附和解析实验,从5种大孔树脂中筛选出纯化黄酮效果最优的树脂,并确定该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以Vc为对照品,考察红纤维虾海藻黄酮对DPPH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的抗氧化活性。结果:HPD600纯化红纤维虾海藻黄酮效果最好,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pH 3~4,黄酮浓度1.0 mg/mL,以1.5 mL/min的流速上样16 BV,洗脱剂为75%乙醇,以2.0 mL/min的流速洗脱,洗脱体积为8 BV,在此条件下黄酮纯度可达76.39%。红纤维虾海藻黄酮对DPPH?和?OH有良好的清除作用。结论:HPD600大孔树脂对红纤维虾海藻黄酮纯化效果良好,可用于红纤维虾海藻黄酮的纯化,且纯化后的红纤维虾海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刘婷  丁忱欢  李鹤 《中南药学》2014,(12):1192-1196
目的探讨木芙蓉叶提取液、紫花地丁提取液、藤黄提取液及3种中药混合提取液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制备3种中草药提取液,采用琼脂碟片扩散法定性检测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溶血链球菌的抑菌活性,然后通过2倍稀释法定量检测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 3种中草药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链球菌均有抑菌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木芙蓉叶提取液和藤黄提取液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溶血链球菌对藤黄提取液敏感;藤黄提取液在3种中草药中具有最强的抑菌能力,3种中草药提取液混合后能显著增强抑菌效果。结论 3种中草药提取液均有明显抑菌作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