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强力霉素对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及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35只健康SD大鼠随机选取5只,为A组(正常组).余30只大鼠行右眼角膜碱烧伤,建立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平分为B组(实验对照组)和C组(实验干预组).分别于3d,7d,14d裂隙灯下观察各组CNV的生长情况,计算新生血管面积,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角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没有CNV生成,C组和B组相比CNV的生长明显受到了抑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A组VEGF微弱表达,B组和C组的表达明显高于A组,C组VEGF的表达低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力霉素可有效抑制角膜碱烧伤后CNV的生成及角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赵晶  彭清  高燕  王小刚  高昭  王平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3):17-18,20
目的通过点眼和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抑制兔角膜碱烧伤后的新生血管,探讨该药的这两种给药方式的疗效。方法普通白色家兔50只,取2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8只右眼碱烧伤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只:A组为碱烧伤对照组,B组为点眼组,用贝伐单抗(5mg/ml)点眼,3次/d,C组为结膜下注射组,用贝伐单抗(2.5mg/0.1ml)结膜下注射。在不同的时间点(第1、4、7、14d)测量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及免疫组化检测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B、C组的CNV相对于A组得到明显抑制,CNV的长度和面积及VEGF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和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两种用药方法对于抑制角膜新生血管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薏苡仁提取液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薏苡仁提取液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并比较滴眼和结膜下注射两种给药途径的效果。方法:选取80只Wistar大鼠,随机抽取5只用于空白对照,余下75只取左眼制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薏苡仁提取液滴眼组(B组)和薏苡仁提取液球结膜下注射组(C组),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角膜新生血管(CNV)生长情况并计算CNV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CNV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结果:薏苡仁提取液能明显抑制CNV生长,C组比B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薏苡仁提取液能有效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CNV的形成,其机制与降低CNV的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兔眼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关系。方法:56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及对照组。实验组用N aOH碱烧伤法诱导CNV模型,按碱烧伤后24h、3d、1周、2周、3周、4周,2月、6月处死兔取出角膜,进行CNV的形态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法评价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兔碱烧伤后1d开始出现CNV,2周达高峰;碱烧伤后1d出现VEGF表达,持续升高至碱烧伤后1周,随后表达水平开始下降。对照组中未出现CNV及VEGF不表达。结论:碱烧伤后兔眼VEGF的表达与CNV的形成有密切相关性,并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碱烧伤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探讨CNN形成的有关机制。方法采用碱烧伤建立兔CNV模型,伤后每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CNV生长情况并计算其面积,并于第3、7、10、14天各时段,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和VEGF蛋自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NV生长面积在伤后第3、7、10、14天逐渐增大,COX-2和VEGF的表达逐渐增加,主要分布于炎症细胞胞质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95,P〈0.05)。结论COX-2和VEGF参与炎症相关CNV形成,其机制可能与COX-2上调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7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碱烧伤0.02 mg EPA治疗组(A组, 24只)、碱烧伤0.03 mg EPA治疗组(B组, 24只)、碱烧伤对照组(C组, 24只)、正常组(D组, 6只), 除正常组外,均选用右眼制作碱烧伤模型.A、B、C组碱烧伤后立即分别球结膜下注射0.02 mg/0.04 ml EPA、0.03 mg/0.04 ml EPA、0.04 ml生理盐水.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水肿、新生血管情况.碱烧伤后1、4、7、14 d,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CD34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角膜VEGF的mRNA表达及Flk-1的蛋白表达.结果 碱烧伤7 d和14 d,角膜新生血管相对面积A组:(15.80±6 43)%、(11.06±2.14)%, B组:(16.10±7.41)%、(11.06±2.51)%,均显著少于C组:(84.74±7.77)%、(89.63±7 50)% (P<0.05).碱烧伤后7 d,C组CD34在CNV内皮细胞强阳性表达,A、B组未见CNV内皮细胞,CD34无表达.C组Flk-1蛋白及VEGF的mRNA表达,碱烧伤后1 d最高,持续高表达至4 d,随后逐渐下降.碱烧伤4 d,A、B组VEGF的mRNA表达及Flk-1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EPA能通过VEGF途径,抑制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从而显著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点眼和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抑制兔角膜碱烧伤后的新生血管,探讨该药的这两种给药方式的疗效.方法 普通白色家兔50只,取2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8只右眼碱烧伤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只:A组为碱烧伤对照组,B组为点眼组,用贝伐单抗(5mg/ml)点眼,3次/d,C组为结膜下注射组,用贝伐单抗(2.5mg/0.1ml)结膜下注射.在不同的时间点(第1、4、7、14d)测量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及免疫组化检测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B、C组的CNV相对于A组得到明显抑制,CNV的长度和面积及vEGF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和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两种用药方法对于抑制角膜新生血管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和诱导性一氧化碳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建立兔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2)将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对照组兔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3个实验组兔则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三氧化二砷。3)观察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4)于兔角膜碱烧伤后3个时间点,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兔角膜缺氧诱导因子和诱导性一氧化碳合成酶的表达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观察兔角膜HE染色情况。结果1)角膜大体情况观察:实验组角膜比对照组角膜更为光滑透明,并随三氧化二砷剂量的增加而大体情况渐好。2)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在各时间点上,各实验组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角膜HIF-1α和iNOS,VEGF蛋白的表达:在第7天有较高表达,14 d达到高峰,28 d时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各实验组的表达随三氧化二砷剂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三氧化二砷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三氧化二砷通过抑制HIF-1α和i NOS,VEGF表达而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Bevacizumab(Avastin)抑制兔眼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Bevacizumab(Avastin) 球结膜下注射对兔眼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只)、模型组(B组,9只)和Bevacizumab(Avastin)治疗组(C组,36只),C组又再次分为4组:1 d小剂量治疗组(C1组,9只),1 d大剂量治疗组(C2组,9只),14 d小剂量治疗组(C3组,9只),14 d大剂量治疗组(C4组,9只)。B组和C组采用角膜缝线法制备CNV模型,C组分别在相应时间点眼球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25 mg/ml),小剂量组0.1 ml,大剂量组0.2 ml。术后每天观察兔眼角膜CNV生长情况并计算其面积,且于建模后7、14、28 d分别拍照记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角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房水内VEGF含量。结果:CNV生长情况:7、14、28 d C1和C2组均较B组明显减轻(P<0.01),28 d时C3、C4组较B组明显减轻(P<0.01);28 d时C1组较C3组明显减轻(P<0.01),C2组较C4组明显减轻(P<0.01)。角膜组织中VEGF表达和房水中VEGF含量:B组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且与CNV面积大小呈正相关(P<0.01);7、14、28 d 时,C1、C2组均低于B组(P<0.01);28 d时C3、C4组均低于B组(P<0.01);28 d时C1组低于C3组(P<0.01),C2组低于C4组(P<0.01)。C1和C2组之间以及C3和C4组之间在CNV面积、角膜和房水中VEGF水平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球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可抑制CNV生长,且早期用药比晚期用药疗效更加显著,Bevacizumab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角膜组织VEGF的表达及房水中的VEGF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VEGF、MVD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 VEGF )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氢氧化钠烧灼大鼠角膜表面,建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模型,每日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发展,并分别于烧伤后1、4、7、14、21d处死大鼠,摘除角膜做病理切片,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测定;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的表达;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该因子的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VEGF在CNV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加,于7 d表达最明显, 21 d后几乎无表达;MVD测定结果以CNV 7~14 d组血管密度最高;图像分析系统结果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一致.结论 碱烧伤后CNV形成中,VEGF的表达增加,CNV中MVD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兔碱烧伤角膜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将33只家兔分为正常组(3只,6眼)、烧伤组(30只,60眼),以2mol/LNaOH制备双眼角膜重度碱烧伤模型,用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记录角膜新生血管(CoNV)生长情况。碱烧伤组分批(n=5)于伤后第1、4、7、14、21、28天处死家兔,分别取角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iNOS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iNOS在正常兔角膜上皮层及基质层仅有少量表达,在烧伤组表达明显增强(P〈0.05),表达范围主要在基质层炎性细胞、角膜上皮细胞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峰值在术后第7天,随后下降,在第21天时又有所回升。结论碱烧伤后角膜组织中iNOS的表达明显增加,其变化趋势与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曲线相一致且高峰期提前2~3d,提示iNOS水平与无菌性炎症性新生血管形成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江海鹰  方林彬  郑芳  陈莲 《海南医学》2008,19(5):112-114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对兔眼碱烧伤角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角膜碱烧伤模型被建立,左眼行羊膜移植,右眼作为对照。照相法观察兔眼碱烧伤角膜CNV及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碱烧伤兔眼角膜中PEDF和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羊膜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羊膜移植组兔眼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慢(P<0.05);羊膜移植组兔眼角膜PEDF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而VEGF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结论羊膜移植上调PEDF的表达、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兔眼角膜碱烧伤后CNV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地塞米松对家兔角膜碱烧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家兔角膜碱烧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兔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组于烧伤后每日以地塞米松球结膜下注射,对照组于烧伤后每日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球结膜下注射,各组左眼为正常对照且。分别于第1、4、8、16、32及64天测量各组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烧伤后的第1、4、6、8、16、32天,实验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其SOD活性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地塞米松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能促进碱烧伤后角膜组织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及退化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方法:将4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取5只,为正常对照组,余40只作角膜缝线,建立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和200μg/ml的GM6001用药组,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来研究两组的VEGF、MMP-9的表达和变化,并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在术后不同时间点,GM6001用药组MMP-9平均积分光密度(MMP-9 IOD)、VEGF IOD均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VEGF IOD、MMP-9 IOD、微血管计数间有高度相关性(r=0.9840,r=0.7260)。结论:VEGF、MMP-9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与退化平行。GM6001可抑制和延迟实验性CRNV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itB2 在兔角膜碱烧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兔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 ,设实验组和烧伤组。实验组于烧伤后每日以VitB2 0 .2ml/kg球结膜下注射。烧伤组每日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分别于第 1 ,4 ,8,1 6 ,32及 6 4天测量各组角膜组织中丙二醛 (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结果 :烧伤后的第 1 ,4 ,8,1 6 ,32天实验组MDA含量显著低于烧伤组 ,而SOD活性1— 6 4天明显高于烧伤组 ,尤其是第 4天至第 1 6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itB2 对角膜碱烧伤后角膜组织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其机理之一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生长的基因工程药物KH902结膜下注射对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效果。 方法 采用碱烧伤制作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为4组:KH902实验组,30 mg/mL KH902结膜下注射;阴性对照组,1 mg/mL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阴性对照Ⅰ组用KH902溶剂结膜下注射,阴性对照Ⅱ组用生理盐水结膜下注射。造模后第28 d对4组角膜新生血管最长长度、新生血管面积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比较。 结果 在造模后第28 d,KH902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生长面积小于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以及阴性对照Ⅰ组、Ⅱ组(P<0.05或P<0.01),VEGF的表达亦明显降低(P<0.01)。 结论 30 mg/mL KH902结膜下注射能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和形成。  相似文献   

17.
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组织中NO、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与脂质过氧化反应在角膜碱烧伤中的作用。方法:在兔右眼角膜用2mol/LNaOH溶液烧伤60秒钟后,分别于第1、4、8、16、32及64天测量其N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SOD活性,左眼为正常对照。结果:烧伤后的第1、4、8、16及32天,其NO和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至第64天接近对照组水平。烧伤后第1~16天,SOD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第32天已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角膜碱烧伤后角膜组织中NO水平升高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可能是其损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