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3个产地44个文冠果油的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组成。从文冠果油中共分析出12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分别是亚油酸(40.89%~43.20%)、油酸(29.63%~31.66%)和芥酸(8.29%~8.45%)。文冠果油不饱和脂肪酸占90%以上,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在1.08~1.20之间。采用HPLC-TOF/MS共鉴定出33种可能的甘油三酯,构成这些甘油三酯的脂肪酸包括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花生一烯酸、山嵛酸、芥酸、木焦油酸以及二十四碳一烯酸等。文冠果油含量较高的甘油三酯为OLL(18.02%~20.15%),其次是OOL(8.08%~8.42%)和LLAo(7.75%~8.20%)。同时,对不同产地文冠果油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文冠果油品质研究及掺伪鉴别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构建奇亚籽油的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 并对奇亚籽油进行掺伪鉴别。方法 以奇亚籽为研究对象,采集30批次来自多个产地的奇亚籽油作为样本,对其脂肪酸进行GC分析,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奇亚籽油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据此鉴别掺伪量分别为10 %、20 %、30 %、40 %、50 %的菜籽油、玉米胚芽油、芝麻油、花生油、葵花仁油和大豆油的掺伪模型。结果 奇亚籽油所含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为主;通过相似度评价30批次奇亚籽油的相似度均>99.5 %;聚类分析结果将30批次奇亚籽油按不同产地分为6大类;利用指纹图谱可以鉴别掺伪量10%及以上菜籽油、玉米胚芽油、芝麻油、葵花仁油、大豆油掺伪模型,20%及以上花生油掺伪模型。结论 通过分析奇亚籽油脂肪酸组成并建立气相色谱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为鉴别纯奇亚籽油提供了一定的试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将棕榈油经甲酯化处理,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法定量分析其脂肪酸成分,鉴定出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等5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超过50%,显示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同时利用棕榈油脂肪酸组成的显著特征,为鉴别油脂掺假掺伪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实验采用近红外光谱与气相色谱相结合,通过对特征脂肪酸的含量变化,开展快速鉴别花生油掺伪的研究。以花生油中掺入不同比例菜籽油、棉籽油及大豆油作为掺伪样品,气相色谱法测得掺伪油样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花生酸5种特征脂肪酸含量,使用近红外光谱测定其R—H基团在1 170、1 205、1 395、1 415 nm特征峰波长的变化,利用Unscrambler 10.4软件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对脂肪酸含量与近红外光谱图峰位相拟合,建立一元回归线性方程。结果表明,掺伪花生油5种特征脂肪酸均有响应,棕榈酸对应的近红外光谱模型较好,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97,校正均方根误差为0.014、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为0.018。通过多种花生油进行验证,预测模型准确,对快速无损检测花生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山茶油掺伪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山茶油掺伪的鉴别指标,研究了山茶油的感官性状及脂肪酸组成。同时对可能掺混的几种植物油包括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的上述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将这几种植物油以不同比例掺混入山茶油中,总结其感官性状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纯山茶油色泽呈浅黄色稍带点绿,无异味微茶香,清亮不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山茶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油酸,含量高达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在87.67%~89.02%,同时含有少量的棕榈酸和硬脂酸及微量的11-二十碳烯酸。山茶油中掺入不同比例的其他油类,其感官性状及脂肪酸组成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可实际应用于市售山茶油掺伪情况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山茶油掺入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掺伪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可作为鉴别山茶油中掺伪大豆油和菜籽油的特征脂肪酸,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可作为鉴别山茶油中掺伪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特征脂肪酸;回归预测模型相关系数(R^2)较高(> 0. 99),可分别检出掺伪量4%的大豆油和菜籽油,掺伪量8%的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回收率在96. 56%~112. 88%之间。该方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可为掺伪山茶油纯度鉴别及调和山茶油配比的定量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研究了测定脂肪酸和甘三酯在检测茶油中掺伪4种其他植物油时的有效性。在本研究中,与脂肪酸和甘三酯指纹图谱向量夹角余弦相似度、亚麻酸相对含量、三亚油酸甘油酯(LLL)相对含量、碳当量数(ECN)42甘三酯的实际与理论含量绝对差(ΔECN42)值、(LLL/ECN42)×100值和ECN46/LLL值相比,(ECN44+ECN46)/LLL值是茶油中掺伪大豆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的最有效检测参数,分别可以检测茶油中掺伪3.35%的大豆油、1.73%的葵花籽油和3.01%的玉米油,亚麻酸相对含量是茶油中掺伪芥花籽油的最有效检测参数,可以检测茶油中掺伪7.55%的芥花籽油。  相似文献   

8.
主要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差异。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判断芝麻油中掺伪油品种类及掺伪量。试验发现,掺伪芝麻油中主要的掺伪油品为大豆油,掺伪量在28%~76%。研究表明,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计算芝麻油中掺伪植物油的种类及掺伪量,对芝麻油的质量控制及市场监管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测定巧克力中脂肪酸组成和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氢氧化钾-甲醇甲酯化方法,将甘油三酯转化为脂肪酸甲酯,并使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分析。结果以三油酸甘油三酯为模型化合物,确定甲酯化效率为99.8%。使用面积归一化定量方法,对市面上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5种巧克力进行分析。巧克力油脂中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范围分别为:25%~27%、32%~35%及30%~32%;反式脂肪酸含量范围为0.4%~1.1%(以油脂中含量计)。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适合巧克力油脂中脂肪酸组成和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油茶籽油掺伪其他植物油的定性鉴别问题,在油茶籽油中分别掺入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葡萄籽油、菜籽油、棕榈油和米糠油,设置高和低两种不同掺伪梯度,基于14个特征性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指标,运用Python语言构建并对比分析了二分类决策树模型、多分类决策树模型和多层感知机人工神经网络(MLP-ANN)模型用于油茶籽油掺伪定性鉴别的效果。结果表明:高和低掺伪梯度下,二分类决策树模型对油茶籽油掺伪其他植物油的定性鉴别的准确率均达到0.95以上;多分类决策树模型的精确率和准确率在高掺伪梯度下均达到了0.95,但在低掺伪梯度下仅为0.90;在高和低掺伪梯度下,MLP-ANN模型对油茶籽油掺伪定性鉴别的平均精确率均达到0.98,准确率分别达到0.97和0.98。相比于决策树模型,MLP-ANN模型能很好地实现油茶籽油掺伪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11.
曲虫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慎安 《酿酒》2004,31(3):13-14
通过对曲虫治理应用研究效果的分析 ,结果表明 :质量效果提高 7% ,糖化力效果提高 80 % ,综合效果提高 92 7%。  相似文献   

12.
脂肪酸聚甘油酯(Polyglycerol esters of fatty acids,简写为PGE)在常温下有半固态和固态两种存在状态,本文通过对分别添加这两种PGE的软冰淇淋基料进行粘度、pH、粒径分析和垂直扫描分散稳定性分析(Turbiscan),发现半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2%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稳定性最好;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4%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通过比较发现,两种PGE对基料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半固态PGE能使乳状液的粒子更小,并能有效延长乳状液的稳定性;而固态PGE由于其熔点较高,可以促进脂肪结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食用油中酸价测定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为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数学模型, 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 最终计算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结果显示, 样品中酸价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1.764×10?3 mg/g, 样品中酸价含量为(0.16±0.002) mg/g(置信水平95%, 包含因子k=2)。结论 在测定过程中, 测量重复性对总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其次是滴定管的体积。  相似文献   

14.
有梭织机稀密路织疵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有梭织机打纬过程中织机构件的位置和状况对纬纱之间距离的影响出发,推导出纬向密度计算公式,直观分析了影响纬向密度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为减少稀密路织疵在国产老织机上采取的几项改进措施:采用弹簧回综、机外送经、电子驱动、导布辊加压等装置。  相似文献   

15.
The article give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main streamlines and scope of scientific activities of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of RAMS for the recent 10 years.  相似文献   

16.
朱江晖  阎玉秀 《纺织学报》2011,32(9):142-146
针对服装打版系统智能化程度低的现状,设计了服装尺寸自动生成系统.量取女套装上衣经典款式样板的细部尺寸参数,采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对女套装上衣样板各特征指标的权重进行提取,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服装结构设计数学模型.建立样板尺寸自动生成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编程加以实现.建立3层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系统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  相似文献   

17.
酶水解猪皮胶原的色谱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红  张新申  蒋小萍 《中国皮革》2001,30(21):10-12
比较详细地描述了用现代色谱分离的试验方法.用本实验室自制的弱阳离子交换树脂将猪皮胶原的酶水解产物成功地分离为5个组分,并详细讨论了影响分离效果的各种因素,确定了最佳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18.
通过DNS法测定小麦木聚糖酶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小麦木聚糖酶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是50℃,最适pH是5.5~6.0,最适底物浓度是1.0000%,最适底物与酶液用量比例为9/1,最适反应时间为5-9min。  相似文献   

19.
20.
林进忠 《上海造纸》2006,37(2):23-26
该文从黑液喷射炉的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的角度简要分析了造成过热器热偏差的原因,并重点讲述了所采取的一些必要的治理和预防措施,从而使热偏差对过热器造成的危害程度得到有效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