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徽省马鞍山市移民建镇试区血吸虫病疫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移民建镇地区环境改变对血吸虫病疫情的影响,为制定该类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马鞍山市退人又退耕的小黄洲村为观察对象,自2002-2005年,采用常规方法调查钉螺分布、人畜感染和滩地野粪污染情况,并观察环境变化情况,分析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2002~2005年试区活螺密度呈下降趋势,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较2002年分别下降了74.28%和37.93%;试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IHA法)呈下降趋势;2002年和2003年试区野粪虫卵阳性率分别为2.70%和36.54%,2003年以后未查见阳性野粪;移民建镇后试区滩地开发力度加大。结论移民建镇对控制血吸虫病疫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湘阴县青潭乡1998年下半年起实施移民建镇工程,为了解该乡移民建镇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制订相应的疫情控制对策,我们自工程实施当年起对疫情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青潭乡位于南洞庭湖的一个四面环水的湖岛上,南北狭长,面积10 km~2。1974年在该岛西南面湖洲围垸,面积11km~2,外洲均为易感地带。1998年特大洪水后,移民建镇,居民部分外迁,部分后移靠山建镇。居住地高程由29~33m上升至39m以上。新镇现有居民1230人,主要从事养殖、捕捞及运输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傍堤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掌握洞庭湖沿防洪大堤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和疫情变化。方法 对两个试点村的人、畜血吸虫病情、螺情及环境因素变化进行前瞻性纵向观察。结果 两试点居民点距垸外易感地带距离较移民前缩短,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均有较大幅度上升,牛感染率也有所上升。结论 洞庭湖区沿防洪大堤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1998年洪涝灾害后,根据国务院“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精神,马鞍山市政府决定对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小黄洲村实施整体搬迁安置。为准确掌握小黄洲村移民建镇后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2002~2004年对小黄洲村开展了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移民建镇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法,对移民建镇前后的3个研究试点:单退垸的西官垸、双退垸的青山垸及双退后自行返回废垸的集成垸的居民进行调查,并调查移民建镇前后的螺情和病情变化。结果集成垸、西官垸和青山垸移民建镇前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4. 86%、4.89%、15. 77%,移民建镇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6. 29%、5. 56%、11. 85%,移民建镇前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5.00%、10. 71%、7.50%,移民建镇后分别为60. 00%、40. 00%、7.14%。移民建镇前集成垸、青山垸和西官垸的垸内钉螺面积、钉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分别为21. 67、32. 80、14. 43 hm2,0. 019 8、0.200 0、0.0111 0只10.1 m2.0.002 7、O、O只/0.1 1112;移民建镇后分别为22. 73、17. 80、O hrr12(西官垸自2001年垸内无螺),0. 023 6、0.024 8、O只10.1rrr2,0. 000 3、0.000 8、O只/0.1 1112。结论双退垸的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略有下降,单退垸和双退后自行返回废垸的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应加强对返回原地从事劳作人群的管理及血吸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嘉鱼县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探讨防治策略.方法在平垸行洪的洲垸中选择3个洲垸,对不同地貌钉螺分布情况,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不同环境野粪污染情况,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社会、卫生、经济状况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居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均有所下降,血防知识知晓率提高,但移民原居住地洲垸活螺密度、阳性钉螺密度均有上升趋势,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不大.结论实施平垸行洪、移民建镇不仅解决垸外居民每年遭受水患之忧,而且减轻了血吸虫病对人畜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移民建镇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方法 2002-2005年在安徽省选择将居民迁往新建居住地但仍回原地耕种的单退点, 以及居民彻底放弃原耕地、 迁往新居的双退点各2个, 采用常规查螺、 查病和访谈调查, 比较移民建镇后血吸虫病传播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 结果 移民建镇后, 单退点陈桥洲和清节洲2005年感染螺密度分别较2002年下降79.10%和45.18%, 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75.46%和84.88% (P<0.01); 双退点江洲村和小黄洲2005年感染螺密度分别较2002年下降100%和74.87%, 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100%和40.00%,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粪密度和阳性率均以单退点为高, 双退点野粪密度及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5年未发现阳性野粪。单退点居民感染率在2002-2005年间波动不大, 双退点居民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单退点耕牛感染率较高, 双退点耕牛逐步减少, 至2005年已淘汰全部耕牛。 结论 单退点血吸虫病流行因素未发生明显改变。双退点流行因素发生明显改变, 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青潭乡移民建镇3年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湖南省湘阴县青潭乡位于南洞庭湖的一个四面环水的湖岛上,1998年特大洪水后,部分居民迁移靠山建镇,现有居民1230人,主要从事养殖、捕捞及运输业。建镇后,居民全部饮用自来水,家庭建无害化厕所,对中、小学生与居民进行血防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移民建镇后居民居住环境改变与职业转换对血吸虫病人群分布的影响。方法对移民建镇的岳阳县老港村整群抽样,进行居民病情和疫水接触史的纵向观察。结果移民后居民职业发生较大改变,樵民由原来的229人降至2人,农民由原来的0增至142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2003年的11.83%下降至2005年的6.00%,40~、50~岁人群感染率下降明显。主要阳性人群由占40.70%的樵民改变为占35.71%的农民。血吸虫再感染率由2003年的20.00%下降至2005年的8.33%。疫水接触指数由2004年的328.59下降到2005年的120.61,接触程度下降。结论职业的改变及生活生产环境的改善大大降低了血吸虫感染率,废弃垸外来流动的樵民以及移民点季节性返回劳作的渔民成为防治工作新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移民建镇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采取现场调查方法,纵向观察移民建镇后钉螺分布、人畜血吸虫感染、滩地污染及环境变化情况。结果移民建镇后感染螺密度逐年下降,2005年较2002年下降了45.61%;滩地野粪阳性率有所下降,2005年较2002年下降了37.97%,但野粪密度和阳性份数未见减少,野粪污染仍相当严重;居民粪检阳性率波动不大,2005年较2002年仅下降1.86%。各年份已搬迁与未搬迁居民粪检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较2002年下降了49.4%;移民建镇后滩地开发力度加大。结论移民建镇单退地区短期内血吸虫病疫情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掌握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在达到传播控制 (传控)、 传播阻断 (传阻) 前后螺情和病情的动态变化规律, 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湖南省武陵区、 西湖管理区和临澧县为调查县 (区)。采取回顾性调查 方法, 搜集、 记录3个县达到传控前10年至2008年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建立调查资料数据库, 分析各县螺情、 病情变化 趁势及规律。结果 结果 武陵区疫情逐年下降, 于1974年降至查不到钉螺、 病人、 病畜, 并保持至2008年; 西湖区首次达传控 后疫情出现大幅度回升, 于1997年再次达传控, 此后疫情保持稳定, 感染性钉螺面积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呈正相关 (r= 0.584, P<0.05); 临澧县在2次达到查不到钉螺、 病人、 病畜的疫情水平下, 2次疫情回升过程中, 均有螺情回升。武陵区 和临澧县1960年至首次查不到钉螺期间, 钉螺密度与人群、 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呈正相关 (r武陵区人群=0.965, P<0.05, r武陵区家畜 =0.970, P<0.05; r临澧县人群=0.923, P<0.05, r临澧县家畜=0.908, P<0.05)。 结论 结论 螺情为血吸虫病疫情回升预警的重要指标之 一; 钉螺控制是血吸虫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查清荆州市血吸虫病重点项目实施两年后的疫情现状,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每乡(镇、场)抽取3个村,每个村人群病情调查≥500人,并开展牲畜查病及查螺。结果抽取473个村,有效村数453个,有效村占上报村数的95. 77%。抽样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3. 87%。与2004年对应村分层构成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调查表明全市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仍有32%的抽样村处于疫情未控制状态。共抽查4个县(市、区)耕牛2 437头,感染率为7. 84%,部分县(市、区)耕牛感染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全市抽样村完成查螺任务且资料完整的有353个,查出有螺村284个,占80. 5%,钉螺面积分布广泛,个别村钉螺感染率较高。结论重点项目实施后荆州市人群血吸虫病疫情有了大幅度下降,但耕牛感染率较商,钉螺面积较大,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回升的危险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12,他引:5  
本文综述了当前我国湖沼型疫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和疫情态势,讨论了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新策略的现实条件和技术构成,介绍了试点及推广应用成效,以及推行新策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对加速湖区血防工作进程、推动我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目标的实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2000-2009年湖南省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疫情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洞庭湖区2000-2009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方法从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数据库中,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20个血吸虫感染率≥1%的居民村,分析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感染度,耕牛血吸虫感染率,钉螺和感染螺密度等指标的变化趋势,比较血吸虫病病情指标和钉螺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2000-2009年洞庭湖区居民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人群血吸虫感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下降幅度分别为46.14%、73.42%、22.22%。病人血吸虫感染度呈上升趋势(P0.01),上升幅度为33.13%。钉螺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呈现同向波动变化。终宿主感染性指标与钉螺指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2000-2009年洞庭湖区除病人感染度上升外,其他血吸虫感染性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钉螺指标的变化与终宿主感染性指标的变化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2004~2007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湖北省2004~2007年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方法收集2004-2007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湖北省重度流行村大幅转向轻度流行村;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率和突发疫情、人群感染率、耕牛感染率逐年下降;阳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大幅下降。结论通过实施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只有继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大治理力度,才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无为县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后疫情现状及流行因素,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3年无为县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表及有关螺情、病情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 结果  截至2013年底,全县现有晚期病人361人,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人;全县尚有钉螺面积2213.67hm2,其中内陆23.82hm2,江滩1141.67hm2,洲滩1048.18hm2,分别占有螺面积的1.08%、51.57%和47.35%,连续两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钉螺面积有了明显下降;全县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共有存栏耕牛816头,未查到病牛;2008~2013年达到传播控制共有7个乡镇和30村。 结论  达到疫情控制后,无为县血吸虫病疫情出现明显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目前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江苏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掌握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在全省8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3个监测点发现了粪检阳性者,常住居民总感染率为0.15%,流动人口感染率为2.74%。7个监测点查到钉螺,其中4个监测点查到感染性钉螺。1个监测点发现粪检阳性家畜,其中牛和羊的总感染率分别为2.82%和3.19%。结论监测区疫情较2005年有所下降,但流动人群和局部区域的家畜感染率仍较高,需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以更有效地降低当地的血吸虫病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实施4年的效果,为下阶段制定疫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居民粪检阳性率将流行区以村为单位分类,对居民、家畜进行吡喹酮化疗;对垸内、山丘地区有螺环境、垸外有感染螺分布环境采用氯硝柳胺灭螺,汛期用氯硝柳胺缓释剂对垸外易感环境灭蚴;结合水利、生产开发等进行环境改造灭螺;开展健康教育和管水管粪等措施。结果2007年居民感染率下降49.88%,推算病人数减少39.62%;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病例大幅度减少;晚期血吸虫病人总数和新发病例有所增加;家畜感染率下降66.36%;垸内钉螺面积减少33.31%,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垸外洲滩钉螺面积及垸外易感地带面积有所增加,感染性钉螺密度仍较高;一类和二类流行村全部下降为三、四类流行村;31个未控制流行的县(市、区、农场)中有7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4个达到疫情控制标准。结论项目实施以来,居民感染率下降,急血发病人数减少,但垸外洲滩钉螺面积大,且有增加趋势,感染螺密度仍较高,感染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干预措施在桃源血吸虫病新流行区所取得的效果和效益。方法比较干预措施前后和干预措施期间试点居民和耕牛血吸虫病情指标、钉螺密度及钉螺感染性指标的差异,对比干预措施的成本和产生的效益。结果两年的干预措施使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由1998年12.61%下降到2000年的0.14%,同期家畜感染率也由15.91%下降到1.35%。活螺框出现率下降幅度为93%,活螺密度下降幅度99%,感染螺消失。干预措施成本效益比为1:1.76。结论在地理位置较封闭,流行因素较简单的山丘性血吸虫病新流行区,可以通过强化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干预措施的投人在经济上也是合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