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陕西省铜川市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抗体水平,为有效防控乙脑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铜川市宜君县2岁、3~5岁、6~10岁、11~15岁、16~45岁、46~60岁和60岁组共216人,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乙脑病毒中和抗体。 结果 铜川市健康人群乙脑中和抗体阳性率为24.07%,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 ∶ 3.04;2岁组人群抗体阳性率及GMT 均最高,为63.33%和1 ∶ 11.06,其他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为6.45%~31.03%,抗体GMT 为1 ∶ 1.78~1 ∶ 3.95。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及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铜川市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及GMT均较低,具有引发乙脑流行的风险,应加强乙脑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间的关系。方法对256例肾移植受者术前测定其血清PRA水平,并对PRA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超急性、加速性、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PRA阴性组、轻度致敏组、高致敏组3组间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3,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32~-2.87,P〈0.05、0.01)。男性组PRA阳性率低于女性组(χ^2=14.18,P〈0.01);无输血史组PRA阳性率低于有输血史组(χ^2=5.39,P〈0.05);有妊娠史组与无妊娠史组PR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66,P〉0.05);二次移植组PRA阳性率明显高于初次移植组(χ^2=20.10,P〈0.01)。结论输血、再次移植是PRA阳性的危险因素。随着PRA水平的升高,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升高。肾移植受者血清低水平的PRA可降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人、肾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使用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MMR)减毒活疫苗免疫接种质量,对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本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有重要意义。方法:于2007年4-5月份选择该市禅城区的石湾和祖庙两个街道进行MMR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基础免疫效果观察。在以上两个街道随机抽查51名1~7岁儿童免疫前、后双份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结果:共检测51名元流行性腮腺炎显性感染史及疫苗接种史的1~7岁健康儿童免疫前、后血清,抗体阳性率免疫前为15.69%、后为94.12菇;几何平均滴度(GMT)免疫前为1:39.49、后为1:1224.19。结论:免疫前、后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3.35,P〈0.01),初免联合疫苗MMR一个月后,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及GMT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对流行性腮腺炎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南京市一起幼儿园水痘暴发疫情的危险因素和评估水痘减毒活疫苗(VarV)的免疫效果。   方法  确定病例定义并完成病例搜索,收集病例基本信息、临床记录、流行病学史、水痘免疫史等资料,描述病例三间分布特征和罹患率差异。 收集罹患率较高班级全部幼儿的水痘免疫史和水痘患病史,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接种与未接种疫苗的幼儿间罹患率差异,评估疫苗免疫效果以及不同接种时间间隔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结果  共收集61例水痘病例,幼儿罹患率10.87%(59/543)显著高于教职工2.94%(2/68)(χ2=4.22,P=0.040)。 首发病例为一名教职工,发病后仍在岗工作,未被学校常规健康监测发现,也未进行主动报告;其请病假后,校方未采取干预措施。 疫情持续2个月,累计发生5代病例,代间距中位数15 d。 不同班级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98,P<0.001)。 突破性病例8例(13.11%)均仅接种1剂VarV,接种VarV至发病的时间间隔中位数4.11年。 结果显示,疫苗保护效果为65%(95% 置信区间:24%~84%);1剂次疫苗接种年限>3年其保护效果下降。   结论  本次报道为一起首发病例为教职工的幼儿园水痘暴发疫情。 未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教室布局拥挤、疫苗接种覆盖率低及1剂次疫苗接种年限长是疫情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及4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IGF-1R的表达。结果 IGF-1在对照组和子宫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和60.8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0.004,P〉0.05);过度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和23.91%,差异有显著性(χ^2=4.147,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阳性表达及过度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χ^=25.434、4.328,P〉0.05),而过度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χ^2=7.163,P〈0.05)。IGF-1R在两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和60.87%,差异无显著性(χ^2=.511,P〉0.05);过度表达率分别为0和36.96%,差异有显著性(χ^2=.117,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R阳性表达及过度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χ^2=.550、4.369,P〉0.05),而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内膜癌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859、8.584,P〈0.05)。结论 IGF-1I、GF-1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关,并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预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1-1”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的不良反应、血清抗体滴度及接种者的依从性,为其推广使用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在接种门诊使用辽宁成大5针免疫程序878例受种者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在门诊接种“2-1-1”狂犬疫苗986例受种者为研究组,比较2组不良反应、血清抗体滴度及依从性。结果研究组25例(2.54%)、对照组23例(2.62%)发生了不良反应,经过护理干预都顺利渡过了反应期;研究组946例(95.94%)、对照组834例(94.99%)血清抗体阳转;研究组939例(95.23%)较对照组737例(83.94%)依从性好(P<0.05)。2组受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1-1”免疫程序减少了接种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接种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肺炎衣原体(CP)肺炎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经血清学检测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的肺炎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针10 mg/(kg.d),1次/d静滴,连用3 d后,转换为阿奇霉素颗粒连服3 d,停4 d为一疗程。对照组用红霉素针25-30 mg/(kg.d),1次/d,静滴10 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症状,肺部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6.7%(χ^2=0.1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显效率分别为83.37%和53.3%(χ^2=6.24,P〈0.05),不良反应分别为6.7%和40.0%(χ^2=7.5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治疗有同样的效果,但显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阿奇霉素明显优于红霉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T-SPOT.TB)在儿童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12月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门诊和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结核病患儿112例、非结核病(有其他肺部疾病)患儿58例、结核病易罹患高危者60例、健康儿童60例,分别进行T-SPOT.TB、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肤试验(PPD皮试)、结核抗体检测(TB-DOT)、痰涂片抗酸染色、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比较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对儿童结核病组按痰菌结果、病变部位、免疫状态不同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在儿童结核病组,T-SPOT.TB的阳性率为92.9%,高于其他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P〈0.01;χ^2=81.71,P〈0.01;χ^2=142.00,P〈0.01;χ^2=101.71,P〈0.01);在非结核病组,T-SPOT.TB的假阳性率为3.4%,较痰涂片、痰培养稍高,与TB-DOT对比无异,但明显低于PPD的27.6%(χ^2=12.89,P〈0.01);在结核病易罹患高危组,T-SPOT.TB的检出率为25.0%,高于TB-DOT、痰涂片及痰培养(P〈0.05);在健康对照组,T-SPOT.TB的特异度为95.0%,高于PPD皮试的71.7%(χ^2=11.76,P〈0.01)。T-SPOT.TB在菌阴和菌阳、肺内和肺外结核、正常免疫和免疫缺陷组均具有良好的灵敏度(P〉0.05)。T-SPOT.TB与PPD皮试结果总符合率为78.6%。结论 T-SPOT.TB在儿童结核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其结果客观、准确,对儿童结核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抗体组分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印记法检测73例ITP患者和51例对照者的血清HP抗体组分: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128、CagA116、CagA110、空泡毒素蛋白A(VacA)95、VacA91、尿素酶A(UreA)、尿素酶B(UreB),同时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结果ITP组患者14C-UBT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两组HP抗体组分CagA110、VacA9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3.51、12.49,P均〈0.05);而两组CagA128、CagA116、VacA95、UreA、Ure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65、3.41、1.59、0.63、3.37,P均〉0.05)。结论HP抗体组分CagA110、VacA91与ITP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健择+顺铂(简称GP)化疗联合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54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中25例采用GP化疗结合适形放疗(治疗组),29例单纯应用GP化疗(对照组),对比两者的疗效。结果:(1)治疗组有效率为68.0%,对照组有效率为3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23,P〈0.05);(2)治疗组和对照组的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4.0%和55.2%(χ^2=5.1725,P〈0.05);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4.0%和34.5%(χ^2=4.6855,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的临床获益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化疗联合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在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方面优于单纯GP化疗,但在临床获益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多次收液生产工艺获得的病毒液制成风疹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选择343例健康儿童分三组,接种第一次病毒收液疫苗、第四次病毒收液疫苗和常规疫苗,用血球凝集抑制(HI)试验检测风疹抗体。结果易感儿童第一次收液疫苗组、第四次收液疫苗组和常规疫苗组免疫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8,63%、98.15%、100%,免疫后抗体GMT为271.0、355.0,489.3;非易感儿童抗体4倍增长率三组分别为53.85%、50.00%、52.17%,三纽抗体GMT免疫前分别为121.4、118.5、144.4,免疫后分别为334.2、406.4、453.9。结论多次收液不同代次病毒的风疹疫苗免疫原性无差异,风疹疫苗多次收液生产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西安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分型状况,为临床方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 2020年 10 月~2021 年 3 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1 035 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 Hp 抗体及分型。比较不同性别及年龄Hp 感染的情况。结果 1 035 例研究对象按照Hp 抗体分型检测结果分为Hp Ⅰ型感染组、Hp Ⅱ型感染组和对照组。Hp 总感染率为54.10%,其中Ⅰ型和Ⅱ型感染率分别为30.43% 和23.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982,P<0.05);男性和女性总感染率分别为52.38% 和55.8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8,P>0.05)。男性Ⅰ型感染率高于Ⅱ型(31.43% vs 2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992,P<0.05), 女性Ⅰ型和Ⅱ型感染率分别为29.41% 和2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7,P>0.05)。按不同年龄段分组分析:18 岁以下,31~40 岁和41~50 岁Ⅰ型感染率高于Ⅱ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5,5.000 和4.462,均P<0.05),18~30 岁和≥ 50 岁组Ⅰ型和Ⅱ型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9,3.452,2.693 和3.167,均P>0.05)。结论 西安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以Ⅰ型为主,尤其是男性患者,且年龄小于18 岁及30~50 岁患者更易感,Hp 抗体分型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急性期脑脊液引流对脑积水形成的影响。方法按84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随机分为两组:病因治疗组42例,在急性出血期首先对破裂的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栓塞,然后立即将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引流出;保守治疗组42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及脑积水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具有可比性。病因治疗组急性期脑积水的发生率为7.14%(3/42例),亚急性期为4.76%(2/42例),慢性期为16.67%(7/42例),总发生率为28.57%;保守治疗组急性期脑积水发生率为23.81%(10/42例),亚急性期为9.52%(4/42例),慢性期为35.71%(15/42例),总发生率为69.05%。两组急性期与慢性期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急性期χ^2=4.46,慢性期χ^2=3.94,P均〈0.05),两组亚急性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72,P〉0.05),病因治疗组脑积水总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χ^2=13.77,P〈0.01)。结论动脉瘤性SAH后在急性出血期(7d内)首先对颅内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栓塞,然后立即将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引流出的治疗方法对减轻或预防脑积水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柯萨奇B组病毒、风疹病毒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研究组)及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血清中柯萨奇B组病毒特异性抗体(CBV-IgM)及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RV-IgM)的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CBV-IgM阳性23例(48.94%),对照组血清CBV-IgM阳性5例(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87,P<0.01);研究组血清RV-IgM阳性5例(10.64%),对照组血清RV-IgM阳性1例(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9,P>0.05).结论: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之一,而风疹病毒感染与过敏性紫癜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ROR2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骨肉瘤患者和15例骨软骨瘤患者原发灶标本中ROR2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意义.[结果]①55例骨肉瘤患者标本中39例ROR2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70.91%, 15例骨软骨瘤患者标本有3例ROR2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0.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12.73,P<0.05).②在有肿瘤转移的标本中ROR2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而在无转移者标本中ROR2阳性表达率为61.9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5.26,P<0.05).③ROR2在骨肉瘤Enneking分期Ⅰ期表达阳性率为22.22%(2/9),Ⅱ期表达阳性率为72.73%(24/33),Ⅲ期表达阳性率为100.00%(13/13).Ⅰ期与Ⅱ期间差异有显著性(χ^2 =5.65,P<0.05),Ⅰ期与Ⅲ期间差异有显著性(χ^2 =11.46,P<0.05),而Ⅱ期与Ⅲ期间差异无显著性(χ^2=2.84,P〉0.05).[结论]ROR2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有较强表达并可能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YK2、SOCS7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入院患者分为急性白血病(AL)初治组、AL缓解组和正常对照(NC)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白血病和NC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TYK2、SOCS7mRNA的表达,及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TYK2在初治AL患者高表达,缓解后表达减低(P〈0.05),且阳性病人易患侵袭性真菌感染。SOCS7在初治AL患者低表达,缓解后表达升高(P〈0.05),SOCS7表达与侵袭性真菌感染呈负相关。TYK2+组的缓解率为40%(12/30),明显低于TYK2-组(100%,4/4),两组之间有差异(χ^2=3.96,P=0.047)。SOCS7+组的缓解率为31%(10/33),明显低于SOCS7-的缓解率为100%(1/1),两组之间有差异(χ^2=6.032,P=0.014)。初治TYK2+比TYK2-易患侵袭性真菌感染(χ^2=4.073 P=0.044)。SOCS7-比SOCS7+组亦易患侵袭性真菌感染(χ^2=4.331 P=0.037)。结论 TYK2的高表达及SOCS7低表达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与侵袭性真菌感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接种乙脑疫苗出现异常反应42例报告臧秀成221400江苏省新沂市卫生防疫站根据计划免疫的程序和要求,结合我区乙型脑炎(下称乙脑)流行情况,1994年4月我们对全市适龄儿童进行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在接种过程中,42例发生以荨麻疹为主要表现的异常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urvivin和eIF4E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40例喉鳞癌组织标本及2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Survivin与eIF4E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Survivin在喉鳞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而在声带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19,P〈0.05)。Survivin的表达与喉鳞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χ^2=8.993、7.238,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χ^2=1.134,P〉0.05)。eIF4E在喉鳞癌和声带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5%和65.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54,P〈0.05),其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相关性(χ^2=0.054~2.477,P〉0.05)。Survivin和eIF4E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11,P〉0.05)。结论Survivin与eIF4E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有关,但两者在喉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东莞市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方法 收集东莞市4家医院在2009-2012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记录162例,采用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26%,其中女性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多于男性受血者(χ^2 =41.2,P<0.05),有多次输血史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多于首次输血者(χ^2=101.7,P<0.05),输注血浆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0.79%,明显高于其他血液产品(χ^2=78.4,P<0.05),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临床用血科室和ABO血型无关.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74.1%),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4.1%).结论 输血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0.26%,以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为主;临床规范合理用血和尽量减少血浆应用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国产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按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以进口同类疫苗作为对照开展现场临床试验;比较两种疫苗免疫后临床反应率、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 试验组及对照组接种后均无发热反应,局部反应率分别为1.8%和2.1%(P>0.05),均为轻度反应;试验疫苗流感病毒H1N1、H3N2及B(亚)型的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抗体总阳转率分别为93.6%、80.4%、88.8%,对照疫苗流感病毒H1N1、H3N2及B(亚)型的HI抗体总阳转率分别为89.0%、77.3%、86.6%,H1N1(亚)型HI抗体总阳转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疫苗流感病毒H1N1、H3N2及B(亚)型HI抗体增长倍数分别为23.9倍、8.6倍和12.9倍;对照疫苗流感病毒H1N1、H3N2及B(亚)型HI抗体增长倍数分别为20.0倍、6.6倍和9.7倍.HsN2、B(亚)型流感抗体增长倍数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疫苗流感病毒H1N1、H3N2及B(亚)型HI抗体达到保护水平的保护率分别为94.8%、99.4%和87.0%;对照疫苗流感病毒H1N1、H3N2及B(亚)型HI抗体达到保护水平的保护率分别为92.4%、100%和83.0%.三(亚)型流感HI抗体达到保护水平的保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产流感裂解疫苗发热反应和局部反应与进口同类疫苗无差异,部分指标优于进口同类疫苗,免疫后抗体阳转率较高,抗体滴度上升幅度较大,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