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作为我国首部综合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领了过去7年间我国绿色建筑从散点式示范走向了规模化发展。在外部环境的驱动和标准自身不足的双重作用下,2011年启动了评价标准的修订工作,并于2014年5月底正式发布了新版国标(GB/T50378-2014),定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本文回顾了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分析了本次修编的背景,总结了修编的主要思路,归纳了重点修改内容,以期对本次标准修订进行较为完整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正大米标准有了新版本今年10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新发布了23项国家标准,其中有一项是GB/T 1354-2018《大米》。新国标将于2019年5月1日实施,标准主要通过对"加工精度"指标设置上限,使《大米》国家标准适应我国当前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和促进节粮减损,节电减排,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先师孔子曾有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后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以绿色建筑为主,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种类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下探讨了绿色建筑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4.
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看中国绿色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公布我国第一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之后,推广绿色建筑、树立绿色理念、建立生态家园的话题引起人们热议。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的大背景下,这也预示了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出台。  相似文献   

5.
《标准生活》2016,(9):12-23
正陶瓷作为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卫生陶瓷产量约占世界总产值的30%。GB6952-2015《卫生陶瓷》国家标准将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国标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卫生陶瓷标准进入新的阶段。据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数据,截止到2015年7月,由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现行标准63个。其中国家标准36个,行业标准27个;强制性标准4个(全为国标),推荐性标准59个(国标32、行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建筑技术与建筑理念得到了更多的应用。其中绿色建筑与传统的建筑相比较,更加注重建筑室内的通风与采光,能够根据外界的气温等实现室内温度的自动调节,为用户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本文以绿色建筑设计为研究的主题,在分析绿色建筑设计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实施策略,为我国绿色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建筑能耗模拟是绿色建筑设计和建筑节能改造的必不可少的支持工具.在<建筑能耗模拟--绿色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改造的支持工具之一:基本原理与软件>的基础上,分别针对绿色建筑设计和建筑节能改造给出两个案例.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建筑业发展创造了条件,绿色建筑作为21世纪一种新型建筑类型,在促进我国城市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依靠绿色建筑设计作为有效支撑。我国应该深刻认识到绿色建设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绿色节能建筑的实现需要以绿色建筑设计为理论指导,而绿色节能建筑又在设计理念、设计原则等诸多设计要求上约束着绿色建筑设计,本文以研究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两者之间存在的内涵为切入点,进而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为广大研究者提供强大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5月20日,南京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获得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证签发的国内首个工业建筑绿色证书(证书编号"001"),成为全国获得首批"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工业建筑)"的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统筹考虑全寿命周期,全面分析设计结构及管理措施,严格按照绿色建筑标准流程有序建设运行。本文先对绿色建筑理念应用要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中的节能设计要求进行深入剖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几个实际工程在设计阶段的风、热环境的数值模拟,说明了利用建筑行业专用CFD分析工具可以高效的帮助设计人员在设计初期阶段验证设计规划是否符合规范,并提供改进的参考数据;本文还重点说明了个别建筑专业CFD软件功能中多重网格技术的优异处。最后介绍了利用CFD分析工具可以方便地调用国际上通用的建筑业的各种评价指标对设计进行评价,提供了设计人员向客户介绍自己设计是否合乎标准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业最热的关键词,所以须建立一套评价体系对绿色建筑进行正确定位。笔者在对国内外绿色建筑环境及其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各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框架。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评价模型,用于确定绿色建筑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进行排序。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态势越来越强劲,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是绿色建筑设计咨询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但部分相关重要问题还未取得统一认识和形成标准做法,造成同一项目不同人做出的结果差别大,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发展.简要梳理了室外风环境模拟方法步骤,结合工程实际,指出了在具体模拟分析过程中存在气象参数、几何建模、计算区域、建筑初始布局四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思考,一方面对以后模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引发同行思考,形成共同解决绿色建筑在实施过程中所遇问题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probabilistic risk analysis tools have been applied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new and existing building structural systems. Structur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buildings and other facilities with regard to their ability to withstand the effects of earthquakes requires special considerations that are not normally a part of such evaluations for other occupancy, service and environmental loads. This paper reviews some of these special considerations, specifically as they pertain to probability-based codified design and reliability-based condition assessment of existing buildings.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in implementing probability-based limit states design criteria for earthquake are summarized. Comparisons of predicted and observed building damage highlight the limitations of using current deterministic approaches for post-earthquake building condition assessment. The importance of inherent randomness and modeling uncertainty in forecasting building performance is examined through a building fragility assessment of a steel frame with welded connections that was damaged during the Northridge Earthquake of 1994. The prospects for future improvements in earthquake-resistant design procedures based on a more rational probability-based treatment of uncertainty are examined.  相似文献   

15.
1.研究背景近年来,气候的恶化导致关中大部分地区出现夏季多雨易内涝,秋冬少雨易发生干旱的问题。如何将雨水收集利用作为日常水资源的补充成为近年来持续被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同时,夯土和木结构的传统民居自90年代以来也越来越少,或因为破败废弃,或是被拆掉改为砖混结构。由之而来的不仅仅是民居环境的变迁与更迭,更加导致了传统文化及智慧内涵被遗弃。  相似文献   

16.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对于保障人们免受噪声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国内新民用建筑隔声的设计规范与欧盟主要国家进行对比,为我国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些资料方面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利用Cadna/A软件,结合实例建立三维仿真模型,针对道路不同,车速不同,预测点距离道路中心线距离不同,预测点高度不同等情况,预测交通道路噪声对预测点噪声贡献值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高度和延伸长度的声屏障降噪效果进行预测分析,并采取合适的声屏障,使得第一排建筑地面声环境达标,为建筑布置规划及环保管理部门行政审批提供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商业建筑室内空气污染控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析了现有商业建筑物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造成污染的原因,指出了目前商业建筑可吸入颗粒物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消除室内污染的方法,指出通过改变商业建筑中央空调设计方法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室内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19.
Kai Naumann 《Mauerwerk》2020,24(1):45-51
Acoustic design of multi‐storey buildings with external walls of monolithic clay masonry For masonry buildings with monolithic, highly insulated walls of clay units, no acoustic design according to standard was practically possible under Supplement 1 to DIN 4109:1989. Therefore a design procedure regulated by approvals was introduced in 2010, with which acoustic calculations for a building could be performed with a high security of forecasting. This procedure has been taken up in the completely revised series of standards DIN 4109:2016/2018 “Sound insulation in buildings”. The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is knowledge of the individual sound insulation quantities and joint sound insulation quantities for the relevant clay masonry products or product combinations. In order to simplify performance of the verification for clay masonry buildings, the clay masonry industry provides the program “Modul Schall 4.0” (Acoustic module 4.0), in which the decisive acoustic parameters of external wall products from numerous clay masonry unit producers are stored in a database. In this report, experience of application of the design procedure for clay masonry buildings is presented. There i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forecasts and tests on completed buil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