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基于PXI总线的运动机构控制系统,由位置控制板、接口电路、驱动单元、电机和执行机构等部分构成.外挂控制主机(IPC)通过MXI-3多系统扩展接口与PXI总线系统连接.其运动控制卡由DSP、4路D/A转换器、FPGA等组成.DSP完成位置和速度控制的PID调节.FPGA实现模块接口的逻辑功能.系统软件流程通过设定控制对象和运行给定值,及收集、发送运行状态信息完成其控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PXI总线的多串口卡,通过PXI9030接口控制芯片和2片ST16C554,实现PXI总线测控系统与8个串口外设的互连.其硬件由PXI总线接口、CPLD及多串口ST16C554电路组成.软件驱动程序通过动态链接库形式实现.硬件驱动程序完成设备和ST16C554的初始化、对端口的读写操作、串口中断的设置和响应等.  相似文献   

3.
薛凌燕  李正军 《兵工自动化》2007,26(1):62-62,78
基于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在基本组成基础上,扩充了专用功能站、生产管理和信息处理的信息网络、实现现场仪表和执行机构数字化的现场总线网络.控制站直接进行现场I/O数据采样、信息交互、控制运算及逻辑控制,完成整个工业过程中的实时控制,并实现各种I/O接口.现场总线系统采用CAN总线,改变系统现场信号线的接线方式,使DCS在现场检测和控制执行方面被数字化.  相似文献   

4.
一种自主水下航行器分布式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CAN总线的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分布式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分层递阶体系结构,包括由综合显控台构成的任务层,由管理记录中心构成的协调层,以及由导航控制中心和底层执行机构控制节点构成的控制层。同时,将实时控制与非实时任务管理分离,由不同的功能节点实现,便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航行试验中,分布式控制系统运行情况良好,AUV完整、正确地执行了航行任务,这充分说明该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并联电阻测试导弹通路的方法,应用PXI总线、虚拟仪器技术和软件查询技术搭建了测试系统。实践证明,该测试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该型导弹多通路的自动测试。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设计了一种嵌入式多总线通讯接口系统,实现了千兆以太网与1553B总线和CAN总线间的数据信息交互。DSP通过上层应用程序实现千兆以太网和1553B总线、CAN总线间的数据转换和处理。在FPGA内完成对1553B总线和CAN总线的逻辑控制和时序转换。对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硬件构成、各模块功能的实现以及软件流程进行了设计和分析。在调试和试验过程中证实该系统通讯实时性强,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的反坦克导弹制导控制系统性能动态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点阵目标代替单一的目标灯来模拟导弹运动轨迹的方法.应用PXI总线和虚拟仪器技术搭建了测试系统.实践表明,该测试系统能够快速、自动完成对该型导弹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测试.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基于PXI总线和LabWindows/CVI软件平台的战术导弹测控系统的研制方案,结合信号特性对系统的组成和总体技术结构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软硬件设计方法及系统容错设计.从导弹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和动态性能评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动态测控思想.使用证明,该系统工作可靠,出色地完成了对导弹装备的测试与故障诊断任务.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基于PXI总线和LabWindows/CVI软件平台的反坦克导弹测控平台的研制方案,结合信号特性对平台的组成和总体技术结构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软硬件设计方法及系统容错设计.从导弹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和动态性能评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动态测控思想.使用证明,该平台工作可靠,出色地完成了对反坦克导弹装备的测试与故障诊断任务.  相似文献   

10.
针对飞航导弹高度通道测试技术多以定高特征点性能检测为主,无法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全面考核的现状,从无线电高度表的测试技术出发,介绍了其测高工作原理,分析了现行测试方法的不足,提出了过程测试方法;通过对现有自动化检测系统进行功能扩展,研制了基于PXI总线的导弹高度通道动态测试系统,实现了无线电高度表的过程测试,并在导弹全弹道仿真中得到了应用,为飞航导弹其它控制环节的动态检测技术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DSP技术的导弹自适应控制系统样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设计了一个性能和结构更优的导弹自适应控制系统样机.利用DSP实现了多路数据实时采集以及采样周期内复杂自适应控制算法的解算.半实物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系统满足采样时间及运算精度的要求,特别是模块化软件设计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使该系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与灵活的移植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应用信息装定和精确炸点控制技术的引信,在弹药发射时通过信息非接触同步传输技术,实现引信和火控系统之间信息的动态同步传输。通过GPS接受机将弹药飞行实时信息传递给炸点控制模块,在预定的炸点发出起爆命令,并对信息非接触传输电路、GPS接受机、炸点控制模块、起爆电路以及系统的软件设计分别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火控光电仪伺服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宽调速直流力矩电机为执行元件,光电平台为负载的火控仪伺服系统由供电、主电路、系统调节、伺服机构、智能控制器等模块组成.系统以智能功率模块(IPM)构成主电路,以TM320F240为控制核心组成高精度火控仪伺服系统.其控制系统包括电流环、速度环、系统捕获、目标跟踪等技术.实验表明该研制达到了预期目标,具有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CAN总线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ISA是经典的工业控制总线,为实现两种总线间的通信,设计了一种ISA总线向CAN总线转换的接口电路。阐述其实现原理,提出完成时序匹配和转换需满足的条件,对CPLD内部逻辑进行分析,并给出ISA时序分析框架图。结果表明,该方法运行稳定、可靠,在实际应用中可下挂30个CAN节点,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系统的实用性考虑,介绍了一种应用在红外导引头上的实时红外图像处理系统。该系统以Analog Devices公司的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TS-101为核心,结合ALTERA公司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EPM7128进行逻辑控制,完成对采集的红外图像进行实时处理。重点介绍了该实时红外图像处理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6.
无线电遥控遥测系统是无人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无人机测控系统采用的FC-201/B无线数传电台收发一体机,详细论述了测控系统硬件接口电路和软件设计实现,结合高性能工控机和EL显示屏,实现对无人机的实时可视化监控,达到了设计要求,且成功应用于某小型无人机.  相似文献   

17.
为实时修正制导炸弹弹道轨迹从而精确命中目标,设计一种简易制导炸弹舵机控制系统.该系统硬件部分以dsPIC33EP512MC806为控制核心、以PWM信号驱动用H桥芯片BTS7970B控制直流电机、以外扩A/D采集芯片TLC2374采集经电位器测量的舵面位置反馈信号;软件采用C语言实现5个模块之间的通信.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简化了电路设计的难度,提高了可靠性,满足了制导炸弹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实时测量与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时测量与控制系统应具有参数自动装定、实时检测、自动调控、多电源输出、故障提示和数据处理等功能.系统采用直接控制级(前沿机)和过程管理级(中心控制机)二级控制结构.前沿机以测控模块为控制中心,接受中心控制机或键盘显示模块的指令,通过单片机8031及相关控制电路完成自动控制检测信号产生、数据采集,通过切换、转接模块完成检测回路切换等工作,并通过RS-422异步串行口实现通讯.其硬件设计包括数据采集控制、键盘显示电路等.中心控制机软件采用Quick BASIC语言编写,包括发送命令代码和数据接收处理等7个功能模块.直接控制机软件采用MC-51汇编语言编写,由测控、自检、键盘显示3个程序模块组成.  相似文献   

19.
义齿三维模型建立是基于逆向工程的牙科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三维数据获取的精度是后期设计制作的关键;针对获取高精度义齿三维数据,探讨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和时间相位投影的义齿模型三维测量系统,采用投影负指数序列的多频外差相位光栅,辅助获取高精度三维点云数据;拼接过程中再将三维数据反投影,结合多视几何约束下物点唯一性原理实现对重叠点云自动删除;真实实验证明:该系统可以获得义齿三维模型的高精度点云数据,测量标准偏差为0.03 mm。  相似文献   

20.
结合自己的工程实践,介绍了一种基于浮点DSP和FPGA EP1K100结合的光纤陀螺仪(IFOG)组合导航系统。应用TI公司的TMS320C6713 DSP器件为系统的核心,利用FPGA实现系统所需要的逻辑电路功能,并对系统硬件平台的方案设计和软件设计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满足了组合惯性制导在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并且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特点,克服了传统的X86系统可靠性差、复杂、功耗大等缺点。基于浮点DSPTMS320C6713和FPGA结合的组合导航系统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