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沂市1995—2000年性病流行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沂市近几年性传播疾病(STD)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为制定控制性病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5-2000年的3658例ST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淋病病例最多1635例,占44.70%,非淋菌性尿道炎(NGU,741例,上20.26%);尖锐湿疣595例,占16.26%,梅毒408例,占11.15%,男女之比为1.24:1。20-39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77.72%,从职业分布看,以工人、农民、商业服务、个体户病例数最多,流动病例数高于本地病例数。从婚烟状况看,已婚病例数最多,占65.01%,结论:加强性病情监测,普及性病知识,开展健康教育,有效控制性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三明市2010-2015年性传播疾病(STD)疫情特点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5种法定报告和监测的STD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三明市2010-2015年累计报告STD病例19 086例,年均发病率127.14/10万;以梅毒与尖锐湿疣为主,梅毒发病率增长较快,尤其隐性梅毒,而淋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患者21~50岁占80.3%,以农民(36.6%)、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23.3%),性别比1.34:1;性病专科医院报告的Ⅰ期梅毒数较Ⅱ期少,而非性病专科医院报告的Ⅰ期梅毒数较Ⅱ期多.结论 近5年三明市STD疫情相对平稳,但梅毒发病率有所上升,应加强宣传力度,遏制STD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梅毒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为制订控制梅毒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67例门诊确诊的梅毒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梅毒病例767例,占STD 14.4%,男女之比为1.22:1.目前流行的主要为后天早期梅毒,占98.96%,先天梅毒占1.04%.20~3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81.88%.从职业分布看,以工人、个体户、农民病例数最多.非婚性接触传染者最多,占64.2%.结论加强合肥地区梅毒流行的监测,有效控制梅毒的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知晓三亚市性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点,为相应调整现有的性病防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三亚市2012-2016年各个医疗机构上报的性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2016年,三亚市累积报告的病例数为13 966例,报告病例数由2014年的2 426例增长到2016年的2 865例,年均增长率为4.86%。5种病种中,以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年均发病率(273.02/10万)最高,其次为梅毒(80.00/10万)﹑淋病(56.41/10万)﹑尖锐湿疣(53.50/10万)和生殖器疱疹(19.48/10万);5年来,女性性病发病率都高于男性,女性的病例数为7 435,占53.24%,男性的病例数为6 531,占46.76%,男女之比为0.88〖DK〗∶1;三亚市不同年龄段人群都有性病病例发现,其中以20-34岁报告的病例数最多,为9 234例,占66.12%,15-24岁学生人群病例数为4 178,占29.92%。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和农民居多,三者占66.65%。结论 三亚市性病疫情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性病的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开县女性性服务者性传播疾病/艾滋病(STD/AIDS)感染及安全套使用情况,为干预和控制性病、艾滋病的蔓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1-05/06,对本县城区娱乐场所318名性服务人员进行STD/AIDS检测及安全套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318名性服务者中,STD检出率为22.96%,检出HIV阳性率为0.31%,检出病种以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居首位,占阳性病例数的46.58%;STD感染率以从事性服务工作3年以上为主,占70.59%;318名性服务者以未婚低龄为主,文化程度较低.结论 性服务人群是STD患病率极高的人群且安全套使用率低,在公共娱乐场所开展性病艾滋病基本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对控制STD/AIDS的传播蔓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慈溪市2002-2008年性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慈溪市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特点,为制定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慈溪市2002-2008年法定报告的STD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累计报告STD 14 495例,淋病病例数最多,占总报告例数的43.51%;梅毒发病数逐年增加,构成比由2002年的10.07%上升到2008年的34.94%;男女性别比1.67∶1;职业以个体、农民为主,大多为20-39岁人群,文化程度偏低,以非婚性接触传染为主。结论:加强STD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健康性行为知识,推广使用安全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控制STD蔓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性传播疾病 (STD)患者混合感染问题日益突出 ,是由多种病原性感染及传播而致。我们对湖北省医学科学院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门诊接诊并确诊为 STD混合感染的5 81例性病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1999年 1~ 12月 ,门诊共收集 STD完整病历 16 6 5份 ,其中单一性病原感染 10 84份 ,混合性病原感染 5 81份。2 结果2 .1 一般情况5 81例混合性病原感染的病例数占门诊性病总数的34.89% (5 81/ 16 6 5 )。其中男性 395例 ,占 2 3.73% ,女性 180例 ,占 10 .81% ,儿童 6例 ,占 0 .36 %。2 .2 病种情况感染两种性病病原者 5 2 0例 ,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梅毒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为制订控制梅毒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767例门诊确诊的梅毒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梅毒病例767例,占STD 14.4%, 男女之比为1.22:1。目前流行的主要为后天早期梅毒,占98.96%,先天梅毒占1.04%。20~39岁 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81. 88%。从职业分布看,以工人、个体户、农民病例数最多。非婚性接触传染 者最多,占64.2%。结论加强合肥地区梅毒流行的监测,有效控制梅毒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海南省的性病疫情数据,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应调整现有的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海南省各市县网报的2013-2017年性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海南省5种性病报告病例数为67383例,年均发病率为148.01/10万,年均增长率为16.17%。5种病种中,以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年均发病率(61.74/10万)最高,后依次为梅毒(47.93/10万)﹑淋病(18.46/10万)﹑尖锐湿疣(14.17/10万)和生殖器疱疹(5.72/10万),5种性病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男女性病发病率分别为125.63/10 万和172.91/10 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女性的发病率(98.18/10 万)高于男性(28.97/10 万),淋病则是男性的发病率(28.56/10 万)高于女性(7.22/10 万)。以20~34岁年龄段的人群报告病例数最多,为37106例,占55.0%,15~24岁人群病例数为16611例,占39.9%,>60岁的老年人群7211例,占10.7%。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农民和商业服务为主,三者占69.33%;地区分布以海口市报告的性病病例数最多,其次为三亚市和琼海市,三者占报告病例数的58.82%。结论 2013-2017年海南省性病疫情呈总体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重点加强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和淋病的防控。未来应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医疗机构性病患者的规范诊疗率,防治结合有效控制疫情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性病门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性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性病流行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 将确诊病例按病种及临床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8例STD患者中,年龄以20~39岁为主(占78.89%);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感染为主(占78.89%)。在264例接受治疗的STD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4.32%,其中急性淋病有效率最高为100%。结论 应加强对性活跃人群的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对性病患者进行多STD病原体检测,并针对STD的合并感染,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2004年性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湖北省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特点,指导全省性病防治。方法用性病疫情管理软件和Excel对2004年湖北省77个地(市)、县上报的性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湖北省累计报告性病病例22921例,较2003年下降了3.97%,发病率为38.867/10万。其中男性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0.33%,女性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9.67%,男女病例数之比为1.52:1.20~岁组占33.91%,30~岁组占37.33%,40~岁组占17.04%。0~岁和1~岁两个年龄组占0.87%。结论2004年湖北省性病疫情与2003年相比虽有所下降,但艾滋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预防和控制性病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患者主要集中在20~岁组和30~岁组两个年龄组。儿童患者的数量有明显的升高。性病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青壮年和婴幼儿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包头地区性传播疾病(STD)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防治性病流行与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我院报告的性病资料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性病731例,其中淋病223例(占30.51%),梅毒98例(占13.41%),非淋菌性尿道炎179例(占24.49%),尖锐湿疣85例(占11.63%),生殖器疱疹144例(占19.7%),HIV阳性2例(占0.27%):男女性别比为2.03:1;年龄分布以20~49岁组为多,约占88%;职业分布以工人、民工、农民为主(占85.8%)。结论包头地区的性病报告数逐年增加,性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应多部门协力合作,加强各类人群性病监测及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减少婚外性行为的发生,提高性病的诊治水平,努力降低性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港市性病流行情况与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8年、2019年贵港市5种性病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性病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19年贵港市报告5种性病共4394例,病例以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和梅毒为主,分别占性病病例总数的39.94%和31.09%,合计占病例总数的71.03%,2019年报告病例数较2018年增长24.53%,年均发病率为50.01/10万,发病高峰在7~8月。20~40岁人群为性病高发人群,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0.78∶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报告1990例,占45.29%,其次为家务及待业,报告1208例,占27.49%。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港北区(80.59%),其次是覃塘区(76.43%),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地区是桂平市(1115例,25.38%),其次是港北区(1006例,22.89%)。结论2018—2019年贵港市性病发病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梅毒增幅最大,淋病则呈缓慢下降趋势。梅毒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性病防控的重点,青中年、农民与家务及待业人员是性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伊宁市1997~2002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伊宁市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1997~2002年伊宁市所辖性病专科门诊、综合医院、乡镇及个体医疗单位上报的性病疫情报告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02年伊宁市累计报告性传播疾病4300例,发病率由1997年的31.68/10万上升至2002年的459.98/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57.43/10万。病种分布以非淋茵性尿道炎为主,占总病例数的45.26%l;淋病次之,占28.23%。患者男女性别比为2.24:1;20~39岁为高发年龄段,占总病例数的82.28%;发病以个体、干部职员和无业人员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1.47%、15.28%和12.72%。患者文化程度以中学文化程度者居多,占发病总数的64.91%。结论 伊宁市的性病发病率持续增高,应继续加强性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广泛、持久开展预防性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女性STD病人现患及行为特征,为防制性病,保护女性生殖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对性病门诊STD女性患者进行诊治,对确诊并接受治疗者采用一对一访谈的方法,了解并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及行为特征。结果 216例性病门诊女性STD病人20~35岁人群占86.58%,其中未婚者,占37.96%;该人群有较早的性生活史及活跃的性行为,较少使用避孕套;感染来源主要为商业性行为,其次为配偶;对所患性病最为担扰的依次为难治愈、花费大和影响生育。结论 性病门诊女性病人为是性病传播的高危人群,治疗性病现患和提供性病防治及生殖健康教育是防制性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龙岗区性病疫情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劳务工性病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性病防治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性病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年、2008年我院性病报告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8年共报告性病743例.与2007年相比上升了186.87%。其中男性病例数为305例,女性病例数为438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1.44。在6种性病报告病例中.衣原体感染最高.占62.72%;不同性别构成比中,女性衣原体感染较高,占79.22%,男性淋病较高,占28.20%;职业分布,以工人为主,占52.09%,其中绝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结论性病在工厂呈较高的发病趋势。需建立健全性病防治三级卫生防疫网.实施综合干预措施,重视妇女性病普查普治工作,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抵御性病侵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了解本市高危人群HIV携带分布状态及STD感染现状,为艾滋病和性病的预防和干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美容美发、桑拿按摩人员、性门诊就诊者、吸毒、卖淫嫖娼收容人员血样,用ELISA方法检测抗HIV抗体。对性门诊就诊人员检测STD患病情况。结果 3684名被调查人群HIV检出率为0.57%,其中农民和无业人员所占比例较高。1649例STD患者中,尖锐湿疣占34.69%,梅毒占26.68%,淋病占24.26%,以上三种性病分别占STD的前三位。结论 提示性乱、输血、吸毒仍是HIV的主要传播途径,STD的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疫情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在公共娱乐场所特殊服务人员中采取干预措施推广100%使用安全套,有效控制HIV及STD的传播及蔓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4年昌平区性病疫情报告资料及人口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全区5种性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26.48%;2013年较2012年增长了33.54%。2009—2014年STD病例构成主要以梅毒、尖锐湿疣和淋病为主,三者合计构成比在87.06%~96.01%之间;男女STD报告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6,P0.05);20~40岁的性活跃人群发病率最高,占全部STD病例数的61.01%~71.07%。结论昌平区2009—2012年性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13年疫情开始有回升。性病发病主要集中在男性、青壮年这一群体,4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逐年增加,应根据疫情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性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黄岛口岸地区1993年STD的流行情况。1993年在口岸地区共发现6种156例性病,发病率为13.87/10万,病例数与1992年相比增长59.1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广西各年龄组急性中毒原因与毒物。方法调查63家医院收集6005例急性中毒,作各年龄组间相关因素病例数比较。结果各年龄组间城乡男女病例数比较:20~35和36~60岁组(2038、2080例)占总病例68.81%,以城镇20~35和农村36~60岁组女性(554、768例,占同组病例数的27.18%、36.92%)最多。各年龄组间各中毒原因病例数比较:〈19岁组误食性、20~35岁组自杀性、36~60与〉6i岁组意外性(537、893、852、249例,占同组病例数的42.65%、43.67%、40.80%、40.62%)为最多。各年龄组间各类毒物病例数比较:4个年龄组均以农药类病例数最多(各为:372、885、997、293例,占同组病例数的29.62%、43.23%、47.73%、47.80%)。城乡20~60岁组女性中毒原因与毒物分析:城镇女性两个年龄组的意外原因(269、178例,占同组病例数的48.56%、53.45%)和化学类病例数(196、116例,占同组病例数的35.38%、34.83%)最多;而农村女性两个年龄组的自杀原因(444、368例,占同组病例数的66.17%、47.92%)和农药类病例数(494、548例,占同组病例数的73.62%、71.35%)最多。结论广西急性中毒以20~60岁人群为主,其中女性最多;以农药类与化学类致自杀与意外中毒为主,城乡间中毒原因与毒物类别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