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云南水麻高速公路岩堆体边坡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水麻高速公路沿线赋存大量的岩堆体,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发生岩堆体滑坡,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通过现场调研,提出了采用坡面角度、坡面形状和坡体厚度等研究岩堆的外部结构,采用土石混合比和块石尺度分布研究岩堆的内部结构,从而实现岩堆体结构特征的几何特征描述指标方法,为建立岩堆体力学参数与结构特征的定量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甘肃某大型岩堆体进行稳定性分析。根据变形特征将岩堆体划分为A、B、C、D四个区。对稳定性差的B、C区,就岩堆体内部失稳和沿岩土界面失稳两种机理进行分析,沿岩土界面滑动的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失稳的可能性较小,岩堆体内部在地震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0.854、0.847,处于不稳定状态,失稳的可能性大。由于岩堆体坡度较陡,在岩堆体上设置抗滑措施易形成越顶风险,于桥墩处设置防撞措施为经济有效的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内昆铁路K303+276金竹林1~#大桥受岩堆体影响的病害情况,通过地表调绘、地质勘探等综合勘察手段,揭示了岩堆体的工程地质特征,综合分析了岩堆体的变形破坏机理,评价了岩堆体的稳定性,进而分析了金竹林1~#大桥墩台变形破坏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整治建议措施,对类似工程病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区高等级公路岩堆稳定性及处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岩堆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其稳定性的关系分析入手,提出了综合考虑岩堆体的工程灾害、综合处治思路,最后针对各种不同的工程灾害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智毅 《安徽建筑》2013,(4):143-144
采用定性、定量分析,利用极限平衡理论圆弧滑动法,根据瑞典条分法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对云南省某高速公路一处高边坡的岩堆体稳定性计算,判断该段处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稳定性情况,提出岩堆体加固治理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6.
蒋向阳 《四川建材》2015,(2):171-172
在西南地区常遇到岩堆体这种特殊地质条件,给隧道施工带来困难。分析了岩堆体形成机理和工程特征,探讨了岩堆体对隧道施工造成的影响及其对应的工程措施。为隧道施工中岩堆体诱发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低温建筑技术》2015,(10):101-104
基于某高速公路隧道穿越岩堆体的工程实践,建立了岩堆体隧道采用三台阶七步工法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开挖进尺下岩堆体隧道围岩塑性区、拱顶下沉以及围岩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合理的开挖进尺能明显改善围岩受力,控制周边围岩位移。进行岩堆体隧道开挖时,建议采用短进尺,开挖进尺控制在1m左右。所得结论可为岩堆体隧道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岩堆是发育在山坡坡脚或平缓山坡上的松散堆积体,属于典型的不良地质现象,直接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澜沧江右岸某在建公路桥梁处岩堆体为例,从岩堆的几何形态、物质组成、形成条件等方面对岩堆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岩堆为一古岩堆,其成因机理为坡脚软岩遭受河流侵蚀冲刷、上覆硬岩拉裂崩塌所致。岩堆区上覆盖层主要由松散崩坡积物构成,具有分布范围广、厚度大、边界条件复杂的特点。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有力指导相关公路桥梁墩台设计,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水麻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根据室内试验获得的岩堆体物理力学参数制作不同典型断面形式的离心模型,模拟岩堆路基在自重力及汽车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变形,研究了不同组成、不同高度的典型岩堆体的沉降变形规律。采用有限元法进行模拟,从理论上分析不同类型典型断面形式下的沉降变形及应力应变分布特征。针对天然岩堆不能满足路基要求的情况下,对不同处治方案进行有限元模拟与离心模型试验,分析得出最佳处理方案。在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岩堆路基变形及稳定性的控制方法的研究,以石灰土换填为例,分析了换填时的施工控制深度,提出了岩堆路基开挖换填深度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0.
FAST项目属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台址区岩堆为影响开挖的主要灾害,必须对其进行治理,本文在分析岩堆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岩堆稳定性的不同情况,分别提出其防治方案,同时对不稳定岩堆提出空间格构网壳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刘拴奇  朱大勇  甘文宁  卢坤林 《工业建筑》2014,(Z1):613-616,646
以麻柳湾-昭通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研究了岩堆斜坡路基的极限填方高度。针对不同的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和坡角α设计了96组方案,利用临界滑动场方法计算了岩堆斜坡上的路基极限填方高度,根据计算结果绘制了便于工程实用的路基极限填方高度H的速查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开展如下工作:1)迅速获得已知岩堆斜坡的极限填方高度H,初步判断路基的整体稳定性;2)获得设计填方高度H'下路基填料的若干组最小强度指标,为填料的选择提供指导。研究结果应用于麻柳湾-昭通高速公路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可为类似工程的初步设计提供简单实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杨斌 《山西建筑》2012,(32):192-193
对高速公路桥隧连接工程的隧道洞门施工技术进行了探究,分别从隧道洞口的选址、隧道洞口浅埋段、偏压段及岩堆段的施工关键技术等方面作了具体阐述,对提高高速公路桥隧连接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某项目设计2层地下室,基坑深9m,设计了“钻(冲)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锚杆”,“土钉墙+钻(冲)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锚杆”;“挂网土钉+钢管桩+深层搅拌桩+单管旋喷桩+锚杆+堆砂包”等3种复合支护方案,并进行安全、施工、造价比选.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不同地质条件的公路选线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选虎 《山西建筑》2010,36(1):275-277
根据公路选线原则,阐述了不同地质灾害条件下的公路选线策略,重点对越岭段、沿溪段、滑坡段、岩堆与崩塌段及泥石流等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选线进行了分析,以确保公路选线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method using water–silt composite blasting for tunneling and the field tests conducted in the Tieshanping tunnel, Chongqing City, China. In this method, water–silt composite is substituted for the traditional pure silt stemming of the blast holes. Because of the incompressibility of water, the attenuation of the blasting wave is postponed and the effect of the blast air extended. The water–silt blasting method resulted in a larger crack zone, improved the breakage of rock, reduced the rock heap, lowered the dust and saved explosive. The st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was studied us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in situ measurements and numerical modeling. The measured displacement at the tunnel crown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软基处理中土体抗剪强度与压缩模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江阴港铁路大型货场的软基处理项目为背景,对四种常用的软基处理工法(包括排水板堆载预压、砂桩堆载预压、真空联合排水板堆载预压、搅拌桩联合排水板堆载预压)进行了工程适用性研究。通过对现场监测、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数据的分析,在现有规范公式的基础上引入了两个新参数,提出了东南滨海相欠固结软土的抗剪强度与压缩模量随上覆荷载增长的经验公式。这种反映软土主要力学指标随上覆荷载发展的规律,可以为东南沿海地区类似条件下的软基处理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Heap leach pads are used in the mining industry as an integral component for metal extraction and processing. The design of modern heap leach pads utilize an engineered liner system that often is a blend of natural and geosynthetic materials in orde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such as ore heap stability, solution drainage, and efficient recovery.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is often overlooked in the design of heap leach pad liner systems is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geosynthetic materials (e.g. geomembrane, geopipe, geotextile, etc), native materials, ore, and operational conditions/restrictions. This issue becomes more pronounced as heap leach pads are constructed in steep terrain, harsh climates (wet, cold, etc), and subjected to high ore loads (exceeding 4 MPa). This paper discusses design approaches for heap leach pad liner systems, with a focus on compatibility with geosynthetic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在路基深厚软基处理中的应用,工程采用了分层堆栽,并进行了施工监测,制定堆载速率的控制指标,可由监测数据科学合理、信息化地指导施工.工程实践表明,塑料排水板结合堆载预压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亚为 《山西建筑》2014,(20):94-95
对软土地基上的拟建堆土工程进行了有限元计算,探讨了当堆土高度较高时引起周边土体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并通过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分析堆土引起的沉降固结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得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