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 A)阳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粘膜病变NF-κB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6例发现胃粘膜病变且Hp检测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胃粘膜病变分为胃炎组与胃癌组。测定血清Cag A-Ig G水平,同时检测NF-κB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Cag A阳性菌株的比例明显高于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Cag A阳性患者NF-κB阳性比例高于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Cag A阴性患者NF-κB阳性比例与胃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与胃炎组Cag A阳性患者NF-κB阳性比例均高于Cag A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Cag A阳性菌株与胃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Cag A阳性更能增加NF-κB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感染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及溃疡治疗情况。结果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可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 Hp)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抽取2011-09~2013-09间入我院治疗的Hp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根除组和观察组两组,A组30例为根除Hp治疗,B组26例为单纯抑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几率。结果:A组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为43.33%,B组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为42.3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停药后1、3个月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与B组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根治情况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刘磊 《吉林医学》2013,34(6):1074
目的:观察新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选择8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给予传统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新序贯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5.65%,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6.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序贯疗法可显著提高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Hp的清除率,有效溃疡复发率,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总结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研究分析入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70例(甲组)与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70例(乙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实施快速尿素酶、胃镜检查以及14C呼气试验,分析两组患者的Hp感染情况。结果甲组Hp阳性检出率高于乙组,且甲组的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乙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胃溃疡Hp阳性感染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十二指肠溃疡发生与Hp感染密切相关,但慢性乙型肝炎胃溃疡、乙肝肝硬化胃溃疡发生与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抗幽门螺杆菌抗体 (抗 - Hp Cag A Ig G)与胃癌发病的关系及对癌基因 ras P2 1、c- fos和 c- myc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血清 75例和正常健康人血清 6例 ,用 EL ISA法分别测定血清中抗 - Hp Cag A Ig G水平 ,并观察抗 - Hp Cag A(+) Ig G的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株HGC80 3的增殖作用 ,以及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不同血清刺激后的 HGC80 3细胞株癌基因 ras P2 1、c- fos和 c- myc表达的情况。结果 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抗 - Hp Cag A(+) Ig G血清对人胃癌细胞 HGC80 3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P<0 .0 1) ,并能增加 ras P2 1的表达 (P<0 .0 1)。结论 受 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中 ,高滴度的人抗 - Hp Cag A(+) Ig G对胃癌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 ,提示抗 - Hp lag A(+) Ig G很可能是 Hp Ig G促增殖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病的效果.方法 对51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利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及Hp根除情况.结果 本疗法对溃疡的总有效率为92.16%,Hp根除率为88.24%.结论 兰索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具有药物剂量小、Hp根除率、溃疡愈合迅速、疗程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标准三联1周疗法与2周疗法在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中的疗效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研究。方法选择84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2例,均予以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方案治疗,其中A组抗Hp疗程为1周,B组抗Hp疗程2周。治疗4周后,观察溃疡愈合情况、Hp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1周疗法组溃疡愈合率88.1%,幽门螺杆菌根除率76.2%,2周疗法组溃疡愈合率92.9%,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1.0%,两种方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组治疗效果及Hp根除率均较好,二者无统计学差异,但1周疗法费用相对低,时间短,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相对少,易于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吴泽生 《中外医疗》2014,(10):52+54-52,5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方法经胃镜钳取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溃疡病人的溃疡组织,并经快速尿素酶法对溃疡组织之中所包含的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结果比较不同年龄段的病人显现Hp感染阳性的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十二指肠溃疡者与胃溃疡者Hp感染阳性的几率,明显十二指肠溃疡病者比胃溃疡病者高, 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两者间的相关性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克拉霉素片、甲硝唑片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确诊为Hp感染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利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克拉霉素片、甲硝唑片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及Hp根除情况,并记录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联疗法对溃疡的总有效率为96.43%,Hp根除率为89.29%。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病具有临床疗效好、Hp根除率高、疗程短、安全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徐小琴 《河北医学》2013,19(3):339-34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其血清胃泌素和胃泌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消化性溃疡患者96例,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前两周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甲硝唑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2周后继续服用胃舒散4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和胃泌素基因的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观察组Hp根除治疗患者在治疗前胃泌素的基因表达水平为0.41±0.12μg/gpro,治疗后降为0.25±0.09μg/gpro;观察组十二指肠溃疡Hp根除患者治疗前平均胃泌素水平为39.6±11pmoL/L,治疗后1个月降为28.0±9.5pmoL/L,前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溃疡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致患者胃泌素基因表达及分泌水平发生改变,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使胃泌素基因表达水平下降,胃泌素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接治的28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治疗。分析两组Hp根除情况、溃疡面愈合情况等。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3%,Hp根除率为90.71%,Hp根除时间为(5.42±0.63)d,溃疡愈合时间为(4.21±0.38)d,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尤其是产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A(Cag A)的 HP菌株感染与脑梗塞的发病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 (EL脑梗塞 A)和斑点金渗滤试验 (DIGFA)对 79例连续住院的脑梗塞患者血清中 HPIg G抗体和 HP-Cag A-Ig G抗体进行测定并设对照组比较。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CHO)、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 A(Apo A)、载脂蛋白 B(Apo B)。应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测定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分析脑梗塞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结果 :脑梗塞组 HPIg G阳性率为 75.9% ,而对照组 HPIg G阳性率为 67.3 %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脑梗塞组 HP-Cag A-Ig G阳性率为 3 9.4% ,而对照组为 1 9.7%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HP-Cag A-Ig G阳性脑梗塞患者的 TG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与 HP-Cag A-Ig G阴性脑梗塞患者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经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 ,发现慢性 Cag A阳性 HP菌株(Cag A+ -HP)感染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高粘血症、高脂血症一样为脑梗塞的发病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 HP感染尤其是 Cag A+ -HP感染是脑梗塞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浩  郑君杰 《广西医学》2003,25(6):912-914
目的:研究短程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胃镜病理检查证实十二指肠单发溃疡活动期(A期)伴Hp感染的患分为一周组及维持组,均予三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一周组治疗一周后即停止一切药物治疗,维持组则继续抗酸治疗四周,之后停药。两组均于治疗结束后四周及一年后复查胃镜及病理检查,了解所有患溃疡的愈合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结果:经三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结束后一年复查胃镜及病理检查,一周组溃疡愈合率83%,幽门螺杆菌根除率75%;维持组溃疡愈合率94%,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0%。两组愈合率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相比较,差异无显性。经三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结束后一年,Hp根除组溃疡愈合率96%,Hp未根除组溃疡愈合率64%,差异有显性。结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预防复发,关健是根除Hp而不是长期抗酸治疗。  相似文献   

15.
周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5):1106-1107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观察疗效。结果经胃镜检查,十二指肠溃疡愈合36例,有效6例;胃溃疡愈合16例;复合性溃疡愈合2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彻底治愈消化性溃疡,必须根除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病原菌根除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192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接受Hp根除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Hp根除成功,后者Hp根除失败.先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检验作多因素分析.结果 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吸烟习惯史、治疗依从性、阿莫西林耐药、克林霉素耐药、CYP2C19基因多态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习惯史、治疗依从性、阿莫西林耐药、克林霉素耐药、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影响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病原菌根除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根据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病原菌的根除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汝军 《吉林医学》2016,(4):865-866
目的:研究总结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消化性溃疡269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胃镜检测溃疡类型,同时应用碳14尿素呼气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胃溃疡45.35%、十二指肠溃疡40.52%、复合型溃疡14.13%。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93.44%,复合型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86.84%,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85.32%。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消化性溃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为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主要诱因,有效根治幽门螺杆菌是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重要方法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和H2受体阻滞剂维持治疗对预防十二指肠溃疡再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40例反复出血且有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成A、B、C三组.A组应用洛赛克、羟氨苄青霉素和克拉霉素进行根除Hp治疗,B组用洛赛克治疗4周后再用雷尼替丁维持治疗,C组单用洛赛克治疗4周后停药.三组患者被追踪观察18个月.结果 随访18个月后,A、B、C三组患者的再出血率分别为3.7%、20.5%和45.0%,A、B两组比较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与C组比较再出血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除Hp和H2受体阻滞剂维持治疗对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再出血有预防作用,且根除Hp的作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胡晓  陈桃  翟雪松 《海南医学》2004,15(8):98-9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儿童反复慢性腹痛的关系,并研究Hp感染的相关性治疗。方法 对63例反复慢性腹痛患儿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血清抗Hp-IgG抗体,并与254例无症状儿童进行比较;对抗Hp-IgG抗体阳性的慢性腹痛患儿给予根除Hp的治疗。结果 反复慢性腹痛组抗Hp-IgG抗体阳性率为42.9%(27/63),较对照组抗Hp-IgG抗体阳性率23.2%(59/254)明显升高(P<0.0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27例抗Hp-IgG抗体阳性的慢性腹痛患儿经根除Hp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23例,缓解4例。结论 儿童慢性腹痛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采取根除Hp的治疗对预防慢性腹痛病人的反复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博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27-129
目的分析胃铋镁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清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接受胃铋镁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Hp根除率、溃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胃铋镁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Hp根除率,减少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