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分三期施工。二期工程图左岸主河床,右岩明渠(建于一期)导流,建主河床泄洪坝段及左岸电站厂房。泄洪坝段布置三层泄洪孔口,其中22个底孔用于第三期施工导流,是确保第三期右岸电站厂房施工安全及在三期围堰挡水条件下左岸电站厂房发电运行安全的重要建筑物。因此,对导流底孔作一研究探讨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导流底孔布置及方案比较水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导流底孔承担三期导、截流和围堰发电期泄洪任务, 水头高、流量大、运行条件复杂,为国内外导流工程罕见。并且关系到工程施工安全和工期。本文概述了底孔布置、体型和运行条件等方面的水力学研究,以及底孔长、短有压段两个方案进行的比较研究和优化成果。  相似文献   

3.
张荣 《西北水电》2011,(2):37-40
施工导流设计是枢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中心环节,根据坝址区域的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布置特点以及汉江水文特性,结合永久泄洪冲沙底孔布置进行导流方案的比选和导流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泄洪坝段布置在河床中部,自下而上设有底孔、中孔和表孔,其底孔承担着三期工程施工期的导流和泄洪任务。为防止导流底孔过流面在高速水流条件下产生气蚀,要求对底孔过流面进行表面处理,以形成过流防护层。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现场工艺试验的方法进行了防护材料、施工方案的比选;施工后的过流面防护层经过三年的运行,经检测防护效果远超预期。因此,在今后的类似工程中,是否需要花大成本进行过流面防护,值得进一步论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导流底孔长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大坝河床溢流坝段内设有泄洪深孔、表孔和第三期导流底孔。后者系三期导流时用以泄水和实现围堰挡水发电的主要建筑物,孔口尺寸为6m×8.5m,进出口均为56.0m,型式有短管和长管两种。导流孔上游短管为管长16.09m,下游明流段98.78m;长等方案是上游管长77m,下游明渠长33m。短管方案由于坝体挖空大不利施工和坝体应力条件不良等而选用长管方案。长管方案在闸门布置、体型、水力学特征等四方面均能解决好。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导流底孔是2003年6月三峡大坝下闸蓄水的控制性工程,也是三峡工程第三期施工导流的主要建筑,针对导流底孔在不同时期及不同运用条件下,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几点运行建议。  相似文献   

7.
铜待子工程后期导流,可分为明渠下闸断流,底孔过水,导流底孔封堵,水库蓄水和坝体泄洪,筏闸过漂等三个阶段,后期导流时段虽不长,但环节多,因此,必须通过试验,预测各环节可有出现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解决了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泄洪坝段布置在河床中部,自下而上设有底孔、中孔和表孔,其底孔承担着三期工程施工期的导流和泄洪任务。为防止导流底孔过流面在高速水流条件下产生气蚀,要求对底孔过流面进行表面处理,以形成过流防护层。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现场工艺试验的方法进行了防护材料、施工方案的比选;施工后的过流面防护层经过3 a的运行,经检测防护效果远超预期。因此,在今后的类似工程中,是否需要花大成本进行过流面防护,值得进一步论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三峡泄洪坝段导流底孔混凝土封堵孔位多,工程量大,工期紧,且混凝土人仓高差大,施工起吊手段有限,封堵体为底孔有压段且仓位狭长空间小,施工机具多,布置困难,使得封堵体混凝土人仓困难。本文通过多种混凝土人仓方案比较,选择了多种方式供料泵送混凝土人仓方案。  相似文献   

10.
洞坪水电站原拟定在大坝391.0 m高程设置两个6 m×8 m导流底孔参与渡汛.后来施工布置、施工进度、大坝体型和泄洪建筑物等均进行了优化调整,为重新研究导流渡汛方案提供了前提条件.结合大坝可能的施工进度形象、渡汛设计标准和洪水机遇分析、坝体稳定、应力条件及可能的经济、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取消导流底孔和确保施工期最为关键的2004年安全渡汛措施.实践证明取消导流底孔不仅节省了工程投资、方便了施工,而且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1.
三门峡水利枢纽溢流坝段导流底孔改建为永久泄流排沙底孔后,改变了底孔的结构受力条件,底孔应力在新的运行条件下能否满足强度要求,是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底孔应力十分复杂,因此采取综合分析方法,包括应力试验、现场观测、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等,并根据应力结果提出了改建措施,保证了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导流底孔是三期导流期间洪水下泄的主要通道,运用条件复杂,研究了短管和长管两种方案:“短管”方案特点有压段短(长16.22m)弧形门位于坝体腹部,门后为明流段:“长管”方案压管道长(82m)弧形门设在坝下明流段,对坝体削弱较小,闸门安装和拆除方便,封堵工作量较小,设计选用了“长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简要地介绍了广州市中旅商业城基坑支护及周边建筑物安全监测的成果.中旅商业城基坑挖深达19 m,采用综合支护体系,在基坑周边布置了表面和内部观测仪器,观测了水平位移、沉降、地下水位、锚力等,观测成果表明:基坑的工作状态良好,各监测项目资料规律性较好,基坑边壁及周边土体的最大水平位移为8~28mm,小于设计指标,水平位移速度最大为0.6mm/d,且很快收敛.基坑和周边建筑物是稳定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利枢纽有世界最大规模的船闸,溢洪道及电站,金属结构设备设计遇到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对此通过一系列重点科研攻关和设计研究,并经多次专家专题讨论,完成了各项设计,一、二期工程已陆续完成制造、安装、调试,将投入正式运行,现就设计中的重点如深孔弧形门转铰式水封,深孔,导流底孔,电站进口等检修闸门采用无门槽反钩闸门,泄洪事故检修门及电站快速闸门定轮支承型式选择,电站排沙底孔衬砌材料选择,船闸人字闸门及启闭机,新型套筒式伸缩节以及金属结构的防腐设计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在三期围堰挡水发电期间,由于设在纵向围堰坝段上的排漂孔尚未建成,溢流坝段与下游纵向围堰之间存在宽50 m的空间,当泄洪深孔与导流底孔联合泄流时,坝下右侧的回流导致坝趾处严重淘刷。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三峡枢纽局部整体模型,进行了多种工程措施的水力学试验研究,最后采用在防冲墙上桩号20+151及20+300处分别设置高10 m,18.5 m的隔流墩及坝下设护坦的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护坦减轻了下游纵向围堰左侧坝趾处的回流淘刷,隔流墩明显减轻了防冲墙附近河床的冲刷,确保了坝基和下游纵向围堰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出水口水力学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测试了发电和抽水两种工况下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出水口的流速分布、各通道流量分配、进出水口水头损失及入流漩涡等水力参数,并对库盆流态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出水口及引水隧洞的体型布置是基本合理的,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初步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X射线能谱仪是中国科学院从美国引进的,用于微区元素定性定量分析。能谱仪由计算机、Si(Li)探测器、电子系统、显示器、驱动器等几个部分组成,核心是ALPHALSI-2/20G专用计算机。X射线能谱仪主要故障有:①计算机不启动;②CPU对存储器访问失效,调不出图谱。用准静态法对能谱仪专用计算机电路板检修,可快速、准确地确定故障部位,此方法也可应用于通用计算机维护,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三峡大坝泄洪坝段布置与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润德  胡进华 《人民长江》1997,28(10):16-17
三峡大坝泄洪坝段总长483m,最大坝高183m,为混凝土重力坝,共布置有3层67个泄洪孔,其中表孔22个,深孔23个,导流底孔22个,表孔,深孔为永久泄洪设备,枢纽最大泄洪能力达102500m^3/s。泄洪坝段3层大孔口,坝体布置,结构复杂,坝基采用了封闭抽水排水措施,以减小扬压力,大坝横缝高程110m以下的进行接缝灌浆,以增强大坝整体性和改善孔口应力;深孔有压段采用钢板衬护,以改善孔口的抗磨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