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温经汤配合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温经汤结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5%(58/62);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55.2%(32/5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痛经症状积分及VAS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经汤配合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可以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隔姜灸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4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找对变态反应性鼻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隔姜灸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并与对照组30例服用西药治疗作比较,判断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8例(P〈0.05)。结论:隔姜灸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点刺放血、穴位隔姜灸治疗冻疮的疗效.方法:对65例冻疮患者全部采用患处局部点刺放血、穴位隔姜灸治疗.结果:65例患者中治愈4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点刺放血、穴位隔姜灸治疗冻疮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隔姜灸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所观察病例均选自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间住院治疗并手术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隔姜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硫酸新斯的明治疗,治疗后管擦患者自行排尿时间、膀胱残存尿量、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行排尿时间、膀胱残存尿量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在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予针刺结合胃复安10mg肌注治疗,治疗14天;对照组28例,予单纯胃复安10mg肌注治疗,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有效12,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8.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针药结合对于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药物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温针灸在中风后尿潴留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1例中风后尿潴留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28例,在进行基础治疗情况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1次/d,4次为1个疗程,隔2 d开始下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未满4个疗程已治愈者,停止治疗并统计治疗结果。结果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4.9%,对照组为64.3%,温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有效病例起效时间比较,温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7.
腹针结合头针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头针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腹针结合头针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针刺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肌张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进步18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6例,进步18例,总有效率80.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结合头针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疗效显著,优于传统体针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8.
隔姜灸发泡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卢勇 《中外医疗》2010,29(22):49-49
目的观察隔姜灸发泡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隔姜灸发泡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部封闭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11例,显效7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86.9%,显愈率为78.3%;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6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72.7%,显愈率为45.5%。2组显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发泡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黄雪霞 《广西医学》2012,34(3):305-306
目的 观察隔姜灸辅助治疗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隔姜灸治疗,取天枢、中脘等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23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隔姜灸辅助治疗虚寒型慢性胃炎能更好地缓解症状,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针刺并隔姜灸配合梅花针治疗顽固性面瘫26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并隔姜灸配合梅花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面部穴位,通过针刺并施予隔姜灸后,给予梅花针叩刺。结果痊愈19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15%。结论通过治疗观察,本法对治疗顽固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空气压力循环治疗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肩手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结果 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29%.结论 空气压力循环治疗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28例全部采用针灸加中药汤剂治疗;治疗2组27例单纯采用中药汤剂辨证论治;对照组27例采用止痛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1组的显效率、有效率高于治疗2组和对照组。治疗1组治愈21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1例。治疗2组治愈10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6例。结论: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朱文锐 《吉林医学》2012,33(36):789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试验组)30例,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0例,总结两组患者中风后偏瘫的具体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良好,临床易于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金建宁  马月娥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229-1230
目的 探讨针刺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采用针刺隔姜灸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结果 50例中治愈35例(75%),显效10例(20%),好转4例(8%),无效1例(2%).结论 针刺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臭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方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30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9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臭疗效较好,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6.
病灶定位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病灶定位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病灶定位围针组(31例)采用X线断层扫描成像术(CT)确定病灶位置,以CT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投射区为针刺部位;头针组(30例)采用传统的头针运动区和感觉区为针刺部位。针刺治疗30次,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以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病灶定位围针组基本痊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0例;头针组基本痊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0例;统计结果显示,病灶定位围针组疗效优于头针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患者血浆NE、E含量(均P<0.01),且以病灶定位围针组的作用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 病灶CT定位围针能明显改善中风病人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中风急性期患者血浆NE、E含量,从而减轻由于异常释放的NE、E造成的神经元功能障碍及继发性脑损害,使血管扩张、脑循环改善而促进脑组织的代偿能力,故认为病灶CT定位围针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6例以中药结合月经周期治疗,配合服西药三苯氧胺间断服药,经期停药,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对照组66例以单纯服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48例,显效2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治愈22例,显效30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8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比单服中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医妇科门诊就诊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隔姜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10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48例(43.64%),显效29例(26.36%),有效19例(17.17%),无效14例(12.73%),总有效率87.27%;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属中医绿色疗法,对患者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针刺治疗,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50例,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连续治疗21 d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经Ridit检验,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呛咳、进食困难等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间歇导尿术对脊髓损伤(SCI)性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重建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60例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患者分为A、B2组,A组30例单纯采用无菌间歇导尿的方法治疗。B组30例采用针刺结合间歇导尿的方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各组治疗3~5个疗程。结果 A组治愈4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B组治愈8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结论针刺结合间歇导尿组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的间歇导尿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