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空气炸锅处理对慈姑淀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慈姑淀粉为研究对象,考察空气炸锅的热循环方式(160℃处理10 min)对不同目数慈姑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经空气炸锅处理后淀粉性质有所改变,不同粒度的淀粉经处理后表现的性质也有差异。不同目数的慈姑淀粉在空气炸锅处理的作用下,黏度均与原淀粉明显不同,透光率显著增高且透明度增加不同,淀粉透明度随淀粉目数的增高而降低;同时,糊化特性如冻融稳定性也显著降低,溶解度和膨润度有所上升。改性后的慈姑淀粉颗粒外表破碎、有皱缩、形状变化增多,特征衍射峰变化明显。结论:空气炸锅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慈姑淀粉的颗粒形状,改变了淀粉自身的性质,较其他改性方式更简单。  相似文献   

2.
采用快速黏度分析法、离心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动态流变仪分析法等,研究了干热与湿热处理对3种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糊化性质、膨润性质、热力学性质、流变性质的影响,为淀粉的物理改性研究和加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干热处理使淀粉更易糊化,表现为3种玉米淀粉糊化温度降低,溶解度、膨胀度增加。湿热处理加大糊化难度,使3种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升高,膨胀度降低。热处理使玉米淀粉糊稠度、糊化焓值降低。蜡质玉米淀粉经热处理后,溶解度和老化率增加。流变性质测定结果表明,湿热处理不利于高直链玉米淀粉黏弹性凝胶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淀粉的物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马铃薯淀粉的组成、颗粒形貌、粒径大小及溶解度与膨润力、透明度、凝沉性、糊化方面的性质,并与绿豆、玉米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的蛋白质含量为0.27%, 直链淀粉含量为20.4%,颗粒为椭圆形,平均粒径为40 μm;马铃薯淀粉的溶解度与膨润力较高;马铃薯淀粉的透明度为66.8%,凝沉性高于豆类淀粉,峰值黏度为2 000 BU.  相似文献   

4.
自然发酵对豌豆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豌豆在35℃下分别自然发酵0、1、3、5 d,研究对豌豆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透明度、溶解度、膨润力、黏度特性和质构特性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的pH从7下降到4.2,直链淀粉含量增加,透明度降低。自然发酵后豌豆淀粉的溶解度和膨润力均降低,发酵5 d后,糊化温度从73.05℃升高到83.55℃,峰值黏度从178.42 RVU降低到120.8 RVU,淀粉凝胶硬度从920.34 g降低到104.01 g。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次氯酸钠在氧化慈姑淀粉中的应用。方法:在弱碱性环境下,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选取添加量分别为0%,1%,3%,5%,7%,9%(以有效氯占干基慈姑淀粉的质量分数计),与慈姑淀粉氧化反应4 h制成改性淀粉,随后测定其直链淀粉含量、冻融稳定性、溶解度和膨润力、凝沉稳定性、色差、透光率、电镜扫描、X-衍射及消化特性等。结果: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淀粉透明度、溶解性、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从55.59%上升到79.02%;在添加量为5%,7%,9%时,透光率达到90%以上;添加量为9%时,透光率高达97.13%。在80 ℃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溶解度从4.01%上升到32.59%,而膨润力降低,淀粉结晶度由43.99%降低到25.00%左右,淀粉表面逐渐粗糙,淀粉晶体结构遭到破坏。结论:次氯酸钠能明显改变慈姑淀粉的性质,且添加量不同性质改变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分别采用化学法和酶法进行玉米直链淀粉的制备,并对三种淀粉的溶解度与膨润力、颗粒形貌、糊化等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表明,化学法直链淀粉最终直链含量为87.085%,酶解淀粉表观直链淀粉含量为78.516%,在糊化过程中酶法淀粉需要的能量比化学法低,溶解度和膨润力较为适中,耗时短,原料损失较少,总体比较,酶法制备较为省时省力,适合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7.
初丽君  熊柳  孙庆杰 《食品科学》2011,32(15):130-134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冰醋酸为乙酰化剂,制备低取代度的乙酰化绿豆淀粉。对乙酰化绿豆淀粉的膨润力、溶解度、凝沉性、透明度、黏性、质构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经过乙酰化处理的绿豆淀粉透明度、膨润力、溶解度均比原淀粉有所增加,糊化温度降低,谷值黏度、末值黏度有所升高,而峰值黏度、衰减值则降低,绿豆淀粉乙酰化后凝胶特性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将配制的一定浓度的葛根淀粉乳退火处理不同的时间,得到不同退火时间样品。分析退火处理前后淀粉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膨润力、溶解度、颗粒形貌、冻融稳定性和结晶结构等理化特性。结果显示,退火处理使葛根淀粉膨润力和溶解度降低,但峰值黏度和糊化温度升高,退火处理提高了葛根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然而退火处理并没有改变葛根淀粉的颗粒形貌与结晶结构,仅是提高了葛根淀粉的相对结晶度。  相似文献   

9.
慈姑淀粉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慈姑淀粉性质,结果发现:慈姑淀粉粒多呈圆形,少数椭圆形,粒径范围为4~25μm,平均粒径10μm,X-射线衍射呈C型结晶图样。DSC法测得慈姑的起始糊化温度To=52.330℃,峰值温度TP=68.226℃,终止温度Tc=77.280℃。快速黏度测定仪测得慈姑淀粉的峰值黏度为2363.00mPa.s,最低黏度为1756.00mPa.s。55℃以下,慈姑淀粉的溶解度与膨润力低,糊化后溶解度与膨润力大大提高。与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莲藕淀粉相比,慈姑淀粉糊透明度较低,冻融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碱法工艺提取脚板薯淀粉,并对其组成、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持水性、溶解度、膨胀度、糊化和黏度特性等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脚板薯直链淀粉含量为27.05%,淀粉透明度、凝沉性、持水力、热稳定性较好,但冻融稳定性差,不易糊化,脚板薯淀粉的溶解力和膨润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1.
许鑫  韩春然  袁美娟  马永强 《食品科学》2010,31(17):173-176
对绿豆淀粉和芸豆淀粉的颗粒形态及大小、溶解度、膨润力、透光率、糊化特性、老化特性等理化性质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芸豆淀粉颗粒多呈椭圆形,粒径大小范围是17.89~28.80μm;绿豆淀粉颗粒呈现圆形或椭圆,形粒径大小范围是10.50~27.59μm;绿豆淀粉的膨润力、溶解度开始上升的温度较芸豆淀粉的早,并且芸豆淀粉的膨润力和溶解度在任意相同温度下都略小于绿豆淀粉;芸豆淀粉比绿豆淀粉的透明度先增加又随后降低,并且绿豆淀粉的透明度变化比较缓慢,而芸豆淀粉的透明度变化非常明显;绿豆淀粉比芸豆淀粉易于糊化;芸豆淀粉老化的速度高于绿豆淀粉。  相似文献   

12.
不同粉路中的小麦粉及其淀粉性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T下、3M下、1Sf小麦粉及其淀粉的性质,测定了其淀粉、蛋白质、灰分、水分以及直链淀粉的含量,并对淀粉的粒径分布、溶解度和膨润力以及淀粉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等特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小麦胚乳结构中,越接近麦心的部位,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越高,水分和蛋白质含量越低,灰分的差异不大;淀粉颗粒的大小顺序为3M下>1Sf>1T下,粒径呈正态分布;小麦淀粉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膨润力上升;小麦淀粉糊的透明度较高,冻融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以大米淀粉为原料,乙酸酐为酯化剂,制备了5种取代度分别为0.056、0.079、0.091、0.098和0.124的乙酰化淀粉。结果表明乙酰化大米淀粉的透明度随着取代度的增大而增加。大米淀粉经酯化后,凝沉性明显减弱,不易回生。乙酰化大米淀粉的溶解度和膨润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明显高于原大米淀粉;糊化温度显著降低,衰减值也降低。乙酰化大米淀粉凝胶的硬度比原淀粉明显降低,弹性和内聚性变化不大。通过乙酰化处理,大米淀粉的功能性质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以红薯淀粉为研究对象,分析普鲁兰酶酶解处理对红薯淀粉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普鲁兰酶酶解脱支处理后,红薯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增加了8.57%。对酶解前后淀粉的理化性质、微观颗粒形态、糊化和老化特性以及凝胶特性等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酶解后淀粉颗粒表面出现空穴,呈现出不规则的多边形,增加了反应位点;酶解后淀粉溶解度、膨润力降低,淀粉颗粒内部键结合力增强,透光率增加显著,凝沉性增强;酶解后淀粉糊化特性和凝胶特性发生变化,淀粉稳定性增强,高温下耐剪切力增强,硬度增大;淀粉热力学性质:起始糊化温度由63.70℃增加到71.75℃、峰值糊化温度由72.35℃增加到76.20℃、终止糊化温度和糊化焓都升高;还发现酶解后淀粉老化度有增加。粉丝品质会受到原料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酶解红薯淀粉在提升红薯粉丝品质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怀山药淀粉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怀山药为原料,采用石灰水浸泡工艺提取怀山药淀粉,对怀山药淀粉的颗粒形貌、偏光十字、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凝沉性、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怀山药淀粉的颗粒外形大都是圆形或者椭圆形,偏光十字比较明显;怀山药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比玉米淀粉高,比马铃薯淀粉低;怀山药淀粉糊的凝沉较快;怀山药淀粉的糊化温度为61~75℃,不易糊化;怀山药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为24.18%;淀粉乳浓度、温度、pH对怀山药淀粉的黏度都有影响,怀山药淀粉抗碱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通过60Co-γ射线及微波双重辐照制备辐射变性淀粉,测试辐射变性淀粉的糊化温度及溶解度.同玉米原淀粉和H2O2氧化淀粉相比,γ辐射、微波改性亦能提高淀粉的糊化温度和溶解度,降低淀粉黏度;采用丁醇沉降法分别测定其直链、支链淀粉含量,得出辐射变性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高达58.9%,相比玉米原淀粉,辐射变性淀粉的支链淀粉的降解...  相似文献   

17.
酸水解-湿热处理对豌豆淀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豌豆淀粉为原料,利用不同pH值和水分含量的酸水解结合湿热处理对其进行复合改性。结果表明,复合改性后豌豆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升高,溶胀度和溶解度降低。经酸解结合湿热处理改性后淀粉的峰值黏度(PKV),谷值黏度(TV)、终值黏度(FNV),衰减值(BD)和回生值(SB)都降低但是糊化温度(PT)升高。糊化温度在水分含量为30%,pH4时达到最高值86.75℃,比原淀粉高13.45℃。复合改性豌豆淀粉的凝胶硬度,黏度,内聚力都比原淀粉低。水分含量为30%,pH3改性后的豌豆淀粉凝胶硬度降低了426.33g。豌豆淀粉改性后的特性可使其制作的粉丝耐蒸煮,不易糊汤,质构柔滑。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小麦淀粉为原料,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对小麦淀粉进行机械损伤,通过对不同球磨处理时间下小麦淀粉的损伤淀粉含量、沉降体积、析水率、透明度以及溶解度和膨润力等指标的测定,得出: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小麦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析水率和损伤淀粉含量均显著增加,淀粉糊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凝胶的硬度、脆度、黏附性、弹性和咀嚼性也随球磨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利用球磨处理对绿豆淀粉进行机械损伤,研究球磨对绿豆淀粉糊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绿豆淀粉中损伤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且透明度、溶解度和膨润力呈现上升趋势;糊化特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和糊化温度都随着球磨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球磨对淀粉的凝胶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硬度和脆度均与球磨处理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微波辐射对木薯淀粉性质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微波辐射前后木薯淀粉物化性质变化,采用微波对30%水分含量木薯淀粉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增强对应X–射线衍射峰强度,降低膨胀度、溶解度和冻融稳定性;木薯淀粉经处理后糊化起始温度升高、粘度降低,但其粘度曲线不改变。以上数据表明,在淀粉颗粒内无定形区和结晶区直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发生交互作用,微波处理使淀粉分子发生一定程度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