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次扎止血带联合指压法对肢体严重水肿患者静脉显露充盈度及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222例肢体严重水肿需要接受静脉用药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按单双日分组采用两种方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双日)采用常规方法;实验组(单日)采用两次扎止血带联合指压法。结果实验组静脉显露充盈程度及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次扎止血带联合指压法可改善严重水肿患者肢体静脉显露充盈度,从而提高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改良放松止血带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静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0):1148-1148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良好的穿刺水平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血管,增进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并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因此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是广大护理人员的共同目标。但在工作中常常发生虽然穿刺成功,但因放松止血带不当而终致静脉穿刺失败的情况,为此,笔者将传统的放松止血带法改良为按压固定穿刺血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握拳方法对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的影响。方法将2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即给患者上臂扎好止血带,嘱患者握拳后行穿刺。研究组则在选好静脉后向患者告知并示范握拳方法,即其握拳时以五指刚好握拢并呈悬垂状,然后扎止血带行穿刺。结果对照组的静脉穿刺成功率为89.3%,研究组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7.1%,研究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μ=2.42,P〈0.05)。结论正确的握拳方法可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静脉穿刺时不应千篇一律地使用止血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止血带是临床静脉穿刺输液时常用的重要工具之一。使用止血带可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是否使用止血带应根据不同的个体做出选择为宜。 一、方法:就病人接受静脉穿刺时使用止血带和不使用止血带的反应情况,对血管较清楚、弹性比较好的病人做的实验调查。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在三统一情况下进行的:即操作者统一(作者本人),时间统一(上午8:30),环境统一(病  相似文献   

5.
静脉穿刺是给药的主要途径,也是护士的主要工作。技术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利益和自己的形象。我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作一介绍。1心理护理首先告诉病人进行静脉穿刺的安全性,消除恐惧心理,全身放松;其次,最好平卧,将手臂平放于床上,如果手太凉,可事先用温水泡泡,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扩张充盈;如果皮肤表面有淤血可提前用薄土豆片敷一晚以祛除淤血。穿刺成功后让病人尽量减少穿刺部位的移动。护士镇静、自信,认真对待每个病人—就象给自己注射一样,禁止将不利情绪带到工作中。我有一次,因为家庭问题心烦意乱,穿刺成功率明显降低,增…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浅静脉穿刺的速度与成功穿刺及所致疼痛有关,但对不同持针穿刺方法未做说明。不同持针穿刺方法可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现探讨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临床常遇到使用新止血带后无法松绑的现象,给静脉采血技静脉穿刺等护理操作带来许多不便。如首先将止血带按常规操作绑于预行穿刺的肢体上,然后将止血带的一端以同样方式返折入原扎好的双回头内,  相似文献   

8.
提高小儿浅静脉穿刺成功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晓甜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9):1020-1020
小儿浅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患儿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提高小儿浅静脉穿刺技术,可减轻患儿的痛苦,为需要抢救的患儿赢得了抢救时间,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对小儿浅静脉穿刺成功方法进行探讨,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失血性休克患者血管充盈度极差,皮肤无弹性,用套管针直接穿刺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一种二次穿刺法,成功率较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马伟 《临床肺科杂志》2004,9(6):652-652
周围浅静脉充盈不良是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重要因素。采用拍打手背血管,在工作繁忙。需静脉穿刺人员多的情况下不适宜采用。我们通过对周围浅静脉充盈不良人员应用甩腕法穿刺.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松握拳方式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文 《内科》2007,2(1):31-32
目的探讨根据血管不同情况选择松、握拳方式,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机制。方法根据血管不同情况,选择松、握、半握拳方式进行手背静脉的穿刺。结果该方法明显提高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结论根据不同血管情况选择松、握、半握拳的方法,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  相似文献   

12.
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壁薄、弹性差及多次穿刺易造成静脉穿刺失败,为了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总结几点成功的静脉穿刺方法: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状态,选择5.5号头皮针进行手背静脉穿刺,从而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根据老年患者手背静脉血管的特点、位置及病情选择不同的穿刺方法;妥善固定与正确拔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锁骨下静脉穿刺与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与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不同特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将228例病人按穿刺部位分为A组(锁骨下静脉穿刺110例)和B组(股静脉穿刺118例),观察不同组间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采取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间穿刺成功率接近,A组成功107例,B组成功112例,股静脉穿刺组并发症略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组损伤小且病人耐受性强.结论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均可用于危重病人的救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应对策略。方法以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43例为观察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3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37%,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6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1.63%;对照组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静脉穿刺置管手术简便、风险低、成功率高,做好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导管的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检诊手段。股静脉穿刺采血在满足检验需血量、减少血细胞的破坏方面优于外周静脉采血,安全性高于后囟穿刺采血,所以为新生儿科常用。由于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有一定难度,为提高其成功率,我们对股静脉穿刺技巧进行了对比性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罗艳姣  覃美兰 《内科》2008,3(2):299-300
中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而指背静脉相对显露。对于长期反复住院的中老年患者,在其上肢其他部位浅静脉穿刺困难,难以建立静脉通道时,选用指背静脉穿刺可拓宽穿刺部位,提高穿刺成功率,便于在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道,有利于急救时用药治疗和输液的顺利进行。现将我科指背静脉穿刺成功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文中通过对静脉穿刺进针与拔针的研究、对比,提高一针见血的成功率,减轻静脉穿刺及拔针时疼痛,避免对血管损伤,使输液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为活动课题,分析647例小儿静脉穿刺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穿刺技术不成熟、血管选择不正确。针对主要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包括观看他人操作、带教老师实地指导、提高主动操作意识、排班偏差、进行留置针穿刺知识培训考核五个方面。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85.13%,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怎么样才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呢?首先,我认为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护士,必须要增加自信心,以稳定患者恐惧心理,取得合作,这是成功穿刺的首要环节。其次,分几个关键的步骤:(1)选择一条合适的静脉:选择静脉非常重要,遵循从远心端至近心端开始选择静脉的原则,选择较粗直、易固定、弹性好的静脉,避开关节、瘢痕以及皮炎等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气泡移动法能否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60例输液患者,血管条件差,穿刺不易回血者,采取自身对照。对照组:常规行静脉穿刺,是否穿刺成功参照回血及输液者手感。实验组:常规排气,排气后用手指轻弹输液器乳头处过滤器,会出现小气泡,再将小气泡排至头皮针细管近针头处,气泡大小长约2~3mm,按常规行静脉输液,是否穿刺成功参照气泡是否回移动及输液者手感。结果气泡移动法穿刺气泡移动例数比对照组回血例数明显增多(P〈0.01),气泡移动法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穿刺法(P〈0.01)。结论静脉输液时采用气泡移动法有利于判断穿刺是否进入血管,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