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腔镜中转开放手术是手术医师制定手术方案、与病人和家属沟通时不可忽视的话题。从保障病人安全及获益等因素出发,恰当且及时地选择腹腔镜中转开放手术,可以降低潜在的临床并发症和不良肿瘤学结局的风险。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当存在肿瘤分期较晚、肿瘤巨大难以行腹腔镜切除等肿瘤学因素;解剖变异、肿瘤位置、肥胖、腹腔粘连等客观因素;术者技术不熟练、解剖不清晰等主观因素;以及出现术中难以控制的出血、副损伤、皮下气肿、二氧化碳潴留、气体栓塞、重建困难等情况,术者应立即施行中转开放手术。所有术式和技术的应用首先应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并以病人的利益为中心。当病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或术者认为腹腔镜操作的风险大于开腹操作时,应果断行中转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收治的行感染清创手术的124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直接行开放清创术,106例行腹腔镜探查。结果 106例行腹腔镜探查的病人中43例病人腹股沟区存在组织粘连并在腹腔镜下完成粘连分离;8例病人在腹腔镜下完成清创操作,98例病人腹腔镜探查后联合开放清创术。所有病例手术时间为(67.6±34.9)min。术后3例病人切口愈合不良,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1年,22例病人再次感染入院治疗,4例病人腹股沟疝复发再次入院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无病人出现术后慢性疼痛等其他并发症。 结论 对于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感染的病人,腹腔镜技术安全有效,能够减少病人手术创伤和痛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疝囊镜技术在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疝专业组收治的61例造口旁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腹腔镜疝修补术37例(腹腔镜组),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放手术24例(中转组)。两组中共有16例术中应用疝囊镜技术。比较不同手术病人术后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疝囊镜技术对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中转开放手术的影响。结果58例行腹腔内补片疝修补术,包括Sugarbaker手术52例,Keyhole手术5例,Sandwich手术1例;3例缝合修补术。腹腔镜组共37例,含应用疝囊镜技术避免中转开放的10例;中转组共24例,包括应用疝囊镜技术后仍中转开放手术的6例,中转手术中造口重建占比为66.7%。应用疝囊镜技术使腹腔镜手术成功率由44.3%增高至60.7%。腹腔镜组和中转组相比,病程、缺损面积、血红蛋白、白蛋白、合并症(糖尿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手术时间[(136.3±32.5)min vs.(205.6±62.8)min]、术后住院时间[7.0(6.0,10.0)d vs. 10.5(7.3,...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中超声刀法和钳夹法离断肝实质以及开放手术对比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刀离断肝实质对于控制出血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同一手术小组因肝脏肿瘤接受肝脏切除手术的263例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开放手术中超声刀法和钳夹法离断肝实质的两组病人,以及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刀离断肝实质的两组病人,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比较,病人基本的临床病理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开放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腹腔镜超声刀组[(285±76)ml比(207±53)ml,P=0.02]。虽然总体比较开放超声刀组和开放钳夹法组两组之间的术中出血量没有明显差别[(285±76)ml比(251±58)ml,P=0.27],但是分层分析显示在肝硬化较重的S2~S4级病人中,开放超声刀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开放钳夹法组[(323±82)ml比(263±63)ml,P=0.03];在脂肪肝病人中,开放超声刀组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多于开放钳夹法组[(309±81)ml比(259±71)ml,P=0.04]。结论超声刀在腹腔镜下使用较开放手术更能体现其优势,开放手术中肝硬化和脂肪肝较重的病人不推荐使用超声刀。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结直肠手术。克罗恩病(CD)病人因其病情特点如肠腔狭窄、肠外瘘及内瘘、腹腔脓肿、营养不良、反复手术和免疫抑制药物应用等,行腹腔镜手术有其特殊之处。非穿透性回盲部CD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已得到临床研究证实,术后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日。某些复杂CD,包括瘘、脓肿或术后再发病例,采用腹腔镜实施肠管切除也可使病人获益,但需要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术前评价和合理的围手术期优化策略对于提高CD腹腔镜手术成功率和降低中转开放手术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手辅助腹腔镜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附14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波  戴丽华  朱光辉 《腹部外科》2004,17(6):343-344
目的 探讨手辅助腹腔镜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0 0 1年 5月~ 2 0 0 3年 4月间 14例腹部手术的治疗经验。结果  14例手术时间从 30min~ 2h ,手术失血量为 2 0~ 10 0ml,中转开放手术率为 0。病人术后痛苦小 ,恢复快。结论 运用手辅助腹腔镜技术能在手术步骤上综合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优势 ,达到微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后腹腔镜技术在上尿路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应用后腹腔镜技术与开放手术对部分上尿路疾病的治疗,总结和提高后腹腔镜技术水平,逐步扩大后腹腔镜技术的适应证,为进一步治疗下尿路疾病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组188例(A组),开放手术组139例(B组)资料,分别就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等进行比较,统计学t检验。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疗效无差异(P0.05),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后腹腔镜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均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部分长于开放组,部分短于开放组。结论:上尿路疾病应用后腹腔镜技术,不会干扰和污染腹腔脏器,具有出血少、损伤小、痛苦少、康复快等优点。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手术时间必将进一步缩短。在泌尿外科领域后腹腔镜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腹壁疝修补的目标是解除病人的症状和(或)治愈疝本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展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但是选择开放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治疗腹壁疝仍有争议。该指南旨在为外科医生开展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时,在病人的选择、手术技术以及术后处理方面提供帮助。1方法用疝、腹壁、外科、腔镜、英语、人类等主题词,在Medline上进行文献检索。所有的文献由美国胃肠道内镜外科医师协会(Society of American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放胆肠内引流重建术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安全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吻合口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39例)和开放手术(开放组,211例)。通过术前基线资料及术中是否行输入袢重建按照最邻近匹配法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卡钳值设置为0.01),评分匹配后分组为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组,31例)和开放手术组(开放组,31例),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炎性指标(第1天及第5天C-反应蛋白、术后第1天降钙素原),术后并发症(出血、胆漏、切口感染、结石残留)]及出院后随访近期并发症(反流性胆管炎、吻合口再狭窄等)等相关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放组病人在手术时间[(332.58±118.77)min vs.(279.03±97.22)min,P=0.057]、术后住院时间[(12.00±5.16)d vs.(14.84±9.32)d,P=0.143]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组较开放组术中失血量较少[(107.10±101...  相似文献   

10.
微创手术的发展为胰腺外科手术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然而其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胰瘘的发生仍严重影响病人的术后恢复。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系统为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发生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根据现有经验,机器人手术并不能明显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但在微创化和精确化方面明显优于开放和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约为10%。大部分病人在肿瘤复发后出现较严重症状,影响病人生命质量和预后。尽管再次手术的难度较大,但其仍然是治疗直肠癌局部复发的主要方式。目前再次手术的主要方式有经腹前切除、联合盆腔脏器切除以及联合骶骨切除等,以开放手术为主。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国内外研究者尝试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的再手术治疗,近期疗效良好。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系统阐述腹腔镜技术运用于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的现状,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膜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的临床特点,总结应用腹膜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肾上腺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10月治疗46例肾上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20例行开放性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4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膜后腹腔镜组1例胸膜损伤,用合成夹妥善处理;开放组2例切口感染,经积极治疗后痊愈,余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腹膜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放手术。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肾上腺疾病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手术时间会短于开放组,并可成为治疗肾上腺疾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技术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安全性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已经成为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术方式。与传统的开放结直肠手术对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创伤更小,降低了术后的应激和炎症反应,使病人的免疫状态得到改善;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可获得更好的近期疗效和相当的远期疗效。近年来相继报道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安全性、有效性研究证据,NCCN指南中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指征也不断拓展。如今在完整系膜切除(CME)、全系膜切除(TME)原则的指导下,已发展出诸多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式。未来,在5G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在越来越多中国学者的多中心RCT研究结果揭晓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必将迎来空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的急诊手术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手术的87例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病人资料,分为腹腔镜组(12例)和开放组(75例),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选择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腹腔镜组12例均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开放组75例病人中,71例行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4例行传统疝修补术。随访时间11(10~14)个月。79例(90.8%)病人完成随访,1例病人死亡。开放组出现肠瘘1例,两组病人均未出现复发、慢性疼痛等并发症。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和5.3%(P=0.000),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和14.7%(P=0.000),术后1个月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为33.3%(4/12) 和40.3%(27/67)(P=0.012)、术后 3个月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为16.7%(2/12)和 31.3%(21/67)(P=0.024),住院时间分别为5(4~6)d和7(6~10)d(P=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病人诊断明确后均应行急诊手术,手术策略与手术方式的选择应遵循个体化治疗的理念,尽管腹腔镜手术具有探查腹腔的优势,但应综合评估后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放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襄阳市中心医院北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普外科收治的120例成人腹股沟疝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病人分为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腹腔镜组)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开放组),每组各60例。术后均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基本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开放组手术时间为(48.4±11.8)min,显著短于腹腔镜组的(72.3±14.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6.1±12.5)h、(6.4±1.5)d,显著长于腹腔镜组的(21.6±8.7)h、(2.9±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开放组住院费用为(4 729.4±281.7)元,显著低于腹腔镜组的(7 159.2±475.6)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6.67%、1.67%,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5.00%、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各有优势,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视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微型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生产出高清晰度的现代腹腔镜,首先应用于胆囊、阑尾等切除术,进而应用于部分食管手术。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较,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和病人恢复快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心肺不佳的病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电视辅助腹腔镜与胸腔镜相结合,其应用范围几乎含盖了食管疾病的各种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是腹腔镜胃肠手术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吻合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胃肠手术消化道重建方式不断完善更新,最终将形成有别于传统开放手术的技术体系.本文就目前腹腔镜胃肠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一总结.同时,结合笔者的经验,重点就腹腔镜胃癌术后反式抵钉座置入术、腹腔镜直肠癌术后超低位保肛技术、原位肛门重建技术逐一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og ear"内陷式吻合在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吻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8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直肠癌病人临床资料,均采用"dog ear"内陷式吻合技术,观察并分析术后疗效。结果 18例病人均成功实施腹腔镜下两端角内陷式吻合术,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手术时间150(120~180)min。术后无吻合口漏病例,1例病人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术中均未行预防性造口。术后3个月时随访病人平均排便次数(3.6±1.3)次/d。病人术后总体生活质量评价(GQL)为(92.8±12.1)分。结论腹腔镜"dog ear"内陷式吻合在直肠癌手术中安全可行,消除了因"dog ear"存在所造成的潜在吻合口漏风险。  相似文献   

19.
现今从技术层面来看,腹腔镜与机器人已可以完成几乎所有的开放肝胆胰手术,并且经多项前瞻性RCT研究认为: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肝切除术的术后恢复更好,但对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仍不明显,其学习曲线期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开放手术高。多部指南与共识建议:仅在高流量大型专科单位由经验丰富且已度过学习曲线的专科医生施行微创肝胆胰高难度手术,同时专业学会应强化技术监管和审批,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做好开放与微创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改善手术质量使病人获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与开放疝修补术的临床特点,探讨规范化LIHR日间手术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腹股沟疝日间手术1223例病人临床资料,其中行LIHR573例(腹腔镜组),行开放疝修补术650例(开放手术组)。结果腹腔镜组病人术后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开放手术组,术后下床时间短于开放组,术后2周及4周恢复非限制活动率高于开放手术组(P均<0.05),两组术后急性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19(6~36)个月,随访率98.6%。术后并发症为血清肿、伤口感染、慢性疼痛、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相较于开放手术,LIHR日间手术具有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是安全、可行的。全面流程设计与规范化运作是LIHR日间手术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