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思苑 《现代医院》2007,7(Z1):120-121
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就是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为目的开展的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有安全感、生理、爱和归属感等各种不同的需要.要满足这些需要,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由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甚至还会达到相反的结果.为了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我们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儿科患儿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比较心理护理实施前后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结果本次研究中,心理护理实施之后,患儿家长对临床医师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心理护理实施前,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消除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及不信任感,并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也就是说,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身心等各方面需要为目的的护理.在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由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和目的,甚至还会达到相反的结果.为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抽动障碍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状态、影响因素,以期为抽动障碍患儿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72例抽动障碍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和其家长心理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别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调查患儿心理行为状况,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家长的心理卫生状况,并搜集患儿及家庭基本信息进行分析,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抽动障碍患儿及家长心理状态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患儿的焦虑情绪与家长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知有关。结论抽动障碍患儿及其家长存在较多心理行为问题,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予积极的心理干预可能有重要裨益。  相似文献   

5.
李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4866-4867
[目的]探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儿科200例儿童住院患者主要心理状态及相关对策,减轻患儿的不良心理,提高儿科治疗依从性.[方法]分析儿童住院患者主要心理状态,提出相关对策.[结果]恐惧、焦虑、抑郁为儿童住院患者最主要的心理状态. [结论]实施相关对策能减轻患儿的不良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儿科治疗依从性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了儿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问题,并根据其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护理策略,认为儿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实际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科患者有着直接的影响,做好心理护理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前提。对于小儿科的护士,应该更深入地了解患儿及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认真及时地做好和家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生活质量及家长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4例轻中度脑瘫患儿及其家长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5例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综合功能、生活质量及家长情绪状态。结果:研究组综合功能较之对照组均更优秀,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情绪状态较之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轻中度脑瘫儿童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综合功能及生活质量,并改善家长心理状态,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护理观的建立,患病儿童的康复越来越依赖于精湛医术和温馨护理的有效结合。针对患病儿童的特殊心理需求,我院儿童输液区开展了以患儿为中心的温馨护理活动,提高了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总结温馨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5,(6):97-99
目的探讨基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确诊为单纯性肥胖症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包括营养、运动、健康教育,试验组除常规护理外,采用基于儿童的气质类型和心理行为特征的心理护理干预。进行随访1年,比较两组儿童体重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经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86%。试验组患儿经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改善明显,干预总有效率达9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中重度肥胖患儿的心理干预效果最为明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护理干预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儿童肥胖症状态,辅以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改善肥胖儿童心理状态,对体重和肥胖度降低具有更为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睡眠呼吸监测中儿童的心理反应进行了探讨,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本院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心理护理,50例患儿中有23例主动和医护人员配合,从护理之前的16%达到了46%。结论儿童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对监测还不了解,在进入医院陌生的环境对医护人员会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在监测过程中不主动配合。在医护人员和家长的安慰、鼓励等心理护理治疗下,效果显著,说明了心理护理在儿童睡眠呼吸监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儿童糖尿病护理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8例儿童糖尿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作用.结果 38例患儿经过护士的心理护理,均取得了有效沟通和充分配合,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心理护理对儿童糖尿病护理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促进其早日达标出院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化疗期间肿瘤患儿家长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护理。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48例新患肿瘤患儿的家长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 45例患儿家长理性地接受了孩子身患肿瘤疾病的现实,心理状态保持较好,并积极配合治疗,效果不明显3例,放弃治疗,有效率93.75%。结论在进行正规的化疗治疗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能使患儿家长情绪得到改善,减少或者消除其焦虑、恐惧以及悲观失望等负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疗效良好,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儿童在住院期间表现出的几种心理问题及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护理人员在治疗的同时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患儿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后患儿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住院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科学的护理能使肾病综合征患儿克服恐惧、悲观、自卑等心理问题,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同时了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和饮食等方面知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抗病毒治疗患儿家长的焦虑状况以及引起焦虑原因的调查分析,了解患儿家长的情绪状态,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由患儿家长匿名自由填写问卷法,问卷由调查者按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略加修改而成。[结果]绝大多数患儿家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所占比例最高的是中重度焦虑,占57.50%;担心治疗效果是引起焦虑最重要的原因,占87.50%。[结论]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对家长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焦虑,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治疗依从性,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周红英 《工企医刊》2008,21(4):62-63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高热惊厥患儿起病急,病情重,易反复发作,给患儿和家长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我科对高热惊厥患儿及家属实施了有针对性、阶段性、持续性的人性化护理,帮助患儿和家长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抢救和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樊丽群 《现代医院》2011,11(1):102-103
目的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儿化疗能够顺利完成,同时预防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方法根据化疗方案及对症支持治疗,严格执行临床护理,由护士主动对患儿及其家长作专科疾病健康知识宣教及解释工作,根据患儿的不良心理状态作适当的心理辅导。结果取得患儿及家长的积极配合,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患儿化疗期间,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及预防感染等护理治疗操作,使化疗达到最好的疗效,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麻醉手术对儿童患者的心理影响,以及给予心理护理后所产生的效果,现将我院收治的112例患儿术前、术中的心理状态分析结果和我们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12名儿童手术患者中,年龄3~7岁的51名,8~14岁的61名;男性65名,女性5...  相似文献   

18.
张敬维 《工企医刊》2002,15(6):95-95
根据不同患儿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整体的观察病情,做好儿童斜视手术的一般护理和心理护理,使其达到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儿及家长进行儿童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以增加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和个体化相结合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并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用自制的儿童糖尿病知识调查表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系统的儿童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后,患儿家长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在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明显高于入院时。结论;对糖尿病患儿及家长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糖尿病患儿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依赖于家长的积极配合,患儿家长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是患儿长期治疗效果的可靠家庭保证。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可谓是导致儿童残障的重要疾病,其患儿的长在养育患儿的过程中,需要承担比正常孩子家长更多的苦难与痛苦。因脑瘫患儿的家长大多知识匮乏,长期承受着经济压力、角色功能限制、照顾负担、社会歧视等众多应激因素,所以他们非常容易患有较为严重的精神上或心理上的问题,这也会随之影响到脑瘫患儿康复的效果以及积极性。所以,根据脑瘫患儿家长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分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事情。本文便基于此点,进行了探讨研究,希望能够降低脑瘫患儿家长的心里不良反应,从而提高其健康水平,并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护理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