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根据临床诊断为湿疹的患者的病理诊断,分析误诊情况。探讨临床容易误诊为湿疹的皮肤病及容易导致误诊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门诊2006年8月到2013年4月间临床以湿疹为诊断并做组织病理检查的所有病例,收集临床数据,重新阅片确定病理诊断,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400例临床诊断为湿疹的患者中,110例病理诊断为非湿疹皮炎,占27.5%。误诊病种包括银屑病16例,大疱性类天疱疮13例,扁平苔藓11例,皮肤淀粉样变9例,蕈样肉芽肿8例,恶性肿瘤14例等,其他39例。60 ~ 79岁年龄段及生殖器部位误诊率最高,分别为33.9%和46.2%。 结论 湿疹临床上容易误诊,易误诊疾病包括银屑病、大疱性类天疱疮、扁平苔藓、皮肤淀粉样变、蕈样肉芽肿以及皮肤恶性肿瘤等。老年人及生殖器部位误诊率最高,对于此类患者应积极采取皮肤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
18例皮肤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易被误诊为孢子丝菌病、结节病、慢性湿疹等。皮损组织活检病理、TB-PCR等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3.
皮肤结核误诊1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皮肤结核的误诊原因,探讨避免误诊的措施。方法:对收治的19例皮肤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为结节病5例,孢子丝菌病4例,着色芽生菌病3例,湿疹2例,血管瘤2例,汗管瘤1例,结节性红斑1例。误诊率52.8%。结论:皮肤结核菌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均能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分析141例临床误诊为黑素瘤的病例,提高疾病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2001年11月至2019年9月病理数据库中141例临床初诊为黑素瘤但经组织病理检查排除黑素瘤诊断的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误诊为皮肤黑素瘤141例,男64例,女77例,误诊时中位年龄51岁,平均病期103.4个月。皮损主要表现为斑片、丘疹,颜色以黑色为主,组织病理诊断包括色素痣35例,基底细胞癌 29例,脂溢性角化病15例,鲍恩病 7例,甲黑素斑6例,表皮囊肿5例,汗孔瘤、出血及皮肤纤维瘤各4例,其他32例。结论 临床部分疾病表现有黑素瘤特征,容易误诊,需掌握其临床特征,积极进行皮肤镜、皮肤组织病理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5.
41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41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情况。方法:对41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皮肤基底细胞癌中,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9岁(34~82岁),多发于头面部,共39例,占95.1%,通过组织病理检查,41例均证实为基底细胞癌。其中9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示CK(+),S-100(-)。临床诊断为基底细胞癌24例,占58.5%,误诊为脂溢性角化4例,黑素细胞痣3例,鳞状细胞癌、黑素细胞瘤、寻常狼疮各2例,误诊为其他4例。结论:被误诊的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大多数年龄较大,病程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尽早行组织病理检查,并结合免疫组化标记进行识别,可提高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面部牙源性皮瘘常见皮肤科误诊的特点。方法:对10例面部牙源性皮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面部牙源性皮瘘患者,在皮肤科分别诊断为浆细胞性皮炎1例,化脓性肉芽肿4例,黄色肉芽肿1例,表皮囊肿2例,皮肤结核1例,复发性丹毒1例。结论:对于面部反复出现的感染性结节,皮肤科医生应仔细询问病史、行皮肤和口腔检查及X线检查等,有效排除面部牙源性皮瘘。  相似文献   

7.
皮肤分枝杆菌感染是一类复杂的皮肤疾病,临床和病理无特异表现,易漏诊误诊。临床上大致分为3类,皮肤结核、麻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皮肤病。本文就各类分枝杆菌感染相关的皮肤疾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部位的125例色素痣样皮损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析临床误诊的原因,提高皮肤科医生对色素痣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门诊2019年1月至12月临床诊断为色素痣且均行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的12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中各种色素痣样皮损的分布情况。结果 125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色素痣75例、脂溢性角化29例、蓝痣2例、皮肤纤维瘤4例、疣状痣4例、基底细胞癌1例,其他如角化棘皮瘤、血管瘤、日光性角化、毛母质瘤等共10例;其中的75例色素痣患者包括交界痣7例(9.3%)、皮内痣49例(65.3%)、混合痣19例(25.4%)。结论色素痣样皮损的病理类型较多,虽然是常见多发病,但临床诊断符合率较低,正确诊断必须结合病理检查;并且发现特定病理类型的色素痣与发病部位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皮肤结核28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回顾性分析28例皮肤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以探讨皮肤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确诊率和减少复发。皮肤结核临床少见,容易误诊。聚合酶链反应(PCR)可用于可疑皮肤结核患者的早期检查,减少误诊率。复发与未坚持全程治疗有关,坚持全程治疗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匐行性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匐行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并温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科诊治的4例匐行性血管瘤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皮损主要为群集的匐行性红斑,表面有撒胡椒粉样紫红色斑点,皮肤镜下为界限清晰的"红湖"样结构,组织病理为真皮乳头和浅层集簇分布的扩张的毛细血管,无炎症或含铁黄素沉着,该临床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匐行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病,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进行不必要的检查。  相似文献   

11.
施健  陈赛  程佳伟  张琪  缪旭 《皮肤病与性病》2023,(6):425-428+437
目的 总结皮肤囊肿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减少不同类型囊肿的误诊。方法 收集我科门诊经病理确诊的773例皮肤囊肿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73例患者中男性443例,女性330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92岁,平均年龄43.96±17.46岁,其中30~4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发病部位以面颈部居多(51.10%)。组织病理方面,773例皮肤囊肿最终确诊为表皮囊肿724例、毛鞘囊肿31例、粘液囊肿13例和腱鞘囊肿5例,其中表皮囊肿临床诊断和病理一致465例(64.23%),毛鞘囊肿临床诊断和病理一致13例(41.94%),粘液囊肿临床诊断和病理一致7例(53.85%),腱鞘囊肿临床诊断和病理一致2例(40%)。在259例表皮囊肿误诊病例中,误诊为皮肤纤维瘤62例,脂肪瘤49例,分别占23.94%及18.92%。在18例毛鞘囊肿误诊病例中,误诊为表皮囊肿12例,占66.67%。结论 皮肤囊肿多见于中青年人,发病部位多见于面颈部。临床上皮肤囊肿以表皮囊肿居多,毛鞘囊肿更易引起误诊,表皮囊肿易误诊为皮肤纤维瘤和脂肪瘤,毛鞘囊肿易误诊为表皮囊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强对皮肤混合瘤(MTS)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报告2例男性皮肤混合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回顾近年来有关皮肤混合瘤的文献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皮肤混合瘤,最终行Mohs手术治疗。结论:皮肤混合瘤较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且易被误诊,确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该病一般呈良性表现,最佳治疗方法是行Mohs手术完整切除,可有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临床皮肤科医生对外阴汗管瘤的认识,减少临床工作中的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临床诊治过程中误诊的12例外阴汗管瘤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误诊原因、误诊疾病等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2例外阴汗管瘤主要分布于双侧大阴唇,皮损为多发皮色、褐色、棕红色芝麻至绿豆大小中等硬度孤立的半球形丘疹,均有不同程度瘙痒。病理表现为多数嗜碱性上皮细胞聚集成的小团块、导管及小囊腔,导管和囊腔均有两层上皮组成,部分细胞条索呈蝌蚪状。临床误诊为扁平苔藓、鲍温样丘疹病、Fox-Fordyce、皮脂腺异位、淋巴管瘤、尖锐湿疣、顶泌汗腺汗囊瘤等疾病。结论外阴部位的汗管瘤临床较为罕见,临床医生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导致误诊、漏诊,临床上如遇外阴部位的丘疹应想到本病的可能,行皮肤病理检查可以及早明确诊断,以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4.
结节病     
目的:分析1例以皮损为首发表现,同时累及呼吸系统的结节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提高本病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患者,34岁。因皮疹4个月,胸闷2周而入院。皮损组织病理发现非干酪样肉芽肿浸润,经胸部CT、支气管镜等检查除外结核、真菌等微生物感染及肿瘤后,确诊为结节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皮肤结节病发病隐匿,常出现误诊,确诊需依赖组织活检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但给药前需除外结核、真菌感染及肿瘤等疾病。  相似文献   

15.
结节性脂膜炎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总结了78例经病理证实的脂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病多发生在中青年女性,分皮肤型和系统型,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70.51%)、关节痛(66.67%)、皮下浸润性伴有自觉痛及触痛的结节或斑块(100%)。系统型病人可伴有呼吸、循环、消化系统脏器受累及实验室检查改变。对其诊断名称、病因、早期诊断、易误诊疾病的鉴别诊断等进行了探讨。认为此病临床上并非罕见,可因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不被认识而误诊,因而临床上对中青年女性、不明原因发热伴非游走性关节疼痛、皮下出现伴有自觉痛及触痛的浸润性结节或斑块应高度警惕脂膜炎的可能,须早期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皮肤结核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传统的检查方法操作复杂、耗时长、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容易造成漏疹和误诊.近年来,皮肤结核实验室检查有了新的进展,其中以PCR为基础的核酸扩增技术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法,能够快速、特异、敏感地进行分子诊断.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可代替纯化蛋白衍生物试验,为早期诊断结核潜伏感染提供新的方向.针吸细胞学检查结合抗酸染色或免疫组化能早期诊断并减少活检带来的创伤.BACTEC技术可以对分枝杆菌进行快速自动化分析和药敏试验.这些新的检测技术极大地提高皮肤结核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初诊误诊情况及使用皮肤镜辅助诊断对误诊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38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BCC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探讨初诊误诊情况;将23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45例,为使用皮肤镜辅助进行初诊病例;对照组93例,为仅结合病史、皮损特点进行初诊的病例。结果所收集的238例病例中,57例被误诊,不同性别组间、不同年龄组间和不同皮损分布组间误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诊误诊病种中色素痣12例,脂溢性角化8例,鳞癌4例,黑素瘤4例,鲍温病3例,日光角化病3例,角化棘皮瘤2例,毛发上皮瘤2例,寻常疣3例,肉芽肿3例,血管瘤1例,皮脂腺囊肿1例,表皮囊肿1例,皮肤溃疡2例,盘状红斑狼疮1例,增生性瘢痕1例,性质待查6例。观察组对BCC初步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细胞癌皮损多样,易误诊。积累临床经验,仔细查体,必要时结合皮肤镜检查可减少误诊的发生,确诊需要行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肤汗孔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表达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0—2016年12例皮肤汗孔瘤病例的皮损蜡块,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皮损通常发生在中年人,主要位于肢端。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通常为单发性、生长缓慢、肤色或色素性的丘疹或结节。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肿瘤由表皮延伸至真皮的肿瘤细胞索组成,肿瘤细胞呈均匀的立方形细胞,并有圆形、嗜碱性的核仁。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主要表达CK、CK8、EMA和CEA。结论皮肤汗孔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附属器良性肿瘤,临床易误诊,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非结核分支杆菌 (NTM )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包括皮肤感染。常规诊断依靠病史、病理和病原菌检查。病史 (皮肤外伤、机体免疫力低下 )、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病理呈结核样肉芽肿改变 ,提示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可能性。但病史和病理均无特异性 ,而抗酸染色涂片及细菌培养敏感性不高或费时 ,从而常导致误诊或延误治疗。该文介绍用热休克蛋白6 5 (hsp6 5 )基因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快速诊断非结核分支杆菌皮肤感染。实验方法为标本 (脓液或活检组织 )在液相培养基 (Middlebrook7H9∶12B)培养 ,当培养指数 (GI)…  相似文献   

20.
鳞状细胞癌(SCC),简称鳞癌,是起源于表皮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因其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易于误诊和漏诊.本文拟通过对54例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皮肤SCC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皮肤SCC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