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剖腹产技术在标准化实验动物扩大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剖腹产技术在标准化实验动物扩大生产中的应用陈系古,黄冰,邱国光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剖腹产技术分子宫切开术和子宫摘取术两种。子宫切开术主要应用于人、大动物和珍贵动物:而子宫摘取术则广泛应用于实验动物研究中,尤其在标准化实验动物的扩大生产中起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实验动物的生物净化方法主要有药物净化和剖腹产净化两种,一般要得到较高级别的实验动物主要是通过剖腹产净化的方法达到,目前国内多采用手术隔离器进行剖腹产手术,笔者利用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的悉生工程设备,以澳大利亚引进的无菌NIH小鼠和SD大鼠作为代乳鼠,分别对来自美国的清洁级NIH小鼠和来自澳大利亚的清洁级SD大鼠首次进行了在超净工作中做剖腹产手术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小鼠剖腹产净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理学院现用实验小鼠妊娠期、小鼠剖腹产的适宜时间、技术方法和仔鼠的代乳方法,为实现小鼠的净化作技术准备.方法:通过对小鼠饲养繁殖,摸清小鼠的平均妊娠期,确定剖腹产时间,在此基础上采用剖腹产手术对小鼠进行子宫摘除取胎,取出仔鼠进行代乳,观察代乳情况及代乳仔鼠成活率.结果:大理学院现用实验小鼠平均妊娠期为18.5d,在三次小鼠剖腹产实验中,第一次实验仔鼠代乳成活率为0,第二次实验仔鼠代乳成活率达100%,第三次实验仔鼠代乳成活率仍为100%.结论:小鼠剖腹产手术成功率为100%,已摸索出小鼠剖腹产净化方法的配套技术,包括剖腹产手术的适宜时间、技术方法以及代乳母鼠的选择和代乳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利用剖腹产的方法对基因工程 Rag2 敲除大鼠进行净化。方法 分别对见栓第 20 天和第 22 天的孕鼠 进行剖腹产手术,剖得仔鼠于 6—8 日龄时进行剪尾作 PCR 基因型鉴定,6—8 周龄进行微生物检测和基因型鉴定。 结果 大鼠剖腹产于见栓第 22 天进行,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平均离乳率 84. 48% ; 净化后经检测,微生物等级符 合 SPF 级标准; 经基因型鉴定,可获得纯合子大鼠。结论 Rag2 敲除大鼠通过剖腹产净化可获得 SPF 级纯合子后 代,证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普通级实验家兔进行剖腹净化建立SPF家兔种群,提高实验用兔的质量,满足科研、生产及检定工作需要。方法采用剖腹摘取子宫术,在无菌隔离器内以人工哺乳方法将仔兔培育成无菌兔,再将双岐杆菌等肠道正常菌接种到无菌兔体内,使其成为SPF兔;对SPF环境中植入肠道正常菌兔和未植菌兔离乳后生长性能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人工培育出的SPF兔,经微生物和寄生虫检测,符合国家SPF兔标准;植入肠道正常菌群兔体重与未植入肠道正常菌兔生长体重相比极显著增加。结论通过剖腹摘取子宫术,人工哺乳仔兔和植入肠道正常菌群的方法建立了SPF实验用兔种群。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新建实验动物大楼及标准化SPF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是河南省实验动物的重点建设项目。投资 6 0 0万元。作者作为该设施建设的主要参与者 ,对标准化SPF设施的建立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并付诸于实践 ,使建成的设施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 ,取得了河南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颁发的SPF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合格证  相似文献   

7.
郑子修  钟金颜 《江西科学》1991,9(2):122-128
实验动物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论述了实验动物标准化与生命科学(或生物医学)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动物标准化的生物学背景,包括遗传学上的背景和微生物学上的背景两个方面.实验动物从遗传学上可区分为近交系动物(也叫纯系动物)、突变种纯系动物、系统杂交动物、封闭群杂种动物和纯杂种动物5种不同的类型;从微生物学控制上可区分为无菌动物、悉生动物(或已知菌动物)、无特殊病源体动物和常规动物4大类.这些标准的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如实验肿瘤学、分子遗传学、免疫生物学、实验药理学以及生物工程学和毒理学等研究上,都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KM小鼠剖腹产手术中动物福利保障方案。方法通过在KM小鼠剖腹产手术中采用A、B两组不同动物福利保障方案,观察其对剖产仔鼠只数、10 d存活率、离乳体质量和离乳率的影响。结果 B组较A组仔鼠体质量增大,10 d存活率和离乳率显著提高。结论剖腹产手术中的动物福利保障,可提高仔鼠体质量增长速度、仔鼠存活率和离乳率。  相似文献   

9.
第三军医大学SPF级实验动物设施 ,位于我校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大楼的四、五层 ,四层为动物实验室 ,建筑面积为 4 4 6m2 ,其中净化面积为 2 78m2 ;五层为SPF级实验动物饲养室 ,建筑面积为 4 4 6m2 ,其中净化面积为 2 78m2 。四、五层有两套独立的送风系统 ,各层机房面积为 31m2 。设计的原则是要达到SPF级实验动物饲养、动物实验设施所要求的标准条件。本中心SPF级实验动物设施与环境经实验动物管理部门检测 ,顺利通过验收 ,其各项技术参数均达到SPF级实验动物设施标准要求 ,实现了节能、节资、便于管理的目的。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我校SPF级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关键设备、节能空调、通风系统的选用及经验体会 ,以供各位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担任实验动物工作的兽医的职责是预防疾病的爆发并制止其传播。虽然有时也要治疗,但是在实验动物医学中,主要应着重通过选择动物来源、环境控制和免疫调节来预防和控制疾病。 (一) 动物来源在研究机构生产实验动物群,可为控制传染病提供最适条件(假定这个机构设计完善,人员配备适当而且和研究动物群分开)。除生产啮齿类小动物外,研究所和大学还要饲育实验用犬、猫、灵长目动物、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与实验动物近交系和封闭群(本文均指来源于非近交系实验动物群)保种有关的遗传理论,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重点提出封闭群动物的保种方法,同时,对保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这方面在国内文献中未见系统报道。  相似文献   

12.
SD大鼠的剖腹净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从日本引进的SD大鼠种群 ,本身携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符合我国SPF动物的等级要求 ,为使之符合我国三级动物的要求 ,通过剖腹产手术进行净化 ,并用SPFWistar大鼠为保姆代乳。成功剖腹孕鼠 35只 ,选取活仔 115只 (每只母鼠选仔 4— 6只 ) ,经过扩大繁殖 ,目前已为 180只生产母鼠 ,4 0只生产雄鼠的生产群。经过 4年共18次的微生物检测 ,不但去除了金黄色葡萄球菌 ,而且 ,各项微生物检测指标均符合我国SPF大鼠的等级标准。表明剖腹净化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2020年10月北京市实验动物抽检中存在的脾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并对病变出现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为后续实验动物送检及饲养管理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动物经安乐死后,取其脾,制成切片后进行HE染色,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病理学观察并作出诊断。结果 在抽检的360只啮齿类动物(包括170只小鼠、80只大鼠、100只豚鼠以及10只地鼠)中,来自不同机构的10只SPF级ICR小鼠和10只SPF级SD大鼠出现了白髓细胞减少、红髓髓外造血增加、巨噬细胞增加等病理变化。结论 抽检中所出现的脾病变可能与实验动物的年龄、实验动物长期接触某种毒性物质、自身免疫缺陷、感染或其他部位发生肿瘤相关。所以,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抽检时,应尽量避免送检幼龄或老龄动物,同时进一步完善饲养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动物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日本庆应大学新建SPF级实验动物设施情况的分析 ,并与国内 (重点以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 )SPF设施情况进行横向比较 ,一方面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和不同进行讨论 ;另一方面 ,以国际实验动物设施为参照 ,对国内实验动物设施的运行管理及经费的预测和评估做一个初步的资料准备。意义 找出中日实验动物领域中的差距 ,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方法 ,提高国内实验动物水平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动物实验设施动物饮水微生物控制状况。方法根据实验动物无菌动物生活环境国家 标准检测方法,对实验动物设施内的动物饮用水样品进行分离培养。扩增分离绿脓杆菌的16SrRNA,并进行测序, 绘制发育树。结果在27 个参与检测的单位中,未经过处理的饮水无菌生长率41% ; 经过处理的饮水无菌生长率 仅29% 。绿脓杆菌检出率30% ,主要为RHH13 和ZAQ22 两个菌株。结论本次检测的实验动物饮水在处理后的 效果普遍不甚理想,存在绿脓杆菌的污染,直接影响实验动物质量。  相似文献   

16.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建设和管理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级动物实验室,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建成后的SPF级动物实验室的各项条件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验收合格取得《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总结了我校SPF级实验动物屏障系统的运营管理经验,包括屏障系统设施环境的维护、屏障设施物料及物流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普通级实验家兔进行了剖腹净化,建立我国SPF家兔种子核心群,使普通级兔子升级换代,以满足科研、生产及检定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方法采用剖腹摘取子宫术,在无菌隔离器内以吮吸法人工哺乳仔兔,离乳后将正常菌群植入仔兔体内,并转入SPF屏障设施内饲养、繁殖.结果建立了具有100只种兔的SPF兔子核心群,兔群生长发育正常.经多次微生物检测,符合SPF标准.SPF兔群将作为建立SPF实验用兔生产群的核心种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SPF级实验动物中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现状和规律,为防止绿脓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国家标准,对SPF级小鼠、大鼠、豚鼠和兔进行检测。结果在2008~2011年中检测的SPF级动物中,PA感染的阳性率为8.9%(267/2988);不同动物感染率无显著差异;不同时间(不同年份和不同季度)PA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其中,免疫缺陷动物的PA阳性检出率为32.5%明显高于免疫功能正常动物的7.6%;PA检出率随着送检单位和动物数量的增加逐年升高;不同动物群体间感染率相当,且保持稳定。结论北京地区SPF级实验动物中PA检出率较高,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9.
结合本中心SPF级实验动物设施改造的经验,探讨了SPF级实验动物设施改造过程中如何通过设计与实施,获得温湿度、换气次数、压力梯度、空气洁净度以及风速等环境指标达标的、布局合理的实验动物设施,从而确保设施的质量,实现SPF级动物设施改造过程中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科研对高品质实硷动物的要求,改建了原有的普通动物室,总投资约20多万元人民币,建成了约100平方米的SPF级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室。经专家论证和实验测试证明,整个改建工程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布局合理,流向科学,维持费用低,为小型SPF实验动物室的改造提供了:投资少、上马快、耗能低、见效好的符合国情的馍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