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黄海 《福建建材》2018,(8):15-16
结合对某刚架拱桥的现场试验检测结论,考虑车-桥耦合振动条件下,对该桥加固后的振动特性进行理论研究,并通过动载试验数据与有限元理论分析的结果,对该桥结构加固施工的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陈有雄 《福建建筑》2010,(2):85-87,99
以九天湖大桥工程为背景,提出了一等代群桩基础空间柔度的四柱空间刚架模型,推导了该空间刚架几何参数的计算公式。将"m法"计算的该桥群桩承台的柔度代入计算公式得到了等代刚架的几何参数。据此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该桥考虑群桩基础柔度的实体模型进行静动力分析,并进行了成桥静动载试验。理论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本桥具有良好的静动力性能,且本文采用的等代空间刚架能准确的反映群桩基础的柔度,计算模式合理。  相似文献   

3.
刚架拱桥是在双曲拱桥、桁架拱桥基础上结合斜腿刚构的特点发展而来的复合结构桥型,兼有拱与斜腿刚架的力学特性和优势.通过对一运营十多年既有刚架拱桥的结构损伤调查研究,同时开展静载试验研究,测定桥梁应力、变形等结构整体行为,评估该桥承载能力等实际工作状态,为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鹏  吴长林  张平 《山西建筑》2010,36(28):325-327
通过一座刚架拱桥的静动载试验,测试了桥梁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工作状态,测定了结构的强度、刚度及其动力特性,并将实际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从而判断了该桥整体结构的安全承载力和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索支承门式刚架模型静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设计并实施了一榀10m跨索支承实腹式门式刚架模型试验。通过对不加预应力的普通门式刚架以及两种不同预应力水平索支承刚架的静力试验,不仅验证了索支承门式刚架结构承载性能上的优越性,而且了解了在预应力施加过程中以及在荷载作用下索支承刚架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变化规律。试验还就索支承刚架的节点构造形式及预应力施加工艺进行了探讨。为探索这种结构的理论分析方法,本文还采用混合有限元法分析了试验模型,并通过试验与理论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对这种结构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邓平跃  陶纳川 《山西建筑》2010,36(16):331-332
结合张家浜斜腿刚构桥的特点,对该桥的设计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分析了其独特的结构受力特点,将结构分为三角刚架和挂孔两部分,重点对三角刚架的受力行为进行了探讨和计算分析,以期为施工图绘制和工程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境内的川西大桥为8×45m的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带来了严重的震害,该桥也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坏。本文结合该桥的震后维修加固设计施工全过程,详细介绍了该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遭遇地震作用后的主要震害现象、通过结构有限元分析结果对病害原因进行了分析,制定了震损后快速修复的加固设计方案以及相应的加固施工技术,可供同类结构桥梁的震后快速加固修复或病害加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某刚架拱桥在运营过程中发现存在严重病害,为确保行车安全,对该桥进行荷载试验,以评估其承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该桥承载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须进行限载并及时加固。  相似文献   

9.
周塘一桥建成于2001年,位于省道215线上,上部结构为4×40m刚架拱。近几年因超载、超限车辆过多,造成桥梁桥面铺装、微弯板、拱肋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害,该桥已处于限行状态。经当地政府决定,对周塘一桥进行加固改造,在保留原有下部结构的基础上,对上部结构进行拆除,将原上部结构刚架拱形式改造成预应力连续T梁形式。文章希望通过周塘一桥上部结构拆除施工的介绍,为以后类似大跨径刚架拱桥梁的拆除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刚架-拱组合系杆拱桥是一种组合结构,结构体系受力复杂,钢束次内力、温度应力和不均匀沉降等荷载效应均为设计主要控制因素,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大,计算中需要充分考虑基础的变形。该结构对基础形式及地基条件要求较高。利用M IDA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某刚架-拱组合系杆拱桥进行了静力分析,分析成果对同类桥梁的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是中小跨径常用的拱桥形式。然而,由于其结构、设计和施工上的缺陷,一些老的双曲拱桥运营到现在已经出现很多问题。现以一座旧桥的静力荷载试验为例,对其进行结构检算,评估该桥的承载能力,以此作为该类现有桥梁维护和加固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上海市外环线(西北段)各种类型桥梁伸缩缝的施工质量控制。分析桥梁结构与伸缩缝的相互关系,找出质量控制点,提出切合实际的工艺流程。立足预控和主动控制;管理上强调依法操作;操作上强化实时监控。全工程共有桥梁单位工程55个,伸缩缝300多道,经检定,合格率100%;经3年运营,伸缩缝始终保持良好,被评为上海市政道路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3.
钢筋混凝土拱桥的评估与加固前后性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桥梁将达到或接近其设计基准期,或因为各种原因发生结构性损伤需要维修、加固和改造。在维修加固前,均需对其进行合理的检测和评价,得出桥梁的实际状况和承载能力,分析病害、损伤的成因,从而提出有效的维修加固措施。以球溪河大桥为例,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拱桥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以及加固措施,并对该桥加固前后静力和动力性能作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加固后的主拱圈具有较大的刚度和强度;结构整体受力处于弹性状态,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验证了加固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武胜  张素梅 《钢结构》2009,24(11):1-6
轻钢龙骨结构体系作为一种节能、环保、施工效率高的结构形式,近年来在住宅建筑中运用日益广泛。但由于钢材的高导热性,钢龙骨处极易形成热桥,导致墙体内表面温度低,容易结露。在严寒地区应用这种结构墙体,热桥现象更为突出,同时还会对人体造成较强的冷辐射,使人体感觉不舒适。因此,深入研究轻钢龙骨复合墙体的节能设计方法,对于在严寒地区推广应用这种结构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详细介绍轻钢龙骨复合墙体的两种常用节能设计方法(外保温法和轻钢龙骨腹板开孔法)和两类外墙传热性能的分析方法(数值方法和物理试验研究法),最后介绍轻钢龙骨复合墙体传热性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润扬大桥悬索桥索塔结构动力特性实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润扬长江公路人桥是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索支承结构,索塔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结构组成部分,掌握其结构动力特性,可以完善理论分析模型,从而为全桥模型的建立和进一步建立润扬大桥结构安全健康监测系统提供最原始的指纹数据。本次测试是在严格符合各项操作规程的条件下,采用环境激励法完成的,在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获得了索塔结构动力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修正了理论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所得结果与测试结果比较,相当接近,误差极小,证实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并在实测结果和理论模型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索塔的有限元杆系模型,通过对其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进一步论证了理论实体模型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6.
斜塔斜拉桥是一种概念较新的桥梁结构形式,其独特之处在于倾斜的桥塔、轻盈的主梁、优美的外形,但是结构的不对称性导致其受力复杂、施工难度大。本文结合一有背索、跨径不对称、拉索不对称的斜拉桥的工程实例,通过对其静力力学模型分析,可知此类斜拉桥既要关注桥梁的整体平衡,也要关注主梁、主塔结构的局部平衡。通过对张拉索力和施工阶段分析的总结,可知刚性支撑连续梁法初估索力时只顾及了梁的受力,而忽略了塔的受力,要结合主梁、主塔的平衡条件对成桥索力进行调整才能得到合理的成桥状态。通过主塔、主梁的设计分析,得出桥梁的预应力布置、主梁截面形式、拉索的施工步序应依据施工阶段分析中主梁与主塔的受力情况最终确定。该桥目前已施工完毕,该桥的设计经验可以为同类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移动荷载作用下桥梁运动方程的基础上,采用Newmark法对拱脚不同开裂状态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拱脚开裂对桥结构的动态特征是有一定影响的,随着拱脚开裂程度的加大,桥面各控制截面的挠度振动频率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8.
上海沪青平高速公路施工期间,发生桥台横向位移和引道填土滑坡的情况。为避免位移进一步扩大,确保桥 梁结构安全和引道结构稳定,在经过多方案比选后,采用EPS材料进行填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虽然EPS这种轻型 高分子聚合材料因造价偏高而未能广泛使用,但用于特殊情况下的补救措施还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有维修及更换方便、旧桥加固不中断交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桥梁结构的新建及加固。阐述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高强度和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应用、预应力筋的材料性能改进及体外预应力结构设计理论的进展。事实证明,体外预应力桥梁结构已成为现代预应力桥梁结构技术的重大发展和新技术标志。  相似文献   

20.
李开煜  万明福  于春雷 《山西建筑》2009,35(11):283-284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新、旧桥上部结构在加宽改造设计中的有关方面加以分析,阐述了新、旧桥结构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以及设计要点,实践证明,在桥梁单侧加宽设计中利用桥面铺装对桥梁上部结构适当加固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