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胸痛患者连续心电图监测,以便早期确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方法在30例患者中,根据胸痛开始5h内连续描记常规12个导联心电图,测定各导联R波、S波振幅及ST段变化,与心肌梗死前正常心电图作比较。结果所记录的心电图改变中,Ⅱ、Ⅲ、aVF导联QRS波群的S波消失,出现高尖R波,下壁心肌梗死aVL导联S波的改变也有重要诊断意义。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最显著的改变,表现在Ⅲ、aVF、aVL导联QRS综合波终末电压的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VE导联的心电图特点,探讨该导联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下壁有病理性Q波的患者进行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描记,并加做VE导联。比较VE导联的心电图特点,分析该导联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在38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中30例VE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ST-T段无动态演变;余30例VE导联呈rS型。结论 VE导联的心电图特征对病理性Q波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电图无创新指标:碎裂QRS波(fQRS)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选择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87例,按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和(或)病理性Q波进行分组。分析碎裂QRS波群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结果碎裂QRS波群在陈旧性心肌梗死中的发生率、敏感性均高于病理性Q波。结论新的无创心电图指标碎裂QRS波群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等位性Q波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时等位性Q波(即不典型坏死型QRS波)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从而提高对心肌梗死时不典型坏死QRS波心电图表现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但心电图表现不典型呈等位性Q波32例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32例中见非典型Q坡改变(临界性Q波或小q波,进展型Q波,q波顺序异常)14例(43.75%),不典型坏死型ORS改变(R波丢失,对应性R波增高,R波逆向递增,QRS波群起始部切迹、顿挫)18例(56.25%)。结论 等位性Q波心电图改变受疾病本身因素、描记部位、时间及梗死的范围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但等位性Q波与典型病理性Q波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同样意义。体会对可疑的不典型坏死型ORS波改变应密切观察其发生的导联,进行系列的心电图描记,观察心电图动态变化,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心肌酶学改变等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碎裂QRS波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陈旧性下壁心梗死心电图,根据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情况分为三组,分别为f QRS波组、病理性Q波组和f QRS波结合病理性Q波组。统计分析三种方法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鉴别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病理性Q波方法的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f QRS联合病理性Q波方法的敏感度明显增高。结论 碎裂QRS波对陈旧性下壁心梗死诊断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碎裂QRS波结合病理性Q波可明显提高其诊断的感敏度。  相似文献   

6.
诊断下壁心肌梗塞(简称下壁心梗)常重视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出现的病理性Q波,但ORS波群的起始及终末部分的改变却少被人们所注意。作者曾收治3例临床确诊下壁心梗患者,在早期病理性Q波尚未典型出现前,其QRS的起始及终末部分已有改变。现分析如下。一、3例确诊下壁心梗患者早期心电图异常表现:Ⅱ、Ⅲ、aVF的ORS总时间均比导联Ⅰ增宽;Ⅱ、Ⅲ、aVF的R波顶点至终末所占时间也较导联Ⅰ为宽;R_Ⅲ>R_Ⅱ;Q_Ⅱ>Q_Ⅲ。二、有关下壁心梗Ⅱ、Ⅲ、aVF导联ORS终末除极延缓的改变,Warner等(1985)用三通道心电图机及向量图同时记录一组下壁心梗患者,见有QRS终末  相似文献   

7.
袁琳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9):1510-1511
目的 寻找多种记录常规心电图的操作方法,能及时的捕捉到供诊断、鉴别诊断的图征,为临床提供尽可能明确的心电图诊断,以便临床诊治.方法 (1)改变电极安放部位,观察不同部位所记录的各波形态.(2)采用长记录 (Ⅱ导联、V1等),观察P波形态、P波与QRS波的关系.(3)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或在某些导联增压记录,以观察QRS波的起始向量.(4)记录患者不同体位心电图,观察不同体位的心率、P波形态.结果 (1)肺气肿患者,V1~3胸导联出现异常QS波时,电极放在下一肋时,V1~3出现rS波型,前间壁、前壁心肌梗死患者,QS波型无改变.(2)加录1 min长Ⅱ导联后,P波形态改变的规律就会逐步地显示出来,P波与QRS波的比例关系会有规律地显示出来.(3)下壁出现Q波患者,在患者深呼吸时记录肢体导联(并加大电压记录)非下壁心肌梗死者,Q波的大小会随着呼吸运动而改变,甚至消失,而下壁心肌梗死者,Q波形态无改变.(4)P波电轴左偏患者,改变体位,心率改变后,12例P波由倒置变双向,最后直立,8例P波无改变.结论 改变记录的部位、改变体位、改变记录的时长和电压,都可以尽最大限度地显示出P波、QRS波的形态、属性,尤其是QRS波的初始向量,有助于诊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相似文献   

8.
何建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96-2697
目的分析心电图(ECG)酷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ECG酷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院时呈心房颤动10例(QRS波宽大、畸形2例,QRS波群与时限正常8例;在Ⅱ、Ⅲ、aVF导联出现深Q波8例,在I、aVL导联出现深Q波2例),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QRS波群与时限正常2例(均在Ⅱ、Ⅲ、aVF导联出现深Q波),呈窦性心律9例(在Ⅱ、11I、aVF导联出现深Q波4例,在I、avL导联出现深Q波4例,在V7、V8、V9导联呈深Q波1例)。22例中未见心脏器质性改变19例、主动脉轻度退形性改变1例、室壁节段运动减弱及左室舒张功能减退2例,仅有1例经反复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学检查,并结合年龄、病史、症状及体征诊断为冠心病合并预激综合征。结论对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的ECG疑似心肌梗死,应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地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新标准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ⅡⅢ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其中17例确诊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Ⅲ/Ⅱ>1对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ⅡⅢ导联ST段抬高,STⅢ/Ⅱ>1对诊断右室心肌梗死的特异性较高.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ⅡⅢ导联ST段抬高STⅢ/Ⅱ>1可作为诊断右室心肌梗死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新标准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ⅡⅢ导联ST段抬高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其中17例确诊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Ⅲ/Ⅱ〉1对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ⅡⅢ导联ST段抬高,STⅢ/Ⅱ〉1对诊断右室心肌梗死的特异性较高。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ⅡⅢ导联ST段抬高STⅢ/Ⅱ〉1可作为诊断右室心肌梗死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1.
高频心电图作为一项无创伤性检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由心肌缺血等因素所引起的心肌损害病变有较高的检出率。当心肌表现为缺血、坏死、纤维化时,高频心电图上可以出现切迹、扭结。我们对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进行这方面的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55~76 y。其中既往有急性心肌梗死史者25例,下壁心肌梗死10例,前间壁心肌梗死8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7例,下壁+前侧壁心肌梗死5例,无急性心肌梗死史但心电图上有明显的Q波或QS波者5例。受检者取仰卧位,先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  相似文献   

12.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诊断准确性。方法对首次发现218例CLBBB患者,急查心肌酶检出14例(6.42%)AMI者,分析其心电图特征。结果前间壁心肌梗死9例,8例V1、V2,V3,导联呈QS型,7例V1、V2、V3导联ST段呈单向弓背向上抬高0.4~0.8mV,T波直立,其J点不易识别,2例ST段垂直抬高与T波相融呈似一大“R”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其V1~V3导联呈rS型,V6导联QRS波群呈现宽阔而顶端粗钝的R波,V1~V4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mV,STV5、V6、1、aVL导联斜向上抬高0.1~0.2mV。4例下壁心肌梗死,3例Ⅱ、Ⅲ、aVF导联均呈QS型,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mV,T波直立。结论心电图中异常Q波及QRS主波向下时ST段呈单向弓背向上抬高0.3~0.8mV或QRS主波向上时ST段斜向上抬高0.1~0.2mV对CLBBB并AMI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系指左心室的后基底部位,即位于在心室侧壁与下壁之间的左心房室沟下部的心肌梗死,由右冠状动脉的右侧支、后降支和/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引起。左心室后壁心肌梗死,仅使QRS除极的前壁初始向量相对增大,在常规导联上不会出现异常Q波。有可能被漏诊或误诊,从而延误治疗。临床上单纯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较  相似文献   

14.
我们分析了100例在常成人和30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VE导联的心电图,旨在探讨两组人群VE导联的心电图特征,以及该导联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常规心电图ST段改变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兴仁 《天津医药》2000,28(9):542-543
右室梗死(RVMI)的心电图早期诊断主要依据右胸导联ST段改变,如V_4R ST段抬高幅度≥1 mm。本文通过对照观察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常规心电图改变与右胸导联ST抬高的关系,探讨ST↑Ⅲ/Ⅱ>1与STV_2↓/STaVF↑≤0.5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58例患者均为发病10小时内就诊。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血清酶演变均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排除陈旧性心肌梗死或同时合并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及束支传导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58岁,9年前出现活动后心悸、胸闷、无胸痛,心电图提示Ⅲ、aVF、V1、V2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而诊断为"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服用复方丹参片、冠心苏合胶囊等药后症状好转.9年来一直按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及前壁心肌梗塞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半年来心悸、胸闷加重伴双下肢浮肿,查血压62/45 mm Hg,唇无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未见异常,心界不大,心率76次/min,律齐,P2>A2,心尖部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肝脾未及,心电图示P波规律,QRS波:Ⅲ、V1、V2呈QS型,aVF呈qR型,ST段:Ⅰ、aVL,V5、V6呈水平型压低0.05~0.1 mV,T波:Ⅲ、aVF、V2直立,V1呈负正双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导联心电图(18ECG)在诊断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SP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门、急诊收治的208例下壁合并SPAMI及13例单纯SPAMI患者进行分析,查找SPAMI误诊及漏诊原因。结果下壁合并SPAMI可依据12导联心电图(12ECG)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加做V7-V9导联进行确诊;单纯SPAMI的12ECG特点出现较晚且不典型。结论对高危人群常规采用18ECG背部导联部位准确及体位标准可有效、及时捕捉SPAMI心电信息,避免单纯SPAMI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8.
佟子连  许静 《天津医药》2011,39(6):520-522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患者在行射频消融术阻断旁道后电张调整性T波(EMTW)出现的规律。方法:109例不同旁道位置的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确定旁道位置,记录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即刻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观察T波方向和幅度的变化,总结和分析EMTW出现的导联位置及幅度。结果:109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在行射频消融术后有78例出现EMTW,右侧壁和右后间隔旁道消融后全部出现EMTW,主要分布于下壁导联(Ⅱ、Ⅲ、AVF)和高侧壁导联(Ⅰ、AVL),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为倒置型;左前侧壁旁道EMTW出现数目也较高,主要分布在胸前导联(V1~V6),多与QRS主波方向相同,为直立型。右后侧壁旁道位置上的下壁导联振幅Ⅲ、AVF导联高于Ⅱ导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激综合征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的EMTW出现的导联及幅度与其旁道所在的位置关系密切,EMTW在方向上并不均是倒置的。  相似文献   

19.
下壁心肌梗塞初始向量向上,在Ⅱ、Ⅲ、avF导联形成病理性Q波,但LAH的初始向量向右向下,在Ⅱ、Ⅲ、avF导联形成r波,故下壁心肌梗塞合并LAH使两者图形互受影响,互相掩盖,形成心电图诊断上的困难。 (一)下壁心肌梗塞心电图形:下壁心肌梗塞初始向量向上,至少需>-30°才能在Ⅱ、Ⅲ、avF导联构成Q波,如向上向量不足-30°,则仅在Ⅲ、avF导联形成Q波,此时心肌梗塞的诊断需参照电轴左偏程度,由于隔面心肌电活性丧失,而使QRS环体向左向上移位,形成左偏电轴,故电轴左偏<+10°,QⅡ、avF则应考虑下壁心肌梗塞的诊断。但如合并LAH,上述特征丧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是35例,观察组是2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的特点,分析出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及动脉和相关动脉的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在Ⅰ导联ST段压低或水平;Ⅰ、aVL导联ST段同时压低以及ST段抬高水平Ⅲ>Ⅱ导联方面都比观察组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观察组在Ⅰ导联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水平Ⅲ<Ⅱ导联方面比对照组具有明显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论心电图对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和相关的血管检查中都有十分高的临床价值,对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十分显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