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阐述了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意义及基本原则,分析了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绿化的主要形式、特殊边坡绿化方法、边坡绿化养护管理等内容,以期为高速公路合理配置植物,完善绿化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南邓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植物的品种和生长适应性方面提出护坡植物选择与养护管理是边坡防护生物措施的关键,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探讨南邓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植物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为同行提供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植物品种选择和养护管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重庆江津至合江高速公路边坡岩性、立地条件、周边环境的调查分析,从植物选择、配置、绿化方法等多方面对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方面,结合以往的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经验,分析高速公路边坡植物防护的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绿化在环境生态保护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通过对途经呼和浩特市的京藏高速公路呼包高速路段采用样地法进行沿线调查,对其自然环境、边坡情况、生长植被、边坡防护措施等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并根据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和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对发现的几类典型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高速公路边坡的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植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植物间的主要相互作用类型,提出了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中选择植物时应遵循的原则。在介绍湖南省常吉高速公路基本情况下的基础上,推荐了边坡绿化中可使用的植物,其中豆科类植物14种,常吉地区常见灌木6种,藤本植物10种。对于特色景观地段植物的选择可以参考园林中相近的植物。  相似文献   

7.
根据四川盆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及岩石边坡立地条件,以抗逆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等)、品质特性(出苗率、覆盖度等)、功能效益(涵固土性、景观效果等)为筛选准则,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并选择出适合于四川盆地岩石边坡立地条件生长的适应性植物.结果表明:在参试的24种植物中,银合欢、紫穗槐、黄荆、多花木蓝、截叶胡枝子等9种适应于四川盆地岩石边坡立地条件的恢复植物,它们具有抗逆性强、护坡效果好、造价相对低廉等特点,可应用于植被恢复实践.  相似文献   

8.
李祖锋 《花卉》2017,(4):38-40
高速公路边坡喷播绿化不仅是有效改善高速公路边坡的绿化面积,而且有效的维持边坡的水土保持,极大地改善其生态环境。边坡喷播绿化是指通过特制的机械设备将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混合物喷撒与公路边坡,让这些混合物与边坡的土壤形成有效的植物生长基础,并播撒植物种子在其中,在一段人工精心养护下,让公路边坡形成自身的生态维护能力,形成良好的边坡植被,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本文主要是讲述在高速公路边坡喷播技术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9.
藤本植物是边坡绿化的重要植物类型,能够快速有效地发挥边坡绿化的生态防护功能;本文在分析总结藤本植物护坡优点的基础上,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提出了在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中藤本植物的选择原则和应用方法,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渝合及渝黔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娟 《西南园艺》2005,33(4):30-31,33
通过对重庆至合川、重庆至贵州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的调查研究,介绍高速公路的几种主要边坡生态防护形式及常用植物。  相似文献   

11.
用医用头孢唑啉钠、青霉素钠两种抗生素,以不同的处理方法和不同的浓度处理在继代培养中被芽孢杆菌污染的葡萄试管苗。结果表明:对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青霉素钠优于头孢唑啉钠,添加处理优于浸泡处理,并且添加处理中培养基灭菌前加与灭菌后加抑制效果差异极显著。培养基中的药剂浓度在0~50mg/L之间能显著抑制芽孢杆菌的发生,并能促进植株生长;浓度大于50mg/L,对植株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灭菌前添加青霉素钠溶液,配成药剂浓度为50me/L的改良B5培养基有利于防止芽孢杆菌的发生,并能促进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板栗(Castanea mallissima Blume)空苞主要是在双受精作用完成后、初生胚乳细胞分裂为一团游离核,不再继续分裂,受精卵未能从胚乳细胞中得到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处于停滞状态。空苞发生前后,空苞株与正常株的总苞及于房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均有差异。试验表明,胚囊发育和双受精作用期及时供给外源多维营养元素能有效地控制板栗空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中华猕猴桃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3 a(2008~2010年)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对中华猕猴桃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制定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参考,并为猕猴桃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9个处理的效果都明显优于对照,其中N∶P2O5∶K2O比例以10∶ 9.4∶10的效果最好,其次是N∶P2Q∶K2O比例为10∶7.2∶10,说明适当增加钾肥施用量有利于猕猴桃的营养生长和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而在氮磷钾肥比例中以较高的磷比例有利于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以较低的磷比例有利于植株的营养生长;不同施肥时期对猕猴桃植株营养生长和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效果不同,在4个处理中,以5月中旬施肥的效果最好,有利于树体枝蔓的伸长生长、加粗生长和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建议在考虑猕猴桃壮果肥时,以选择N∶P205∶K2O比例为10∶9.4∶10的复合肥效果好;施肥时期选择为5月中旬,同时结合树势强弱情况加强根外追肥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4.
谢南南  崔明稳  彭龙  赵锦  刘孟军 《园艺学报》2012,39(10):1919-1927
为了探究枣黄化根蘖苗的成因,对其黄化根蘖苗、正常根蘖苗和母株之间的形态学指标、叶绿素及矿质元素含量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植株比,黄化根蘖苗形态学指标没有明显变化,但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显著降低,矿质元素N、P、K、Mn、Cu、Zn、Fe含量显著增高,但Ca和Mg差异不显著。同时,AFLP分析表明,黄化根蘖苗与正常植株在基因组水平没出现显著差异;但cDNA-AFLP和RT-PCR分析表明在转录水平上,黄化根蘖苗中酰基转移酶基因表达增加,Ty3-gypsy反转录转座子基因和GAGA结合转录激活因子基因表达降低。综合分析认为,枣根蘖苗的黄化可能是与叶绿素合成转录相关的反转录转座子和GAGA结合转录激活因子基因表达降低,影响了叶绿素合成,使植株最终表现黄化;同时黄化植株中与光呼吸相关的一些基因,如酰基转移酶基因表达相应增加以适应这种逆境胁迫,说明这些基因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的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15.
胡永静  叶欣悦  须文 《蔬菜》2022,(11):44-49
摘要:为分析折耳根(蕺菜)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番茄活体接种法(以4叶1心 的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和培养基接种法(体外抑菌试验),分析比较折耳根提取液对灰霉病菌的抑菌 作用。番茄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折耳根提取液预处理的叶片发病程度比蒸馏水处理(对照)的轻, 在接种病害3 d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下调至81.5%和3.0左右,灰霉Actin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 照处理,叶片叶绿素a、b含量分别为4.96 (对照的1.25倍)、2.23 mg/L(对照的1.30倍),均显著高于对 照;折耳根提取液预处理和接种灰霉病菌均导致番茄叶片脂氧合酶(LOX)活性上升,接种灰霉菌后, 折耳根提取液处理的叶片LOX活性为13.52 OD/g(FW),显著高于蒸馏水处理(对照)的10.92 OD/g (FW),且两者均显著高于未接种灰霉病菌的预处理。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折耳根提取液处理后灰霉菌 的长势及扩散程度小于蒸馏水处理的对照,表明其对番茄体外培养的灰霉病菌生长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化角度研究了F型(形成子实体)和N型(不形成子实体)两类香菇菌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化代谢活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香菇的整个生长过程中,F型菌株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酸性蛋白酶和果胶酶的活性均高于N型菌株,尤其在形成子实体的第二和第三阶段,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的活性均呈较大幅度的增加,这种趋势与胞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幅是一致的,同时F型菌株对培养基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能力也高于N型菌株,说明在形成子实体的过程中,F型菌株具有比N型菌株相对更强的生化代谢能力;各种与物质降解有关酶的代谢活动在某些环节上受阻或不能有效地表达是N型菌株不能形成子实体的一个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金雀异黄素促进桃果实着色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田间和离体条件下金雀异黄素(Genistein, GNT) 对桃果实着色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 在果园中‘新川中岛’桃果实成熟采收前22 d, 用40~120 μmol·L-1 GNT处理可极显著促进果实花青素积累, 且具有促进果实增大, 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和类黄酮含量以及降低果实硬度和叶绿素含量的趋势。离体试验表明, GNT能够促进‘中油5号’油桃果皮花青素积累, 而环鸟苷酸( cGMP) 明显抑制GNT的效应, 暗示着GNT促进果实着色可能与细胞cGMP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的脱毒种薯为材料,对种薯采用不同的播种方式(芽眼朝上和芽眼朝下),研究其对马铃薯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种薯播种深度10cm、以芽眼朝下的播种方式,马铃薯植株长势健壮,薯块品质好;收获的马铃薯产量(2150.7kg/667m2)与商品薯率(90.5%)高于芽眼朝上播种收获的马铃薯产量(2002kg/667m2)与商品薯率(80.4%)。湖南地区适合采用种薯芽眼朝下播种方式进行马铃薯种植。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有机肥不同用量对瓜蚜和叶螨种群数量及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蚜和叶螨种群数量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高肥处理(12kg·m-2)的瓜蚜平均发生量为4.10头·株-1,是中肥处理(9kg·m-2)瓜蚜平均发生量的2.56倍,是低肥处理(6kg·m-2)瓜蚜平均发生量的5.13倍,是对照处理(0kg·m-2)瓜蚜平均发生量的8.20倍;高肥处理的叶螨平均发生量为101.1头·叶-1,分别是中肥、低肥、对照处理的1.51、2.76和2.73倍。黄瓜产量与有机肥用量有关,小区前期产量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3个施肥处理的小区总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以"青丰"西葫芦为试材,研究温室膜孔灌溉和滴灌对西葫芦增产和提早上市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膜孔灌溉的整个生育期产量比滴灌增加12.4%,而且前期增加明显,达到46.5%,说明膜孔灌溉有利于西葫芦提前上市,提高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